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认证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2022-10-19 13:29张永亮苏茹嘎张淑媛科尔沁
大学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专业能力

李 龙 张永亮 苏茹嘎 张淑媛 科尔沁

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8

专业认证是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创新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范式的重要途径。与较早开展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一样,农学类专业认证同样可以促进农业教育和国家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对提升农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理念,要求各专业对课程进行反向设计,即各专业首先要先明确毕业要求,并根据毕业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同时还要对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这就要求各专业制订“毕业要求实现矩阵”,将毕业要求分解到课程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现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的有机对接。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大部分实践课程需要通过实践教学达成毕业要求,学生毕业后需具备创新能力,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自主性学习能力等。但传统的实践教学缺乏探究性学习内容、难以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多以教师为中心,难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无法满足专业认证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求。因此,面对专业认证对实践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任课教师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导向,重新梳理实践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农学类专业认证(第三级)的试行标准特别提出:实践教学要能够全过程协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形成对话、质疑、研讨的课堂氛围。《教育部2018 年工作要点》提出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开展本科专业认证,推动实现教育质量评价的国际实质等效”。可见,要想通过专业认证,一流本科专业必须下真功夫去应对。特别是当下农科专业(第三级)认证还处于试点阶段,农学类专业中仅有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及华中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开展了试点认证。本研究正是抓准时机、看准方向、找准问题,率先迈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认证的第一步,积极探索,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通过专业认证做出积极的努力。

一、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6年底,教育部开启农学类专业认证(第三级)的试点工作。专业认证是构建“五位一体”的本科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级认证是专业认证的最高层级,其目的是引导高校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和质量持续改进这三大新理念。而实践教学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实践性极强,学生只有走出教室,深入野外才能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借鉴工程类专业认证,农学类专业认证(第三级)的试行标准对实践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实践教学要能够全过程协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形成对话、质疑、研讨的课堂氛围。因此,基于专业认证的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教学内容和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试点建设的开展,尤其是在教育部即将开展的各学科门类的专业认证背景下,野外环境的复杂性和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已然成为学生主动性和高阶性学习的制约因素,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难以突破

传统的纯线下野外实践教学一般是教师现场讲解+学生现场实践的单一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难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例如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最常规的野外实践,在观察某一土壤剖面形态特征时,一般先由教师在实习点对土壤的形成条件、成土过程和剖面形态过程进行现场讲解,之后学生再进行实践操作和观察分析,在整个实践过程中的知识传授主要以教师灌输和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虽然在讲解和实习过程中会有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互动,但学生仍处于被动地位,很难在短时间内主动形成对话、质疑和研讨的实习氛围,实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二)单一的考核方式难以对实习全过程进行科学评价

对整个实习过程较为科学的考核评价应由实习前预习+实习中表现+实习报告(考试)等几个环节组成。传统的考核模式较难评价学生实习前的主动性学习情况,仅能对实习过程的中后期进行评价,即仅把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实习结束后的总结(考试)作为实习成绩的评判标准。而课前预习是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方式,缺少了此环节的考核,一方面难以体现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评价,另一方面也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缺乏互动性的教学内容和模式

传统野外实践实习所依赖的纸质教材难以把野外实习环境和实践内容以丰富、生动、图文并茂的形式具体展现出来,虽然学生可借助教材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但实习指导书上的文字或部分静态图片仅能让学生对实践内容获得表面认识,无法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具象化的感知,从而抑制了学生课前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在实践教学的课前和课后环节中,学生较难对实习的相关问题进行有效互动,教师也难以提前把握学生对实习内容的认知程度,不能在实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所遇到的共性问题,难以快速响应学生的需求,不能做到教学方法和内容上的持续改进,极大地限制了野外实践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升。

(四)缺乏探究性实验项目,难以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传统的野外实践教学以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居多,实习内容相对固定。野外实践教学的实习路线和内容一般都会有科学的设计和合理的安排,但因课时及野外条件限制,授课教师难以在已有的实验中再引入探究性的实验内容供学生在实践周期内完成,课程内容无法体现创新性和高阶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探究性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综合实习的教学内容如何在传统教学内容中引入探究性的实验项目,就成为目前野外综合实践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实践教学改革方向

教师应探索基于专业认证的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互动性学习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同时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和探究性学习,达成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目标导向。

(一)探索开发实践教学基地新模式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深入田间、走出课堂、扎根大地,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更应紧密结合人才培养需求,依托区位优势和地区特色,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科研反哺教学等基地建设新模式。

(二)完善综合实习实践体系

基于新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实践教学与就业创业相结合的综合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将产、学、研结合作为主线,贯穿于实践教学体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健全以项目、竞赛、毕业设计(论文)为载体,项目训练与基地建设相结合、校内竞赛与校外参赛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尝试推行“创新创业学分”和“第二课堂学分”制度,完善校内创新创业竞赛制度和考核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三、实践教学改革主要措施

(一)开发实习基地建设新模式

1.科研反哺教学基地建设

学校所拥有的内蒙古杭锦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地处库布齐沙漠西段,是中国北方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地理生态环境类型复杂,既是一个典型的生态脆弱带,又是我国北方沙尘暴的主要沙尘源地之一。目前,该站已成为集科学实验、野外观测、科普宣传于一体的大型野外科学基地,承担着生态工程效益观测、重大科学问题研究等任务,取得了一大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科研定位站拥有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丰富的野外观测数据及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应积极发挥科研定位站的优势,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升本科毕业论文水平,实现科研反哺教学的目的。

2.校企、校研合作基地建设

当前,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基地的模式已日益成熟,其在推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提前熟悉未来的工作岗位,甚至可以通过实习直接与单位签订用人协议。

学院长期保持着与蒙草、亿利等企业,以及中国林科院沙林中心等科研机构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建了校企、校研合作基地,实现共赢。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推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建立更多满足多专业实习需求的综合性、开放共享型实习基地,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使其根植于乡村振兴的土壤里。

(二)完善综合实习实践体系

1.以导师科研项目为依托反哺实践教学

充分发挥教师科研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依托导师课题,以国家大学生科技创新、“互联网+”大赛等项目为纽带,让学生接触科技前沿;推进学校现有的国家级实验室和研发平台面向学生开放,建立由“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实习基地—科学研究平台”构成的高水平综合实习实践平台支撑体系,提升综合实习的质量水平。

2.积极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以项目、竞赛、毕业设计(论文)为载体,将项目训练与基地建设相结合、校内竞赛与校外参赛相结合,切实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积极鼓励专业全部学生组队参加“互联网+”大赛、沙产业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竞赛式实习实践模式

积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实行实习实践自由组队的竞赛式教学模式,设置专业性实习课题,打破以往以固定小组为单位的实习模式,不再是单纯地完成实习任务,而是建立团队,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各实习团队之间进行竞赛,在竞赛中一较高下。在集体荣誉感和团队责任意识的带动下,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观念,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提高实习质量。

2.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推行“创新创业学分”和“第二课堂学分”制度,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赛、沙产业大赛的获奖情况折合成相应学分计入成绩;注重实习实践过程表现,以“个人贡献度”的形式进行打分,既重视团队奖励,又突出个人贡献。完善校内创新创业竞赛制度和考核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四、结语

在教育部即将开展各学科门类专业认证的背景下,类似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这样重视强调野外实习实践能力的专业,其人才培养过程急需寻求突破。受野外环境的复杂性和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影响,其在教学内容及组织形式上都难以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已然成为学生主动性和高阶性学习的制约因素。有鉴于此,积极尝试实践教学的改革,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实践内容缺乏探究性和创新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专业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