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中骈体文的语气词特点

2022-10-28 01:55
文化学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骈文工整滕王阁

卢 艺

骈体文是我国古汉语中重要的一种文体,在我国文学史上使用时间较长。骈体文行文流畅,且不刻意追求行文的平仄声韵,受到当时文人的追捧。骈体文的特点是自由性,词藻华丽。自由的文体也是骈体文流行较长时间的重要原因。骈体文中语气词对于整篇文章起到寓意表达的作用,研究骈体文语气词的特点有助于对古汉语的发展和骈体文的发展的研究。

一、骈体文的发展历程

(一)骈体文的起源

在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中,骈文体起源于汉末。骈文体在汉末兴起时,属于一种新文体,很多人对于这种文体还不是很熟悉和认可。因此,这种新文体并没有名称。梁简文帝说过的“今文”与“今体”出现在《与湘东王论文》中,从中国古代汉语言的研究中这是对骈体文起源的解释说明。有些学者将《文心雕龙》中《丽辞》关于对偶的语言现象进行描述与分析的文章看作是对骈体文语言现象的描述,但是从骈体文兴盛的时间和名称定义的时间来看也是不合适的[1]。因此,《丽辞》只是对古代汉语语言修辞的一种论述。清朝李兆洛在《骈体文钞序》中的记载体现出骈体文是在秦朝之后到隋朝之间的历史时段而变化发展的,他认为在这段历史时间内新文体虽然出现了,但是“而文无异名”,即新出现的文体并没有名字。而后,李兆洛又记载说,从唐朝之后才有了这种新文体的名字,也就是“骈俪”。这说明了骈体文这一文体的名称是从唐朝以后出现的,并且也称作“骈俪”。

(二)骈体文的兴盛

先秦的文学作品对于骈体文的行文特点——对偶句的运用不是很广泛,也没有严格的限制。到了两汉时期,在“赋体”的作品发展起来后,这种半诗半文的文体崇尚辞采,为骈体文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辞赋作品的迅速发展下排比对偶的句式得到进一步使用。在东汉、西汉的著名诗篇中,辞赋的运用更加明显,《洛神赋》和《七发》等名篇中的对偶性排比句彰显了文章的辞采与意境。辞赋这种自由发挥且对偶排比工整的行文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辞赋的作品也逐渐地骈化,以至于影响到当时的其他文体,整个时代的文风往骈化方向发展,文学作品的骈化也就成为时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在时代社会背景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文化,这种语言文化经过不同时代的演变具有自身的文化特征与内涵,集中体现出时代风貌和社会生活百态,具有更高的观赏性和重要的文学价值[2]。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许多处在统治阶层的文人过于追求骈体文的行文方式,对于文章的写作则“无骈不成文”。人们将骈体文对偶的行文格式当成是完成骈体文的一种形式,造成了在骈体文运用时过分追求骈体文用词的华丽,而不注重文章内容的实际性而追求押韵的结果,逐渐将文章的表意淡化。经过这一段时期的发展,骈体文形成了基于辞赋特征之上的独立文体。随着骈体文的独立形成,原来处于古汉语中相互融合的辞赋与散文也随即分开,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中,骈体文、散文各成一家。而骈体文也成为在当时社会主导的文学主流,开启了骈文体的盛行时代。骈文体的广泛使用一度占据整个文坛领域,在唐初期,骈体文还被用于公文和科举考试之中,可见,骈体文对于当时社会影响之深广。

二、骈体文语气词特征

语气词是语言文学中重要的语言单位,现代汉语所赋予其一些表示句子情感的功能,但是一般地语气词在句子中都不充当成分。古代汉语中,语气词在句子中都不充当成分,而只是表达句子的各种语气,体现出语气表达的功能,骈体文中的语气词作为古代汉语中的重要形式也具有相同的特点。骈体文的发展过程历经数个朝代,在不断地演进中逐渐形成独立的文体。语气词在语言使用中不可缺少,语气词表达了作者对于所描述事物的情感和态度,在表达的意义上体现出丰富性,是语言学家研究的对象。

