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困境与应对策略

2022-11-04 04:44
关键词:河南制造业高质量

王 中 亚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工业经济研究所, 河南 郑州 451464)

当前,河南基本完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新兴产业培育的坚实基础,取得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性突破,提升了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河南有望进入全国制造强省第一方阵。然而,受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消费需求比较疲软,企业投资意愿有所降低,国际循环渠道略显不畅,消费、投资、出口不同程度地出现问题,制造业持续回升面临一定的挑战。2020年,河南工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五,与排在前面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存在明显差距,而排在后面的福建、四川、安徽等省发展势头迅猛。推动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是河南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面对新时代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困境,河南要通过塑造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之魂、夯实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协调之基、坚守河南高质量发展绿色之道、扩大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开放之门、落实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共享之本等策略,实现河南制造强省的奋斗目标。

一、新时代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成效

(一)河南制造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河南新兴工业大省的地位日益巩固,制造业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2019年,河南工业增加值为18 413亿元,稳居全国第5位(见表1)。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河南工业增加值有所减少,为17 772亿元,仍位居全国第5位。2020年,河南有很多工业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本研究以移动通信手机和纯碱为例说明。2020年,河南省移动通信手机产量为13 625.32万台,居全国第2位,仅低于广东省的61 951.12万台,高于重庆市的13 450.47万台和四川省的13 319.83万台。2020年,河南纯碱产量为470.56万吨,居全国第2位,仅低于江苏省的484.07万吨,高于山东省的383.75万吨。

表1 2014~2020年5个经济大省工业增加值对比(单位:亿元)

(二)河南制造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

河南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2017~2020年,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44.6%提升到46.8%。装备制造作为河南的万亿级产业,其比例实现大幅度攀升,由2017年的3.5%跃升到2020年的13.8%,增强了河南制造业的支撑地位。新型材料制造比例则由4.0%提升到7.5%,提升幅度也比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12.1%提升到22.4%。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8.2%提升到11.1%。主导产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实现大幅度增加,河南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见表2)。

表2 河南五大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占比变化

(三)河南制造业集群发展呈现新格局

目前,河南已经构建起完善的工业体系,形成食品、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产业,节能环保、智能电力等19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河南规模较大的食品产业集群主要包括以双汇、华英、牧原等全国知名企业为代表的肉类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白象、南街村、克明等为代表的面粉及面制品生产加工基地,以三全、思念、科迪等为代表的全国速冻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以十三香、莲花味精等为代表的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等。装备制造方面,形成了以许继电气、平高电气等为代表的电力装备产业集群,以中国一拖、洛阳中收机械装备等为代表的农机装备产业集群,以河南矿山机械装备为代表的矿山机械产业集群,以卫华集团等为代表的起重机械集群,以中铁装备等为代表的工程机械集群等。

(四)河南制造业创新能力得到新提升

河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建设,不断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截至2021年年末,河南全省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 315个,其中,国家级99个;拥有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 082个,其中,国家级49个;拥有省重点实验室242个、高新技术企业8 38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 145家。据中国科学院大学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河南研发人员数量、研发经费支出均位居全国第5位,河南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14位。

(五)河南制造业开放合作实现新突破

河南抢抓“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2021年,河南全省货物进出口总值达到8 208.07亿元,与2015年的4 600.19亿元相比,增加了3 607.88亿元,增幅为78.43%。以河南民营企业为例,据河南省工商联发布的《2021河南民营企业100强调研分析报告》,2020年,河南民营企业百强实现海外总收入180.15亿美元,与2019年的118.11亿美元相比,净增62.04亿美元,同比增长52.53%。同期,海外雇员总人数达到27 619人,与2019年的11 718人相比,净增15 901人,同比增长135.70%。近年来,河南民营企业百强积极应对国际环境变化,全面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实现海外收入和海外雇员两大指标的大幅增长,提升了国际化水平。

