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桥,大火以后

2022-10-11 08:09朱秋雨黄泽敏
南风窗 2022年18期
关键词:广林拱廊刘杰

朱秋雨 黄泽敏

一场夜间燃起的大火,將一座福建东部的古桥曝光于众人面前。

这是一座最早于宋代修建、拥有900年营造史的国家级保护文物。桥的名字有中国人中意的兆头,“万安桥”。

但就在8月6日,万安桥燃起熊熊大火。火势将全长98.2米的木构桥变成“火龙”。

网络流传的视频显示,大火燃烧时,周边村民拿起了水桶,试图扑灭哪怕一星火苗。

万安桥所在宁德市屏南县随后通报称,当天21时10分,屏南县长桥镇万安桥失火。1小时后,22时10分,火势得到控制。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桥体已烧毁坍塌。

万安桥的坍塌让众多桥梁专家惋惜。这是一座拥有“世界之最”的桥梁。五墩六孔,编织木构,被认为是现存世界最长的连续拱跨木拱廊桥。

木拱廊桥最大的特点—不用一钉一铆,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建筑样式。

2009年,“中国木拱桥营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这类奇异的桥梁,仅集中出现在闽浙两省交界地区南北200公里的山区里。

只是,珍贵的木拱廊桥坐落在山野、村落间,天然存在保护难题。

桥梁专家告诉南风窗,木构桥梁两大天敌为火和洪灾。灾害一旦发生,人员稀疏、基础设施不足的山区,保护桥梁的能力十分脆弱。

万安桥的损毁给了人当头一棒。我们该如何保护位于村落的古建筑?

或者,更本质的问题是,如今为什么要保护处在山区的角落?

着 火

“太可惜了,(我)一夜都没睡。”万安桥被烧毁的8月6日晚,在长桥村生活了65年的包程在屋内来回踱步,一夜未眠。

据他说,村里不少老人都因此痛心落泪。

着火的消息,最早于21时许在全村流传。

8月6日21时多,听到外面有人喊“着火了”,在家看电视的包程急忙出门。他连走带跑,边打电话通知众人。

起初,他看到,万安桥被大团烟雾笼罩,桥底隐约出现火星。

但很快,火苗顺着桥的木板往上,烧到桥板,“把桥板烧了个洞”。火从两岸向桥中间蔓延,“整座桥就烧起来了”。

火势越来越猛,包程说,现场像被雷电劈了一样,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

长桥村党支部书记包晓晖向媒体回忆,晚上9时多,他注意到万安桥发生火情,立即组织村里的临时救援队进行扑救。但因为现场风太大、桥的拱跨也长,“火借着风势,没一会儿就变大了,前后不足20分钟”。

21时10分,长桥村餐饮店老板包广林也跑到了现场。他告诉南风窗,万安桥自身有约8~9米高,人需要沿一段石阶上至桥面。但是,等大部分村民发现并聚集在万安桥附近时,火势很大,燃烧的木材在往下坠。

有村民提着水桶,但此时,“人已经很难靠近(桥)了”。

面对陷入火海的万安桥,围观人群拥挤且喧闹。这是一座拥有900年历史的文物,是连接河流两岸长桥村与长兴村的交通要道。用包广林的话说,“就像上海有东方明珠一样”,长桥镇的地标就是万安桥。

起初,他看到,万安桥被大团烟雾笼罩,桥底隐约出现火星。很快,火苗顺着桥的木板往上,烧到桥板。

村民们渴望扑灭这场大火,却又束手无措。

包程和包广林都告诉南风窗,桥上设有灭火器等消防装备。但在万安桥失火时,灭火器失效,没起到防火作用。

据包程回忆,桥岸还有村民抽出消防栓的消防水带,试图从河里抽水救火,却发现“水管的水很小,喷不起来” 。

包广林还表示,虽然未设消防站,但镇上本来有一辆消防车。而在周六晚上起火时,唯一的消防车却不见踪影。这一说法也符合包程的记忆。

在场的人煎熬地等待县城消防车的到场。包程看到,在河流西边的长兴村,负责清理街道卫生的洒水车也赶到现场,往桥的方向喷水。

最终,21时多,屏南县消防站派出的多辆消防车抵达万安桥附近。此时,距离起火过去了四五十分钟。

包程回忆,等消防车准备就绪、开始灭火时,“桥已经烧到塌下去了”。

8月7日,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披露,8月6日21时10分,万安桥发生火灾,宁德市消防救援支队接警调派28人5车前往处置。22时10分,万安桥的火势得到控制。

