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对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2022-11-10 07:44□贺靖,文
山西农经 2022年12期
关键词:农产品农民数字

□贺 靖,文 军

(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将由高速发展模式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数字经济在我国城市地区发展迅速,农村地区也受到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数字经济进入农村家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必然趋势。

1 数字经济影响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式

1.1 数字经济改变农村经济传统的发展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也需要作出相应改变。在数字经济时代,人们的价值观悄然发生着变化。与过去的以生产为主不同,现在人们更注重以消费为主。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相结合,让农业生产者能直接对接市场,了解市场信息,掌握市场需求,及时对自己的农业生产活动和销售策略进行调整,从中获得更丰厚的报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此外,数字经济也改变了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与以往通过中间商进行销售、农民获益较少的情况不同,现在农户可以通过网络销售平台直接对消费者销售农产品,更大程度地保障了农民的收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销售,使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农产品运输、销售等环节都更加高效,提升消费者体验的同时,也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1.2 数字经济弱化城乡之间的壁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顺应当时我国的发展需要和加快工业化进程,国家一方面制定政策下调了农产品的价格,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等,使农业在各个方面为工业服务;另一方面,大量农民涌入城市,虽然为城市带来大量的劳动力,推动了城市经济、教育、技术的发展,但是同时也导致城市与农村之间差异扩大,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在教育、医疗、卫生、就业、政策、保险等方面都体现了城市人和农村人之间的差异。这样的局面形成之后极具稳定性,很难被打破。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给农民带来了丰富的市场信息和更多的销售渠道,使农村居民在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工作环境等方面得到提高的同时弱化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异,优化了城乡之间的结构。主要表现在以下3 个方面。第一,改变了过去农村地处偏远、消息闭塞的情况,在农村与城市之间搭建起联系的桥梁。第二,政府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各村镇的信息,制定相关的优化政策,而农民可以通过各种手机软件接收相关信息,掌握与自己相关的最新政策。第三,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一样,可以在网上购买需要的日常用品,也可以在网上售卖自家生产的农产品,还能在网上进行远程教育、沟通、医疗等服务,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缩小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异,弱化了城乡之间的壁垒。

1.3 数字经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和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不同的是,数字经济为农业生产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通过投入使用大量化肥、农药等,使得农产品产量在提升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投入较高、污染较大等缺点,给农民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民对于生产和生活条件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农业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数字经济能够根据农户的需求提供精确的信息,在喷洒农药、农田灌溉等方面为农户提供正确的指导,在节约成本、改善农民生产方式的同时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 数字经济对于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会

近年来,数字经济已经逐步走进农村家庭中,对改变农民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实现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在政府有关政策支持、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等条件的作用下,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之间的融合发展也越来越顺利。

2.1 政府有关政策支持

当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被提出时,数字经济就进入了国家的视线,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障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的和谐发展。

第一,数字经济为政府制定相关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提供了帮助。在过去,由于科技水平和生产力水平有限,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的收益较低,也有农民生产出的农产品没有销路等情况的出现,就导致青年农民不愿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为了增加收入而选择去城市务工。随着政府公布的一系列政策,吸引了大量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工作。第二,政府财政资金向农村发展倾斜。一方面为农村地区的短板行业进行资助,帮助其跟上时代步伐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对进驻农村的企业进行资助,鼓励和吸引企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2.2 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第一,农民可以通过抖音、淘宝等网络直播平台销售生产的农产品,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经营,增加收入的同时为消费者带来新的消费体验。第二,农民获取信息和农村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越来越丰富,降低了农民在农业生产时的成本。同时,与过去小而分散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交易不同,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弱化了这一弊端,为农民提供了准确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丰富的销售渠道和方式,指导农户进行种植、生产、销售,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2.3 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近年来,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购买商品渠道的增加和对高质量农产品消费欲望的增加。

第一,大多数的年轻人由于工作生活压力较大,没有太多时间进行线下购物,而线上购物以其种类丰富、物美价廉、方便快捷、没有时间限制等优势,逐渐成为当代年轻人的主要购物方式。第二,随着2020 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达成,人民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从过去的“吃饱就行”到现在的“吃得好”;从过去的“能用就行”到现在的“用得好”,从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使人们更倾向于购买质量好的农产品。这一购物倾向也促使农户在进行农业生产工作时从注重农产品产量向注重农产品质量的转变。

3 数字经济对于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挑战

3.1 乡村网络覆盖率不高

导致我国乡村网络覆盖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农村地区网络基站较少。虽然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单个网络基站所能覆盖的面积逐步增加,但是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站数量却远远不够,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日常需求。这与地方政府对网络基站的态度有关。我国中西部地区部分地方政府认为公路、铁路、桥梁等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更重要,农民对网络基站的需求没那么迫切。同时农村地区地处偏远、地势复杂,导致网络基站的建设高度较高,信号相对较差。网络基站的建设也需要政府部门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而农村地区地广人稀,中老年农民占人口比例的大多数,人口密度小,素质相较于城市也偏低,建设网络基站使用率不高。种种因素都会导致地方政府对网络基站的建设不太重视。

