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成长涂上幽默的底色*
——“德育漫画”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022-11-03 09:06强有冬施恩庆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25期
关键词:漫画创作德育

强有冬 施恩庆

“德育漫画”是用漫画这种艺术形式来承载德育内容,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扬州市邗江区黄珏学校根据自身漫画传统特色,秉承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的建设理念,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以学校教师为课程开发主体,整合多方资源,整体构建的一门特色课程。课程的实施提升了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促进了学生的品德内化,培养了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力,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另一条有效路径。

一、“德育漫画”课程建设的背景

(一)“德育漫画”课程建设基于漫画的教育属性

2017 年8 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要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和活动育人,同时指出德育工作要坚持遵循规律,要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

漫画具有很强的讽刺性和幽默感,常用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讽刺或歌颂某些人和事。漫画这种与生俱来的教育性使它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学校借助漫画这一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让漫画成为德育的重要资源,给教育注入生机和活力,成为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德育漫画”课程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加生动、更富实效。

(二)“德育漫画”课程建设基于儿童的身心特点

涂鸦是人类的天性,这一特质在儿童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画画几乎是所有儿童的爱好,漫画也是最接近儿童随手涂鸦的一种艺术形式。漫画是儿童成长所需要的精神食粮,“德育漫画”课程的建设正是满足儿童的这一需要,去除糟粕,留取精华,让儿童受到艺术的滋养,同时免受不良因素的影响。

(三)“德育漫画”课程建设基于学校的资源优势

学校最宝贵的资源是教师,扬州市邗江区黄珏学校“德育漫画”课程建设也得益于崔来安老师为代表的学校美术教师以及其他学科教师组成的“德育漫画”课程团队。崔来安老师被称为“乡村漫画家”,从事漫画创作和漫画教育三十多年,是江苏省新闻漫画协会会员,多件作品发表在《人民日报》旗下《讽刺与幽默》等权威报刊上,个人事迹被人民网、新浪网等多家大型媒体报道。崔老师指导的“哇哈哈”漫画社团定期开展系列活动,学校学漫画、看漫画、评漫画、画漫画的氛围浓郁。学校每年汇编学生漫画集,并编印漫画校本教材《漫画》《漫“话”习惯》。经崔老师指导的多件学生作品公开发表在全国多家报刊上,大量作品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同时,学校还有一大批像崔老师一样的优秀老师,他们身上共同呈现的扎根乡村、默默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已沉淀成“德育漫画”课程的精神文化。学校的资源不仅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和家长。乡土文化中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文化内核,成为“德育漫画”课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德育漫画”课程体系的构建

小学教育应当帮助学生初步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帮助他们建立关于这个世界基本的概念、常识和逻辑,促进他们的社会化。包括课程文化在内的校园文化在这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任务是靠小学教育整体来完成的,不是单门学科所能承载的。因此,“德育漫画”课程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而是着眼于学生成长的,在课程文化引领下的课程体系。

(一)“德育漫画”课程的内涵理解

“德育漫画”在“课程文化”理念下构建,从文化的整体性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成长路径即为课程的发展路径,学生生活的外延就是“德育漫画”课程的外延。德育漫画课程有显性的学科课程,还有隐性的环境课程和精神层面上的文化课程。

(二)“德育漫画”课程的育人目标

“德育漫画”的课程目标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儿童在充满漫画元素的环境氛围中,在绘制和欣赏漫画作品的过程中,在艺术的感染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成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首先,学生形成运用“德育漫画”这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思想的初步能力,具备“德育漫画”的理解和语言表述能力。其次,学生通过对“德育漫画”的欣赏、创作、展示,形成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朴素情感,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具备环保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再次,学生通过“德育漫画”课程的学习,内化“德育漫画”课程文化,逐步具有内驱力、目标感和行动力,初步形成乡土情杯和全局视野。

(三)“德育漫画”课程的整体构建

“德育漫画”课程运用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强调课程与儿童的生活有机融合,从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出发,实现课程的自我生长,构建和完善了“德育漫画”课程体系。德育漫画创作课程包括:漫画人物创作、漫画动物创作、漫画植物创作、漫画器物创作、德育漫画场景创作、德育漫画构思;德育漫画欣赏课程包括:德育漫画鉴赏方法、黄珏学校师生获奖漫画作品欣赏、中国漫画家作品欣赏、国际优秀漫画作品欣赏、年度主题漫画作品欣赏;德育漫画活动课程包括:黄珏学子年度漫画创作与鉴赏大赛、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德育漫画进社区墙体漫画创作活动、全国漫画大赛创作活动(根据当年国内权威机构组织的比赛配套举行的校内创作活动)、德育漫画月报(根据当前儿童生活热点漫画创作活动);德育漫画隐性课程包括:德育漫画环境课程(积极营造具有育人作用的充满漫画元素的艺术校园环境,形成艺术熏陶、立德树人的校园氛围)、德育漫画文化课程(主动总结德育课程文化,使之明晰,实现文化自觉,通过宣传强化文化的育人作用)、德育动画创作课程(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二次创作,将德育漫画作品改编成动画作品)、德育漫画与学科融合课程(德育漫画作为课程资源进入语文、道德与法治、体育等学科课堂教学)。