(一)基本语气的固定性

骈体文是古代汉语赋演变而来,又在古代汉语语言演变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发展,在语言使用中不可避免地带有古代汉语的语言特点,或者说,骈体文本身就是古代汉语中的重要内容,因此,骈体文的语言及用词也具有一定的古代汉语的语言特征。骈体文的语气词也与古代汉语中的语气词相近[3]。古代汉语中的语气词,如:也、矣、哉、乎等在骈体文中句首、句中、句尾中使用。同一个语气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所表达的语气会有所变化,但是它的基本语气是固定的。

1.语气词“乎”。 骈体文的语气词在句尾中以“乎”字常见,如:“终于三百年乎?”(出自庾信《哀江南赋序》)意思是“已经在三百年间终止了吗?”语气词“乎”多带有疑问的语气,表示“吗”的意思。

2.语气词“矣”。“矣”主要用在句尾,它具有加强判断的功能。在庾信《哀江南赋序》中“固其宜矣”的意思是“本是理所当然的。”语气词“矣”对这一判断加强肯定的作用。在古代汉语语气词中,语气词“也”也常用于句尾,而且其功能与“矣”相同。不同的是语气词“也”用在句尾时表示句子的静态性,语气词“矣”用在句尾时表示句子的动态性,强调事物的发展变化,把这种状态的新进展展现出来。在骈体中,语气词“也”用的较少,而语气词“矣”多用在句尾,用于加强对事物的判断。在骈体文中,语气词“矣”往往还带有一种感叹的色彩。

3.语气词“兮”。语气词“兮”主要用在句尾,一般都是语气助词,不表达实际意义。在骈体文中,语气词“兮”使用得非常广泛,也是最常出现在行文中的一个词。其虽被大量使用,但由于不占有骈体文的“四六”字数,也没有其他的特殊意义表达,而且语音较平,只是起到使骈体文在行文时更加工整、更加流畅的作用。

4.语气词“唯” “岂”。在骈体文中,句首经常出现语气词“唯” “岂”等,用在句首的语气词一般都有“发声词”的作用。在现代的文言文的标注中被称作“语首助词”。语气词“唯”一般表示肯定的、确切的语气。如:庾信的《哀江南赋序》中“唯以悲哀为主”。语气词“岂”用于骈体文中则表示提出疑问的意思,表明句式的疑问,有时也表示反问,加强语气的作用。如:庾信的《哀江南赋序》中“岂河桥之可闻”,鲍照《芜城赋》中的“岂忆同辇之愉乐,离宫之苦辛哉?”

5.语气词“且夫” “呜呼” “嗟夫”。语气词“且夫” “呜呼” “嗟夫”等常用在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或者概述事物的特征,引起下文的作用。这些语气词在骈体文中也是常见的,对于语气表示出强烈的信号,提示读者对于下面文章内容的议论和感叹。

骈体文中还有一些语气词用于句首、句中、句尾,在行文中基本都有固定的语气功能,而且,骈体文虽然源于古代汉语,但是,语气词却不像古代汉语那样多和杂,使用和意义表达也较为单一。这受到骈体文工整的对偶句式和“四六字”的行文规律的影响,在华丽的骈体文中,语气词也只好显示其简朴与简单的作用与功能了[4]。

(二)语法使用的工整性

骈体文的句式是工整的,在规范、严整的“四六文”格式下,语气词的使用往往也受到这种句式的严格限制和影响。换而言之,在骈体文行文中,由于对偶句式的工整性,语气词在运用中也注重与句式的和谐与统一,将语气融合在骈体文行文的特征中,与其融为一体,在实现语气词基本功能之时,又能更好地体现骈体文行文工整与流畅的特征,不影响骈体文的行文规律与特点,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语气词在骈体文中的作用。

