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集注本对杜甫诗自注的运用

2022-10-28 21:51
杜甫研究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诗题杜诗草堂

马 旭

一、对杜诗自注的判定

二、宋代集注本对《宋本杜工部集》自注的运用与改造

《宋本杜工部集》所载注文分别位于诗题下、诗中、诗末,其中题下注文居多。从注释内容来看,主要涉及注释诗歌人名地名、创作时间、创作背景、典故以及注音等,几乎涵盖诗歌注释中的各种类型,因此后来宋人在为杜诗作注时,对自注进行了充分利用和改造。下面以宋代较为重要的杜诗注本为例加以分析。

第二,宋代集注本将《宋本杜工部集》中的自注冠以他人注,其冠以“洙曰”者最多,即将自注认为是王洙注。邓小军《邓忠臣〈注杜诗〉考——邓注的学术价值及其被改名为王洙注的原因》、梅新林《杜诗伪王洙注新考》已证明在千家注中出现的“洙曰”应是邓忠臣注。实际上,伪洙注当有一部分源自杜甫自注。如《宋本杜工部集》卷一《陪李北海宴历下亭》题下注:“时邑人蹇处士等在坐”,卷十二《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句下注:“斛斯融,吾酒徒”,此两处《九家集注杜诗》明确标识“公自注”,而《分门集注》《黄氏补注》《集千家注分类》均将自注冠名为“洙曰”。《宋本杜工部集》卷七《大觉高僧南若》题下注:“和尚去冬往湖南”,在《分门集注》《黄氏补注》《集千家注分类》中均冠名为“楷曰”,按照《黄氏补注》《集千家注分类》注杜姓氏表所列,“楷”当为建安王氏,名楷。在宋代集注本中出现“楷曰”的注释只有两次,一是在《大觉高僧南若》诗题注释下,二是在《承闻故房相公灵榇自阆州启殡归葬东都有作二首》题注下,这两处在《宋本杜工部集》中均为自注。可见,《黄氏补注》《集千家注分类》是为了迎合“千家注”之名而增添注者之名。

第四,将自注中的题下注羼入题目。在《宋本杜工部集》中题下自注所占比重最高,这些注释主要表示作诗时间、地点或作诗原因等,宋代集注本在不同程度上将这些注释混入题目,根据我们比对,大致归纳出宋人将题下自注羼入诗题的情况如下。

2.《宋本杜工部集》中题下注表原因,对作诗背景事由的叙述。如《宋本杜工部集》卷十一《寄杨五桂州》题注:“谭因州参军段子之任。”《草堂诗笺》《九家集注杜诗》均题为《寄杨五桂州谭因州参军段子之任》。《分门集注》《黄氏补注》《集千家注分类》均为题下注,且冠以注者名“鲍曰”。《宋本杜工部集》卷四《丹青引》题下注“赠曹将军霸”,《草堂诗笺》诗题为《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分门集注》《黄氏补注》《集千家注分类》均为题下注,但冠以注者名“鲁曰”。《宋本杜工部集》卷四《桃竹杖引》题下注“赠章留后”,《草堂诗笺》诗题为《桃竹杖引赠章留后》,《分门集注》《黄氏补注》《集千家注分类》均为题下注,但冠以注者名“洙曰”。

3.《宋本杜工部集》中题下注表地点,对作诗地点的记载。如《宋本杜工部集》卷十四《闻高常侍亡》题下自注“忠州作”。《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诗题为《闻高常侍亡忠州作》。《宋本杜工部集》卷四《寄题江外草堂》题下注“梓州作,寄成都故居”,《草堂诗笺》诗题为《寄题江外草堂梓州作寄成都故居》,《分门集注》《黄氏补注》《集千家注分类》均为题下注,且冠以注者名“鲁曰”。

4.诗题下讳名。在《宋本杜工部集》中,诗题下有注其名讳者,宋代集注本将其羼入诗题。如《宋本杜工部集》卷六《狄明府》题下注“博济”当注讳名,宋代集注本不仅将“博济”羼入诗题,还在诗题中加字,《草堂诗笺》题为《寄狄明府博济》,《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题为《寄狄明府博济》。《黄氏补注》《集千家注分类》名《寄狄明府》,直接删掉“博济”题下注,在诗词本身注释中也没有体现。这类自注最容易羼入诗题的是讳名在题目中间,如《宋本杜工部集》卷十五《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审”“之芳”二处,《宋本杜工部集》皆作小字注;《草堂诗笺》《黄氏补注》《集千家注分类》均将小字注当作诗题,《分门集注》则保留了《宋本杜工部集》原貌。

