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湾沚区农林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2022-11-10 07:44俞易芬
山西农经 2022年12期
关键词:芜湖市农林生态旅游

□俞易芬

(中共芜湖市湾沚区委党校,安徽 芜湖 241100)

大力发展农林生态旅游,必须要挖掘农林生态旅游的特色,最大程度地发挥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满足一定范围内城市人群的休闲需求,成为拉动农民区域经济的重要抓手。

1 积极发展农林生态旅游的意义及作用

1.1 农林生态旅游的内涵

农林生态旅游是以农林资源为基础,以放松休闲为主要目的,以城市旅游人群为目标,实现农林业和旅游业相互依托的一种新型产业。

1.2 农林生态旅游的特点

第一,农林生态旅游的区域性。发展农林生态旅游主要是在一定的农林业区域,离不开农林业区域内的相关资源,其分布受一定特定条件的制约。在我国,相当部分的农林业资源集中在乡村,因而,农林生态旅游很大一部分在乡村。第二,农林生态旅游的目标性。农林生态旅游的消费目标大多来自农林业的周边城市,很大一部分人群来自于相对发达的周边城市。城市人群是农林生态旅游的主要客源腹地,吸引城市人群来乡村旅游是农林生态旅游的主要任务。第三,农林生态旅游的多功能性。积极发展农林生态旅游,不但可以发展农林业特色产品,还可以维护生态环境,对青少年的教育也有一定的益处。第四,农林生态旅游的季节性。农林景区旅游的受众大部分选择的旅游时间为春季或秋季。这两个季节的气候相对宜人,是外出旅游的好时节,而夏季和冬季由于气温的原因,游客人数相对比较少,是旅游的淡季。第五,农林生态旅游结构的特殊性。农林生态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经济,其主要关注人群来自城市,农村提供各种休闲服务,主要是为了满足城市人群的需求,同时必将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以农村提供各种产品、服务的特殊性区域经济。

1.3 发展农林生态旅游的意义

农林生态旅游的发展,满足了城市市民对农林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农民收入增长,从而缩小了城市与农村间的收入差距,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了美丽乡村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农林生态旅游为满足游客的一系列需求而改造各种乡村基础设施,推动了美丽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极大地满足了农民自身的生活需求,从而推动了美丽乡村的建设。

1.3.1 拓宽了农民经济收入的来源

农林生态旅游依托农村环境、产品、人文等资源,优化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高了农民的旅游服务意识。农民可以通过培育采摘园、售卖门票等方式获得收入,从而提高整个乡村的收入。农林生态旅游还可以提高农村一些基层组织的收益(例如村委会、农民自建的小集体组织),为新农村经济建设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撑与保障。

此外,农林生态旅游推动了城乡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与进步。以农村的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游客为媒介,既能够满足当地农民的就业需求,又能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城市带动农村发展,使得城乡的交流得到加强,加深了彼此的交流合作机会,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到农村地区,有助于招商引资,学习到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此同时,有助于开发更多乡村产品的种类和在城市开拓乡村产品的市场,提高乡村产品的名气,增加乡村产品销售渠道和销售量。

1.3.2 改善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环境

发展农林生态旅游业,能够为广大的农民提供众多的就业岗位。该产业不仅绿色环保,相对来说投入的资金较少,同时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支撑。发展农林生态就是要依托农业资源优势,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发展农林生态,必须建立健全服务流程,提供与之相配套的服务设施。农林生态旅游不但需要管理型人才,还需要大量的公共服务人才。农林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必将带动住宿、餐饮等行业的发展。因此,大力发展农林生态旅游,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根据相关的资料,发展乡村旅游,每提供1 个就业机会,会有效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并能增加5 个就业机会。一个休闲农庄营业收入过千万元,每年接待能力在10 万次,会为300 多名农民提供就业岗位,能够为上千户的农民家庭增加收入。由此可见,大力发展农林生态旅游是农村、农民的必然选择,是当前解决农民就业难的最佳途径。促进农林生态旅游的发展,能够带动餐饮、住宿、购物等一系列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1.3.3 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农林生态旅游有一定的特殊性,该产业与其他产业联系强、带动大。农林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并且改变三大产业比重不合理的现状。发展旅游业,能够带动三大产业协调发展,能够促进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进一步扩大农业产业链,解决乡村经济以单一农业为主的发展难题,有利于实现农业发展的多元化。此外,农林生态旅游的开发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发展农林生态旅游,能够带领广大农民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能够较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的良性循环,所以农林生态旅游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最佳选择。作为游客,通过参与各类特色的农业生产项目,在体验生活的同时,也学习到了很多与农业相关的知识,特别是让城市的孩子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既感受了农村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又放松了身心,以轻松的心态面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在扶贫和青少年身心健康方面,农林生态旅游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青少年通过农技、农俗、农事得来的全身心教育,更能使他们了解到当前生活的来之不易,使其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这就充分发挥了农林生态旅游教育功能这一属性。

