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让思维“可见”
——以统编教材四(上)第六单元“批注”阅读策略教学为例

2022-10-19 02:35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26期
关键词:可见心情文本

陈 怡 段 红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语文教材创新构建了阅读策略单元,通过三至六年级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训练,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交流和互动中发展阅读综合能力,进而提高思维的品质。

批注,是一种既传统又新鲜的阅读策略,是传统读书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直接体现,与古文的“评点”一脉相承。批注策略,是把学生对文本的预测、疑问、联想、启发、感悟、评价用批注的形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实现了文本意义的再创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批注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独创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是提升学生阅读力的有效手段。

本文以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简称“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中,如何落实“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为例,浅谈在批注策略运用中让学生的阅读思维“可见”,从而发展语文素养的几点做法。

一、扩大视野,勾连旧知,整合系统思维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批注”的出现始于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分散出现批注,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逐渐认识了批注的形式和内容,继而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中编排了“批注的方法”单元,意在让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经验积累到自主实践的转变,体现了教材编排的层级性、发展性。

那么,怎样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和情感,边读边记录所思所想,深入与文本进行对话,开展阅读探究,学会写批注呢?首先,得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批注”。

(一)观察批注的位置

在第六单元的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回忆,翻翻三年级上、下两册的语文书,观察哪些地方出现过批注,这些批注分别写在文章的什么位置。学生通过回顾交流,会发现批注常常出现在课文开头、结尾和字里行间的空白处。这些眉批、旁批、尾批记录了读者在阅读时的疑问、感受和理解,从而知道阅读文章时,随时都可以在留白处作批注。

(二)了解批注的形式

批注的方法多种多样。借此契机,教师不妨展示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主席批注《二十四史》的珍贵照片资料,更直观地感受真实情境下的批注。教师还可以把这些手写版的批注和第一篇课文《牛和鹅》的印刷版批注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学生通过对比、交流,会发现批注的形式除了用文字在空白处记录,还可以用符号在文中圈划,对“什么是批注”以及批注的形式有了初步的印象。

复习曾经接触过的批注,学生可以了解批注的形式有符号批注和文字批注,批注的位置有眉批、旁批、尾批,批注的内容形式大致可以分为“预测式”“质疑式”“感悟式”“总结式”等。通过梳理批注的形式、位置、内容,使学生的批注思维逐渐有序,初步形成系统,为学习新的批注策略建构大致框架。

二、呈现范例,梳理角度,促使思维发散

“教学有法”,运用批注的方法来阅读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批注阅读的策略,教师可以利用本单元第一篇课文《牛和鹅》的课后第一题,“结合课文中的批注,想想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做批注”,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值得批注的地方,打开写批注的角度,学习批注的方法。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由地读读课文中呈现的7处批注,利用表格给文中的批注分类,梳理批注的角度。

课文中的批注 批注的角度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有疑问对牛和对鹅态度的对比真鲜明啊! 写得好几个具体的动词,就把“我们”之前对鹅的恐惧都写出来了 写得好逃跑—被鹅咬住—呼救,那种惊慌失措写得很真实 写得好鹅之前多神气,现在多狼狈啊 有体会“挂着眼泪笑”,事情的变化对“我”来说太突然了 写得好、有体会“我”改变了对牛和鹅的看法和态度 有体会

通过梳理批注的范例和批注的角度,给学生“如何写批注”搭建了支架,学生可以抓住“字词、句段、篇章”等,从提出疑问、评析写法、记录感受等角度写批注。结合课文的阅读,教师引导学生模仿范例,针对作者的写法批注课文“写得好”的地方,针对课文的“情节”可以作“有体会”的批注。《牛和鹅》中有很多描写动作和心情的词语,抓住关键词语,通过想象、共情、朗读等方法来加深体会,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用“关键词+感受”的批注方式品读课文的对比写法和其他细节描写,用批注表达自己的感悟,与文本的对话清晰可见。

在《牛和鹅》的课文批注范例中,呈现了批注的三个角度,教师还可以结合预习进行回顾,让学生发散思维、扩展批注空间,想想还可以从哪些角度作批注?学生结合本册第二单元提问策略的学习,提出从“联系实际生活”角度来批注: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以及“金奎叔的说法和那些爷爷奶奶的叮嘱完全不一样呢!”笔者在教学时,有学生在尾批中写道:“看待事物要平等,不能欺软怕硬……不能受他人想法的影响,要按照真实的情况去判断……看事物的心情不同,所以爷爷奶奶的叮嘱会和金奎叔的说法截然不同……”话语虽短,但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有感而发,俨然是“有启发”角度的批注。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写批注到变角度写批注既体现了批注方法的多样性,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在学习中,师生从批注角度共同构建批注策略,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聚焦质疑,探究解惑,体现独立思维