二、新时代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困境

(一)制造业高速发展的惯性思维依然存在

河南制造业由高速发展转入高质量发展存在理性预期准备不足的问题。非均衡发展、低成本优势、出口导向等惯性思维依然存在,路径依赖会产生资源惰性和惯例惰性。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是,在某些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中,依然强调高速增长,盲目追求速度、规模等经济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效率提升、结构优化等发展目标的重要性。根据笔者2020年以来参与的县域经济发展调查研究,河南一些县提出了在“十四五”时期进入全国县域经济100强的奋斗目标;在做发展规划时,一些县把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设定在两位数高速增长区间。

(二)制造业高端优质品牌比较缺乏

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全国先进省份相比,存在明显差距。高端优质制造品牌比较缺乏,无法满足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以产品质量合格率为例,2020年河南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2.46%,这与北京市的96.39%、天津市的94.11%、上海市的95.65%、江苏省的94.06%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再以入选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22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为例,河南省入选企业数量为11家,而北京市入选企业88家,广东省入选企业59家,山东省入选企业50家,江苏省入选企业44家,河北省入选企业23家。由此可见,河南入选企业的数量与北京、广东、山东、江苏和河北等省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内生动力不足对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制约。近年来,河南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投入要素价格上涨较快,制造业企业发展普遍面临成本压力。从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看,2020年,河南制造业平均工资水平为58 982元,与2012年的33 803元相比,增长率为74.49%。从营业收入利润率指标看,2021年,河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78%,低于广东省的6.44%,福建省的6.72%,山东省的5.20%。从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看,2022年8月,河南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4%,继续位于收缩区间,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仍需加大制造业恢复力度。

(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竞争力较弱

重工业和资源型工业在河南产业结构中占比依然较高,河南制造业发展尚未摆脱对资源能源的过度依赖。以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为例,2020年河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0.03立方米/万元,高于北京市的7.11立方米/万元、天津市的10.74立方米/万元、山东省的13.80立方米/万元、浙江省的15.76立方米/万元。从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指标看,2020年,河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为74.69%,与天津市的99.54%、浙江省的99.02%、上海市的94.08%、江苏省的91.54%相比,差距非常明显。从工业终端能源消费效率看,2020年,河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244吨标准煤/万元,高于上海市的0.044吨标准煤/万元、广东省的0.090吨标准煤/万元、浙江省的0.093吨标准煤/万元、福建省的0.124吨标准煤/万元,这说明河南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

三、新时代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测度评价

(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的研究,江小国等选取经济效益、技术创新、绿色发展等6大类指标来构建评价体系[1]。韩海燕、任保平从投入、产出、环境、创新、市场、政府等6要素构建了一个制造业竞争指标体系[2]。实证研究方面,许冰、聂云霞利用2008~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各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3]。邹圆、唐路元基于新发展理念和效益原则,设置包含效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等6个维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CRITIC-TOPSIS法展开实证研究[4]。曲立等运用文献研究法、模型分析法、描述性统计和泰尔指数等方法,测度2011~2020年我国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解析我国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征及差距[5]。钞小静等基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匹配”等3个环节,系统构建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BP神经网络算法对中国2002~2018年装备制造业及其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评价[6]。

实践操作层面,2019年12月,广东省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广州市推动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方案》,以综合质效为基础、五大发展理念为核心、广州特色为牵引构建“1+5+N”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共包括45个具体指标。2020年以来,河南工业和信息化厅编制包括“综合发展、创新引领、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7类一级发展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经河南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荐、专家评审和公示等环节,河南确定新郑市等10个县(市)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试点县(市),并依托试点县市,积极开展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工作。2021年3月,赛迪研究院发布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评价结果表明,广东、江苏、浙江、北京、山东、上海、福建、湖北、湖南、安徽等入围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评价前十位。在分项评价中,河南在绿色节能中位于第5位,河南在规模结构、企业实力中均位于第8位。

