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理视角下中塘向氏武术发展现状研究

2022-11-05 02:10黄嘉欣
武术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武术文化

黄嘉欣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1 研究背景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包括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其中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乡村文化又深深扎根于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并受到该地理环境影响,而本文研究对象中塘向氏武术就是乡村文化的一种具体的物象表征。因此,本文从文化环境、地域环境等角度出发,也就是文化地理学视角研究中塘向氏武术。而文化地理学不仅是人文地理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文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探讨各地区人类社会的文化定型活动,人们对于景观的开发利用和影响,人类文化改变生态环境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该地区区域特性的文化继承性,也就是研究人类文化活动的空间变化。武术在我国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近些年来武术的作用价值不断地被开发出来,早已不是“习武之人”的独门绝技,武术讲究的“精、气、神”“形神兼备,内外合一”,也在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代的人。

2 地域文化对中塘向氏武术传承的影响

2.1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可以作为一种文化属性的社会现象,有物质、实践、地域基础。在过去,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的文化,其主要目的是维护封疆诸侯的“大封建”,他可以运用中央政治权力对于地域文化进行管控和整理。《史记·鲁国公世家》记载,太公吕尚为齐国之君,他治理齐国,“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鲁国公,是周朝时期诸侯鲁国的国君。鲁国本是侯国,但自第二位国君开始称公,鲁国一共34位国公。)很快就取得了成效,由此可见鲁国继承了商人的习惯,用周礼进行治国。现在学界普遍接受对地域文化理解,一般是指特定区域特色鲜明、源远流长,传承至今仍然作用于社会、作用于人类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各方面的文明表现。它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周记·地官·大司徒》( 《周记·地官·大司徒》是西周时期文学家周公创作的一篇散文。)载,“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封沟之”指土地的范围,地区的范围,通常面积较大。或指本乡本土,比如:地域观念,即本乡本土的思想理念,而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

2.2 中塘向氏武术介绍

中塘向氏武术就是在特定的文化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向氏武术根据其名称可以知道其属于家族式的武术流派,这与国外横向传承不同,向氏武术跟国内大部分武术传承一样都属于纵向传承,即师徒式传承。并且和大多数流派的武术一样,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还保留着传统规定,比如:“只传长子”“传男不传女”等传统陋习。向氏武术起源于1000多年前的江西,由向宗彦开创。由于康熙时代受到三番之乱,原长时期聚居在江西的向氏一脉迁至武陵山区黔江中塘。经过100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向氏武术已经有了完整的拳法16余套。经过历史的洗礼、地域的变迁,2009年向氏武术成为了重庆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人为:向国珍。

2.3 地域文化对中塘向氏武术传承的影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地方自然特征差异大,因此,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地域环境,不同的地域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环境也会产生不同类型的武术文化,中塘向氏武术就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下产生的。当然,如果一味以一种文化来规范武术,那么就会陷入固步自封的圈子。武陵山区向氏武术位于湖北、湖南、重庆三省交界处,地形复杂,少数民族较多,比如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富有丰富的地域文化。向氏武术始于江西,先后迁至恩施、中塘泥耳坪等地,后受到秦家大户人家嫉妒而搬迁至中塘龙洞湾。因此,它的发展状况受到地域文化影响较大,就像费孝通《乡土中国》中谈到的乡土本色,乡下人离不开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种下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民族的确是与泥土分不开的,从土里长出来的光荣历史,自然也受到土的束缚。这就好比现实中,相较于“外来地域资源”,人们更倾向于学习、体验、感知来自家乡的“本土地域”资源。因此,在中塘镇当地无人不知向氏武术。

3 向氏武术的发展现状

3.1 文化研究有待提高

过去中华文化深深扎根于乡村,而如今乡村文化振兴又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向氏武术在中塘作为文化活动的象征,其在中塘村委会有向氏武术文化广场、在中塘小学有向氏武术文化少年宫,馆藏有1000套武术器具、武术招式拳术等记载得明显,每逢课间操、体育课小学的学生也是练习招式。这可以定义为文化活动发展得不错。中塘镇是一个土家族、苗族聚居的乡镇,其少数民族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养成的,应该经历了历史的沉淀。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构建基础是少数民族群体广泛参与和文化认同等价值的趋同性。但是据笔者了解,中塘向氏武术并没有结合土家族文化,比如摆手舞、山歌等进行文化上的创新融合。因此,这是其该思考的问题。同时,针对文化研究来说,向氏武术缺乏结合社会学、地理学、文学、人类学等知识进行研究,研究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大大限制了向氏武术的发展、传播和交流。

3.2 地域限制

《晏子使楚》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也是对当下中塘向氏武术发展受到限制的形象表述。向氏武术位于武陵山区腹地重庆市黔江区中塘镇,中塘镇位于黔江区东北部,有土家、苗、汉等民族,以土家族居多。境内地形复杂,山川、盆地、河流纵横交错,地势起伏变化较大。因此,以农耕为主,属于家庭式农耕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地域限制不仅仅指的是地形地貌环境,还可以指该地的经济发展,该地是家庭为单位的农耕生产模式,难以形成较大的产业。同时,地域限制也可以指地域观念的限制,武陵山区属于国家重点关注贫困山区,生活在这里的人民更多关注的是自身物质水平,且大多数属于农民阶层,对于向氏武术不太感兴趣。

