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贸易自由化、消费者异质性与国内销售价格

2022-10-12 13:02董兆艳
关键词:进口国进口关税传导

高 新,董兆艳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安徽蚌埠 233030)

一 引言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中国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的重要保障和动力,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中国新一轮更高能级的开放必须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在国内经济下行、国际环境复杂与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叠加的特殊时期,应紧紧围绕并认真贯彻“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发展理念。一方面,需要有效结合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以促进高质量发展来实现增进民生福祉,这是实现“一切为了人民”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在困难叠加的特殊时期,紧紧依靠人民是攻难克艰并取得既定发展目标的重要突破口。最终,以循环有效的“依靠人民(手段)——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为了人民(目标)”这一主线,推动中国经济强国建设。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连续地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倡议平稳有效推进以及一系列开放贸易政策的出台等无一不体现中国对进口贸易前所未有的关注。但是,相较于出口贸易和企业层面丰富且系统的研究,进口贸易和消费者层面尚未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出口是手段,进口才是目的”,如何通过进口贸易提升消费者福利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进口关税降低是贸易自由化的重要表现方式,不仅能降低进口产品价格和成本、扩大进口规模,还能给进口国国内消费市场带来重要影响,比如消费者多样性选择、竞争引致国内产品价格下降[1],进而让利于民。但大量证据表明,关税下降并未引致进口国市场产品销售价格的同步变化,关税传导是不完全的[2]。虽然现有研究从地理距离、外部需求冲击等[3]方面进行了探讨,但是这类研究均未考虑到消费者的作用。消费者异质性是广泛存在的[4],且对企业行为和决策、贸易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作用[5]。埃森哲(Accenture)调查数据显示,61%的企业认为离岸外包等方式使得成本降低和生产率提升已不再是其决策的优先事项,取而代之的是如何接近和迎合消费者。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异质性导致市场细分,有效识别消费者属性可以降低市场搜寻匹配成本,进而在价格加成、区别定价以及利润增长方面可以采取更有利的决策[6]。

上述研究实质上仍然立足于企业层面,只是从生产环节延伸至营销环节,对消费者主动选择的作用尚未涉及。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消费者获取有效信息的注意力已取代信息资源本身成为更为重要的稀缺资源[7]。但是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是有限的且存在差异性,进而对消费者的行为产生异质性影响[8]。因此,以注意力配置刻画消费者异质性,对进口贸易自由化引致的消费者福利(关税传导效率)进行机制探索,是对现有研究的重要补充,也是政策体系优化的重要依据。鉴于此,本文将利用关税数据、国内消费品价格指数以及百度搜索指数等数据,匹配得到中国2013—2019 年进口来源国、城市、产品、时间等四个维度的面板数据,进而从消费者异质性视角对关税传导性及其机制进行分析。

余文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文献梳理和机制假说;第三部分关于消费者注意力配置(异质性)对关税传导机制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最后两部分是检验结论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相关政策建议。

二 文献梳理和机制假说

基于上述研究思路,关税传导和消费者异质性的相关研究为本文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本部分将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提炼出三个机制假说。

(一)关税传导效率和机制假说

21 世纪以来,作为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主要推动者和重要受益者,中国依托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是在理论方面,较于出口贸易相关研究,进口贸易的研究在文献数量以及深度上都有所欠缺。同时,以国家整体而非微观主体审视和揭示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使得贸易政策制度缺乏足够的微观基础,导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不断放大[9]。进口贸易和消费者维度能够更好地说明贸易政策的有效性和微观基础的响应结果[10]。

贸易福利及其分配是国际贸易研究的核心话题。进口关税下降会影响进口产品价格、种类以及质量变化,进而影响进口国市场消费者的生活成本和福利,这一分析逻辑是现有国际贸易理论与经验研究的一般范式。目前,“关税下降引致进口国市场销售价格下降”(即关税传导)基本形成共识[11]。也就是说,关税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消费者福利。在此基础上,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发现,关税传导机制具有不完全性。贸易双方的地理距离、进口市场的地理位置、市场结构以及国际外部需求冲击是关税传导不完全的重要机制[12]。

1997 年以来,中国积极推进贸易开放政策,WTO 数据显示中国平均关税下降幅度高达43.7%,切实推动了国内消费市场的销售价格下降。从具体微观机制来看,进口关税下降使得进口国国内产品面临竞争,国内企业降价压力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区域差异、地理距离以及国内企业“内销转出口”等现实情况的存在,导致进口促进竞争效应并不充分,进口国国内市场产品生产企业降价压力与关税下降幅度并不等价。基于此,本文提出的第一个机制假说如下:

