高质量义务教育的基本保障:学龄人口变动与教育资源配置的适切性分析*
——以浙江省为样本

2022-09-26 04:24
当代教育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学龄在校生教育经费

毋 磊 郑 曼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2020年“七普”数据的陆续公开,人口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相关研究再次成为热点。长期以来,人口都是影响教育发展的重要变量,而未来人口总量的缓慢上升及学龄人口在政策调节下的高度不确定性,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随迁子女的起伏等,都冲击着类型布局、学校数量、生师比、班师比的分布情况,是影响教育资源配置最大的不可预测因素。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作为国家的法定责任,受学龄人口影响明显,所以要找到二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并依据可知数据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最大限度地保障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实现义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浙江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展示的重要窗口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其发展具有可复制、可对比、可参照的价值。同时,该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已全省覆盖,正向优质均衡迈进,其资源配置需要更加科学、高效且可持续,故研究浙江省学龄人口变动与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适切性具有典型性和先发性。浙江省学龄人口变化较为复杂,根据“七普”数据①,该省是全国人口增量第二的省份,主要受到迁徙人口和“二孩政策”的叠加影响。这两项影响因素和经济形势、生活成本等要素相耦合的增量数据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分析浙江省学龄人口变动与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适切性有一定难度,但其结果呈现却很有价值。

准确把握未来义务教育学龄人口的变动情况将助力提高教育资源配置规划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提升人口变动与教育资源配置的适切性,为实现高质量的义务教育提供基本保障。当前“二孩政策”的补偿性效应开始减弱,这将对未来人口变动产生深远影响。既有研究表明:人口变动与教育资源配置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影响,强调了构建适应人口变动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的必要性。[1-2]人口变动的预测方法应用较多的有Logistic模型、队列要素法、递进人口预测模型、Leslie矩阵模型等,[3-5]其中对我国人口学界影响较大的是由中国人口信息中心开发的CPPS软件,它是一种以队列要素法以及递进人口预测模型为预测基础的软件。[6-7]人口变动对于学龄人口的影响会导致义务教育资源需求变化,从而影响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基于人口变动预测的义务教育资源指标主要集中于办学条件、教师配置以及教育经费三部分,办学条件的预测指标主要为生均面积、生均藏书量等,教师配置的预测指标主要为生师比,教育经费的预测指标主要为生均教育经费以及财政预算内教育投入等。[8-10]综合来看,目前关于人口变动与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适应性研究大多是宏观性研究,忽略了区域个案的价值,特别是对典型性或代表性和先发性的样本研究。故本研究以浙江省为样本,通过CPPS软件对浙江省未来15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人口的合理预测,结合现有教育资源的配置现状和优质均衡的发展目标,明确未来教育资源的需求与配置,为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探寻人口实证基础,明确共同富裕背景下高质量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实践理路,推动各省(区、市)对标浙江省进行相关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核心变量及关联

结合浙江省的学制特点,本研究提出的学龄人口变动是指浙江省6—14岁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在数量、年龄结构以及流动上的具体变化情况及变动趋势。学龄人口的变动会引起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规模的变化,进而影响教育资源的配置。具体来说,学龄人口的变动会影响专任教师的数量及质量,教师数量和素质要满足学生数量的变化及高质量的教育需求,学龄人口数量与教育经费、教育基础设施的供给之间是一种正向关系,学龄人口的增加需要更多的教育经费和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所以,适应人口变动的高质量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指的就是以“优质均衡”为目标,根据学龄人口变动的预测结果,将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结构化、体系化地配置到义务教育的各主体之中,为高质量义务教育的开展提供基本保障。本研究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可比性,将专任教师数量作为预测人力资源的指标,将教育经费投入中的生均教育经费指数作为预测财力资源的指标,将校舍建筑面积、图书藏量以及计算机台数等办学基础设施作为预测物力资源的指标。

(二)研究方法与样本选择

1.统计分析法

本研究对于浙江省未来15年义务教育学龄人口数量的预测采用统计分析法,利用CPPS软件,通过设定总和生育率、死亡率、迁移率等参数,得出浙江省未来15年义务教育各学段的学龄人口预测结果。

