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处理研究

2022-10-18 06:55何小兵启通集团四川成都610000
中国房地产业 2022年28期
关键词:软土垫层土层

文/何小兵 启通集团 四川成都 610000

引言: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公路工程的大面积施工。而在公路工程中,软土路基公路工程的质量、稳定性、使用寿命对其有直接的影响,同时还会延长工期,对公路工程的造价成本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在软土路基的处理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对其进行加固,消除相关的影响,并保证公路建设的质量。

1、软土路基

软土通常是由静力、缓慢流水环境中,以细颗粒为主的土壤沉积物,通常情况下土壤颗粒的直径大小小于一毫米,约在土样含量中占据50%左右的比例。软土在形成的过程中,由于缺氧多有机制的情况下,与泥炭和粉砂相互交错,沉积形成,导致其颗粒较小、稳定性较差。在与泥土、泥炭等土层相间形成后的地基,其稳定性较差,厚度可能达到几十上百米。形成软土地基的原因较为复杂,在实际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其不同的性质会对建筑工程带来的影响差别也较大,因此在软土路基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认识软土路基的性质,以保证处理方式的有效性。

2、软土路基的性质

2.1 含水量较高、孔隙较大

由于构成软土的主要土壤为粘土粒和粉土粒,多数情况下会有一定比例的有机质。黏土粒的矿物晶粒很细,呈现薄片状,在遇到水分子的过程中,会将水分子吸收在粘土粒表面,并在沉积的过程中会以絮状的形式进行沉积,导致软土路基的水吸附能力较强,中间还有许多空隙,从而无法发挥良好的成长作用。这种天然含水量较高、孔隙较大的软土路基,通常含水量在30%以上,部分潮湿、阴冷的山区,软土路基的含水率会达到200%,软土路基的孔隙比通常为1:2左右,从而导致其抗剪强度较低,并具有较高的压缩性。若想改善软土路基的强度,并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则需要考虑不同的软土路基处理方法,降低含水量的同时,填补软土路基的孔隙。

2.2 透水性差

软土路基的透水系数较低,当其处于荷载的状态下,固结的速度很慢。特别是在地基中有较高含量的有机质时,有机质会导致土层中存在气泡现象,并阻塞渗流的通道,使土壤的渗透性能降低。因此在软土地基上的公路基础,需要很长时间的沉降才能稳定下来,导致其强度的增长速度、稳定性的增长速度也非常缓慢。这对于公路工程的施工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同时软土地基的渗透性能,在垂直和水平的差别较大,通常情况下水平比垂直的透水能力较强,而在软土地基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提升软土地基的稳定性。

2.3 抗剪强度低

抗剪强度与土壤的排水固结程度有直接的联系,在没有对软土层进行排水剪切的情况下,其内摩擦角接近于0,内聚力较低无法满足建设的实际需求。而在我国软土实验的过程中,软土的自然抗剪强度通常在20Kpa左右,其抗剪强度会随着表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提升。当软土地基在荷载情况下,对软土地基进行排水、固结的过程中,其抗剪强度会产生明显的变化,固结速度越快,其强度越高。因此在软土路基的处理过程中,增加固结速度也是非常有效的改善方法。

2.4 压缩性高

在通常情况下,软土层的压缩系数在0.5-1.5Mpa,最高时可达到4.5 Mpa。同时由于软土层多处于正常固结的状态,导致其压缩性能较高,在荷载的情况下,由于较高的压缩性,其产生沉降的现象会比较明显,同时自然沉降固结的时间会较长。同时也会存在超固结的软土,超固结软土当其荷载力没有超过其固结压力时,其很难产生沉降现象。因此在对软土路基处理的过程中,也需要重视软土层的天然固结状态。因为该状态会影响到软土层的变形特性,对它的强度和核载能力也有较大的影响。

2.5 有明显的流变性

在荷载力的影响下,软土会因应力的作用而出现缓慢的剪切变形现象,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对软土路基的结构、抗剪强度造成影响。在固结沉降完成后,软土地基的流变性还可能引起进一步的次固结沉降,对软土地基的安全性造成影响。