一边阅读一边作批注是很好的学习方法。通过《牛和鹅》这篇课文的学习,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批注就是把自己对文章的质疑、比较、评价、联想、体会表达出来,这些批注就是“个性化阅读”的痕迹,是阅读者独立思维能力的体现。

第二篇课文《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中的“我”心中存疑,心情充满变化,一直寻求原因,最后以“我至今还不明白”来结尾,耐人寻味,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课后第一题聚焦“有疑问”的批注,要求学生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从而强化学生自主提问、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思维品质。

(一)个性化解读“心情变化”

教学时,教师可以搜集学生批注中疑问较多的问题开展教学,如围绕“我”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这个主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找寻“我”心情变化的原因,形成个性化的解释。

笔者在教学时,对学生挖掘文本内涵后形成的有理由的解读都给予了肯定——“我”期待表演的原因可以有多种:羡慕在台上露脸的小朋友;自己也想在台上露脸;获得大家的掌声;引起老师的注意……而“我”充满自信的原因也可以有多种:通情达理的老师鼓励我;老师告诉了我如何扮演老虎;我以为扮老虎最容易不过……这些解读心情变化的批注都来自于文本蕴含的作者情感,有理有据,展现了阅读的个性化。

(二)多元化思辩“是否窝囊”

学生在初读时开展自由批注,在没有讲解的情况下生成最真实的疑问。这些浅显的“有疑问”的批注既是学情的体现,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线。

如课题《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中“窝囊”一词不仅在题目中出现,也在文中反复出现,“我”的演出窝囊吗?教师可以沿着这个主问题引导学生一边理解课文,一边批注,并尝试思辩问题和修改批注。在初读批注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觉得“我”扮演的大老虎很窝囊,因为演哥哥的小朋友唉声叹气,因为台下一阵阵的哄堂大笑,还因为“我”紧张笨拙的表演。但是结合生活经验深入阅读后,就有学生针对文中两处老师“没有说什么”这个细节做批注:“我扮演的大老虎只是个配角,如果会豁虎跳、表演生龙活虎,会抢了主角兄妹俩的戏,所以并不能算窝囊,而是助演成功。”

“有疑问”的批注从自由自在初读质疑开始,在研读探究文本过程中贯穿批注,在问题的解读思辩中呈现了学生主动积极而又充满独立思考的思维轨迹。

四、着眼表达,展开想象,促进思维深入

批注是一种阅读策略、一种阅读方法,教学时教师教策略教方法,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如何阅读思考,如何让自己的思维更深入。注重思维的阅读教学是理性的实践。而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年,如何在感受童年的美好中落实批注策略呢?

第三篇课文《陀螺》关注“有体会”的批注,课后第一题要求学生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抽陀螺本就是游戏,学生对游戏的关注自然是兴趣盎然,文中作者的心情变化饱含童真、极为丰富且主线清晰、易于捕捉。在预习交流时,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围绕“我”的心情变化写下了批注。基于学生的兴趣点,笔者引导学生交流和“心情”有关的批注,基于文本不断营造语境,逐步落实语文要素,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有体会”的批注,还要调动自己相似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在与作者的共情中记录感受和体会。教学时可以紧紧扣住“心情”这条主线,通过“知心情——懂心情——写心情——悟心情”的过程,层层深入,在情思交融的教学活动中发挥批注对阅读思维的促进作用,

“知心情”板块,学生自主地在有疑问、写得好的地方作批注,是本单元批注策略学习的延续;“懂心情”板块,把读到的作者心情变化关键词加上自己的感受进行组合,形成读者感受,写下有体会的批注;“写心情”板块,则聚焦“斗陀螺”精彩语段进行品读,引导学生开展想象,在文章留白处作批注,写一写“我”的观战心情,把“展开想象”作批注和通过语言、动作、神情体会人物的心情结合在一起。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展开想象的补白式批注将批注策略与仿写练笔结合起来,在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在批注中可见一斑。

五、兼顾读写,开放设计,助力思维生长

统编教材的一大特色就是“阅读与表达并重”,批注策略包含了自主阅读、静心思考、外化思维、记录写作,体现了统编教材读写兼顾的编写理念,把阅读和写作融合起来。

批注的同时就是写作,作批注也是实践写作的过程,批注的内容短小精悍,更易于学生动笔。《陀螺》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写道:“这真应了一句古话——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课后第三题要求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人不可貌相”这句古话有道理吗?联系生活实际,用批注写下理由。此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选择、分析、评价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见解,不仅强化了批注的学习方法,还在有理有据的字里行间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品质,助力思维向高阶生长。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用这样的文字提醒每一位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顺应这一要求,批注策略的运用让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伴随语文学习的始终,阅读批注展示了思维的动态过程,清楚可见。“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引领学生的阅读在学习语言、丰富情感的基础上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帮助他们逐渐成长为更加积极、主动的阅读者。

猜你喜欢
可见心情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让“数学思想”的种子在学生的心田生根发芽
天天有个好心情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和神经网络的土壤类型鉴别
心情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稚趣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