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策略探索

2022-10-10 12:09王兴荣
学周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生活化法治道德

王兴荣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新墩镇中心学校,甘肃张掖 734000)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一门生活实践性较强、内容涵盖面较广的学科。这门课程与学生生活实际的高度贴合,既使教学实践活动和课堂教学可以稳步开展,也使得教学活动中容易出现许多教学难题。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围绕生活化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在生活化学习中的表现,不断弥补教学缺漏,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进一步探索和优化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聚焦个性成长,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一)学生主体,尊重个性

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尊重学生个性思考是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实施的重要切入点。小学阶段,学生在身心方面都有长足发展,他们的个性意识和独立意识更加明显。面对小学生的身心变化,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任课教师应当理性对待、适当引导,在帮助小学生充实道德与法治知识、培育其合乎道德的行为品质、树立法治意识的基础上,突出学生的个性成长。在同样的学校课程教育下,学生的个性表现是截然不同的,在学业表现上也是如此。这种不同既是学生先天的个性使然,也有后天的生活影响的痕迹。作为引导思想教育的重要课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合乎道德的、合法的,这是全体学生的共识,也是必须要遵守的。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存有异议,释放个性因子,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解释一些有关道德方面的案例。这样,有助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充实精彩。

(二)学生自主,独立思考

聚焦学生个性成长、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是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础工作和重要任务。这一生活化策略完全以学生的个人生活为中心,发掘学生从生活中得来的经验与感悟,让他们在相对独立的校园环境中自主表达思想,并能够独立生活。在这一策略下,教师的角色是相对隐形的引导者,学生则被置于突出地位和中间位置,他们的个性发展将会得到极大的尊重与鼓励。对于相关话题的讲解与讨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任课教师可以从个人兴趣、生活趣事、自己做决定等方面的内容入手,力求更加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体验,更有助于他们表达自我,增强独立生活的自信心与决心。例如,教师可以举办“在生活中我第一次独立……”的茶话会活动,鼓励学生尽情抒发自己第一次独立做某事的经历和感悟,如第一次独立做饭、洗衣服、照顾生病的家人等。这样的话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纷纷踊跃发言。通过学生的描述,教师既可以顺势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人性格,又能够通过这些事件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不足的方面和在后续如何改进,以此促进学生不断提升独立自主能力。

二、和谐周边关系,锻炼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一)从己出发,关注周边

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重要外在因素,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点素材。教师通常会借助具体事例讲授相关的道德和法治知识点,学生如果对此有所感悟,也会结合生活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通常以学生的个人生活为出发点,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发现与教学内容有所重合或能够引发思考的部分,进而将理论与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不过,仅仅针对学生的个人生活来展开显然是不够的,生活中每个人都避免不了和周边的人进行交际。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会与教师及其他学生进行交际;在家庭中,学生会与父母、长辈、亲戚等进行交际;在社会生活中,学生偶尔也会与邻居、社区中的人、各种职业的人、陌生人等进行交际。总而言之,虽然小学生通常生活在学校和家庭的庇护下,社会经验不够丰富,但是他们还是有不少机会接触他人,进行交际活动的。因此,关注周边环境是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重要议题。

(二)和谐人际,提升能力

人际关系是否和谐不仅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能够显示出小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教师要能够通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处理与周边人的关系,有意识地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的锻炼对于小学生而言是非常单纯的,不以任何利益交换为前提,是一种珍贵的生活体验,对增强小学生的个人自信心、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关注小学生个性成长的同时,有必要注意他们周边的生活环境,了解他们会与哪些人进行接触,在确保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意识,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接触到相当一部分人,但这些人并不一定都能够成为自己的朋友,真诚、持久的友谊是非常难得的。因此,在人际交往这一生活领域,教师要将教学目标设置得更加长远,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打开心扉、拥抱生活,逐步增强人际交往的质量和水平。

三、紧密结合时事,深化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一)融入媒体,联系生活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只讲理论当然是不够的,还必须要结合生动的生活事例,通过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在讲解具体的知识点时,会借助文字故事、漫画图片、心理描写等方式展现相关内容,在课堂上教师也通过播放具体的影视片段等来构建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知识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讨论相关的知识点或理论内容的时候,都会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印证自己的观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些时间较为久远、背景较为复杂的例子很难为小学生所理解,将其继续应用在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是不可取的。现如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更替的速度之快令人瞠目,有些教学案例仍然适用,富有启发意义,有些生活化案例则早已过时,不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要紧密结合时事,也就是最近发生的事件来进行教学。这类时事不一定是一些国际新闻或者国家大事,毕竟小学生普遍还不具备分析这类时事的能力。相对来说,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更感兴趣,说起来往往头头是道。教师应当广泛涉及各类媒体,并从中选择适合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传统媒体如电视新闻、报纸报道、期刊文章,新兴媒体如公众号、网络热点、短视频等,只要内容质量高、与教学内容相契合,教师便可以把它们引入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带领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讨论道德与法治问题。