H1:进口关税下降引致的进口国国内销售价格下降幅度并不同步,即关税传导具有不完全性。

(二)消费者异质性的价格效应与机制假说

上述研究中,虽有涉及国际外部需求冲击对关税传导的影响,但是其主要逻辑是外部需求对进口国国内企业竞争压力具有转移作用,使得国内企业为逃避竞争而选择出口。这本质上仍是从企业层面和供给侧进行的思考,与此同时也表明需求的作用是重要的但仍关注不够[13]。伴随着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以及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的创新发展,消费者层面和需求侧对国际贸易进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消费者异质性相关研究已成为主要趋势之一。相关研究从消费、收入以及共同渠道对贸易自由化的消费者福利及其分配效应的传导机制进行研究[14-17],结论均表明消费者异质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传统的代表性消费者假设会导致贸易福利偏误[18]。

与此同时,基于贸易自由化背景下进口产品的价格、种类与质量的变化会影响进口产品的成本和价格加成变化,进而影响消费价格指数[19-21]。但是,这类研究大多基于完全的贸易自由化情景,这意味着忽视了不对称性和不完全性。就不对称性而言,贸易市场偏向、“超级明星企业”等典型化实施表明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选择出口或进口,也表明企业的市场权势是不同的[22-23]。其中,如何通过识别进口市场的消费者类型,进而优化市场搜寻和匹配成本已成为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重要方面。这类研究的结果表明,基于偏好和收入的消费异质性已得到广泛关注。但是,不同消费者对进口产品价格、种类以及质量的响应是不一致的,进而导致上述研究并未得到统一的结论。可能的原因是,除了收入、偏好外,消费者属性中未观测到的异质性对消费者行为决策更重要[24]。比如,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水平决定了其进口产品价格、质量等贸易信息的获取质量[25-26],是提升消费者贸易福利的重要途径[27-28]。基于此,本文提出的第二个机制假说如下:

H2: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水平提升可以更好地识别进口产品信息,能够提升产品市场中企业竞争程度,进而导致进口国国内销售价格水平下降。

就不完全性而言,注意力作为稀缺资源[29],对于消费者而言是主观的且有限的[30]。同时,消费者异质性是普遍存在的。以皮尤全球态度调查数据为例,只有20%~40%的消费者认为进口贸易自由化具有价格效应。在不完全信息背景下,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水平在个体间、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即消费者异质性),进而对其行为决策产生重要影响[31]。具体而言,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水平提升引致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但是,贸易企业可以通过对消费者有效识别和精准匹配,通过产品质量、种类以及服务策略调整,来提升市场规模和定价水平[32],即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可以利用市场细分和搜寻匹配来抵消消费者注意力的作用,进而抑制关税传导效率。因此,本文提出的第三个机制假说如下:

H3:面对消费者(个体或区域)异质性,贸易企业可以通过市场细分和搜寻匹配来提升定价话语权,从而抑制关税传导效率。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三个基本结论:第一,关税传导机制是存在的;第二,进口关税下降和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水平提高能够使进口国消费市场价格水平降低;第三,不同地区的消费者注意力配置存在差异性(即消费者异质性),当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水平提高时,企业通过差异化服务来提高销售价格,进而对关税传导机制产生抑制作用。

三 实证模型与指标数据

(一)实证模型构建

依据上述机制,关税下降导致进口国国内销售价格非等价下降,即关税传导不完全;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水平提升促使进口国国内销售价格下降的同时,推动关税传导效率进一步提升,即抑制关税传导的不完全性。因此,进口关税、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水平以及进口国国内销售价格是实证模型的关键变量。借鉴 Han 等[33]、孙浦阳等[34]选取交互项的方法,实证模型设置如下:

其中,Pjit指 j 城市 t 年 i 产品的最终销售价格;Tariffit=ln(1+τit),τit表明进口国t 年i 产品的进口关税;Attentionjt表示t 年j 城市的消费者注意力配置,即表明了该城市与其他城市间消费者的异质性。Xjt是影响j 城市产品最终销售价格的其他控制向量;φj、δi、μt分别表示城市、产品以及时间的固定效应,旨在降低回归过程中遗漏重要解释变量的可能性(比如区域销售环节等城市特征、产品特征、经济波动和政策变化等时间特征因素);εjit为误差项。