(1)数据来源

以2010年“六普”数据及2015年1%人口抽查数据为基础,结合“七普”的主要数据,辅以浙江省历年统计公报、统计年鉴、人口主要数据公报、全国教育事业相关报告等数据资料,整理出浙江省教育人口的相关数据。

(2)参数设定

在进行参数设定之前,研究选用年龄结构法中的迈叶斯指数、性别年龄结构综合法中的“联合国综合指数”,对浙江省2010年“六普”数据中的全省分年龄、分性别人口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发现男女人口数据的迈叶斯指数均小于5(男:1.41;女:1.37)②,联合国综合指数为38.66(介于20至40)。整体来看,这一数据较为真实,可作为研究的基础数据③。

总和生育率。根据“七普”的主要数据,我国已进入低速增长时期,2020年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3,老龄化现象愈发严重,而浙江省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其总和生育率会较低于全国水平。考虑到未来全面放开生育限制、人力资本结构优化的需要、疫情影响的减弱等因素的推动,将来我国整体总和生育率会有小幅度增长。为了更全面、科学地预见浙江省未来义务教育学龄人口的变动情况,研究将总和生育率设定为低、中、高三种方案,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3、1.6和1.7,其中默认的总和生育率内插方法为线性插值。

死亡参数。根据联合国平均预期寿命增长模型(中速),结合浙江省2010年的男女平均预期寿命(男:75.58;女:80.21),推算浙江省2011—2035年的分性别平均预期寿命。

出生性别比。浙江省201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8.36,性别比失衡现象较为严重。“七普”结果显示,我国男女出生性别比较2010年下降6.8,人口性别结构持续改善。根据联合国认定的出生性别比103—107的正常值,研究假设随着浙江省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成效逐步显现,该比例于2035年达到107。

学龄人口迁移。浙江省作为东部人口流入大省,不能忽略流动学龄人口的比重。但因为所获数据中无法得到完整有效的人口迁移率,因此研究采用随迁子女这一指标进行学龄人口迁移部分的预测。“七普”结果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比为63.89%,浙江省城镇化率为72.17%,这说明我国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浙江省未来人口流动规模趋向稳定。研究整理了浙江省随迁子女数公布以来的所有数据,发现2009年以来小学、初中随迁子女在校生数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中,2015年后增长较为稳定。因此,研究假设政策背景不变的情况下,以2015—2019年随迁子女年均增长率小学为0.3%、初中为5%,对2020—2035年义务教育随迁子女数进行预测。

2.比较分析法

高质量的义务教育需要更加充足优质的教育资源配置,因此本研究使用比较分析法,将全国、个别发达省份以及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欧盟国家的义务教育发展指标与浙江省进行对比,结合学龄人口的预测结果预测未来优质均衡义务教育资源的需求情况。

(1)数据来源

以浙江省历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基准标准》《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统计数据和政策文件为基础,辅以历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报,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网站上的历年统计数据,整理出浙江省教育资源的相关数据,同时明确浙江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的发展水平。

(2)预测标准及思路

基于学龄人口预测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和统计分析,结合现有配置情况,明确义务教育资源各项指标的设置标准,根据各项资源的生均标准分别测算总需求量,在此基础上预测义务教育资源缺口,明确未来教育资源的供需情况,提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适切性。

义务教育师资。设置生师比作为专任教师数量的预测指标,生师比可以较好地反映专任教师数量的匹配程度。目前,浙江省小学阶段的生师比(17∶1)高于全国(16.85∶1)以及国际发达国家平均水平(OECD:15∶1;欧盟:14∶1),初中阶段的生师比(12.5∶1)低于全国(12.88∶1)以及OECD国家平均水平(13∶1),而高于欧盟国家平均水平(11∶1)④。

所以,按照“优质均衡”对小班化教学的常态化要求,即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班级规模为30人以下的目标,结合浙江省近几年义务教育阶段生师比的变化趋势,本研究将浙江省小学阶段生师比的参数标准设置为每年下降0.2,2024年达到16∶1,2029年达到15∶1,2034年达到14∶1;而初中阶段生师比的参数标准设置为每年下降0.1,2024年达到12∶1,2029年到11.5∶1,2034年达到11∶1。