2 芜湖市湾沚区农林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2.1 芜湖市湾沚区农林生态旅游的总体状况

芜湖市湾沚区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占地667 km,下辖湾沚、六郎等5 镇,人口约34.5 万人。芜湖市湾沚区处于东南部沿江水网化平圩区和山丘过渡地带,农林景观资源十分丰富,生态旅游绚丽多姿,人文景观底蕴风厚,环境风光清新怡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湾沚区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与得天独厚地理位置,为农林生态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湾沚区旅游业的快速推进,农林生态旅游蓬勃发展,成为湾沚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目前全区拥有特色旅游景区5 处,星级农家乐10 家,省、市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10 家,并在实践中探索出5 种特色经营模式。第一,休闲娱乐型。即以乡村山水自然风貌为基础,通过对原有设施再利用和花园式的规划设计建设,成为休闲观光的最佳去处,作为体验为主的公园,突出观光农业这一大主题。例如,2021 年六郎生态农业旅游区六郎花海周末平均客流量超过了1 万人次,并且被中央电视台作为生态旅游的典型进行报道,这不仅带动了周边的餐饮业与交通业的发展,而且大大提高了整个区域的知名度,为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贡献。第二,采摘园。就是依托果园等农业特色资源生产基地,通过种植各种植物作物,开辟观光、采摘等休闲旅游等项目建成的农业观光园。例如芜湖陶辛水韵休闲观光旅游区、芜湖和平生态旅游区等。和平生态农业园的葡萄采摘、桃子采摘吸引了周边城市的很多游客。第三,依托当地的风土人情,发展民俗民乐型。就是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民族习俗,结合特色景点,挖掘乡村文化,建设农业观光园,既有风土人情,又有民俗娱乐等,例如芜湖县红红火火农庄、大港农庄、红杨湖底捞农庄等。第四,主营经济型。该类型主要依托大规模的土地,进行生产经营,对农业进行专业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同时鼓励投资,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建设成为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业基地,比如苗木园林等。第五,旅游观光型。即以特有的山水风光资源为依托,发挥其旅游业的辐射作用,推动农业休闲观光项目的建设,使旅游设施不断完善,吸引游客。

2.2 芜湖市湾沚区农林生态旅游的优势

2.2.1 自然环境、旅游资源特色

湾沚区处于亚热带,有着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雨水充足,年平均光照时间长,气候相对舒适宜人。农林景观十分丰富,动植物资源种类众多,具有大量矿石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例如黄沙资源也比较多。农业方面,当地发展名优水产特色经济,例如六郎镇的水产等,湾沚区的粮食基地也已经发展成为国家级粮食基地。

2.2.2 交通区位优势

芜湖市湾沚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该区不但有皖赣铁路,而且还有104 省道和205 国道,并具有全面覆盖的高速公路网。湾沚区到达江浙地区仅要3 h。湾沚高铁站于2020 年已经通车,高铁的加持使湾沚区的交通更加便利。此外,芜宣机场于2021 年顺利通航,航线辐射地更加宽广。

2.2.3 位于经济腹地

芜湖市湾沚区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处于长江经济发展带。长江经济发展带的总人口占全国的21%,其收入为全国的40%。长江经济发展带的城市居民大部分都受过良好的教育,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参与观光休闲旅游活动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3 芜湖市湾沚区农林旅游目前存在的问题

