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幕后到台前:融媒体时代藏语主播面临的转型和挑战

2022-10-08 18:25达瓦玉珍
西藏艺术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藏语播音员广播电视

达瓦玉珍

如今,随着互联网科技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表达的途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之前仅靠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单向接受信息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信息时代,每一个个体都可以成为信息的搜集者、发布者、传播者和接受者,新媒体迅猛的发展势头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如何在遵循信息传播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运用新技术、开拓新市场,整合力量,科学转型,实现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是传统媒体面向未来时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之一。作为一名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笔者长期从事播音工作,目前也面临如何适应新媒体的转型问题,因此结合实际工作和学习体会,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民族节目中心藏语节目部为例,仅就融媒体时代藏语音视频主播面临的转型和挑战做一尝试性探讨。

一、藏语广播进入视频时代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藏语节目部作为涉藏宣传工作的国家队,是我国成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始终处在涉藏宣传工作的第一线。70年来,藏语广播的诞生、发展、转型和繁荣,始终围绕维护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这个中心工作展开,通过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介绍西藏的历史文化、展示西藏现代化建设成就和各族人民的新风貌,切实参与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实践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950年初,根据当时解放西藏舆论先行的原则,开办藏语广播正式提上日程。5月13日,毛泽东主席就藏语广播的方针问题亲自做出批示:“请李维汉同志负责审查藏文广播并规定该项广播内容及方针”①《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14.。1950年5月2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藏语广播正式播音,不仅宣告了中央电台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的诞生,而且第一次用广播将首都北京和千里之外的拉萨连接在一起,为之后的和平解放打下了思想和舆论基础。1970年3月,经周恩来总理的多次过问,自1960年起就停办的中央电台正式开始恢复民族语言广播的具体筹备工作,藏语广播于1973年1月1日正式恢复,节目时间为1小时(30分钟新闻,30分钟文艺)②泽嘎.《走向新的里程——中央台藏语广播的回顾与思考》[A].载赵铁骑主编.《新跨越新发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广播60周年文集》[C].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58.。

2009年3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藏语频率正式开播,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的第11套节目。2010年12月,中国民族广播网正式上线,中国藏语广播网作为六个子网之一,拥有独立域名,网站包括关注、要闻、图库、新闻、博览、生活、娱乐等板块,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最大限度地改善了传播效果。2015年3月,“中国藏语广播”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每天及时向用户推送国内外最新消息,受到用户的热烈欢迎。2018年8月,央广藏语广播客户端(APP)在安卓和苹果应用商店上架。

2018年3月,中央整合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组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标志着我国广播电视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2019年7月1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民族语言节目中心正式成立,下设14个处级部门和2个二级事业部,其中就包括藏语节目部、藏语方言部、拉萨编辑部和西藏民族语言中心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民族语言节目中心编著.《石榴花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民族语言节目创办70周年》[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21:3.。新的发展阶段,藏语广播与时俱进,再接再厉,在“中国藏语广播”微信公众号上线之后,适时走进了短视频时代。2020年1月2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民族语言节目中心面向藏语受众推出的综合视频平台藏视界正式登陆央视频,2020年7月10日,藏视界正式入驻抖音。目前藏视界大致分为时政、热点、评论、生活、文艺等板块,每天保持将近5条推送,在抖音有74万粉丝,发表作品3789篇,获赞1389万;在央视频有1.6万粉丝,发表作品3905篇,播放量达310.6万。

“媒介的功能是广泛、迅速地提供信息,使受众能便捷地得到信息。……选择内容这一步也许是媒体运作最为重要的组成该部分。我们将媒体称为‘把关人’,而不是过滤器。……大众媒介是信息在社会流通过程中的主要把关人”④[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著,何道宽译.《传播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36.。一直以来,传统媒体在受众心里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广播播音主持人的专业素养也是得到普遍认可的。目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民族节目中心藏语节目部的工作,由之前单一的广播传播方式逐步转变成以广播为主,辅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的音频、文字、视频三合一的融媒体传播方式。其中藏视界视频号的上线,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可视性、互动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视频号上线后,要求原先藏于幕后的播音员走到台前,在这种情况下,仅依靠做传统广播时的经验和技巧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加强知识储备,深入研究新媒体的传播特点,提升自己在节目策划、制作、主持全过程中的实战能力,制作出更多高质量、受欢迎的作品,才能更好地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