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设置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图书藏量以及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作为办学条件的预测指标⑤。目前,浙江省小学阶段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为9.9平方米,生均图书为32.5册,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为21.1台;初中阶段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为20.8平方米,生均图书为52.8册,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为33.5台,各项指标均已远超《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基准标准》的规定。

所以,本研究对近十年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各项指标的增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图书藏量以及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各自的平均增速:小学阶段为0.3、1.04、1.1,初中阶段为0.85、2.4、1.9,故以此为标准进行浙江省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合理测算。

义务教育经费。设置生均教育事业费指数⑥和生均教育经费指数两个指标作为义务教育经费的预测指标,其中生均教育事业费指数指标设置的目的为保持现有水平,保证政府主体的稳定有效投入;而生均教育经费指数设置的目的为对标国际标准,整体提高浙江省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目前,浙江省生均教育事业费指数小学为0.1535,初中为0.2223;生均教育经费指数小学为0.19,初中为0.28。而OECD国家小学和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21和0.24,欧盟国家小学和初中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20和0.24。

所以本研究在对义务教育经费需求的保守预测中,将0.1535和0.2223两个数值作为基准,即生均教育事业费指数不变,保证随着GDP的变化,政府教育经费投入能够保持稳定;在追求高质量的义务教育水平预测中,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指数采用国际标准,实现5年0.1的增长,初中维持0.28不变⑦,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采用义务教育财政性投入占义务教育总投入的比例来预测,结合OECD与欧盟国家的均值(90%、92%),将比例设定分为三阶段90%、91%、92%,从而算出公共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

三、研究发现

(一)学龄人口预测数据检验及结果

根据设定的方案分别得出三种方案下浙江省未来15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人口数量,然后与预测的随迁子女学龄人口数量相加,得出三种方案下义务教育在校生数量。为了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将浙江省2011—2019年义务教育在校学生预测值与相应年度中小学实际在校生数进行对比,发现在预测结果中,小学在校生数与实际值的偏差在11%—16%之间上下浮动,平均值为14%;初中在校生数与实际值的偏差在4%—15%之间上下浮动,平均值为11%。因此,按照14%的误差值修正小学各年度预测数据,初中则按照11%的误差值进行修正,最终得到浙江省义务教育在校生数的低、中、高三种方案的不同预测结果。

如图1所示,修正后的三种方案下的浙江省小学阶段在校生数在2020—2026年间重合,而三种方案都是先升后降,所设置的总和生育率越低,年均下降速度越快,可以看出低方案下降斜率明显大于另外两者。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生育率与经济水平关系呈负相关,即使总和生育率维持在1.8左右,出生人数还是会随之减少甚至负增长。因此,最终三种方案下小学在校生数量相比于2020年均会呈现负增长。

图1 三种方案下浙江省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在校生数变化趋势图(单位:人)

表1 三种方案下的2020—2035年浙江省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在校生数(单位:人)

表2 三种方案下的2020—2035年浙江省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在校生数(单位:人)

如图2所示,修正后的三种方案下的浙江省初中阶段在校生数在2031年出现分叉,与小学相反的是初中整体上升。按照滞后性规律,该趋势正好对应了前文小学的上升阶段,同时可以依据小学后期的下降态势大致预判出初中在校生规模2035年后仍会缩小。综合来看,初中在校生规模变动趋势起伏不定,2022—2031年上升幅度较大,2031年后小幅减少,可能会面临资源供应不足和过剩交替的现象。

图2 三种方案下浙江省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在校生数变化趋势图(单位:人)

(二)义务教育资源需求及缺口分析结果

学龄人口预测的中方案是根据“浙江实际生育率”在政策允许的80%—90%范围内设定的,较贴近实际情况。同时,三种方案下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变动趋势相同,所以本研究以中方案的在校生预测结果为基础,预测义务教育资源的需求及缺口。

