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事及工资社保全贯通信息系统探究

2022-10-17 00:52文峰周关平杨成刚郭永龙张琥城
四川劳动保障 2022年8期
关键词:人事信息系统办理

文/文峰 周关平 杨成刚 郭永龙 张琥城

通过“全数据共享、全服务上网、全业务用卡”,整合人社内外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实现线上线下“一网通办”是人社部对各地人社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要求和部署,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大势所趋。然而,由于社会保险、就业服务、人事人才、劳动关系几大板块业务性质和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同,“各自为营”的现象依然较为突出。以事业单位管理为例,涉及人事管理、工资管理、社保经办等多个环节、多个独立信息系统,不同系统间重复的信息录入、数据的不共享导致业务无法联动协同,离人社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还存在较大差距。绵阳市对此积极创新和探索,开发了市级事业单位人事和工资管理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并在省人社厅支持下,与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对接。

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

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品种多,且以商业软件为主。目前,各类人事、工资信息系统仍以成品化商业软件为主。成品化商业软件往往是一次性开发完成,优点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上线运行,但为了确保软件运行稳定,开发商往往会尽量控制软件修改幅度和频率,人社部门自主参与开发的较少。由于不掌握软件源代码,且对软件公司的极度依赖,只能适应和使用软件已有功能,甚至会出现“削足适履”,业务变革迭代速度和与其他系统互联互通方面均较为缓慢。

信息化建设各自为营,左右联动尚未打通。近年来,人社部门在落实在线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人社服务“一网通办”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事业单位人事、工资管理上,大部分地区已实现系统的网络化建设。但多数地区在事业单位人事、工资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等信息化建设中缺乏统筹考虑,存在各自为营和使用不同软件、信息共享壁垒尚未打通的问题,业务办理需要多次提交资料、多次重复审核等。

信息系统各级分割,上下联动尚未完全打通。各级自行采购成品化商业软件,版本、功能的差异造成信息系统不统一而难以管理。系统的封闭性导致数据互联互通交换难以落实,上下联动也存在困难。

建设一体化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机构改革的不断纵深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事业单位人事、工资信息管理和社保一体化建设迫在眉睫。

行业建设新要求。人社部“十四五”规划要求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一件事”服务模式。在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上,要求实施人社信息化便民服务创新提升行动,推动人社系统“全数据共享、全服务上网、全业务用卡”,促进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与人社工作深度融合;要强化基础信息库建设,推进省级核心业务系统一体化整合;要建立人社大数据管理应用平台,促进与相关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推动主要业务数据实时上传,实现主要统计数据直接从经办库生成。在政风行风建设上,要求深入实施人社服务快办行动。行业及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要求对开展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形成了强烈的倒逼态势。

机构改革后现实新需求。自2019年人社部门机构改革以来,人员编制、内设机构大量缩减,大多县(区)级人社部门已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资福利管理或职称管理等合并为一个内设机构。人手紧缺是当前人社机关的普遍现象,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工资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建设已成为县级部门的急切需求。

事业管理发展新需要。一是一体化建设条件更加成熟。机构改革后,公务员工资管理划归组织部门,人社部门仅负责事业人员及机关工勤的管理,事业单位人事、工资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不再存在管理对象的差异问题。二是事业单位改革需要。近年来,事业单位管理改革任务日益加重,传统的以人事主管聘任、工资主管审核为主的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发展新需要,目前事业单位人事、工资管理更多需要管理部门开展制度设计、强化激励举措、优化服务管理等。这种情况迫切需要“让机器干活、让人来思考”,提升事业单位人事、工资管理的含金量。三是提升业务服务水平和规范化、精准化管理的需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和工资管理密不可分,人事管理和工资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既能精简业务和简化办事流程,实现精准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又能提前预防人事、工资管理中存在的廉政风险,减少人为失误。