3.2 相关专业技能人才缺乏

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鼓励,我国农村地区的数字经济人才逐年增加,但是与庞大的农村地区人口基数相比,还是只占了很少的比例。

第一,数字经济人才在面临去城市还是去农村的选择时,因为发展前景、薪资待遇、生活环境等原因,往往会选择前者。第二,与数字经济人才的特性有关。数字经济人才需要进行大量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为了跟上日新月异的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中青年占数字经济人才中的大部分。而农村中青年占总人口比例较少,中老年农民又无法掌握数字经济的知识和应用,导致数字经济在农村地区发展滞后。

3.3 农村电子商务人员培训不完善

电子商务在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相融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培训存在不全面、不彻底的情况。

第一,电子商务培训的内容较理论化,缺乏实际操作培训,而农村中的中老年农民占人口比例的大多数,对电子商务专业知识接受能力和在实际中应用的能力较差。第二,在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培训传授的内容趋于大众化,缺乏针对性和特殊性,没有根据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培训内容。对于农民来说,通过培训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的希望落空了,参与电子商务培训的积极性也会降低。我国中西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给钱请农民来参加培训的情况。

3.4 物流产业链不完善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物流产业链受到以下条件制约。

第一,农村地区人口密度低,户与户之间距离较远,物流人员配送花费时间长、难度大、成本高。第二,农村地区铁路、公路等基础公共交通设施配套不齐全,部分偏远地区甚至没有公路,导致对农产品物流配送难度加大。第三,大多农产品需要冷链运输,而农村地区物流人员和车辆等条件无法满足大量的农产品交易需求,也是限制农产品及时运输的原因。

4 对策建议

4.1 提高网络覆盖率

网络条件的优劣决定数字经济发展的好坏,而农村地区地势复杂、资金缺乏、人口密度低、使用人数少等原因严重阻碍了网络覆盖率的提高。政府方面需要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吸引网络运营公司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同时划拨专项资金发展农村地区网络建设。网络运营公司要积极吸引各方投资,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建设投入,同时将网络基站建立在科学、合理、使用效率最高的地区,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覆盖面积,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效益。

4.2 加强数字人才培训

数字经济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而高校是数字经济人才的摇篮。相比于农村地区,青年更向往城市的生活条件、薪资待遇。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改善农村住房、水电、交通等条件,对留守农村、为农村发展助力的人才给予一定的补贴,同时鼓励高素质人才下乡工作或创业,带动农村整体的发展。还要着手培养农村青年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的科学文化素质,让数字意识在农村范围内的扩散形成趋势,才能持续不断地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数字人才缺乏的情况。

4.3 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工作

农村电子商务培训需要由产、供、销组成,这就意味着有很多环节需要补充。

第一,要对农民进行相关的计算机和手机软件的培训,同时还要对其人际交往能力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计算机和手机软件的相关技能,并具备一定的商业沟通能力。第二,对经营不同农产品的农民,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农产品结构、保鲜期、产品优势等方面的培训,实现精准培训,从而达到更了解消费者心理、吸引消费者、增加销售量的目的。第三,要选用高水平、了解当地实际情况的培训者,对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水平、不同需求的农民要制订相应的培训内容进行培训,避免因培训内容与实际需要不符,导致农民出现接受培训积极性下降的情况。而且授课内容要符合当地情况和农民知识水平,运用最少的理论知识解决最大的实际问题。第四,可以在交通便利的村镇设置驻点指导组,对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问题的农民提供意见和帮助等服务。

4.4 完善物流产业链

完善物流产业链就是解决如何通过物流配送将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问题。

第一,农产品是一种具有时效性的特殊商品,需要进行保鲜,因此需要在农村地区提高对冷链物流的投入,增加冷链运输车辆,最大程度的保证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新鲜程度,减少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耗。第二,应在各个村镇设置物流站点,对运输量大、有需求的村镇设置多个站点,各站点负责对应片区的农民,最大限度的保障农民的物流需要。第三,物流配送公司一方面要鼓励员工下乡工作,并进行一定的薪资或福利补贴,保障物流线路在农村地区的畅通,另一方面可以在当地招聘物流工作人员,不仅能够为当地农民提供劳动岗位,还可以招聘到熟悉当地路线工作人员,节约培训费用。而且可以与购物平台进行合作,从大数据了解到农村地区物流配送较多的地区,从而合理规划物流站点和物流路线,节约时间、成本。第四,政府要加快对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农村公路、铁路、桥梁等的建设。同时制定鼓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入到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中来,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从而提高农村地区物流配送效率,实现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农产品农民数字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小酸枣打开农民就业增收路
耕牛和农民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民
答数字
数字看G20
农产品争奇斗艳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