三、“德育漫画”课程的实施路径

(一)多元化开发课程

“德育漫画”课程开发坚持以由我校美术、道德与法治、语文等学科教师联合组成的课程项目组为主体,聘请了由扬州大学教授、教育部课程专家组成员、市区教研员、省市知名漫画家组成的专家指导团队。

1.教师主导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的过程也是教师研究的过程,课程开发将促进教师更好更快地专业成长。教师对于学校的实际资源、师生现状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因此,教师开发的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然而,教师开发的课程往往是从实践经验出发,大多存在理论性不足、规范性不够、引领性不强等问题。为此,学校项目组定期邀请专家视导课程开发的进展,释疑解惑,并对下一阶段的任务提出建设性意见。

2.学生参与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成长,虽然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注意从学生视角来审视课程,但不可能完全等同于学生。因此,学生参与课程开发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参与德育漫画课程开发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学生直接参与,如“黄珏学校师生获奖漫画作品欣赏”这门课程,有很多学生创作的作品,可邀请学生自己阐述作品的构思、创意。另一种是根据学生对课程的看法和建议来改进课程。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邀请学生代表给出建议;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问卷了解学生的看法,将这些建议和看法汇集、整理、分析后,体现在教材的下一个版本中。

3.社区助力课程开发

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学校邀请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课程的设计,把社区活动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扬州市“文明有礼二十四条”“建党100 周年”“法治文化”“美丽乡村”等一系列社区主题活动中,学校与社区共建共享,促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也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多途径开展教学

1.作为校本课程进行日常教学

江苏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通知》,要求小学阶段每学年地方与学校安排的课程课时占总课时比例为5.1%,即一到四年级每周2 课时、五六年级每周一课时。我校将“德育漫画”学科类系列课程作为校本课程编入课程表,一到四年级每周1 课时、五六年级每学期10 课时,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同时将“德育漫画”活动课程纳入三到六年级的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内容,每学期2~4 课时。

2.作为课程资源走进学科教学

漫画是一种非常优质的知识载体,简约而夸张的表现形式,内容幽默风趣、一针见血的深刻表达,可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德育漫画”作品作为课程资源已经走进了学校多种学科的教学课堂:道德与法治、语文、英语、数学、科学……已然成为学校学科教学的一大特色。“德育漫画”作品不仅用于学科教学的课程展示,同时也是学科作业的载体。“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减少无效作业,丰富作业形式,漫画就是我们探索有效作业的新途径,将学科知识变成漫画的过程,就是学生知识内化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减少了机械重复的操作,增加了有效思维,符合作业改革的大方向。

3.作为社团课程丰富课后服务

学校在课后服务时间段,以社团形式开设“德育漫画”课程,让有特长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德育漫画”课程的深度学习。学生自由报名,德育漫画教师全程指导。学校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提供了三个“德育漫画”社团,供学生自由选择,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让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社团由崔老师指导,让有漫画才华的学生得到更专业的发展,并将学生作品发送给漫画家,请他们指点。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德育漫画社团成绩喜人,一年内拿下多个全国权威大奖,受到江苏电视台、《扬州日报》、学习强国等重要媒体多次报道。

4.作为隐性课程发挥教育功效

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教育的功能。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融入漫画元素,漫画墙、漫画廊、漫画馆的建设,让师生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漫画气息。学校从物质、制度和精神层面完成了“德育漫画”课程文化的提炼。文化的影响一旦被人意识与自觉到,就会释放出更大更强的育人能量。学校在文化层面,以五育融合的理念自觉从智力、情感、道德和智慧等多个方面对学生施加综合的影响,帮助学生走出如艾略特所说的“今日有信息而无知识,有知识而无智慧”的困境。

(三)多层次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漫画”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过程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和对话、表现性任务和项目,以及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评价,老师、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等来综合评价德育漫画课程实施对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总结性评价是指通过学生漫画作品的创作(包括发表和获奖)来评价德育漫画课程实施的效果。我们认为学生作品发表(获奖)本身就是德育漫课程实施的重要成绩,能够创作出漫画的人,一定会对这种德育现象具有深刻的理解。对于讽刺类的作品,学生既然讽刺这种现象,他自己肯定不会成为这种被讽刺的对象。对于歌颂类的作品,学生既然歌颂这种现象,他肯定要努力成为被歌颂的对象。

用漫画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的同时,也让他们的灵魂变得有趣起来。当幽默、风趣不仅是一种技艺,而是内化为学生的一种品质的时候,学生的校园生活会更加幸福快乐,未来人生会更加从容豁达。

猜你喜欢
漫画创作德育
《中国德育》
Jazz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