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中高段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2022-10-19 02:35徐敏娟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26期
关键词:导图文本阅读教学

徐敏娟

阅读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小学中高年级段英语教学中进行思维导图的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科学的阅读策略,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最终形成可终身受益的阅读思维。[1]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高段阅读教学中的优势

思维导图(mind map)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提炼和整理阅读文本中的关键信息,以图解或网状结构形式展示给学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提高阅读能力。[2]思维导图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图文并茂,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也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动力。思维导图通过多种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去理解、思考知识之间的关系及其结构,这种生动直观的形式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吸引他们将注意力聚焦学习内容,同时学生通过导图中关键信息的提示,不仅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也提高了思维能力。

其二,知识架构,提高理解能力

小学生大多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运用思维导图可以通过图画的形象方式,提炼语言知识的关键点,将“多”而“杂”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张清晰的知识脉络图。[3]这种阅读教学模式,能够结合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和英语学科特点,帮助他们把握导图勾勒的重点所在,快速提高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记忆和深度理解。[4]

其三,创设语境,实现协作共赢

思维导图围绕文章主题展开分支,用图形和关键信息标注的形式创设了英语学习的情境,给师生和生生之间提供了语言支架,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多种合作方式相互启发,有利于凸显学生个体的主体意识,形成学生群体的合作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知识体系的建构者,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其四,发掘潜力,提升思维

思维导图符合儿童、青少年思维与认知规律,它的重点在于“导”,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完善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发挥想象力,进行逻辑思维发散。[5]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环境熏陶下,逐渐掌握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提升了阅读与思维能力。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中高段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中高年级段阅读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借助思维导图,提高课前有效预习

在阅读教学活动前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快速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力,让他们对即将开始的英语阅读活动产生兴趣,确保后续的阅读活动能有效开展。

例如,在牛津上海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英语》教材4A Module 4 Unit 3 “Four seasons”的教学中,鉴于学生对四季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可以适当进行知识的补充扩展,令新旧知识点融会贯通。教师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思维导图模式,在预习阶段搜索更多有关四季的信息,通过不同的角度描述自己最爱的季节,初步构建有关季节的信息框架。

学生可以根据time,weather,activities,animals,plants分类描述自己喜欢的季节。教师再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梳理,带领学生“从春季走向冬季”,并辅以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每一个季节中优美的景色,师生共同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阅读课伊始,学生的参与兴致就非常高,最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借助思维导图,梳理阅读思维过程

为了培养学生提炼关键信息、整理阅读知识内容的能力,教师需要制作与阅读内容相关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思考和表述。同时教师可以在思维导图旁给出关键词辅助,丰富思维导图分支。

在5A Module 2 Unit 3 “Why do wild geese change homes? ”一课中,大雁的迁徙时间、方向、原因对学生来说都是理解的难点,为此教师构建了思维导图,并结合地图模式,用箭头标出不同季节大雁迁徙的方向,通过“Why”提问的设置,引导学生从温度、食物等方面去寻找原因,并在分支下写出关键信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结合思维导图梳理文本信息,更深层次地了解大雁的迁徙习性。这不仅是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是对其思维意识的训练。

此外,中高年级段的英语阅读课都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将导图中的知识点整合起来,构建完善的知识脉络,将文本中复杂的知识信息简单化、系统化,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来梳理阅读思路,进行实践操作,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和阅读技能,为自身的英语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再次,借助思维导图,巩固提升阅读品质

思维导图的应用为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通过思维导图的建立,学生可以对阅读文本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与结构,产生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但这不代表阅读学习的结束,相反在阅读活动结束后,要注重及时巩固,查缺补漏。

4B Module 4 Unit 2 “Festivals in China”第三课时结束后,让学生写一封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信,学生根据该课思维导图(见图1)中的关键词来完成写作。将思维导图继续应用在课后巩固中,激活了学生在阅读课中所学的知识,攻克了描述传统节日文化的难题,提高了写作积极性,为英语语言的输出搭建了桥梁,在课前、课中、课后过程中帮助学生实现将阅读内容与自身学习主体的时空对接。通过这一学习过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阅读的品位也会逐步提升。

图1

三、思维导图助力小学中高段阅读教学的启示

其一,是单元整体规划,明确主题,绘制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绘制的关键是确定主题,明确各个分支间的逻辑关系。因此在备课时,教师首先要对单元有整体规划,认真分析课时与单元中的话题关系,研究阅读文本中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定制有意义的“挂钩”,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联想等方法去“钓鱼”,使所学的知识有意义地联系起来[6]。

其二,课堂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用好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理论的核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教师需要设计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思维导图阅读的模式,结合自评、互评、师评等多元化评价手段,积极拓展英语阅读学习的内容,增加阅读内容选择性,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满足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学习、探究与知识迁移的需求。

总之,在小学英语中高年级段的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对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小学英语教师对思维导图的价值、作用要有正确的认识,根据阅读教学内容的特点将思维导图科学地应用在阅读预习、阅读教学、阅读复习三个阶段中,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文本分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营造全新的师生交流的环境,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和质量。

猜你喜欢
导图文本阅读教学
脑科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举隅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