二、转变思想 改变习惯

作为广播和新媒体节目形态的最终呈现者,播音员和主持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传统媒体的语境下,由于广播和电视的传播形式,音频和视频的呈现方式等都有所不同,所以对以音频为主的播音员和视频主持人的要求,在很多方面也略有差异。习惯了长期在录音间单独面对话筒“娓娓道来”,一旦需要站在镜头前面对观众,很多“额外”的工作和负担就会接踵而至,如果我们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处理不好,消极应对,可能会对工作产生影响。

首先,需要认清当前传媒发展的特点及其未来趋势。融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一方面遵守传媒生存法则,尊重传播特点,传统的优势只可发挥,而不能依赖;另一方面要取长补短,依靠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指挥民众的关注走向,或汲取民间智慧、集成群众声音主动进行分享,发挥其集纳和提升之力,从而更接地气,更主动贴近民众的情感需求①李洪岩.《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08):90.。广播是传统媒介,一直以来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广播人如果固守传统方式不变,不愿适应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就难免会被行业淘汰。

其次,从与受众的互动影响来看,视频主持人要承受更多的任务和压力。“新媒体是一种流动的、个人互动的、能够散布控制和自由的媒体,尽管新媒体高度依赖于计算机,但它并不仅仅是数字媒体,在更大程度上,新媒体是一种互动性的媒体”②Wendy Hui Kyong Chun.“Did Somebody Say New Media”,in Wendy Hui Kyong Chun and Thomas Keenan eds.,New Media,Old Media: A History and Theory Reader.New York: Routledge.2006:p.1.转引自李忠斌.《新媒体与奥巴马政府的公共外交》[J].《美国研究》,2011(01):111.。虽然广播节目也能实现互动,比如热线电话互动或者主播口播留言,但多半是实时的,不可视的。但视频节目与之不同,因为可视,容易引起更多的关注,特别是现在的一些短视频平台,点赞、评论都是公开的,视频主播需要对赞美、批评都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再次,从纯粹的工作量讲,向视频主播的转型也给播音员造成了额外的负担,比如需要专门化妆,需要搭配服饰,除了发音,还需要关注自己的形象、仪态和表情,这些对新人可能不算难事,但对已经习惯了广播工作的“老”播音员来说也是极大的挑战。

严格意义上讲,改变习惯对一个转型为视频主持人的广播播音员来说,一直都是进行时。由于行业性质的不同,广播对播音员的要求与视频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作为播音员,最重要的传播方式就是声音,所以播音员的音质、音准无疑都各具特色且达到了专业标准,受众也是通过声音喜欢一个播音员、主持人的。但是作为视频主持人,除了需要具有扎实的“咬文嚼字”的能力,还要善于运用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等增加节目内容的传播力和感染力。从岗位要求看,视频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对播音员主攻声音传播的习惯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另外,制作广播节目的播音员,因为只有声音可以传播出去,所以他(她)只要控制好自己的发音、语调和感情,其他过程或细节无人关注,因此会在表情、姿态、动作等方面形成一些个人习惯。从音频到视频,从幕后到台前,由于视频的可视化,播音员的一些个人习惯就不得不改变,比如身姿端正、目视前方、控制表情是最起码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改掉自己一些习惯性、下意识的小动作,从形体、表情、视角、嘴型、手势一步步练起,增加可信度和感染力,从而争取更好的传播效果。

三、学习理论 提升能力

在2018年9月中央电视台建台暨新中国电视事业诞生6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对以往的成绩进行了肯定,为未来的工作提出了要求①《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央电视台建台暨新中国电视事业诞生60周年》[OL].北京:新华网,2018年,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9/26/c_1123485137.htm.达瓦玉珍.《非凡百年·缺氧不缺精神——老西藏精神》[OL].北京:央视网,2021年,http://news.cctv.com/special/ffbn/index.shtml.。走在新时代的宽阔大路上,面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每一名身处宣传思想战线的媒体人,都要进一步学习理论,提升能力,完成好时代赋予的使命。

