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经营规模下绿豆产业生产技术效率分析
——以吉林省白城市绿豆生产为例

2022-09-28 09:58麻吉亮张蕙杰李宁辉岳慧丽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绿豆规模农户

麻吉亮, 张蕙杰, 李宁辉, 岳慧丽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北京 100081;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北京 100081)

绿豆是一年生、直立或顶端微缠绕草本、短日照作物, 具有粮食、蔬菜、绿肥和医药等用途以及适播期长、生育期短、耐干旱、耐瘠薄等特点, 适宜与其他作物, 特别是与禾本科作物间、套种, 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绿豆虽然在我国粮食生产中所占比重较小, 但是其凭借适应极端环境的抗逆性、固氮效果强的养地性、营养价值高的保健性, 深受土地贫瘠地区农户种植的青睐。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产业, 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 积极发展杂粮杂豆产业。大力发展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绿豆产业, 无论对于国家政策层面的种植结构调整、丰富种植结构多样性、扶持村镇特色农业, 还是对于农村居民因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禀赋匮乏导致的增收困难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目前, 针对杂粮、杂豆生产技术效率的研究较少, 绿豆生产技术效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既定的投入(产出)水平下可以增加产出或减少投入的能力, 技术效率变化会引起单产变化。对于生产技术效率与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SFA)方法, 学者们基于不同的效率评价标准、不同的作物品种、不同的经营规模, 在规模经营与效率关系研究上未取得一致意见。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 白城绿豆具有粒大、颗粒饱满、色泽明亮、鲜绿、含蛋白质高等特点, 是我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本文分析了我国绿豆产业的发展现状, 并以吉林省白城市绿豆生产为例, 实证分析了不同规模绿豆种植户的生产技术效率, 确定了影响绿豆种植户生产效率提高的因素, 对于提高我国绿豆增产潜力, 进一步实现建立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绿豆产业发展现状

近10年来, 我国绿豆播种面积有波动(图1), 2012年播 种 面积为58.89万hm2, 2015年 下降到42.81万hm2, 2017年增加到50.18万hm2, 2019年又下降到43.52万hm2;产量由2012年的66.57万t下 降 到2015年 的52.38万t, 增 加 到2017年 的65.06万t, 又下降至2019年的57.3万t。从绿豆生产布局来看, 2010—2019年绿豆生产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生产了全国约70%的绿豆, 南方地区生产了全国约30%的绿豆, 并且近10年间变化幅度不大[1]。

图1 2010—2019年全国绿豆生产情况Fig.1 Production of mung bean in China from 2010 to 2019

吉林省是全国重要的绿豆产区, 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0%。我国绿豆生产集中度指数排名前5位的省(自治区)是内蒙古、吉林、山西、安徽、河南, 其中, 吉林省在绿豆生产中的地位十分突出, 是生产集中度超过10%的2个省份之一, 2015年吉林省绿豆产量占全国绿豆总产量的33%, 平常年份也占19%~24%。2010—2016年, 吉林省绿豆生产集中度最高, 均值为18.23%;2017—2019年, 吉林省绿豆生产集中度位居全国第2位[1]。

2 吉林省白城绿豆经营规模及发展特征

白城绿豆产量约占全国18%左右, 占全国绿豆出口量的30%以上, 绿豆产业在白城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是吉林乃至全国绿豆优势主产区, 绿豆种植已经成为白城市农民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以及脱贫致富的主要手段[2]。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农民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 白城杂粮区域化种植已形成规模, 为实施杂粮产业化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

2.1 绿豆农户经营规模划分

对于农户经营规模的划分, 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标准。按照我国实际情况, 多以种植面积届定农户的经营规模:李岳云等[4]将调研样本划分为小规模(0.2 hm2以下)、中规模(0.2~0.6 hm2)、大规模(0.6 hm2以上);屈小博[5]将0.27 hm2以下定义为小规模、0.27~0.53 hm2定义为中规模、0.53 hm2以上定义为大规模;贾琳等[6]调研了517个样本, 按经营面积(0.02~80 hm2)划分为14个组别, 但没有对划分的依据进行说明。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经营规模划分存在差异, 所以借鉴前人的研究进行划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用多指标来衡量粮食的经营规模, 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粮食的经营规模, 涉及指标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粮食经营规模的情况。

