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
——基于ISM 模型

2022-10-19 03:29琼,罗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意愿因素老年人

胡 琼,罗 娟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1600)

引言

截至2019 年,我国65 岁及以上老龄占总人口比例从1982 年的4.9%上升到12.6%,其抚养比高达17.8%。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与老年慢性病患者逐年增多,不断加深的人口老龄化造成失能老人尤其是高龄老年群体的照护需求问题日渐突出。张文娟、魏蒙(2015)研究发现,老年人群体失能率约在10.48%~13.31%之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城市家庭结构有着核心化、少子化的特征,“4-2-1”小家庭结构和家庭其他成员的外出就业导致了内部空巢现象,这使得传统家庭难以承担照顾失能老人的责任,同时意味着在老年人护理需求的急剧增长与传统护理供给短缺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制度鸿沟。因此,为化解老年人、家庭和社会所面临的长期照护风险,探讨构建适应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大势所趋。

一、长期护理保险研究现状

在针对长期护理保险参与或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的讨论中,丁志宏、魏海伟(2016)发现,当前国内老年人的长期照护保险参与意愿并不高,且有逆向选择的倾向;人口、经济、健康、意识及替代选择等是主要影响因素。曹信邦、陈强(2014)调查发现,年轻人和低龄老人、健康状况、工作类型、家庭经济水平、护理服务满意度高的用户参与意愿显著较高。杜霞、周志凯(2016)发现,有较高的风险认知能力的群体参与长护险意愿会偏高,愿意参与社会及商业医疗保险会提高长护险参保倾向。高庆波(2019)在人口数量约束条件下,供给、需求与制度设计共同作用长护险制度规模。赵娜、陈凯(2015)发现,老人护理需求发生概率、护理风险认知程度以及其他替代选择会显著影响长护险参与意愿。张晏玮、孙健(2018)从子女情况、代际关系及选择偏好角度会作用父母长护险的参与意愿。陈凯、赵娜(2018)发现,风险认知和情感反应会对长护险参与意愿产生影响。杨茹侠、黄春芳等(2021)分析长护险参与者的护理模式选择意愿,发现年龄和失能等级状况是影响其选择护理模式的意愿的重要因素。

综合来看,学界对于影响长护险参与或购买意愿的因素微观层面研究不多,且因影响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或参与意愿的因素复杂多样,现有研究大多基于实证探索,分析长期护理保险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尽管提高了研究成果的全面性,但普遍缺乏针对各维度影响因素关联性的研究,各因素对长护险参与意愿的影响程度与深度分析研究不深。因此,运用ISM 模型分层次分析各因素对长护险参与意愿影响深度,以期厘清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和作用机理,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应用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二、确定长期护理保险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

在针对长期护理保险参与意愿的分析中,涉及多种因素的复杂关系研究,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来分析长护险购买意愿影响因素是否具有其合理性和有效性。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分析和整理,筛选影响长期护理保险参与意愿的关键因素,最终归纳总结为个体特征、家庭属性、社会特征、外部环境四类因素,具体内容见下页表1。

表1 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参与意愿影响因素

三、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一)模型构建

1.建立邻接矩阵。通过德尔菲法对相关研究领域专家进行意见征询,在确保研究科学的基础上对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确定,进而建立邻接矩阵A。行因素为 Q,列因素为 Q,若 Q对 Q有影响,则用“1”表示;若Q对Q无影响,则用“0”表示。结合布尔运算法则,邻接矩阵若满足(A+N)≠(A+N)=(A+N)=R,则矩阵R 就是邻接矩阵A 的可达矩阵,运用Excel 对可达矩阵进行求解。

2.可达矩阵层级关系划分。依据可达矩阵R,列要素先行集为R(Q),行要素可达集为S(Q);先行集与可达集的并集为M1(S)=R(Q)∩S(Q)。在R(Q)=R(Q)∩S(Q)中得到最高层影响因素L1,并将其所在的行和列进行剔除,重复上述运算策略直至对所有要素进行层级划分,得到第一层级要素 L={Q,Q,Q,Q,Q,Q,Q,Q,Q},第二层要素 L={Q,Q},第三层要素 L={Q,Q,Q}。

(二)模型结论分析

1.表层影响因素。由上可知,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等个体特征与制度规范和社会认可的外部环境是长期护理保险参与意愿的表层影响因素。由结果可知,性别、年龄等个体特征处于浅层影响因素,在影响长护险参与意愿的众多因素中表现并不明显。在考虑健康状况下,家庭非正式照护的影响也不断削弱。在用户群体做出长期护理保险参与或购买意愿决策的过程中,制度规范为其提供了重要的心理支持,出于对风险防范的考虑,用户需要有强有力的政策和法律支持,以此来获得安全保障。