1.义务教育专任教师需求及缺口分析

按照预测方案,得出浙江省未来15年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需求量及缺口测算。如表3所示,2020—2035年小学专任教师需求量整体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峰值在2027年,从2028年开始持续下降,直到2035年降至2022年的需求水准。预测年份的前8年升幅约为2.94%,后8年降幅约为1.93%。与之对应的是,师资缺口值在2027年达到最大,2028年后,如果仍然按照2027年需求配备师资,则会导致教师数量过剩,造成资源浪费。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专任教师需求量变动更为复杂,呈现上下波动态势,2020—2021年增加,2021—2022年减少,2022—2031年稳步增加,随后2031—2035年小幅下降,在2031年达到峰值。整体来看,2020—2035年间初中专任教师需求量是显著增加的。因此,初中阶段专任教师缺口值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2031年缺口值最大,需补充68,446人。

表3 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需求量及缺口测算(单位:人)

2.义务教育办学条件需求及缺口分析

按照预测方案,得出浙江省未来15年义务教育办学条件需求量及缺口测算。如表4所示,在校舍需求方面,浙江省小学阶段2020—2028年的校舍需求量将会持续上升,在2028年达到峰值,年平均增速为3.9%。之后小幅下降,年平均降速为0.89%,并且2035年的需求将恢复到2025年左右的水平。与之对应的是,校舍缺口从2020年开始持续增加,在2028年达到峰值,之后逐渐减小。在图书藏量需求方面,浙江省小学阶段2020—2028年的图书藏量需求将以不同速率浮动上升,在2028年达到峰值,但结合年平均增速的变化来看,2022年的增速最快(7%),随后增速放缓,缺口也在2020—2028年时间段内不断增加,2028年需要补充4855.31万册图书,2035年约降至2025年的水平。在计算机台数需求方面,浙江省小学阶段2020—2028年的计算机需求会持续上升,年平均增速为5.5%。随后呈现浮动变化的态势且变化幅度不大,2035年达到峰值。缺口值在2027年后就基本维持在46万台左右。整体来看,除校舍需求波动变化以外,浙江省未来小学阶段的图书和计算机需求会显著增加。

表4 浙江省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办学条件缺口测算

如表5所示,浙江省初中阶段2020—2035年校舍、图书以及计算机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在2030年之后增速明显放缓。与之相对应的是,2035年的缺口均达到峰值,校舍需要补充3797.58万平方米,图书需要补充10,446.22万册,计算机需要补充78.95万台。

表5 浙江省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办学条件缺口测算

3.义务教育经费需求分析

按照预测方案,首先得出在维持现有生均教育经费指数水平下,浙江省未来15年义务教育生均教育事业费及教育事业费需求量,如表6所示。从整个义务教育学段来看,浙江省教育事业费的需求量呈现强劲增长的态势,2035年教育事业费需投入3542.05亿元,约等于2020年的3.3倍。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年平均增长率均为8%,小学阶段在2022年达到增幅峰值(12.19%),增幅较大的年度分布在预测时段的前半段,初中阶段在2025年达到峰值(14.27%),增幅较大的年度分布在2024—2030年间。

表6 2020—2035年浙江省义务教育生均教育事业费教育事业费预测结果

接着得到国际标准下浙江省未来15年义务教育经费需求量以及公共财政性教育经费需求量,如表7所示。从整个义务教育学段来看,国际标准下的义务教育经费需求更大,年平均增速为8.79%。根据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需求曲线变化可以看出,小学在预测时间段前期对经费的需求程度大于后期,初中在预测时间段中期的需求程度较高,且初中阶段整体教育经费需求量高于小学。而公共财政性教育经费需求的年平均增速(8.95%)要大于义务教育经费的年平均增速,且在2025年和2030年增速最大,意味着政府在这两年需要更大的财政投入力度。

表7 2020—2035年浙江省义务教育经费预测结果(单位:亿元)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研究以浙江省为对象,运用CPPS软件预测浙江省未来15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人口,通过比较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结合现有配置情况,按照不同标准预测浙江省未来15年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配置的需求与缺口,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一)研究结论与讨论

1.未来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规模短期扩张

具体而言,当“全面二孩”政策释放生育势能时,由于人口的滞后性,浙江省小学阶段在校生数从2020年开始增长并持续到2026年,之后开始下降;初中阶段在经历前三年的波动变化后,持续增长至2031年,随后又开始下降。从中小学在校生数量的变化曲线可知,即使全面放开生育限制,生育政策的正向促进作用是短期的,政策补偿性效应在逐渐减弱,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的持续缩小在所难免。