本文综合白城市绿豆种植面积、物质总投入、劳动力投入以及农户收益来衡量白城市绿豆的经营规模, 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绿豆经营的综合指标体系。数据来自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于2019年11月在吉林省白城地区调研获得的233户绿豆种植户微观数据。表1中第1主成分的特征值为3.807, 远高于其他主成分。第1主成分解释了指标体系中95.1%的总变异, 说明用第1主成分来代替原始的4个分项指标是有效的。利用Kaiser-Guttman原则, 保留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 所以用第1主成分来进行多指标构建的分析。

表1 多指标经营规模的主成分分析结果Table 1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results of multi-index operating scale

表2列出了不同指标主成分系数, 对第1主成分进行分析, 从不同指标的主成分系数看, 4个指标的系数都为正, 且绿豆种植面积和劳动力投入最大(0.506), 其次为物质投入(0.498), 最少的为农户收益(0.490), 4个指标能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第1主成分的得分, 且4个指标系数都为正数, 4个指标越大, 第1主成分值越大, 从而可以将第1主成分看作衡量绿豆经营规模的综合指标值。

表2 不同主成分中各指标的主成分系数Table 2 Principal component coefficients of each index in different principal components

根据主成分分析法中各个主成分的得分, 将其得分的概率分布函数进行细化, 每一部分占有样本概率的1/3[6], 结果表明, 白城市绿豆种植小规模和大规模临界值分别是1.2、2.5 hm2, 即低于1.2 hm2属于小型规模, 1.2~2.4 hm2视为中等规模, 2.5 hm2及以上则是大型规模。

2.2 绿豆农户经营特征

绿豆本身具有抗旱、耐瘠薄的特点, 恰好与白城干旱的气候特点和贫瘠的土壤条件相适应, 在旱灾较重的年份, 种植绿豆收益往往高于其他作物[7]。白城同为玉米、绿豆主产区, 玉米的种植收益直接影响绿豆种植户的种植行为。与玉米相比, 种植绿豆具有生育期短、省工时、效益高的特点。郝曦煜等[8]2016、2017年对白城市管辖内的镇赉县、大安市以及通榆县调研发现, 种植绿豆的总成本比种植玉米少2 500~9 350元·hm-2, 纯利润比玉米种植多800~7 350元·hm-2。

白城市绿豆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生产管理方式粗放。绿豆具有投入少、生育期短、耐干旱、耐贫瘠的生产特性, 农民将绿豆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上已然形成了一种习惯, 并且在管理上也形成了广种薄收、粗放管理的生产习惯, 生产潜力和增收作用难以发挥[9]。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绿豆育种、栽培、植保等生产领域的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差距大, 虽然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投入大量的科研精力, 研发出高质量的种植品种(白绿系列), 但仍有许多农户选择自留种或因购买渠道信息不对称而买到假种子, 致使生产效率不高。③规模化程度较低。传统农户种植特点都以家庭为生产单元, 通常都在较为贫瘠的土地上种植绿豆, 按照村集体土地登记平均分配的原则形成了面积小而分散、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的特点[10]。④国家支持不够。杂粮种植积极性下降, 杂粮长期以来受环境、政策等影响, 加之近年来政府从国家粮食安全的长远角度考虑, 对主要粮食品种的补贴政策使得杂粮生产开始进入滑坡期[11]。绿豆作为土地密集型农产品, 受天气、竞争作物市场价格、当前主要粮食补贴政策等因素影响, 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绿豆生产技术效率从而提高绿豆生产的综合竞争力是绿豆种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 白城绿豆生产效率分析

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在2019年11月对吉林省白城地区绿豆生产经济情况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白城市所属5个县市, 每个县市选取3~4个乡镇。本文调研了19个乡镇, 27个村庄, 选取绿豆种植户为调研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法, 调研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 由学生组成的调查员采用入户访谈与村委会集中定点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最终得到农户有效问卷233份。

3.1 研究方法及变量选择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计算白城不同规模绿豆种植的综合技术效率, 并采用Tobit回归对影响不同规模绿豆种植户综合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 以期为绿豆主产区农户提高绿豆种植的技术效率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模型选择时, 将调研233个绿豆种植户的每个农户作为1个生产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 DMU), 模型变量由1个产出变量和6个投入变量组成, 各变量描述统计见表3。

表3 DEA模型中变量描述性统计Table 3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variables in DEA models