该部门还发布了一张万安桥火灾后的照片。

照片是白天拍的。大火后的万安桥桥体已坍塌。残留的焦黑木质结构散落四周。

它只剩几个桥墩和一跨木拱,孑然伫立于水上。

“侏罗纪公园”

慌乱的夜晚,揭示了古建筑保护未被重视的一面。

包程与包广林告诉南风窗,为了保护国家级文物,当地政府设置了护桥人制度。这一政策要求,桥上24小时有护桥人值守,实行“三班倒”,以防出现意外。

但周围居民心照不宣,护桥人制度未得到有力实施。包广林说,每次经过人来人往的万安桥, “哪看到什么护桥人呢?”

燃烧的大火将山涧的交通要道摧毁,也将对万安桥为代表的木拱廊桥的保护提上公共议程。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主任刘杰告诉南风窗,木拱廊桥的两大天敌是火灾和洪涝灾害。但是,即使木头易燃烧,也不代表这类木桥会因为自然条件、气候原因自燃。

“此类事故一般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刘杰说。

著有《编木拱桥:技术与社会史》一书的建筑历史学者刘妍认为,保护木拱廊桥存在难点。木建筑在火灾面前抵抗力弱。而日益严峻的气候和水文条件,令洪水对桥的毁灭力比过往更强。

再加上“一些木拱桥位于废弃的村子、偏僻的古道,人员照管的难度大增”,刘妍告诉南风窗。

但是,位于闽浙山区的木拱廊桥,恰恰是中国桥梁史的奇葩。桥梁大师茅以升曾形容,这是中国桥梁史的“侏罗纪公园”。

这么说的理由是,闽浙山区的木拱廊桥与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里的木构汴水虹桥,有原理上的相似性。后者自南宋以后,中原地区就再未出现建设记录,以至于明清两代诸多版本的《清明上河图》,画的都是石拱桥。

因此,在学术界,包括建筑大师梁思成在内,过去一直认为,木拱桥是中国消失的历史遗产。

刘杰告诉南风窗,木拱廊桥很长一段时间让世界着迷。“美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拍过一部《消失的伟大工程奇迹》。拍摄的中国项目便是《清明上河图》的汴水虹桥。”

直到1990年,国内外的一批学者来到闽浙山区,从重峦叠嶂间发现了类似的廊桥。刘杰所著《中国木拱廊桥建筑艺术》一书曾总结,闽浙木拱廊桥与汴水虹桥在结构与构造上用了相同做法,即“编织”的木构件系统。但具体从结构学界定构件的受力特征着眼,北宋汴水虹桥和闽浙现存木拱桥还有区别。

刘杰说,之所以闽浙现存木拱桥如今饱具国际盛名,是因为其中体现了中国能工巧匠自己的营造体系。

这是一种与西方强调逻辑截然不同的思维。

“通过编织小的构建,形成山谷间大跨度的(桥梁),是中国人系统性思维的表现。”

刘妍也表示,闽浙木拱桥得以成功地实现数百年传承的奇迹,在于它充分发挥了中国匠师的构造思维与实践技巧,提供了科学体系之外的另一套体系。“它不是现代科学的结构计算、结构优化思维体系中推演诞生的结构。”

这套体系简单来说,各个构件间相互支撑,相互制约。刘妍说: “所有构件都是斜的,所有构件交接的节点都是斜的,因此对(木头)长度、角度的计算非常需要技巧。一旦结构编得不紧,就会出现危险。”

过去一直认为,木拱桥是中国消失的历史遗产。直到1990年,国内外的一批学者来到闽浙山区,从重峦叠嶂间发现了类似的廊桥。

据刘妍十多年的调研,在过去数百年,掌握全部技术知识的核心成员,往往出自一两个由血缘和姻亲紧密联系的家族。核心匠人家族会历代内部传承,以保持领导地位。

不过,受访专家均表示,匠人正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的发展日趋减少。

2009年,闽浙木拱桥营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能重建吗

万安桥失火坍塌后,屏南县通报稱,目前已成立处置工作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现场管控、火灾原因调查、文物保护与修复、纪律监察等6个组,开展后续处置工作。