绵阳市的实践探索

2021年以来,绵阳市在原有网络版智能工资信息系统建设的经验上,开始对事业单位人事、工资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进行探索,并尝试与省社保系统数据共享。目前,已初步建成了绵阳事业单位全贯通的信息系统,并在市、县、乡三级逐步推广使用,目前正在与全省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对接,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注重多系统向一个系统集中,不同系统数据共享,实现“上下联动、左右联通”。首先对市、县、乡三级原已推广使用的工资系统进行升级,将个别区、县使用的其他类工资系统向统一的工资系统集中整合,在此基础上开发前端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系统,并将两系统融合,实现单位信息、人员基本信息等信息共用,解决了传统多个系统信息重复采集的问题,形成一个系统。同时将退休人员养老保险数据采集、财政资金预算拨款等进行统筹考虑,实现了业务的左右联通,为人社相关业务“快办行动”提供有力支撑。

注重简化操作环节和审核流程,实现“人事、工资、社保业务一件同步办理”。新系统改变了原来人事、工资、社保分开办理业务的模式,将涉及到人事及工资联动的业务进行一次性申报办理。同时,对相关业务办理流程进行统一规范,开展流程式管理,系统对“业务流程及办理进度”进行跟踪显示,单位可适时掌握办理进度。自“一站式”办理业务开通以来,事业单位人事干部的人事、工资管理业务量减少了1/3以上。

注重数据自动运算、大数据分析,实现“业务办理自动化、管理精细化”。对规律性强的业务由信息系统统一生成结果,单位直接使用即可。如岗位变动工资自动生成、人员新增工资自动套算、工资调标统一自动生成等,节约了大量人力和时间。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年报数据等由系统智能化控制、统计并及时提醒,避免人为错误,管理更加精细化。如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上,对超岗位比例设置的,系统会自动提醒;在人员岗位聘用上,对出现超岗位聘用申报的,系统会限制其申报。同时,系统对岗位设置和人员岗位聘任情况进行实时统计,让人社部门和单位实时掌握岗位聘任和空缺相关情况。在年报统计中,相关数据由系统自动生成,年报数据仅需人社部门直接统计即可。

注重让数据跑路和用数字记录,实现“足不出户办业务”。针对系统在“金保专网”运行,不通专网的地方无法办理业务的问题,通过政务内网加密和社保卡登录的方式在网上运行,业务单位“在家”即可使用系统和办理业务。每个层级权限明确相应的审核职责并在系统中直接开展审核,无需办理人员再到现场审核。针对传统需要保存纸质档案的问题,一方面开发了专门的电子档案系统,具备上传、查阅、管理、追溯等功能,业务办理所需支撑资料由单位扫描成电子文档,每发生一笔业务就上传一批电子档案,作为远程审核该业务的依据,可供事后追溯查询。另一方面是审批印章电子化,对审核通过的业务,办理后生成的办理结果直接加盖电子印章,数据可查询、可统计。

注重在每一个模块进行政策和操作指导,实现“边学边办、一学就会”。在系统建设中,开发了政策宣传和操作指南模块,业务人员既可在平时空闲时集中学习政策和操作指南,又可在办理业务中根据需要及时学习该业务政策和掌握该业务操作办理流程,实现了边学边用、方便快捷,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运行以来,使用单位普遍反映此项功能具有“平时不用学,用时一学就会”的特点。当然,此功能对一般商业软件或一般软件开发公司来说是一个高难度“动作”,因为其对政策资源掌握不足,没有实际执行政策的经验。因此,需要人社系统相关管理部门牵头主动开发或完善该项内容。

猜你喜欢
人事信息系统办理
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中智能化信息系统的运用
2022年信息系统与运营管理专栏征稿
基于信息系统的计量标准管理
男方拒不配合,婴儿出生证明能办理吗?
不断提升工作质量 切实增强办理实效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台前:代表建议办理“三招鲜”
稻草人
人事
政坛人事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