2.中层影响因素。个人经济水平与风险感知是长期护理保险参与意愿的中层影响因素,个人经济状况好坏为用户是否愿意参与或购买长护险的经济基础。在不受其他条件约束时,个人经济状况好的用户在长期护理服务方面的支出往往更高,相比较偏向家庭养老的老人,愿意购买保险养老的老人参与长期护理保险的倾向性偏高。但个人经济状况处于中层影响因素序列,也有可能是老人考虑到购买长护险会涉及未来的经济风险,会有着子女及家庭照顾减少的顾虑与担忧。风险因素中,对未来风险认知程度影响用户做出购买长护险的决策,老年人的照料风险越来越高,老年人希望通过参与长期护理保险的方式以减少照顾风险。

3.深层影响因素。在影响长期护理保险参与意愿的因素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商业保险是最根本与最深层次的因素。一般具有保险偏好的用户也具有购买其他保险的倾向,愿意购买商业保险等其他保险的老年人,其经济状况较良好且风险认知较高,不会过多担忧其子女照顾减弱,会比较容易购买长期护理保险。但参与医疗保险的老年人会考虑到因医疗保险与长护险的服务同质性的特点,有可能降低其对长护险参与意愿。由此可知,其他保险参保率对他们长护险参与意愿产生不少的挤出作用。

四、结论及建议

(一)设计针对性互补性的长护险产品,构建差异化定价机制

针对不同老年人群体设定不同长期护理保险产品,扩大老年人长护险参与的覆盖面,形成服务标准与服务价格对应的差异化价格预期。经济条件是制约这些老人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重要因素,初期推广长护险的参与或购买过程中,政府可适度对弱势老年群体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鼓励其差异化多样化选择购买,以提高长期护理保险参与的人群比例。健康状况与经济状况较好、受教程度较高的老人更可能看中长护险服务标准与服务质量。因而需要通过注重设计出兼顾生活照料服务与精神慰藉的服务形式,来提高长期护理服务质量与完善服务标准。应考虑到老年群体的年龄、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其他保险参保率等角度合理定价,满足老年人的实际护理需求。

(二)突出长护险产品特色,弱化其他险种对参与长护险的挤出效应

考虑到社会保险(主要是养老和医疗保险)对长期护理保险的挤压作用,政府应加强保险市场监管,鼓励保险公司设计护理与照护服务的产品。制定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初期时,要合理构建一套长护险的资金筹资机制,提高政府与企业的一定缴费比例,适度降低居民的缴费水平,这一措施不仅能够提升长期护理保险的参与意愿,还可增强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水平。其次,针对公共社区服务的挤出效应,发挥护理保险与社区服务合力作用,提高公共社区服务的服务标准与服务质量,建立多层次护理体系的服务组织。

(三)加大长期护理保险的宣传力度,增强老年群体护理需求意识

由前文可知,风险认知能力对老年人长护险购买意愿产生不小影响。因此,政府与相关保险公司应加大长护险推广及宣传力度,逐步提高人们对长护险认知及认可,进而提升老年人的护理需求意识。长护险购买意愿不高的原因主要是用户对长护险产品的不了解,今后可向老年群体宣传相关知识及其重要性,减少老年人对长护险服务的抵触情绪,如通过基层居委会向老年人宣传长护险产品特色与服务重点,提高社区居民对其的认知与认可。张贴醒目的标语与横幅,发放长护险宣传手册等;可进行长护险体验活动宣传,举办风险认知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发挥基层的宣传有效性。

(四)创新长期照护服务供给模式,构建专业照护人才培养体系

因非正式照护的不稳定性及其自身照护服务专业化不够导致长期照护服务质量整体不高,对所有类型的人员和非正式护理人员(如家庭成员、保姆、志愿者等),可以提供免费的长期护理技能培训。健全以资金政策支持为主拓宽准入口径为辅的就业激励机制,各高校持续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完善长期护理服务人员培训体系。同时,政府相关机构应出台护理服务就业激励措施,引导未就业人群或失业群体前往长期护理服务机构就业,给予失业或未就业人群优惠补贴,适度提高工资水平等。确立严格的资格制度和合理的薪酬制度,使长期照护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猜你喜欢
意愿因素老年人
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影响因素
老年人的世界越来越“小”——怎么帮他们走出出门“第一公里”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行为”转化路径及其机理研究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
老年人的“甲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