3.3 理论探究匮乏

理论有不同的涵义,《北史·崔光韶传》载:光韶博学强辩,尤好理论,(《北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是汇合并删减记载北朝历史的《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而编成的纪传体史书,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意思为说理立论;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一折:您何须紧斯跟,档咽喉强劫人,好教我哭啼啼难理论(《冯玉兰》是元朝的戏剧),意思为据理争论;明汤显祖《紫钗记.节镇宣恩》载:如今卢府着忙,不暇理论到此事(粤曲《紫钗记》之节镇宣恩。)意思为注意。理论探究这个词最早是指针对于社会现象、生活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的研究。本文中的“理论探究”意思是中塘向氏武术的说理立论不足。根据查找资料分析,向氏武术的书籍主要是拳法、招式的介绍,并且仅由传承人编写保留下来,而且传承人对于其他相关知识接触较少,比如,教育学、文化精神学、文化地理学等,基本处于对经验招式的研究。对于理论方面研究甚少,比如,拳法的各项招式的由来,利弊以及与其他学科理论知识的结合。比如向氏武术可以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将其作为乡村精神教育典范,作为增强我国文化自信的一种物象特征表现。

4 文化地理视角下中塘向氏武术的发展建议

地域文化可以形成特色,也可以阻碍其特色的发展。向氏武术在中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景,它的价值大,防身自卫、强身健体、文化娱乐、道德修养等作用明显。在我国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农村学校物质条件得到大大改善,但是精神文明建设这一块现在依然是国家工作的艰巨任务。中塘向氏武术也是乡村文明的一份子。因此,一是武术走进校园成了一种新风尚。向氏武术在2009年申遗成功后,其传承人向国珍带着向氏武术走进中塘中心小学,从此后便成就了黔江的特色小学;二是将武术带到广场中央,当前的武术学习要求低,可以将其代替广场舞或者丰富广场舞的形式;三是将扩大媒介宣传,走出武陵山区;四是增强文化和理论研究。

4.1 武术走进校园,培养学生精神品质

打造地域文化、乡村文化、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早在2009年,中塘小学就将向氏武术引进学校,招聘向氏武术唯一传承人向国珍为学校体育老师。因此,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塘小学成为了武术示范基地、乡村少年文化宫,特色办学示范单位等等。学习拳术不仅仅是强身健体,还能充实乡村小学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意志力,更有利于学生从小培养乡土情怀。学生对家乡越了解、越关注,他们就越愿意为家乡服务,也越会为家乡感到自豪。因此,将向氏武术合理利用于课堂中和构建校本课程有助于学生更加了解和关注自己的家乡,从而唤起学生的乡土情感,促使他们更愿意为家乡的经济发展服务,为家乡的明天添砖加瓦。

4.2 武术走向广场中央

广场舞是基层群众自行组织的一种团体舞蹈,广场舞反映出人类生活的集体性、娱乐性、互动性和运动性,在中华遍地开花,甚至走向了世界,已经是群众文化的一部分。广场舞运动项目更多的是清晨的太极,傍晚的“健身操”,其节奏轻松,动作简单而丰富。它不仅联系着社区建设,也有利于审美意识提高,精神世界的建设,增强文化自信。其实武术可以给任何人提供精气神,可以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等,应该以一个“全民健身”视角去认识武术,而不是把它置放于专业人士独享。如果把向氏武术编辑成几套简易的武术操,配上音乐,也可以是广场上“最亮的仔”。

4.3 加大媒体宣传,走出武陵山区

近些年来,纸媒体不断被自媒体取代,纸媒的受众范围也大大缩小,主要是各机关单位,自媒体是大众普遍接受的一种形式,根据统计发现,向氏武术主要出现在黔江新闻和武陵都市报等媒介,局限于区县,局限于地方电视台和纸媒,其它各种主流的媒体对其报道较少。我们应当吸引外界媒体对其的报道,在视频软件借助推送我们的内容和价值观,使其被更多的人看见。同时,中塘向氏武术在观念上也要更新,在媒体宣传中,紧跟时代的步伐和主流媒体。

4.4 增强文化和理论研究

光靠学校学生学习和区县纸媒报道是远远不够的,其自身也需要发展。光靠传承人撰写招式拳术是不够的,还需要广纳贤才加强文化研究、理论研究。随着中国不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一直在出台各项政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新的便是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塘向氏武术要认真学习国家发表的意见,然后根据此,进行自身的修炼和提升。文化力量是无穷大的,人类社会就是文化的历史社会构成,理论探究,丰富武术的根,让我们的论文写在中华大地上,让中塘向氏武术值得更多的人去研究、去学习。

猜你喜欢
武术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华武术
谁远谁近?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