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组织信息传播机制

2022-10-19 03:29齐晓婷何蕴桁贾慧敏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渠道形式

齐晓婷,何蕴桁,贾慧敏

(东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40)

一、高校学生组织信息传播机制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高校学生组织的工作定位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和服务在校学生,作为高校信息传播的“中间人”实施、参与校内信息传播和反馈。随着高校学生组织体系的逐步完善,学生工作对于信息传播的需求不断更新升级,信息传播对学生工作的促进作用也日益凸显。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信息传播机制不完善的现实境况;学生对于信息传播方式和渠道的偏好、学生组织如何发挥各类信息传播方式最大效用以及如何进行信息反馈等问题并未得到学生组织的关注和重视,使得现实中存在着信息传播与学生不对接、宣传效果不理想、受众满意度不高等问题,导致学生组织在管理工作、传播交流中存在传播壁垒和交流鸿沟。因此,研究高校学生组织信息传播机制不可或缺。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文旨在为高校学生组织信息传播的短板和困境寻找解决的发力点,通过对不同个体学生期望和现实之间的遗憾偏好的调查,有针对性地为作为信息发出者的学生组织与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学生寻找更平衡更契合的传播选择,高效发挥学生组织的信息传播作用,享受信息科技为信息传播带来的便捷性和多样性,实现高校内两方的信息互通互联,使高校学生组织信息传播方式和渠道从单一走向多样、从单向走向双向。

二、文献综述

国内对于高校学生组织信息传播机制的研究重点多为利用新媒体来完善高校学生组织的信息传播机制,最大程度实现学生组织信息传播的信息化。顾伟权(2005)着重表明,网络环境下高效信息传播体制的构建背景,阐明网络环境下传统的高校学生组织传播方式对于受众和现实的不适应性,并提出应对建议。赵天旸、张长宏(2010)则关注学生组织在信息传播中的“精致化”,从及时性、覆盖面、作为信息接收者的学生对信息内容的满意度三个方面进行评价,阐述信息化大背景下形成实时畅通、有效覆盖、分类明晰、反馈充分的学生工作信息传播机制的重要性。邓喆(2012)尤其强调了高校学生组织作为高校信息传播中间层的重要意义,作为学校选择型学生组织,其传播的信息和其传播信息的方式渠道都代表着学校的授权,同时其作为学生的服务者,也受到学生群体的关注,应强调高校学生在组织的双重职责,并为充分履行其职责而努力。周高琴、谭科宏(2015)对高校信息传播机制展开演变分析,探讨微博时代高校信息机制呈现的新特点,更加具体地从一个平台说明了当前学生组织信息传播的困境和突破口。张家豪(2018)认为,新媒体因其传播时效快、互动性强、可视化程度高的特点和优势深受大学生的喜爱,针对现实中学生组织新媒体运营体系方面提出问题和应对之法。刘学民等对于消费者偏好差异构建了遗憾偏好模型,通过对购买前后的偏好差异分析得出结论,为研究信息传播机制提供了思路。

三、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选择东北林业大学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并对其发放线上调查问卷,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社交平台和学生组织内部同时发放,共收到251 份有效问卷。调查对象包括大一至大四四个年级的在校生。

(二)研究假设

高校学生更加偏好新颖的信息传播机制,且高校学生组织现存的信息传播机制与高校学生的期望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四、研究结果

(一)信息传播与学生组织绩效之间存在互相影响的正向关系

为了详细调查信息传播与学生组织之间的关系,我们在某学生组织举办的任一一场活动前后发放调查问卷,以调查宣传与活动完成度的内在联系,以小见大,研究信息传播效果与学生组织绩效的内在联系。

对于此次活动,我们分别进行宣传情况满意度调查与活动结束后对活动整体的满意度调查,将满意度分为五个等级。在进行数据分析时,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规则,将满意度依次赋值为 100、80、60、30、0,以宣传满意度为自变量,活动满意度为因变量,运用Stata 进行显著性检验并构建回归模型。

R=0.8012回归直线的拟合优度较好;F(1,116)=467.64,Prob>F=0.0000 回归方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以活动满意度为因变量,宣传满意度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如下:

y^=5.0787+0.8947x

回归结果显示,活动宣传的满意度对活动整体的满意度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我们需重视宣传对于整个活动的重要性。在对学生组织进行评价时,必须要考虑到其信息传播机制的效率问题。

(二)信息传播形式单一,多样性、新颖性有待增强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如图1 所示,学生更期望接收较为简短、高效率高信息提取度的纯文字通知以及表现形式丰富、画面新颖有趣的新媒体宣传方式。网络信息的碎片化和快节奏化必然带来从精读、深读到泛读、跳跃式阅读的转变,如何以更加丰富和有趣的信息传播形式吸引受众成为制胜关键。简短文字通知有快速的信息提取优势,而海报等形式通过文字与图片、动画等相结合的方法吸引接收者的注意,帮助学生在有趣的内容流动中将最重要的信息灵活放大,让信息接收者在愉悦的感官体验中获取更加直观的信息。