以DEA分析所获得的综合技术效率(technical efficiency, TE)作为被解释变量, 参考贾琳等[6]、石晶等[12]、刘颖等[13]影响生产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选取户主个人特征、家庭基本情况、是否加入合作社、农业技术培训情况、耕地条件、绿豆种植面积比重以及近年来天气状况进行规模效率分析。从表4可知, 绿豆种植户的综合技术效率是0.47, 而种植户的平均年龄为45.07岁, 户主文化程度以中学水平为主, 家庭中平均劳动人口为2.72人, 家庭纯收入为8.82万元, 参加绿豆合作社的比例较低, 且参加的绿豆技术培训比例仅有23%;整体而言绿豆的灌溉条件较为一般, 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 绿豆是农户种植的主要作物, 平均占农户总种植面积的67%。

3.2 效率评价结果分析

分析233个农户绿豆生产效率, 具体结果(表5)如下。

表5 农户绿豆生产规模效率Table 5 Scale efficiency of mung bean production of farmers

①从全样本平均来看, 综合技术效率为0.49, 纯技术效率0.62, 规模效率为0.82。其中, 规模报酬递增的样本有178户, 占全部样本的76.4%;规模报酬递减的有42户, 占全部样本数的18%;规模报酬不变的样本有13户, 占5.6%。白城市农户绿豆生产规模效率仍然有提升的空间。

②分规模组别看, 小规模综合技术效率为0.48, 纯技术效率0.67, 规模效率0.72。其中, 规模报酬递增的有88户, 占该规模样本数的95.7%;规模报酬不变的有4户, 占该规模样本数的4.3%。中规模综合技术效率为0.53, 纯技术效率0.62, 规模效率0.87。其中, 规模报酬递增的有49户, 占该规模样本数的83.0%;规模报酬递减与规模报酬不变的都有5户, 各占该规模样本的8.5%。大规模综合技术效率0.47, 纯技术效率0.56, 规模效率0.89。其中, 规模报酬递增的有41户, 占该规模样本数的50.0%;规模报酬递减的有37户, 占该规模样本数的45.1%;规模报酬不变的有4户, 占该规模样本数的4.9%。

③结合不同规模来看, 绿豆的生产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在各个规模下都较低。不同规模样本中纯技术效率都较低, 从而导致综合技术效率偏低, 这与贾琳等[6]、戚焦耳等[14]的研究结论一致。小规模与中规模报酬占比较高, 说明这些农户未能充分利用生产要素;大规模中规模报酬递增与递减数量相近, 说明存在着农户未能充分利用生产要素与要素投入过剩的情况, 在大规模农户中发生情况相近。中规模的综合技术效率最大, 即规模与效率之间是“倒U”型关系, 这与屈小博[5]、刘颖等[13]、姚增福等[15]观点一致。规模过小则存在着专业化程度低, 规模过大可能会存在管理监督成本过高的弊端, 从而影响了综合技术效率。

3.3 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分析

在分析了不同规模绿豆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提高和改善绿豆生产综合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运用Stata15软件进行Tobit回归, 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表6)表明, 小规模的绿豆种植户中家里是否有贷款与生产技术效率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 中规模的绿豆种植户户主年龄与生产效率呈正相关(P<0.05), 大规模的绿豆种植户户主文化程度对农业生产效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表6 不同规模绿豆种植户技术效率影响因素估计结果Table 6 Estimated result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mung bean growers of different scale

①小规模的绿豆种植户是否有贷款与生产技术效率呈显著负相关, 说明小规模绿豆种植户中呈现出两种极端:一是仅仅种植1.2 hm2以下的农作物, 小规模农户绿豆种植成本不高, 其贷款多为别的用途, 从而影响到绿豆种植的技术效率;另一种情况为家里的土地仅一小部分种植绿豆, 更多的耕地用来种植其他作物, 贷款多为其他农作物投资, 更多的对其他农作物投入, 自然会影响到绿豆种植的技术效率。绿豆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通过了显著性(P<0.01)检验并呈现正相关, 说明种植绿豆比例越高, 农户对绿豆的生产环节更上心, 因为其占比较大, 直接影响着农户的收益。