根据上述机制,本文将重点关注进口关税、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水平及其两者的交叉项对进口国市场产品销售价格的影响,即 β1,β2和 β3。H1 表明进口关税的传导机制是存在的且具有不完全性,即进口关税和进口国市场消费品最终价格同向但不同步下降,所以本文预期β1在0 和1 之间。同时,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水平提升时说明消费者更在意自己的意愿,此时企业会在细分市场进行有效识别和精准匹配来保持自身竞争优势,进而没有足够动力去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从而抑制了关税传导的效率。因此,本文预期β2和β3均显著为负。

(二)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

1.国内消费品价格指数(PI)

该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监测和公布的数据(简称为CPIC),涉及2014 年1 月至今的35 个主要城市即时的国内消费品价格指数的月度数据,相关数据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权威性,且能够反映不同城市消费者的真实生活成本。根据2014 年价格指数及其变化情况,可以获得2013 年相关的数据,因此,本文最终可获得2013—2019 年完整的年度面板数据库。

同时,本文重点关注消费品层面,因此结合国内消费品价格指数,选取食品烟酒类、粮食类、鲜菜类、畜肉类、水产品类、禽蛋类、鲜果类、衣着类、居住类、交通通讯类、生活用品与服务类、教育文化与娱乐类、医疗保健类、其他用品与服务类等14类消费品。进一步,将原始的价格指数数据通过加权平均的方式,最终将国内销售价格指数转换为城市—产品—年度面板数据。

2.消费者注意力配置(CA)

互联网搜索指数是消费者的禀赋特性(收入、学历等)和个体行为决策融合的良好表现,且有大量文献支撑其作为消费者注意力配置的代理变量的合理性。因此,借鉴施炳展等[35]的研究,本文选取百度搜索指数来刻画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水平。该数据统计的基础是网民以关键词形式在百度上的搜索量,百度网站作为国内第一家中文搜索引擎网站,在中国拥有绝大多数的搜索市场份额,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中国消费者互联网搜索的频数,进而体现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水平的变化。

与已有研究大多以PC 搜索指数(CA-PC)和移动搜索指数(CA-MB)之和来刻画搜索指数不同,本文将两者分开研究。其中,前者在基准检验中体现,后者则在稳健性检验中体现。此外,稳健性检验中还包括PC 搜索指数和移动搜索指数加总后的均值和中值数据,分别记为CA-mean 和CA-mid。本文最终构建了城市—进口来源地—产品—年度的完整面板数据。

3.进口关税(TAR)

关税数据主要来源于World Bank 的UNCTAD TRAINS 数据库,其中,2019 年中国进口关税经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的税率调整公告整理计算获得。基于CPIC 数据库产品名称的编制系统与关税数据库完全不同,本文首先按照孙浦阳等[36]的研究方法,将关税数据进行HS-6 位编码层面转换和统一。区别在于,本文直接将海关数据与CPIC数据匹配,最终整理为14 大类消费品,而不是与以2002 年的HS-6 位编码为标准并逐一与关税数据进行匹配。这可能是本文暂时的不足之处,也是未来我们继续深入研究的潜在方向。但是,纳入消费者异质性的关税传导是我们有益的尝试,重在判断影响的大致方向,匹配方法差异对方向判读的影响应该不大。

由于关税是国家—产品层面的数据,为得到消费品类层面的数据,本文利用海关数据库,将每个城市某HS-6 编码的消费品进口数量除以某类消费品总进口量作为权重,经过加权处理得到这类消费品的最终关税水平。最终关税数据覆盖2013—2019 年 42 个主要进口来源国(地)、35 个城市、14 大类消费品,即进口来源国(地)—城市—产品—年度的面板数据。

4.控制变量

为避免遗漏变量导致的偏误结果,本文从需求侧(人口、人均收入)、供给侧(中间品进口)以及进口国环境(同时影响消费者需求侧和生产者供给侧的基础设施和网络覆盖率)等三个维度选取一些重要的控制变量,这些变量的原始数据均来源于历年的《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控制变量选取与说明

四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基础性检验

本文通过Hausman 检验发现,选取固定效应分析方法较为合理。其中,在表2 第(1)至(4)列中分别加入了进口来源国、城市、产品以及时间层面的固定效应。在主要变量的基础上,第(1)至(4)列分别加入表1 中的控制变量。具体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首先,表2 结果显示,进口关税与中国国内市场消费品最终销售价格显著正相关,验证了H1 的预期。也就是说,随着中国进口关税不断下降,可能通过进口产品数量、质量以及种类引致中国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进而促使消费品最终价格下降。