2.6 有明显的结构性

软土层的结构往往呈现出絮状结构,絮状结构的土壤很容易受到扰动的影响,导致其强度、稳定性发生变化,甚至会出现土壤的流动状态。特别是我国沿海软土层,由于其土壤有大量的海相粘土,土壤的灵敏性较高,在该区域的路基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开挖和地基处理过程中的扰动影响,从而有效减少周围土体的变形,避免对地基土的强度造成不良的影响。

3、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的处理技术

3.1 表层处理法

首先,为了排出软土路基中较多的水分,需要对地表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在地面开挖水沟,通过排除地表水的方式来降低表层的含水量。从而使施工机械能够获得良好的作业空间。同时为了确保开挖的水沟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作为盲沟来进一步排水,需要采用透水性能较高的沙砾进行回填,并根据该区域的地形、土质条件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确保地表水的排水作业能够有效展开。一般情况下,排除地表水的水沟上面尺寸应当为深0.5-1m,宽为0.5m,并采用沙砾进行回填,从而形成排水性能较高的盲沟,若需要埋设孔管的情况下,则需要采用对应的过滤材料对孔管进行有效的保护。

其次,采用砂垫层法对软土路基的土体条件进行改良。砂垫层法需要根据路梯的高度、软土层的性质和厚度选择性的进行使用,软土层厚度较大的情况下,沙垫层施工法的难度较高,太薄的情况下无法发挥良好的加固作用。这种方法可以加速软土地基的沉降发展速度,使软土地基的固结过程得到加速。而沙垫层也可以作为软土路基的地下排水层,从而发挥良好的排水作用。在通常情况下,砂垫层法主要用于路堤的高度低于1/2的极限高度;且软土层表面没有形成透水性较低的硬壳;软土层不是很厚,并且具有双面排水的条件;施工期限不紧迫。砂垫层的施工则需要采用中砂和粗砂进行有效的级配,确保颗粒的不均匀系数在5以内,不均匀的含量在3-5%左右。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自卸汽车和推土机进行均匀的摊铺,同时注意不能过度集中相应的荷载。在软土路基主要为粉土情况下时,需要对砂垫层底端进行有效的排水处理,以确保砂垫层的处理效果。而在路堤填筑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填筑的速度,保持均匀的速度,从而保证地基承载压力的均匀增加,使软土层的固结速度得到有效的控制,并形成更加稳固的软土地基。

此外,使用稳固剂对表层进行处置。该方法使用生石灰、熟石灰、水泥等稳固剂,将其掺入到软土地基的表层地基土中,使土壤的压缩性、强度、抗碱能力得到有效的改善。通常情况下,使用稳固剂对软土表层进行处理的方式,需要确保软土厚度在30-60cm左右,过薄的情况下无法发挥良好的稳固效果,过厚的情况下会增加施工的成本。在使用稳固剂对表层土壤进行拌和后,应当对其进行立即压实,并等待生石灰水解结束后展开再次碾压,通常情况下,压实后就已经能够保证软土地基的强度。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软土地基条件,其施工条件有一定的差距,在使用该方法对土强度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应当保留一周左右的养生时间,使土强度获得有效的增长。

3.2 强夯法

使用10-40吨的重锤,将其抬起自由落下,对软土地基进行夯实处理,使软土层在其作用下得到强度和压缩性质的改善。强夯法多用于碎石土沙土粉、粘性土、软土地基的处理过程中。不但能够提升地基的强度、改善其压缩性,还可以使土层在夯实的过程中,消除其抗震动液化能力以及湿陷性。因此也可以用于可液化砂土地基和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过程中。但该方法对于饱和度较高的粘性土处理效果不佳,特别是淤泥制的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最好不要采用强夯法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当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的含水量大于60%,孔隙比大于1.5,滤粒径小于0.005mm有30%以上的饱和软粘土时,不应当采用强夯法进行处理。而在采用强夯法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创造良好的排水通道,并采用综合加固的方法来确保处理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综合加固的方式具有较高的施工成本,需要根据实际的工程需求来进行选择。

