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2022-11-10 07:44张乙喆王国豪
山西农经 2022年12期
关键词:景区特色旅游

□张乙喆,王国豪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实现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受到了多方关注。发展农村旅游产业,对于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和带动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1 农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旅游扶贫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旅游产业和农村经济的平稳发展,其主要通过农村旅游产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农村人民能够尽快脱离贫困。随着我国各地农村旅游计划的实施与进一步落实,很多落后、贫困地区的农村经济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各地政府高度重视旅游脱贫经济战略,并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颁布了部分相关政策来推动农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很多电视节目也相继加大力度宣传农村旅游产业的重要性,例如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展现了乡村的美丽风景和独特魅力。同时,政府加大力度挖掘农村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结合地域性文化打造特色旅游景点,旅游产业推动了特色农产品、农副产品、绿色农产品、农村物流等农业产业链的延伸。

当前我国农村旅游的发展正在稳步进行,很多农村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例如农家乐、原生态文化村落、特色小镇、红色旅游、特色产业、农业观光等多种旅游模式。以农家乐模式为例,该模式是我国出现最早且存在最为广泛的农村旅游模式之一,其主要是指在整个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依托于农村旖旎的自然风光、山水田园、花草树木、风土人情等特色,打造出有别于城市风景的特色旅游观光区,吸引游客来到农村进行休闲度假和旅游观光,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家乐模式中,农村居民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依托旅游市场和政策红利支持等帮助家庭获得更多收入,由于该模式规模不受限制、门槛相对较低,所以也极为容易被借鉴。例如,很多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来支持农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从产业发展到环境建设到政策引导,为农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保障,包括品尝特色农家饭菜、入住民宿、购买当地土特产、开发农耕体验项目、开发特色民宿项目等,这对于促进农村旅游产业的稳定发展、生态发展、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2 农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当前,我国农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态势良好,借助政策红利和信息技术等利好条件,农村旅游产业正在朝着预期的方向稳步迈进。但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差异,因此部分地区的农村旅游产业发展仍面临着一些问题。

2.1 经营模式粗放

在农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各方面的发展均需要依靠政府的政策、制度等来监管和保障。然而发展的不均衡,使得部分地方政府并没有为当地农村旅游的发展制定有效的管理条例和规范指导,导致农村旅游产业呈现出粗放化的经营模式。例如,景区卫生没有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标准,缺乏详细的卫生管理条例,导致景区卫生环境低下,久而久之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影响当地农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相关旅游产品的开发深度不够,服务较为单一,千篇一律的服务产品和模式会让消费者产生疲劳,吸引力低下,缺乏有效监管和引导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农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2.2 环保意识不强

在农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部分景区的开发商过度重视经济效益,在开发和建设的过程中对其他地区发展的经验照搬照抄、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没有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调查与科学评估,导致森林遭到了乱砍滥伐、水资源遭到了严重污染,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这对于农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例如,景区并没有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回收装置的数量也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监管不到位,部分景区的垃圾随处可见,臭气熏天,影响了生态环境。此外,由于环境保护的宣传不到位,景区工作人员以及游客都没有足够意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重要性,进而导致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

2.3 基础设施的缺失

农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农村旅游产业通常会面临着以下问题。

首先,是资金短缺的问题。部分旅游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缺少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持,很容易导致工期推迟、烂尾。其次,是交通不够便利的问题。部分景区旅游专线的设置不尽合理、道路狭窄不平、配套设施无法满足观光旅游的实际需求,同时一些停车点、游客中心等地的基础设施也难以满足众多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再次,是住宿条件问题。许多民宿都是以农村自建房为主,但是农村的住房条件较为简陋,卫生条件不达标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最后,是餐饮条件问题。景区通常是以农家乐的形式为主,相关部门难以做到时时刻刻监督食品安全、卫生、服务、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等情况是否达标,这样也就为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

2.4 宣传力度不够

在农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相关宣传工作是否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景区是否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实现游客源源不断的效果。随着农村旅游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很多地区的农村旅游产业定位不准确、宣传不到位,同质化较为严重。部分地区的政府生搬硬套成功案例,对农村的旅游资源盲目开发,缺乏差异性的发展理念和创新思维,导致农村旅游产业趋于饱和。究其原因,主要和农村旅游产业的宣传不到位、营销方式落后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部分农村旅游产业所选择的宣传和推广渠道较为单一,没有建立基于地域性特色的营销体系,在宣传力度不够、投入不够、策划流程不完善的基础之上,农村旅游产业很难获得长远的发展。

2.5 人力资源短缺

“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农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也需要更多高端人才的支持。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多数农村旅游产业所在的地点都较为偏远、分布较为分散、远离城市,大部分的农村旅游工作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是以当地的居民为主,这类人群虽然对当地的发展情况较为了解,但是其本身的综合素质偏低、服务能力有限、专业水平不高。

更严峻的事实是,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较高的高端人才大多选择留在城市,能够真正回到农村、建设农村的人员非常之少,高端人才的短缺现况也成为农村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难啃的“硬骨头”。