图1 信息传播形式偏好结果

而现阶段,无论是简短通知,或是长篇幅通知,学生组织多采用纯文字的形式进行发放,这与信息发放的成本与时效性有关。在某些情况下,学生组织以较少的时间或精力对信息进行加工,这可能会导致信息传播的效率难以达到预期。

将期望的结果与现状进行一致性与差异性的对比分析,通过图 2 可以得出,现存学生组织信息传播在微信推送这一形式上与期望结果一致,这意味着微信推送这一信息传播形式受到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收者的一致认可。从制作的可操作性、传播的便利性与反馈结果的可收集性来看,微信推送方式的信息传播都有着显著突出的优势。然而除了期望与现状的一致性,其差异性也是我们应该着重研究的方面。与期望相比,现阶段学生组织更倾向于以简短文字或繁冗的文字文档进行通知,形式较为陈旧,长篇幅文档通知还存在效率低下的弊端,而在期望中占比较高的视频、动画等形式却在现实中少见,学生对此存在明显遗憾偏好,需据此偏差对学生组织信息传播形式进行改进和完善。

图2 信息传播渠道偏好结果

(三)信息传播渠道传统,缺乏新颖性、流行性

由图2 可知,学生更希望学生组织能够使用微信、微博、QQ、抖音和哔哩哔哩等平台进行信息宣传,而电话、短信宣传或走寝、街头宣传等传统方式的占比较低,由此可得学生更偏好新颖、流行的信息传播渠道。信息化时代中,新兴网络社交媒体相较于传统的信息传播渠道,在大学生眼中更具优势,此类获取信息的渠道极易接触,能最大限度地节省获取信息的时间成本,且易于反复查找。

在现阶段,学生组织大多数使用QQ、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信息传播,但还有部分学生组织仍然会选择线下的宣传形式,如走寝宣传等。这一宣传形式可能会因学生感到被打扰而使宣传效果不尽人意,甚至会因逆反心理致使宣传效果适得其反。

在遗憾偏好的一致性上,信息接收者期望与现存情况的结果均显示,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进行传播占据最大比例,具体原因也通过上文做出了详细解释。以QQ 为渠道进行宣传存在一定偏差,被调查者对其期望占比较少,虽然可作为宣传渠道的备选方案之一,但现在对于QQ 平台的应用是否惠及未来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存在较大偏差的是微博、抖音、哔哩哔哩这些宣传渠道的应用,虽然信息接收者期望能从以上渠道获取信息,但由于平台账号建立不完善、不能熟练掌握运营方式等技术原因,此类平台在大学生组织信息传播渠道中存在感较低。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交流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大学生所青睐的主要社交平台正发生转变,这一点从QQ 到微博、微信、抖音的使用频率变化可以看出,所以应及时更新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紧跟时代潮流,适应信息接收者的信息获取方式与阅读习惯。对于学生组织宣传渠道,本文建议通过更具新颖性和普适性的渠道进行宣传,搭配合适的宣传方式,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五、总结与建议

(一)实现信息传播形式、渠道的多样化、流行化

学生表现出了对新颖的各类信息表现形式和信息发布渠道的明显偏好,因此学生组织应尽量迎合学生对信息传播形式和渠道的喜好,探索多样化信息表现形式,并发展新潮、流行的信息发布平台,以此提高学生的接受度和满意度,吸引学生进一步关注该平台发布的一系列信息,提高信息接收者对该平台的忠诚度,扩大信息传播的范围,提高信息传播效果。

(二)将日常工作逐步信息化

学生组织应优化宣传、活动反馈以及日常工作的信息处理过程,若在线上进行日常工作的效率较线下高且成本能有效降低,那么可将该事项朝信息化的方向调整发展,利用网络更好地完成学生组织日常工作。

(三)不同类型的信息采用不同的传播机制

相对简短的通知,可以选择纯文字形式,采用微信等受众使用较多的平台进行传播,保证时效性;对于活动或讲座等的初期宣传,可以选择微信推送、海报等形式,通过微信、QQ 等渠道进行多方位传播,保证信息的全面与准确,同时能收到较多反馈;对于学生组织形象塑造与招新宣传之类的信息传播,应选择推送、视频、H5/动画等包含多种元素的形式,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大学生使用频次较高的新兴渠道进行传播,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不同类型的信息传播需灵活运用不同的形式和渠道,选择合适的传播机制才能让信息传播效率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渠道形式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饮食习惯、BMI的关系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我也来做中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