2.未来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需求呈先升后降的波动变化

在国际标准下,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需求量整体是增长的,在预测周期的前十年,教师的需求量呈现一定程度的增长走势,在2030年达到峰值,随后开始小幅下降。值得注意的是,未来小学和初中阶段专任教师的需求量在不同时段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且初中阶段的教师需求量大于小学阶段。这种不是单一增长的变化趋势,需要精准把握需求的变化量,及时进行补给与调配。最新的浙江省教师数据显示⑧,各学科教师基本能够满足“开足课”的需求,但是信息技术、科学、数学、英语学科以及全科教师的需求量较大;城乡教师数量差异虽然不大,但从教师学历、职称、年龄等维度来看,乡村教师队伍质量有待提升;中年教师比重大于青年教师,到2035年时,中年教师临近退休或已经退休。因此,要保证每年青年教师补充数量的同时,重视义务教育教师学科队伍、城乡结构的优化。

3.未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础设施需求整体增长

根据本研究的预测,校舍建筑面积、图书藏量等基础设施的需求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呈现不同的增长趋势。对于小学阶段,校舍建筑面积与图书藏量需求变化曲线相似,均在2028年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降幅虽小但不容忽视,否则将面临有限资源的过度浪费。对于初中阶段,校舍建筑面积与图书藏量需求分别以年均增长率4.77%和5.05%的速度增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计算机需求量持续扩张,未来十几年间需扩充近45万台。整体来看,初中阶段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更大。除此之外,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强调,推行“教育大脑+智慧学校”,迭代升级“互联网+教育”,构建未来教育场景[11]。考虑到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结合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的政策要求,浙江省未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基础设施还需重视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以及可信安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建设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4.未来义务教育经费需求将保持中高速增长且前中期需求大

在保证浙江省义务教育现有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指数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浙江省人均GDP的增长,结合在校学生数的变化,研究发现浙江省义务教育经费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其中小学阶段的年平均增幅为7.2%,预测时段的前期需求更大,初中阶段的年平均增幅为9.7%,预测时段的中期需求更大。国际标准下的义务教育经费变化趋势相同,但需求更大,小学阶段年平均增速为8.15%,初中为9.71%,同时公共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也将不断增加,尤其是2025年和2030年。目前浙江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尚可,但未来学龄人口的增加以及高质量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就要求义务教育经费保持中高速增长。

(二)政策建议

1.完善学龄人口预测管理制度

合理预测各级各类教育的学龄人口数量,是科学规划教育资源配置的必要基础,也是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前提。根据预测结果发现,未来15年浙江省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变化趋势起伏不定,有必要对学龄人口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因此要保证政策、数据以及方法的有机结合。建立以教育部为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部、财政部等部门有效协同的预测管理制度,实现学龄人口预测的制度化与规范化。组建人口学、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等专业的专家团队,建立并实时更新学龄人口基本数据库,运用前沿科学的方法对学龄人口的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并以此作为教育资源配置的决策参考。

2.建立健全有弹性且高质量的义务教育教师队伍

为了应对学龄人口的波动变化,要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标准。建立健全教师退出机制,缓解教师结构性过剩的现实矛盾,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科学评价,明确判定标准,构建体系化的退出制度,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盘活编制存量;完善“银龄讲学计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对象差异,从教师的选拔、投入、待遇等方面制订实施详细而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保证实施质量;增加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数量,通过教师培养、培训提升教师的学科融合教学能力,继续推动“小学全科教师”“中学紧缺学科教师”的定向培养工作,解决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短板问题;深化教师“县管校聘”制度改革,完善教师的流动制度,提高教师的共享性[12]33,推动教师在区域间的流动与轮岗,优化教师结构,实行动态化管理,探索“选调生”制度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应用,有计划地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山区等基层工作,加速教师素质的提升,加强农村地区定向师范生的培养供给,缓解乡村学校教师缺乏的压力。

