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比较及其对策研究

2022-10-28 05:59高世鑫
新农业 2022年20期
关键词:土地银行程度农户

高世鑫,李 强

(安徽科技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国家越来越重视推动农村土地流转,迫切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素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就是解决土地细碎化的问题。但是,近年来,城乡一体化快速深入,农村空心化,土地荒废问题日益突出,土地利用效率不高。本研究通过对土地互换、土地返租倒包、土地股份合作、设立土地银行的农村土地流转方式进行多方位的研究,总结出实践经验,探究土地流转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农民增收的现实问题,进而提出通过农地流转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和农民增收的实现路径。

1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土地流转的典型模式及其特点

1.1 土地互换模式

土地互换模式主要是指农民将自己无力经营或者不愿经营管理的土地在相互信任的前提下转让给本村的农户。根据我国当前“三农”现状,为了提高农户自身经营性收入,越来越多的农户进城打工,而将自己的土地经营权流转给留在本村务农的农户。我国农户分为经济情况较好的农户和贫困农户,而进城务工者的土地,主要流转给了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而对于贫苦农户,由于自身财力、人力、物力的限制,土地流转的能力较小。即使土地对于贫困农户流转较少,也会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其务农收入,实现增收。而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正向影响就更加明显,这些农户随着土地流转面积的增加,逐渐形成适度规模经营,获得较高的土地收益。又由于土地互换的流转模式简单,没有中介的介入,减少了大量的经营管理成本,并且,发生在同村之间的土地流转一定程度上还降低了经营风险,因此,土地互换模式具有很高的成本收益率。

1.2 返租倒包模式

该模式在广义上是指在村集体的牵头下,依托地方龙头企业、规模大户、中介组织将土地集中整合,以解决因为农户分散经营而导致耕地细碎化效率不高的问题。通过返租倒包的流转模式,不仅明显提升土地规模化经营的面积,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的机会。相应的,通过倒包,土地会集中流转到有资金、技术、经营能力的大户手中,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3 土地股份合作制模式

该模式属于村集体内部一种产权制度安排,根据自愿、合法、有偿的原则,农户将自己所有的土地经营权作为“股份”入股,投资给经济组织或者龙头企业,最后在扣除集体积累和各项成本的基础上,根据持股比例来进行分红。

1.4 土地银行模式

农村土地银行的土地流转方式是政府主导型的地方土地流转的重大实践,土地银行主要作用是为土地存贷及其相关业务提供服务。土地银行在不改变土地原有用途的前提下,由政府出面将农户闲置或不愿耕作的土地集中存入到当地的土地银行,由土地银行将这些土地整合后再带给有需要的规模大户和其他经济组织。

2 我国目前较为典型土地流转模式比较分析

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农村社会具体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的土地流转模式。本文通过参考李书会教授的《我国农用地流转模式比较分析》中土地流转模式的比较维度,再结合自身研究观点,从农户获益程度、推广难度、便利程度和可持续发展前景三个维度对以上四种土地流转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2.1 农户获益程度比较

农户种植农作物的经济价值直接决定着农户收益,但是农作物收获过程中也充斥着各种成本。从交易成本角度来看,因为土地互换缺乏合同,收入稳定性较低;返租倒包模式,农户在获得租金的基础上,将土地入股,村集体将返租后的土地倒包给经济实体耕种,后期决策与农户无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易成本,但是农民收入更加稳定;土地股份合作制采取农民自愿入股的原则,经济组织获得集体收益后,按照比例对农户按股分红,因为有条约合同保障,收益稳定性也较高;土地银行模式由政府和相关部门当“中间商”,农户成本较低,但是因为要对农户存入的土地进行现存现结,所以作为“中间商”的交易成本会增加。而土地存入价格是现存现结,农户马上就能获得收益,因此农户收入稳定性最高。

2.2 推广适用性和便利程度比较

推广适用性和便利程度决定了一定时期内该土地流转模式推广普及的难度。土地互换模式方式简单清晰,对于绝大多数农户接受程度高,但是该模式局限性较多,仅限于同一经济集体内部之间散户的互换,大规模成片互换的程度较大;返租倒包模式适用于农业发展成熟和村集体有“威信”的地区,该模式要求村经济集体有带动力,承包方的经济实力较为雄厚,二者同时实现的概率较小;土地股份合作模式虽普及程度较高,但对其土地确权程度高,各地区土地确权程度参差不齐;土地银行模式作为起步不久的流转模式,群众对其了解程度不够,但通过该模式的地区实践可知,该模式因为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参与,支持力度大,群众对其认可度高,有利于后续推广。

2.3 可持续发展前景比较

土地产权是国家对农户合法拥有土地的一种制度安排。土地确权有利于减少土地流转时的纷争,如果土地产权不明确,就会导致土地流转纷争和不合理的资源分配,基于土地产权清晰视角对以上4种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前景比较(见表1)。

表1 4种典型模式促进农村农业发展前景比较

3 我国农地流转模式的发展对策

首先,尽快完善和创新土地流转模式的法律法规。土地作为农户的根本,在当前农村社会保障措施不健全的情况下,要想取得农户信任,就必须保障农民利益,才能提高农户参与流转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完善和土地银行模式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譬如农村福利、农业保险,通过土地流转的一站式服务,提高农户得到主人翁意识。其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教育、医疗的支持力度,是土地进行顺利流转的前提。此外,金融领域对农户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要降低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让小微型农村金融机构得到发展壮大,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少,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另一方面,加快农村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创新速度,提高农业保险的种类和覆盖面,让农户更放心地进行土地流转。

猜你喜欢
土地银行程度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论土地银行概念
相关链接:“土地银行”的运作模式
“土地银行”助推临颍现代农业发展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