5.得韵字当为题下注。《宋本杜工部集》标注得韵为题注,宋代集注本大部分保留得韵字为题下注,仅少数羼入诗题或诗注中。例如《宋本杜工部集》卷五《山寺》,题注:“得开字。章留后同游。”《宋本杜工部集》卷九《与鄂县源大少府宴渼陂》,题注:“得寒字。”《草堂诗笺》题为《与鄂县源大少府宴渼陂得寒字》,其他集注本均以小字注于题下,以示自注。《宋本杜工部集》同卷《白水明府舅宅喜雨》,题注:“得过字。”《草堂诗笺》题为《白水明府舅宅喜雨得过字》。卷十一《题新津北桥楼》,题注:“得郊字。”卷十二《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题注:“得寒字。”《草堂诗笺》《九家集注杜诗》均将题注羼入诗题,《黄氏补注》《集千家注分类》《分门集注》则冠以“鲁曰”标在题后。后一首《严公厅宴同咏蜀道画图》,题注:“得空字。”同卷《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题注:“得心字。”卷十二《涪江泛舟送韦班归京》,题注:“得山字。”同卷《台上》,题注:“得凉字。”《草堂诗笺》将得韵字全部羼入诗题,其他集注本均以小字注于题下,以示自注。

最后还应该指出的是,宋代集注本还存在对杜甫自注误读的现象。这类主要体现在南宋末期千家集注坊间刻本中。《宋本杜工部集》卷十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便下襄阳向洛阳”句下注:“余田园在东京。”《草堂诗笺》《九家集注杜诗》都明确标注:“公自注(或甫自注)余田园在东京。”《分门集注》《黄氏补注》《集千家注分类》标注:“余曰:‘田园在东京。’”显然是对自注中的“余”的误读。《宋本杜工部集》中非常明显的自注是以第一人称代词指称杜甫本人,“余”“甫”“吾”等自称代词是本人自注的标志,宋代集注本一般情况下都将此看作自注,冠以“公自注”“甫自注”,但南宋末期出现的坊间集注本没有正确解读“余”的本意,而误作注者姓氏。集注本中还出现直接将自注当题目用的情况,《宋本杜工部集》卷一“新亭结构罢”一诗,题为“同前”,小字注“亭对鹊湖”,表示这首诗与《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题目相同,“亭对鹊湖”是杜甫自注,表地点,《分门集注》《黄氏补注》《集千家注分类》则直接将自注“亭对鹊湖”作为题目,当误。从注释内容来看,《分门集注》《黄氏补注》《集千家注分类》注释当属同一系统,《分门集注》注释是后二者注释的基础。作为坊刻本的《分门集注》,对杜诗的理解和注释会有一定偏差。尽管如此,作为杜集早期的集注本,南宋末期的坊刻本也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实用价值。

三、杜甫诗自注对宋代千家注本的影响

从宋人对杜诗自注的运用来看,宋人注杜是建立在对杜诗自注的认识和分析基础之上的。首先,关于自注中的题下注,《宋本杜工部集》自注是占比最多者。《宋本杜工部集》呈现出来的自注共115首,而题下注就有76处。宋人将其看作是杜诗注释中最权威的解读,直接摘录自注,并标明“公自注”“甫自注”。对于诗题下与诗题联系紧密的注释,说明创作诗歌地点、人物、原因等,在宋人看来这类注释与诗题有密切联系,在抄写或刻印时不同程度地将其羼入诗题。

杜诗自注在整个杜诗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对杜诗的理解应该回到文本产生的历史情境中去,体会诗人的心理和情感,进而更准确地把握诗歌内容。诗人自己的解释无疑是最权威的解读,杜诗自注的首要意义就在于此。同时,我们对宋代集注本的注释进行清理,无疑也是推本溯源地找到对杜诗原创性的理解。后世注家往往是在宋注的基础上加以推进、辩驳与反转,这也是我们研究宋代集注本的意义之所在。

猜你喜欢
诗题杜诗草堂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遣怀
品味诗歌情感四密码
贫困无田杜太守
拜谒杜甫草堂
由对立走向友善
从源于杜诗的成语看杜诗的锤炼艺术
从“春秋五例”分析杜甫诗歌含蓄的表现手法
唐代试律诗诗题用典与唐代史鉴思想
小学古诗词教学“三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