(二)网络架桥,启发思维

网络天地广阔、资源丰富,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资源搜索与应用的宝库。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借助现代网络技术与资源,充实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内容,扩充符合某一知识点的相关案例,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现如今,互联网飞速发展,不论是小学生还是教师,几乎都离不开对互联网资源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相关热点素材,制作成课件当作教学资源,围绕网络中的生活热点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小学生借助网络资源和时事热点来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主要是为了表达个人的看法,或者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既可以谈一谈自己通过这个视频获得了什么启示,这个视频内容与教材或课堂教学内容的哪处是相对应的,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对时事热点进行批判性思考,并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例如,在学习有关古代科技的知识时,学生感到既新奇又神秘。古代科技内容往往需要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来具体了解其使用途径,不如现代科技那么直观可见。通过网络架桥,学生观看了与古代科技相关的纪录片,并对古人的智慧和技艺产生由衷的钦佩,对于古代科技与现代科技之间的连接,能够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见,结合时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师生双方主动搜寻资源的力量,而且可以从多个方面启发和锻炼小学生的学习与思维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四、多样生活实践,培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一)营造情境,贴近实际

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能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一步贴近实际生活,增进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施,当然离不开多样化的生活实践。仅仅依靠在课堂中或书本上学来的知识是不够的,学生必须深入生活反复实践,才能够获得真知,深化学习体验与感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不乏生动曲折的故事案例、全员参与的课堂活动,但这些案例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源、书籍资料和口耳相传,这些活动也都是在课堂环境下的模拟活动,缺乏一些真实感和实践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任课教师在课堂中想要构建起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都能够进入情境参与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真实的生活情境,有很多无法预判的情况,学生参与其中去体验、实践,其效果肯定要比教师在课堂中费尽心思设置的情境要好得多。所以,教学情境设置一定要依托于课本,扎根于生活。例如,在教学《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这一课时,学生对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国际组织了解得并不多,对其角色和作用也没有较为完整的认识。教师不必大费周章地细致讲解每个国际组织的主要内容,简单地对国际组织进行介绍后,可以号召学生一起开展“模拟联合国”的生活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自由分组,组成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世界粮食组织等模拟机构,规范机构下的各个部门,并明确部门内部每个人的分工和责任。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基本上是第一次接触,他们表现出了较强的好奇心和参与能力。随着学生在模拟联合国生活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不断提升,教师可以给定主题,让学生从国家高度讨论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学生可以从生活中总结解决问题的途径与经验,提升自己的使命感。上文所述的学生的个人生活、人际生活与时事热点,学生都能够从个人角度出发去实践、去认识,做到表达个性观点、和谐人际关系、动手寻找资源、总结思考成果。

(二)多样实践,升华认识

实践活动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中不可或缺的,应力求多元化、生活化。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还会发现学生对一些国家大事、历史文化等领域的内容感到学起来十分吃力。尽管有些教学内容相对宏观一些,但是作为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小学生有能力也有义务去学习这部分的知识内容。国家大事及历史文化与小学生的生活也有着密切的关联。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开展多样化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在生活化的体验中认识其重要性,培育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使命感。当他们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时,也就更能理解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必要性了。为此,教师在多样的生活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做到实践地点有代表性、实践活动新颖有趣、实践成果为全体学生共享。例如,教师可以布置趣味性合作活动作业——出报纸。小组合作设计一份报纸的各个版面内容,围绕既定的主题从多方面展开,最后的制作成果属于学生。如在《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学生可以深入生活,探访周围人对那段历史的别样记忆,将之整理成文字稿件,作为报纸的特色专栏。学生还可以走访当地红色胜迹、采访老党员、参观历史博物馆,将多种内容汇总在一张报纸上,生动展现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成果。最后,通过班级内部的报纸推介活动,展现小组风采,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生活实践是生活化教学策略的重大尝试,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必要环节,是全面增强学生课程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的最好路径和最优策略。

五、结语

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活动,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的生活化体验中去,让学生真正地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与实际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升华对知识的认识,增进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小学道德与法治的任课教师在探索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时,不要好高骛远、脱离实际,而是要精准分析小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精准归类、各个突破。最重要的是,在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小学生逐步开阔视野,增进个性化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领略新知,在生活中锻炼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独立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生活化法治道德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