②中规模的绿豆种植户户主年龄与生产效率呈正相关(P<0.05), 说明现阶段白城地区绿豆种植更多地依靠“经验农业”, 虽然户主年龄较大存在着身体素质差、知识结构老化、思想难以转变等特征, 但其拥有丰富的种植经验, 在现阶段白城地区绿豆种植上对农业生产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是否有贷款通过了0.01水平的检验, 与生产效率呈现负相关, 这与小规模农户一致, 说明可能贷款费用并未花费在绿豆种植投入上, 从而造成生产效率的下降。天气状况与生产效率正相关(P<0.05), 说明绿豆的生长离不开天气的利好, 虽然在小规模和大规模上并未通过检验, 但影响方向一致, 都说明了天气变化对生产效率是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③大规模的绿豆种植户户主文化程度对农业生产效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说明较高的文化水平对户主获取农业信息、学习和掌握农艺技术、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着积极效果, 进而能提高农业技术效率。家庭纯收入对农业生产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说明家庭收入高, 能够有更多的资金流向绿豆生产, 对生产资料的投入也会相继增加, 从而积极地影响生产效率。是否得到技术服务对大规模农户生产效率有着正向的影响, 大规模种植户主要的经济来源为绿豆种植, 绿豆的产量直接关系着农户的收益, 所以技术培训有助于农户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用以开展农业生产经营继而增加绿豆产量, 这对农业技术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绿豆种植地块的灌溉条件对农业生产效率有负向的影响, 存在的原因可能为白城地区土地多为盐碱地, 并且常年干旱加上绿豆的种植属性, 农户将绿豆种植在干旱贫瘠的土地上, 所以其灌溉条件与农业生产效率呈现负相关。

4 发展建议

本研究基于吉林省白城市绿豆种植户实地调研数据,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绿豆生产效率进行分析, 并使用删截回归分析了影响不同规模绿豆生产效率的外生因素。结果发现, 种植户综合技术效率值随着规模的增大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 技术效率与经营规模呈现“倒U型”;纯技术效率随着规模的扩大呈现下降趋势, 即农户多为经验种地, 绿豆生产过程中“经验”而非“科技”占主导地位;从影响因素来看, 对于小规模农户, 应减少贷款、加大绿豆种植比例, 而中规模农户则现阶段户主的年龄以及种植经验对于技术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 中规模农户更倾向于“经验主义”, 对于大规模农户, 文化程度和技术服务对其技术效率有着重要的正向影响。基于以上研究发现, 为了提高绿豆生产技术效率, 促进白城绿豆产业发展, 提出以下建议。

①提升绿豆生产适度规模化经营水平。当前绿豆生产技术效率水平不高, 在开展绿豆产业发展规划和结构调整时, 可引导小规模经营农户适当扩大种植规模, 引导大规模化经营农户开展适度规模经营, 但不可盲目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②结合绿豆经营规模, 适度加强机械社会化服务供给。提高绿豆生产机械社会化服务水平, 一方面可减少人口老龄化等劳动力资源约束对绿豆生产技术效率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适度规模经营效率。因此, 要加强绿豆生产机械化设施设备和技术的研发或引进、推广及应用, 引导农户结合自身生产条件适度使用机械社会化服务, 提高绿豆生产技术效率。

③持续加强对绿豆种植户的科技培训。技术培训对提高农户农业科技素养, 提升食用豆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根据白城劳动力的素质水平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技能培训, 丰富绿豆经营培训内容, 加强培训力度, 鼓励青年农户开展适度规模经营, 使其快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对于老龄农户, 加强新技术培训引导, 使其改变传统经验种植方式。

5 结语

科技创新是推动绿豆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绿豆生产技术效率对绿豆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技术效率提升有利于提高绿豆的增产潜力。今后, 紧密围绕绿豆产业发展需求, 结合“一村一品”和“一乡一业”等倡议, 随着绿豆基础研究的进一步突破和高产创建活动开展, 按照产业优势区域布局和自然生产条件, 绿豆单产水平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并逐步实现绿豆产业全程机械化, 绿豆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将显著提升, 随着品牌化建设不断推进, 科技创新对推动绿豆产业的支撑引擎作用将更加凸显。充分发挥边远地区无公害绿色生产优势, 绿豆产业发展将在推动区域农业提质增效、保障农民增产增收与居民营养保健需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及其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绿豆规模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科学创新人才的适度规模培养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种呀种绿豆
绿豆成长记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