强夯综合加固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强夯加袋装砂井。通过加袋装砂井来提升排水的效率,加速夯实固结的速度;(2)强夯挤淤加固法。对于厚度较低的淤泥层,可以使用矿渣、石块进行抛填后,将大部分淤泥挤出,然后使用重锤进行夯实,通过置换的方式将淤泥进行有效的处理;(3)饱和软粘土垫层。采用矿渣、钢渣、碎石等材料,在饱和软粘土上加铺垫层,并在夯基的过程中使垫层材料与软土层进行混合,从而改善软土的性质,使其的强度和承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1)起吊机械的能力应当大于大锤重力的三倍,脱落吊钩时,起重能力则需要大于重锤的1.5倍;(2)在夯锤选择的过程中,需要选择符合重力的底面面积,并根据其底面面积的静压力进行有效的选择。同时还需要确保软土土壤保持最佳含水量;(3)夯基过程中需要用先四周、后中间的方式逐序进行,每一个夯基位置应当连夯两下,并确保下一个位置的循环,需要错开约1/2的夯锤底面;(4)夯实处理完成后,需要对现场的松土进行处理,并将其开始整平,并在夯实过程中做好相关的施工记录;(5)质量检查的过程中,需要检查夯基处理的施工记录,并对下沉量进行有效的计算,确保其总下沉量与施工总下沉量接近,通常需要保持在90%以上的深度。

3.3 换填法

换填法将不太深的软土层挖除,然后用质地坚硬,强度较高的沙、碎石、卵石、灰土进行回填。并采用机械或者人工的方式分层进行夯实、震动、碾压,使土壤的强度、密实度得到有效的提升,并形成较为稳定的公路地基。这种处理方式多用于浅层地基的处理,当软土层厚度不高时,可以采用换填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处理的土壤可以包括淤泥、淤泥制土、杂填土,以及暗塘、暗洪、暗沟等低洼区域的软土地基处理。同时还可以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膨胀土地基的处理过程中。换填法可处理的软土地基较多,需要根据公路工程的实际使用需求来进行有效的选择。

3.4 土工合成材料法

使用人工合成的聚化物对软土地基的结构进行有效的改善,可用于软土地基的内部、表面结构处理过程中。可以根据软土地基施工的实际需求,对人工合成物进行有效的调整,使其发挥过滤、防渗、隔离、加固等不同的作用。例如采用准黏聚力材料的情况下,使用沙土、多层加筋沙土软土进行混合,使其在垂直应力的影响下,加筋沙土产生的土体摩擦阻力使其能够限制土体的侧向变形,从而提升土体的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而摩擦加筋则是使用加筋土挡墙,使其在受到土体的推力时,加筋土挡墙会与其两侧的土体产生共同作用,并由于土挡墙的摩擦阻力,阻止拉筋拔出,从而形成较好的土推力,使软土土壤不会因为下滑、沉降等原因形成滑动面,从而保证土体的稳定性。这种方式通过土工合成材料形成锚固结构,并对软土地基的结构进行有效的改善。

3.5 水泥搅拌桩法

水泥搅拌桩法,主要是利用水泥水解和水化反应,使其在土壤中与粘土产生化学反应,产生碳酸化现象,并在钢筋桩体骨架周围形成强度极高的水泥桩体,与周围的软土共同形成复合地基,其承载能力和承载强度较高,对于提升软土路基的稳定性,并减少路基沉降有直接的作用。在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中,水泥搅拌桩法多用于淤泥土、粘性泥土的处理过程中。而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当对软土路基有较高的强度指标时,也会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处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若软土地基的土壤 pH值小于4,或者含水量高于70%的情况下,水泥搅拌桩法的应用会受到限制。同时当地基中含有氯化物、伊利石等情况时,水泥搅拌桩法的加固效果较差,会导致施工难度的提升。在加固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来进行选择。同时,水泥搅拌桩法还被分为湿法与干法:运用湿法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成桩时长、难度较大;干法能够有效吸收软土中的水分,从而保证搅拌桩承装后的初期强度,使其能够在含水量较高的软土层中发挥良好的加固效果。