3 推进农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路径

3.1 加强政府引导与支持的力度

为了能够改变现阶段存在的粗放式的发展和管理模式,应当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的运行机理,充分发挥出政府的统筹规划作用和引导作用,引导农村旅游产业向着规范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首先,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农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部门进行统筹规划,跟进旅游产业相关项目的建设情况,并且定期召开调研会,对农村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各个部门的管理职责。同时还要加强景区的监管力度,配备相应的监督员和管理员,对景区内的行为进行全面化的监督与管理,营造良好的景区环境。其次,政府应当对景区内的价格进行监管,定期对门票、餐饮、购物、停车等各方面的价格进行检查,确定其是否严格执行政府的定价、是否明码标价、是否存在违规违法的行为,杜绝扰乱市场价格与秩序的现象和行为出现。再次,为了能够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应当要重视树立榜样,通过榜样来带动服务的进一步升级。例如,对当地农村旅游产业发展有贡献的居民进行嘉奖,奖励的形式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同时,为了能够让产业“劲往一处使”和协同发展,需要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让居民之间能够相互学习、总结经验、取长补短。

3.2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农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面对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当通过多种方式来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农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在政府的带领之下加大对农村旅游景区的垃圾处理力度。景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定数量的回收站,并且做好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在回收站旁边设置简单的垃圾分类示意图,引导游客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与此同时,应当有专人负责对垃圾进行统一回收,借助人工和自动化、半自动化设备等对垃圾进行合理地回收处理,营造干净卫生的景区形象。其次,政府应当禁止景区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进行保育、涵养,坚持保护当地的各种资源,例如土壤、植被、农田、水资源等。在旅游项目开发和建设之前要做好生态环境考察与评估工作,并且对景区进行合理规划,包括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等,进一步维护景区绿植以及森林的覆盖率,保持当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农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农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以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提升游客的体验为中心,因此,要不断完善人性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提升游客的体验感。例如:在景区增加适用于特殊群体的设施供应,为特殊群体提供相应的设施、医疗救护等;景区场地也要更加人性化,能够满足不同群体对景区环境的需求,夏季避光、通风,冬日多光照;打造出可供游客选择的特色景观小路、生态走廊等。其次,要在传统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增加互联网设施的建设要求。例如在景区内部设置自动售卖机、电子储物柜、Wi-Fi全覆盖、自助电子导游等服务,通过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来提升游客满意度,为游客介绍当地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等,增加个性化和人性化体验,进一步提升游客的整体感受。再次,对农村旅游产业的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加快打造便捷性交通网络。例如,以现有的高速公路网、国道、省道、县道为基础,开通各个旅游专线,增加观光巴士、旅游直通车等便民交通设施。同时要增设停车场内的停车设施,根据客流量来进行容量的扩充调整,避免在旅游旺季的时候出现严重的拥堵问题。

3.4 建设并创新特色旅游品牌

深度开发农村旅游资源是农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对农村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创新特色旅游品牌。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和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农村旅游品牌打造的方案。为了建设并创新特色旅游品牌,需要对当地的特色产品进行深度挖掘,以特色产品为核心打造出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旅游品牌。由于农村资源的种类较为丰富,所以特色旅游品牌不仅能够依靠自身的多样性吸引更多游客,同时也能够进一提升游客体验。此外,还需要对具有农耕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将当地的特色农田、特色养殖、特色蔬菜果园等作为基础项目,引导游客能够积极参与到农事活动中,增强农村旅游的整体体验感。

打造特色乡村是对旅游品牌打造过程的有益补充。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特色,因此在农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农业特色、美食特色等来进行全面统筹,对旅游资源的数量和种类、分布情况以及特色等进行深入研究,并且以此为基础不断创新旅游的特色产品,将“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理念作为特色农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树立农村旅游的品牌化与主动权。例如,江西省井冈山地区红色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该地区的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因此,该地区在进行农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借助了红色旅游资源优势,打造了以“红色摇篮、精神家园”为主题的特色旅游品牌,以井冈山红色文化为依托,对特色旅游产品进行持续性整合、完善、开发和创新,打造了独具当地特色的旅游示范区,以此带动了当地经济的高速发展。

3.5 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

在人才建设方面,应当积极引导专业人才到农村旅游发展产业中去,为此,各级政府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积极鼓励专业人才回到农村,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养来带动农村旅游产业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地区政府、企业以及高校之间要建立人才互动交流机制通过提供高收入、高福利待遇来吸引优秀的毕业生以及社会人才,真正培养出一批当地的专业人才队伍。对于现阶段的农村旅游产业发展,应当建立一支优秀的村干部队伍,对农村旅游产业发展过程进行相应的引导和管理。为保证该队伍的综合水平,应当定期召开培训会,组织干部到旅游示范区进行经验交流与学习,提高干部队伍的眼界、能力,充分发挥出干部的带头作用。

猜你喜欢
景区特色旅游
长假也救不回的景区破产
“摘牌”
国庆节前157个景区将迎来降价
旅游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