本研究充分借鉴已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的有关成果,重点参考赛迪研究院指标体系,并进行适当调整优化,最终确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共分为规模实力、创新水平、效益效率、绿色节能、开放合作等5个一级指标和17个具体指标,指标权重由专家赋权得到(见表3)。

表3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结果及其分析

对于正向指标,无量纲化处理采用如下公式:

对于逆向指标,无量纲化处理采用如下公式:

在上面两个公式中,xij、yij为北京、天津、河北等省级行政区(西藏因部分数据缺失未包括在内)单项二级指标数据,xij(max)、yij(max)为该指标的最大值,xij(min)、yij(min)为该指标的最小值,Z(xij)、Z(yij)为该指标经过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标准值。

在17个二级指标中,单位GDP能源消费量和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个指标为逆向指标,其余指标均为正向指标。正向指标取值越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越高。逆向指标数值越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越高。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测度指标体系中,每一项评价指标的取值都会对一个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产生影响,但是每一项评价指标都不能系统、全面地反映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全貌。用每一项指标的标准化值乘上其权重并相加的方法,得到最终的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MHQDi。

2020年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为74.93,位居全国第11位;在中部地区六省中,仅次于安徽省,位居第2位;在黄河流域九省区中,仅次于山东省,位居第2位。从一级指标得分看,河南规模实力和绿色节能两项得分较高,均位居全国第5位;创新水平位居全国第11位;质量效率和开放合作提升空间较大,其中质量效率位居全国第23位,而开放合作位居全国第20位(见表4)。

表4 2020年中国各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结果

四、新时代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塑造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之魂

河南要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破冰抢滩量子信息、区块链、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充分发挥嵩山实验室、龙门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功能,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具有核心竞争优势和重要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实现优势创新链与重点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开放式产业创新生态环境,支持产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牵头国内外高校院所,共建产业研究院、创新联合体等创新平台,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提高对“卡脖子”技术的创新能力。

(二)夯实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协调之基

河南要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制造业与农业、制造业内部各产业之间、产业链上下游环节之间协同发展,这是河南省新发展阶段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的应有之义。优化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布局,为“两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制造业企业向附加值高的服务环节延伸,服务业企业向制造领域拓展,积极探索重点产业、重点领域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打造一批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试点企业、平台、园区、城市等。发挥领头雁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提高中小企业专业化水平,培育一批单项冠军企业,提升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水平。

(三)坚守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绿色之道

制造业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主战场。深入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严格控制高耗能、高碳的重化工业过快增长,继续推动制造业朝着绿色化、精细化和高端化转型。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以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为重点,在制造企业全面推行生产清洁化、工艺绿色化、能源资源利用集约化等绿色改造,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打造绿色生产方式。积极创建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车间等示范单位,推广一些可复制的典型经验。鼓励开发与推广更多绿色技术和绿色解决方案,提供更多绿色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绿色需求,确保“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四)扩大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开放之门

河南要坚持开放发展策略,统筹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国际化合作交流,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要鼓励本土企业到国外投资,主动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共建“一带一路”的参与度,充分利用国外优秀人才和其他资源,增强本土企业竞争力。加快河南制造“走出去”的步伐,参与全球化产业合作,开展境外并购和投资活动,提升全球产业链的整合能力。完善“引进来”的发展策略,加快技术引进及创新推广。鼓励境外企业和研发机构在郑州、洛阳等地市设立全球研发中心,加大国外关键核心技术的引进力度,做好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推广。加大制造业招商引资力度,面向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地区开展精准招商,以大招商推动大投资、促进大发展。

(五)落实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共享之本

河南要坚持把共享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河南要通过发展制造业促进就业、增加税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完善优化制造业就业创业的政策和环境,提升人力资源保障水平;要健全制造业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打造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培育铸造工匠精神。河南要鼓励资源富余企业向社会开放研发、质检、制造、物流配送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利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在重点产业、重点园区打造共享平台,推动资源要素信息共享、制造协同、创新协同、设计协同、供应链协同等,在更大范围内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区域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

猜你喜欢
河南制造业高质量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出彩河南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