3.6 静力排水固结法

在对天然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可以设置沙井、竖向排水体,然后利用地面设施本身的重量进行静力排水。同时还可以采用预压的方式,将土壤中的孔隙水排出,从而产生固结现象,并随着地基沉降使其的强度得到逐步提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解决软土路基的沉降问题,并提升路基的稳定性,使其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在对其进行加压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堆载法、真空法、电渗法等方式进行处理,将土壤孔隙中的水分排出,并在荷载应力的作用下逐渐减小孔隙的体积,使其发生固结变形,逐步增加地基的强度。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塑料板和垂直排水板施工,塑料板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排水的通畅性,避免转盘和打设过程中对塑料板的破坏。同时需要重视塑料板之间牢固的连接,并避免错分现象的产生。在严格控制间距和深度的前提下,确保输水的畅通,并在排水系统完成后对软土路基进行逐层填筑,从而逐步产生沉降、固结,形成较为稳固的软土路基结构。

3.7 碎石桩法

碎石桩法可以在软弱粘土中进行打孔,并填入碎石、钢渣等坚硬材料,使其形成一根根碎石桩体,并在对其进行冲压的过程中,使软土地基具有较高的强度,形成类似于钢筋混凝土的复合结构。这种处理方式的施工方式较为简单,且不容易受到地下水位的影响,在有效减少路基沉降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因此在软土路基的处理过程中逐渐受到重视。首先,碎石桩法需要确定软土路基中的固定桩位,在打孔前需要确定桩位的位置并对其进行编号;其次,采用振冲器对桩位进行开孔,通常需要保持每分钟1-2m的下沉速度,以确保装孔的稳固性。在开孔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定要控制水压和水量,确保桩孔不会出现塌孔、坍孔的现象。此外,在开孔完成后,需要对桩孔进行有效的清理,使用泥浆等方式冲出杂物,然后进行填料,每次填料的高度需要保持在0.5m左右。并在填料结束后将其进行振冲,确保孔径不会发生变化,并压实填料,使其具有稳固的强度;最后,需要循环展开1桩位的施工。

3.8 反压护道法

通过在软土路堤的两侧建立一定宽度的护道,从而改善路堤下的淤泥以及泥炭的隆起趋势,从而减少路堤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滑动现象。这种处理方式不需要相关的器械和材料,但同时对施工场地、土壤供应有较大的要求。在施工完成后,后续的沉降量较大,对养护工作造成的压力也较大。在采用该方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1)反压护道多为单级,多级护道的稳定效果不佳,不如采用单级;(2)反压护道高度需要控制在路堤的1/3-1/2左右,并确保其不会超过天然地基的极限高度;(3)反压护道的宽度需要采用圆弧稳定法进行测试;(4)一般来说,为了保证其良好的加固效果,应当优先在下部铺垫沙垫层,然后填筑主路堤,从而确保良好的排水效果;(5)最后应当对反压护道的压实强度进行有效测试,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软土路基的处理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对工程造成的影响较大,而不同的软土路基,处理的方式工艺都有较大的差别,在处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软土路基的不同性质,并根据其性质来选择对应的处理方式,从而综合处置不同的软土路基,确保公路工程的质量得以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软土垫层土层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加宽工程的病害及整治技术
含软土高等级公路搅拌桩施工路基沉降监测研究
公路工程路面垫层施工质量控制探究
沉积环境对沉积软土工程性质的影响研究
大口径自来水管道施工中顶管技术的选择
苏北滨海地区软土的地质勘察方法
不同林分类型及土层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机械组成特征研究
关于换土垫层法在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运用的探讨
静力触探在罗古判桥勘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