幸运的是,从现场照片来看,万安桥虽然木结构被烧毁,但5个桥台尚在,6跨木构中也有1跨残存。这可能会为重建提供一定基础。

万安桥的建造技术,由当地匠人黄春财家族掌握。这是一个传承了八代的造桥世家。1952年,万安桥西端被大水冲毁拱架。1954年县政府出资修葺时,18岁的黄春财与祖父、父亲一起,参与重建工作。

得益于屏南县对桥梁匠人的保护,受访专家一致表示,万安桥设计图纸等材料保管得相对完好,重建的可能性很高。

黄春财儿子、木拱桥技艺传承人黄闽辉也对媒体表示,总体而言,万安桥的修缮难度不大。“如果有需要我们的地方,我们肯定会参与。”

但是,重建的万安桥还会是从前的那座吗?

刘杰认为,万安桥即使完全按照传统工艺复建,其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刘妍也表示,虽然万安桥有传承匠人在,大体能恢复万安桥的建造技术,“但是,一些从前的核心技术,已经很难重现”。

这其中关系到过去的十多年里,刘妍深入山区,调研探索的一大问题:

“为什么如此高超的造桥技艺,会在闽浙偏远地区流行并保留数百年呢?”

他后来的答案是,这类木拱桥恰恰只会出现在经济文化技术不发达、与外界交流少的地区。

在那里,修桥是村落之间最重要的一件大事。要想在纵深峡谷、悬崖峭壁上开造一条与外界的交流之路,人们只能冒着生命危险,以搏命姿态将桥梁架起来。

“今天我们做一个桥梁,是一个工程概念。能外包的就外包,能用水泥代替就用水泥,工艺变成了机械的加工。水准没办法和过去的状态相比。”刘妍说。

这类不符合现代科学体系、现代技术的古桥,丰富了人类对过往生活、历史文化的理解。看上去原始的建造技术,恰恰反映了文明的形态和人民的生存样本。

但是,令桥梁专家感到痛心的是,全世界仅有的100余座古木拱廊桥正逐渐减少。刘妍说,这些年,许多木拱廊桥正因洪涝、火灾等原因损毁,且迅速被遗忘。

譬如,仅2016年一年受害的古廊桥,便包括7月9日被台风“尼伯特”所引发山洪冲毁的周宁县上坑桥,以及9月15日,超强台风“莫兰蒂”及引发的洪水冲毁的泰顺县文兴桥、薛宅桥、闽侯县三溪桥、龙津桥。

令桥梁专家感到痛心的是,全世界仅有的100余座古木拱廊桥正逐渐减少。

这些损毁的木拱廊桥,有些得到重建,有些永远消失了。

“就像濒危生物的消失一样,古建筑的消失会是很快且不经意的。”刘妍说,如果再不加强对木拱廊桥的保护,今后可能追悔莫及。

刘杰认为,对木拱廊桥的保护,除了严格落实保护措施以外,最重要的是对居民和游人的防火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比真正动用消防设施有效得多。”

而见证了万安桥65年风雨的包程,如今回想,他还会说起一个老故事。

他说当地人起初称万安桥为彩虹桥,因为桥梁的形态如彩虹般优美。

在1954年重修后,“村里传言,有男女从桥上跌落,都平安无事,桥也没什么损坏”。

“什么坏事情都不会发生。所以,给它取名‘万安桥。”包程说。

(文中包程、包广林为化名)

猜你喜欢
广林拱廊刘杰
Yb:CaF2–YF3 transparent ceramics ultrafast laser at dual gain lines
木拱廊桥三维有限元建模与抗震性能分析
Waste Recycling in the UK
木拱廊桥传承乡土文化
寿宁获评“中国木拱廊桥文化之乡”
李梅梅、刘杰作品
DIGITIZING THE OROQEN
暖暖的伞
闽东北木拱廊桥桥碑
湖北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天牛科昆虫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