实际上,骈体文中的语气词在句子中是不占句子成分的,运用方式关系到骈体文作者对于文章的把控程度以及对语言使用的技巧与功底。在骈体文盛行的时代下,文人们都在使用它,文人们对注重骈体文的形式和追求用词华丽,便淡化了骈体文语言的思考。华丽形式主义极强,这种文风掩盖了骈体文真实的魅力和语言艺术的感染力。整个时代和社会背景下的文字都以骈体文为主导,也使骈体文失去了提升自身语言运用和发展的空间,骈体文也曾经因此而饱受诟病。两汉时期,骈体文盛行,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人墨客和骈文大家,其所留世骈体文也是各有所长。一般地,语气词“兮”用于句尾,表示加强语气的功能,在鲍照《芜城赋》中“兮”却体现在四字之间,形成“××兮××”的句式,而且是两个四字文的工整对仗。如:“千龄兮万代,共尽兮何言”等名句即体现出这一语气词使用的特点。

三、骈体文实例赏析

在骈体文盛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痴迷于骈体文带来的阅读美感和整齐对偶的句式美感,在艺术意境中不断地发展骈体文华丽的辞藻和不拘一格的行文方式,骈体文出现了很多流传广泛的优秀作品。下面试以名篇《滕王阁序》分析其语气词之使用。

《滕王阁序》是王勃所写的一篇流传甚广的骈文名篇。当时的洪州牧阎伯屿在滕王阁宴请群僚,王勃即席而作《滕王阁序》。《滕王阁序》一文铺叙滕王阁周围美丽的自然景观,也描述当时滕王阁上宴会盛况,抒发出作者对人生的感慨。《滕王阁序》是骈体文中的名篇,在骈文语句格式、语音调声、内容方面体现出骈文的最高境界。《滕王阁序》在内容上开拓了骈文对于艺术美追求的先河,在骈文中展现出极高的艺术境界。仔细品读《滕王阁序》,人们还可以体会到其中六朝小赋的意蕴。小赋在历代的文学史发展进程中一直得以保留,并发展成骈体文中的骈赋,骈赋加以散文化成就了骈体文内容与形式之美的统一。

《滕王阁序》文中用语气词“嗟乎”开篇,大呼人们对于古今憾事的伤怀。在接下来的行文中王勃用典精准,从冯唐的老去到杨广的戎马一生,直到贾谊、梁鸿的遭遇,从古代写到自己所在的朝代,引发了人们对于人生际遇的共鸣。而语气词“嗟乎”既体现出开头提示的作用,也对于此段骈体文的悲伤的内容进行回应,体现出作者的伤感与读者的哽咽。《滕王阁序》在音韵善用对偶,使整篇文章华采飞扬,再加上引用大量的典故,而且古今典故皆有罗列,映衬出《滕王阁序》胸怀千古的气势,在用典之上的对偶工整、内容起承转合,让《滕王阁序》读起来明快上口,思想性极强,集中凸显骈文名篇《滕王阁序》的文学魅力。

四、结语

骈文在古代作家的笔下焕发出新的活力与蕴意,这些都是对固有骈文在文风和艺术形式上的改良。从中体现古人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于骈体文的追求,从骈体文的真实情感抒发中了解到现代人对于骈体文的热爱,也真正得出当时流行骈体文的原因是其真情流露而不是单单的喜欢华丽词藻。透过骈体文的内涵,人们感受到骈体文优秀作品流传于世的真正魅力。骈体文是诗歌化的散文,是古代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对于美的追求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骈体文与其他文学形式一样,既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当骈体文盛行后受到追捧而失去自我发展的意识,又受到当时统治阶级的认可而被用于公文行文件,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不足逐渐凸显。骈体文一度曾因追求形式的华美轻视内容而备受争议。但是,现代人应该正视文学在时代背景下的形式体现和内容抒发,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研究骈体文及其对于中国文学史发展的作用,研究骈体文在时代发展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辩证地看待文化遗产,让骈体文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骈文工整滕王阁
北魏新贵族的形成与骈文的新变
毕沅幕府与清中叶骈文复兴
第三届“滕王阁杯”童谣大赛获奖名单
拼写小明星
晚清骈文研究述论
悯农二首
经典吟诵第七期《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经典吟诵第八期《滕王阁序》(节选)
论明清之际骈文的经典化
迎额头崩出的字
为什么因纽特人要住冰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