3.1 农林生态旅游建设缺乏资金

芜湖市湾沚区很多以农业为主经营的乡镇级财政收入相对较低,增长比较缓慢,仅仅依靠当地财政资金来发展农林生态旅游远远不够,资金不足严重制约着农林生态旅游的发展步伐。

3.2 农林生态旅游建设缺乏特色

农林生态旅游的环境、资源、历史人文积淀是其核心生命力。当前,全国农林生态旅游现状是乡村旅游多、古镇多。湾沚区的农林生态旅游要在这种大背景下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3.3 农林生态旅游与当地产业缺乏联动

农林生态旅游不是单一性的旅游,应该与特色产业相结合,不仅做好第一、第二产业的转化和延伸,同时也要带动第一、第二产业的转型升级,顺应市场需求,最大幅度创造经济与社会价值,带动人民群众的就业,增加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4 深化发展芜湖市湾沚区农林生态旅游的对策

农林生态旅游是湾沚区的朝阳产业,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的有效结合。把农林生态旅游打造成支柱产业,带动湾沚区农村经济发展,让湾沚区的农民成为有社会尊严的群体。

4.1 政府重视,加强对农林生态旅游的金融扶持力度

4.1.1 引入金融各项业务

根据2016 年安徽省文化旅游局的文件《关于进一步促进全省乡村旅游提升发展意见》,发展旅游产业资金应不低于50%用于重点乡村旅游项目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各市各县必须有相应的专项资金,确保上述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到位,以解决乡村基础设施、环境综合整治等重大问题。

4.1.2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从政策上给予企业一定的倾斜,制定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外地企业来湾沚区发展。积极支持具备条件的本地农林企业,依托果林、水产、苗木花卉等基地资源,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林旅游产品,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湾沚区旅游消费。

4.1.3 完善农林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湾沚区大力发展农林生态旅游产业,重点在于壮大规模和提升质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公交线路,同时,积极推动大项目的引入和落实,推进各景区的发展,大力提升旅游的服务水平。要发展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服务餐饮业,发展具有特色的街区,改善购物环境,完善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文化品位。

4.2 突出重点项目,启动推进建设旅游区

4.2.1 打造精品农林生态旅游项目

把农林生态旅游纳入全区服务业重点工作来抓。“十四五”期间,立足湾沚区的优势资源,农林生态旅游和湾沚区相关产业结合,积极打造农林生态旅游产业集聚区,努力构筑休闲度假旅游、运动养生旅游、人文景观旅游相互发展的农林生态旅游格局。

4.2.2 加强相关人员的服务意识

目前,湾沚区的旅游服务人员以家庭作坊式为主,服务人员多为农村村民。在当今社会,服务至上的理念深入人心,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了农林生态旅游的关键,和提升农林生态旅游的重要手段之一,服务质量的高低对当前农林生态旅游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农林生态旅游服务人员开展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就必不可少,在标准化服务的基础上追求差异化,使他们的专业素养得到提高,为湾沚区的农林生态旅游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带动农林生态旅游的发展。

4.3 助推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4.3.1 创新农林生态旅游产品

发掘湾沚区的资源,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品、旅游工艺品及名优土特产品、绿色有机食品。利用湾沚区当前的农林资源,发挥品牌效应,积极注册与维护一系列农林产品的品牌。例如,湾沚区开发生产的木榨油、蜂蜜,加强宣传,把产品推向全国,从品牌到名牌,奠定文化底蕴,带动湾沚区的经济发展。

4.3.2 加强农林生态旅游的文化建设

整合资源,培育和包装现有资源,使湾沚区文化旅游品牌更具鲜明特色。第一,积极对湾沚区景区资源进行维护,加快创建3A 级以上旅游景区的步伐,增加知名度,使湾沚区更被人所了解。第二,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积极创建全国农林生态旅游示范县,创建一批省级优秀特色小镇和旅游示范点,为湾沚区又好又快发展带来助力,让湾沚区经济在“十四五”期间有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芜湖市农林生态旅游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杂草学报》中国农林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林技术人员职业培训策略研究
芜湖市第一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开赛
浅析农林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习作展示
胡亚楠、张国英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