其次,表2 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水平与国内市场消费品价格水平负相关,与H2 的预期一致。也就是说,消费者对某一种进口产品注意力配置水平越高,能够获取的有效信息越多,并通过加强市场竞争导致销售价格下降。

表2 基础性检验结果

同时,进口关税与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水平的交互项系数显著性为负,说明进口国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水平的提升阻碍了关税传导机制作用的完全发挥,与H3 预期一致。具体而言,由于消费者异质性的存在,贸易企业可以通过市场供需机制来提升销售价格,同时还可以缓解竞争程度。

此外,人口规模(lnPOP)、人均收入(lnPGDP)与消费品价格显著正相关,基础设施(lnIFR)、网络覆盖率(RWEB)以及中间品进口(lnIMP)与消费品价格负相关。这与控制变量选取的主要观点基本一致。

(二)稳健性检验

在基础性检验中,选取了PC 搜索指数(CAPC)刻画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水平。接下来,将通过四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第一种方法,以移动搜索指数(CA-MB)来刻画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水平,具体见表2 第(1)列。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借鉴施炳展等[37]的研究,以 PC 搜索指数(CA-PC)和移动搜索指数(CA-MB)的加总指数来刻画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水平,并通过平均值(CA-mean)和中值(CA-mid)两种形式来表示,具体见表 2 第(2)和第(3)列。虽然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水平对进口国国内市场的价格变化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但并不能排除消费者注意力配置对关税传导可能存在的滞后性。因此,第四种方法是将PC 搜索指数(CA-PC)的滞后性带入交叉项,记为TAR×CA-PCt-1,具体见表2第(4)列。

如表3 所示,与基础性检验相比,上述四种方法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虽然存在细微差别,但总体上与基础性检验结果是一致的,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本文的理论研究结果和实证检验结果是可靠的。

表3 稳健性检验结果

五 结论与建议

以注意力配置水平刻画的消费者异质性,一方面体现了消费者需求侧对贸易实践的重要影响,是大量以企业供给侧为切入点的现有研究的重要补充;另一方面,消费者注意力配置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企业依据消费者的关切来细分市场,并利用差异化服务获得定价话语权和市场优势的现实特征。研究结果验证了前文的三个机制假说,即关税传导机制是存在的、进口关税下降和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水平提高有助于降低进口国消费市场价格、区域层面的消费者异质性对关税传导机制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需求侧因素与国内销售价格正相关,供给侧和进口国环境因素则反向相关。

新时代特别是全球疫情冲击背景下,如何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发展理念与中国高质量扩大开放相结合,对于推动中国经济贸易高质量发展而言至关重要。鉴于此,本文建议如下。

第一,立足增进民生福祉,坚定不移加大开放力度。利用RECP 推动区域内低关税、零关税贸易模式的同时,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海南自贸区建设以及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降低非关税壁垒、优化市场环境,既要保证进口消费品质量提升和种类多元化,也要切实降低生活成本、增进民生福祉。

第二,重视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水平及其异质性(消费者异质性)的双面性。一方面,网络技术发展使得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效率提升,消费者可以通过更低成本和价格购买特定产品,前提是政府部门应构筑更加安全便捷的网络信息系统;另一方面,贸易开放背景下,(区域层面)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水平异质性和差异化生产体系为相关企业立足细分市场设定更高产品价格、抑制关税传导效率提供了可能。但这并非只是坏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民更加多元化的物质需求。因此,政府相关部门既要做好产品销售价格的稳定,也应尊重和理解消费者异质性,制定科学合理的贸易和经济政策来优化国内外资源配置,进而有效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三,兼顾供需两侧加快构建更完善的政策体系。消费者异质性说明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应重点关注进口产品的质量、属性等方面,进口贸易的宽度、广度和深度的立体化发展应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积极合理的收入分配和就业政策、完善的教育体制和培训体系则是重要的政策保障。同时,中国还应持续高效推进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和高质量建设,特别是引领高科技、智能化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国际贸易各环节的成本、提升贸易链效率,最终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猜你喜欢
进口国进口关税传导
《思考心电图之178》答案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国务院决定较大范围下调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
明年中国将成最大天然气进口国
部分配方奶粉进口关税降至零
孟加拉国政府将提高大米进口关税至28%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
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