对播音员和主持人来说,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通过理论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是第一位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我们藏语广播做好涉藏宣传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向融媒体时代转型的过程中,藏语广播人必须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不断强化理论武装,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自己的工作,积极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融媒体时代对藏语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素养也有不一样的要求,与传统的广播节目的制作和传播流程相比,视频节目的采、译、编、播有其独特性,且需注意更多广播音频节目不曾涉及的领域和要求。因此,要成为一名视频节目主持人来说,需要做到内外兼修,一方面要学好理论、深入群众,策划、制作、传播更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节目,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另一方面又要根据可视性要求进一步打磨技艺,提高本领,加强对语言、表情、姿态等画面形象的塑造。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名优秀的藏语视频主播,需要有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文化水平,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藏族社会和文化,熟悉受众的接受心理和审美情趣。广播电视的传播过程实际上属于人际传播,所以新传媒时代广播电视传媒业进入了“窄播化”的发展阶段,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尽可能地吸引所主持节目的受众为目标,尽力满足节目的受众需求②罗幸.《新传媒时代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以播音主持专业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1(9):160.。藏语播音员要积极主动地适应新媒体的要求,掌握新媒体节目的策划思路、制作技术和传播规律,增强舆情分析研究能力,善于抓住社会热点,回应大众关切,制作出高质量的视频作品。另外,藏语播音员主持人还要进一步提高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水平,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受众,特别是其他关心西藏和藏族的各民族同胞的需求,是媒体本身应该具备的服务观念的体现。笔者曾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委派参加相关视频节目的录制①《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央电视台建台暨新中国电视事业诞生60周年》[OL].北京:新华网,2018年,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9/26/c_1123485137.htm.达瓦玉珍.《非凡百年·缺氧不缺精神——老西藏精神》[OL].北京:央视网,2021年,http://news.cctv.com/special/ffbn/index.shtml.,切身感受到少数民族语言主播做到用国家通用语播音主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然,与广播不同的是,视频节目归根到底是一门视听艺术,其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表情姿态、妆容服饰等画面形象也有具体的要求。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想的体现。无论是广播还是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首先要真实。其次要精于语言技巧,除了基础发声,还要注重停连、重音、语气和节奏等有形的、可直接而清晰辨认的技巧②柴璠.《播音语言表达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137.。再次,针对视频节目“短、平、快”的特点,语言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简洁明了,不能拖泥带水。最后,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应该有亲和力,接地气,说老百姓自己的话,这样才能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引起大家的共鸣。

面部表情和姿态是内心情感的外化,在播报新闻和主持节目的过程中,要在理解作品,并与之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学会用面部表情传递新闻信息,“应根据具体环境和播报内容正确调整自己的面部线条,也可根据对方面部线条的变化了解对方情感状态,判断信息真伪,及时调整话题,提高新闻访问的效率”③熊萍.《新闻播音导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92.。面部表情单一或过于夸张都不利于新闻的传递。我国著名播音员齐越先生曾这样告诫年轻一代:一戒自我表现,二戒随心所欲,三戒千篇一律④姚喜双.《强化播音员主持人的素养——从齐越的“播音三戒”谈起》[J].《中国广播》,2007(11):1.卷首语.。这在媒体融合发展的今天依然是适用的。我们不少播音员主持人在镜头前对自己的形象过于苛求,过分在意自己的神态和衣着,而忘记了自己要干什么。而有的播音员在播报新闻时,为了使声音听起来更加洪亮,咬字更清晰,情绪更饱满,往往忽略了面部表情,面部表情不是太放松,就是过于“丰富”,从而影响观众的观感。

另外,播音员主持人应该根据节目的定位、受众的特点和传播的效果搭配合适的服饰和妆容。目前以《藏视界》为代表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藏语视频节目主要以时政和社会新闻为主,所以需要主持人穿着质朴、庄重,落落大方,妆容要整洁、得体。其他一些轻松愉快的生活、娱乐节目,打扮可以自然、时尚。选择妆容也与主播本人的年龄、气质有关,适合为主,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另外,少数民族播音员主持人出境时穿民族服装,有利于拉近跟观众的距离,增加亲切感。