3.推动义务教育基础设施的整合与数字化转型

打造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将城乡学校结对形成办学共同体,探索推行县域集团化办学[11],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提升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学校发展模式,实现中小学教育资源的整合联动;顺应中心制办学的趋势,更多地建立九年一贯制学校,内部消解部分小升初的在校生规模,实现基础设施的共用。同时,将偏远地区盈余的教育基础设施向人口流动规模高、教育资源需求大的核心城市迁移,提升核心城市的义务教育资源承载力,提高资源的“空间匹配度”;加强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制度供给,建立健全教育新基建的标准规范体系,推进产教融合,从平台架构、技术支持、数据开发等方面加强学校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探索完善“五化三全一大”的智慧教育新范式和教学改革新模式。

4.优化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与配置结构

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义务教育经费的制度,鼓励民间资本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确保两个“只增不减”。加强政府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和中长期规划管理,深化省级政府的教育财政统筹权,打破“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制度,根据各地学校实际情况建立生均经费标准,以充足性为导向,探索“以需定支”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划拨方式和常态化经费直达机制[11]。建立一套完整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考核指标体系,适时调整政策,建立健全教育财政投入的考核体系,落实各级政府职责,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13]。还要建立以经常性支出为主导、资本性支出为补充的教育投入机制[14],发挥“以人为本”的原则,转变我国教育经费使用“重物轻人”的倾向,提高人员经费在经常性支出中的比重,引导学校加大课程的改革与开发等直接关联教育教学事项的经费投入,降低设备购买及维修的费用占比,给予学校资金使用自主权,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在细化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内容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各级财政专项资金,统筹转移支付经费,引导各地加大对数字化改革的支持力度。

(三)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因为研究数据、研究工具与方法的制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基础数据的选择上,由于“七普”中的浙江省数据无法及时获取,因此选用时间跨度比较大的“六普”人口数据。虽然“六普”数据质量良好,本研究也结合现有数据进行了数据修正,但是由于时效性的存在,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些问题。对于人口预测相关参数的设置与运算也只是在特定的理想模型条件下处理,故预测结果仅能总体把握未来学龄人口的变化趋势。除此之外,研究中所提到的人口变动与教育资源配置的适应性研究忽略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并且未考虑城乡分布的问题。所以在后续研究中,会结合新数据,考虑更多因素,分城乡研究人口变动与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适应性,提高研究结论的可利用性与参考价值。

注 释:

①研究中所有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05/t20210510_1817176.html。

③本研究中所有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的浙江省的基础数据均来源于《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

④预测标准及思路部分中的教育资源配置现状数据均来源于《2019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表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网站等。

⑤《2019年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校数、数学理科等自然实验仪器达标校数以及体音美器材配备达标校数均接近100%,同时没有具体的数值规定,所以相关指标没有纳入本研究的预测指标体系中。

⑥教育事业费占据了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的绝大部分(93%),所以选择生均教育事业费作为义务教育经费的统计指标。生均教育经费指数=生均教育经费/人均GDP。

⑦浙江省人均GDP的预测结果根据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的研究以及结合最新数据得出,因篇幅限制,不作详细论述。

⑧2018年浙江省教育统计资料显示,24岁以下教师有21,263人、25—29岁有53,609人、30—34岁有58,269人、35—39岁有65,701人、40—44岁有60,587人、45—49岁有43,113人、50—54岁有25,003人、55—59岁有10,319人、60岁以上有31人;小学和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生师比分别为70:1、71∶1,英语学科的生师比分别为142∶1、73∶1,科学学科的生师比分别为286∶1、70∶1,信息技术学科的生师比分别为408∶1、418∶1;小学阶段城、镇、乡生师比均值为15∶1、18∶1、16∶1,初中阶段城、镇、乡生师比均值为11∶1、14∶1、12∶1。

猜你喜欢
学龄在校生教育经费
西班牙学龄篮球锦标赛组织体系研究及启示
2021年西藏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教育部发布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仙桃市初中学生视力状态筛查分析
学龄孤独症儿童教育模式研究
管好用好粮食仓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
基于ArcGIS9.0-GeoDa059i的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空间差异性分析——以2008-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例
不同学龄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技巧分析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结构及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