四、树立风格 打造品牌

新媒体技术时代不仅是对新技术应用的领悟,更多的是传播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变革⑤赵若竹.《新媒体技术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样态的发展》[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12):159.上述专业素养都是播音员主持人从音频到视频转型的基本要求,但是从融媒体的发展趋势和更好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要求看,提高节目质量仍然是重中之重,所以对播音员主持人应有更高的要求。

一名成功的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在与其主持的节目融为一体,互相成就,比如方明与《新闻和报纸摘要》,赵忠祥与《动物世界》,罗京于《新闻联播》,崔永元与《实话实说》……从目前转型期的工作来看,笔者认为一名藏语播音员要成功树立自己的视频主持风格,需要在认识自己、敢于尝试、创新深化等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正所谓学有所长,术有专攻,播音员主持人也一样。我们有的播音员主持人性格沉稳,端庄大气;有的幽默诙谐、灵活机智;有的则亲切随和,善于洞察人心,播音员主持人首先要对自己的性格特点、语言风格、擅长表达的内容有个深入的了解,然后才能对自身适合主持什么类型的节目有基本的判断。短视频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和实时反馈机制也有助于播音员主持人认清自己的风格类型,比如自己主持的不同类型的节目,从观看、点赞、转发率的数据变化可以大致看出受欢迎程度的差异,可作为改进和巩固风格的参考。

通过长期的锻炼,当我们认识到自己适合于某一类型的节目时,就要勇敢地接受挑战,并以积极的心态去摸索和研究,通过反复尝试和不断改进,争取用扎扎实实的节目量先把主持风格的基础打牢。主持风格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因此需要主持人在工作、生活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努力挖掘、吸收各种有利于形成主持风格的元素,在日积月累下逐步形成一个独特的主持风格①喻娟娟.《关于播音主持人主持风格形成与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14(07):110.。一次次的备稿和播报,看似简单重复的工作,实质上是为今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打基础。以藏语广播为例,从开播至今制作播出了大量好节目,在社会上颇具影响力,其中也出现了诸多老一辈著名播音员,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播音主持风格,受到大家的喜爱。目前的短视频节目,一些年轻的主持人也在积极探索,勤于尝试,不但受到观众的肯定,自己的主持风格也在逐步形成中。

特定风格形成后,播音员主持人可以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使自己的主持风格更加清晰、节目质量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进而向打造品牌努力。以中央台藏语节目为例,我们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栏目,比如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藏语广播推出的《空中信箱》栏目,将目光对准内地西藏班的孩子与雪域高原家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播出孩子们的家信录音,让孩子通过话筒,用最直接、最生动、最易传情的说话方式向父母、家人诉说自己在内地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受到广泛欢迎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民族语言节目中心编著.《石榴花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民族语言节目创办70周年》[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21:99.。很长时间以来,《空中信箱》都是中央电台藏语广播的名牌栏目,一方面以栏目本身的风格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另一方面一些具有鲜明风格的主持人又反过来加深了栏目的风格和影响力。目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谈话节目,如广播方面央广藏语节目部推出的《雪域访谈》,电视方面由康巴卫视制作的《向巴聊天》,自媒体方面桑东团队自制的《桑东有缘》等,正是将节目定位和主持人风格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媒体人通过尝试各种播报方式,创新主持风格,不断拓展个人“边界”,创作出了大量高质量的节目。

五、小结

综上所述,在融媒体时代,藏语播音员主持人既要继承优良的传统,同时也要转变思想、开阔视野、克服困难,积极主动地面对新的任务和挑战。回顾历史,藏语广播就是为维护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而生。在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各民族媒体人参与的藏语广播立足西藏,面向国内外藏语听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介绍西藏的历史文化、展示西藏现代化建设成就和各族人民的新风貌,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与好评。新时代,无论是在身在幕后还是走到台前,藏语媒体人的初心使命将始终不变,那就是坚持为党的宣传工作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和工作取向,进一步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猜你喜欢
藏语播音员广播电视
浅谈藏语中的礼仪语
汉藏语及其音乐
论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敏感性
藏语拉达克话的几个语音特征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藏语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
做人民欢迎的中用的播音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