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探究
——以山西省襄垣县为例

2022-11-10 07:44宋鹏慧
山西农经 2022年12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业生态

□宋鹏慧

(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2021 年以来,襄垣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积极融入省、市战略布局谋划部署,围绕“湖畔乡村生活旅居地,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带”总体思路,深入挖掘本县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建立综合交通网络,打造旅游精品项目,推动县域乡村生态旅游实现“3+X”融合发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意见》指出,“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

1 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

1.1 有利于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

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为当地村民就地就近就业提供了不少岗位。襄垣县主要依托仙堂山、东湖公园、环宝峰湖三大特色生态旅游资源,在推动观光采摘、公社记忆、亲子乐园等一系列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为周边村民提供了餐饮服务、保洁、安保、导游以及建筑工等就业岗位,拓宽了农民的就业渠道。另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虒亭镇司马村利用自身紧邻宝峰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等良好条件,大力发展特色草莓种植业,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通过吸引游客前来品味农家乐、欣赏自然风光等,走出了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致富之路。此外,该村草莓大棚种植基地有30 余名产业工人,附近的村民成了基地的主力军,特色草莓种植业的发展很好地实现了乡村生态旅游与脱贫攻坚的深度融合。

1.2 有利于提高乡村综合治理水平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有效的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条件。乡村生态旅游业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相关部门协调合作和各方面统筹推进,才能实现其高质量发展。第一,强化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是发展生态旅游的保障。选拔高素质人才担任村干部,能够加强对乡村生态旅游业的统筹规划与建设,增强乡村治理的骨干力量,有利于实现乡村治理的有效落实。第二,农村环境治理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前提。治垃圾、治污水、治厕所、治村容村貌,改善了人居环境,美化了村庄环境,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第三,农村人文治理是生态旅游发展的推动力。摒弃陋习、移风易俗以及对乡村生态旅游业从业农民进行文化知识普及和相关技能培训,能够提升农民精神面貌,提高其综合素质与服务水平,从而推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为游客带来更高质量的服务和更好的旅游体验。乡村治理与乡村生态旅游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乡村治理能够有效推动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而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则能够进一步提高乡村综合治理水平。

1.3 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近年来,襄垣县着力打造环宝峰湖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带,开发了很多具有特色的旅游精品项目。其中,襄缘花海项目位于襄垣县宝峰湖西岸。襄缘花海立足生态发展优势,通过种植马鞭草、百日菊、波斯菊等形成美丽的花海景观,并针对不同人群设置了5 个林盘区,用小火车“振兴号”和“梦想号”作为交通工具串联整个花海,从而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针对在花期空档期没有经济效益的问题,该项目尝试进行产品加工,把种植的花加工成药材、干花等,从而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依托万亩花海的景观优势,打造了集田园观光、生态采摘、农家乐、民宿为一体的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带,从而实现了三产融合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走出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2 襄垣县乡村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1 长期依赖“门票经济”,旅游产品单一

近年来,襄垣县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保护原则,充分发挥仙堂山的生态以及区位优势,着力将仙堂山打造成为“设施完备、生态良好、管理规范、宜居宜游、阳光康养的重要生态文化旅游精品景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但是由于仙堂山目前仍处于观光型旅游向文化休闲度假型旅游的转型期,在旅游娱乐、深度游等衍生产品方面开发滞后,单一追求经济利益,缺乏对于景区资源的深度挖掘,导致仙堂山景区可供游客娱乐、休闲的旅游项目较少,从而造成了长期依赖“门票经济”的局面。“门票经济”对于仙堂山旅游景区的发展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会阻碍景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单一的“门票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游客的消费利益,降低游客的旅游体验感。另一方面,如果长期只顾“门票经济”,而不对景区进行科学设计与管理,不着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会使得景区的美誉度、诚信度受到损害,难以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2 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缺乏

目前襄垣县乡村生态旅游已经初具规模,正在努力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乡村生态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襄垣县乡村生态旅游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必须要引进懂技术、能搞策划、会管理且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人才,为襄垣的乡村生态旅游业提供相应的智力支持。但是由于农村经济不发达、待遇不高、缺乏政策支持等原因,乡村生态旅游业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是综合素质较为低下的周边农民,乡村对于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吸引力较弱。这也就导致了乡村生态旅游业人才欠缺、结构不合理、分配不均、人才流失等问题。

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制约乡村生态旅游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实现乡村生态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引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才能在保护生态环境与当地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进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和精品项目的建设,从而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业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2.3 旅游服务质量水平有待提升

第一,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由于襄垣县的乡村生态旅游业主要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再加上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相对不足,导致农村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等公共设施相对滞后、农村卫生设施不完善。停车不便、交通不畅、环境污染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游客的体验感。第二,服务意识淡薄,经营理念落后。从事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大部分是农民,缺少相关的旅游业理论支撑,综合素质不高,经营管理能力不足,缺乏经营经验,不能够很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第三,缺乏对消费者个性化及多样化需求的考虑。旅游产品单一,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不够,没有很好地形成系列的旅游产品,缺少对旅游产品的深度加工,不能为游客提供多种选择从而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途径与策略

3.1 优化生态文化旅游空间,推动“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襄垣县仙堂山风景区是集自然风景、人文景观以及佛教文化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企业应当秉持“科学规划,生态保护”的原则,对仙堂山景区的仙堂寺、观音洞等佛教古迹和奇松等生态资源进行整合开发。

摆脱“门票经济”能够倒逼乡村生态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所以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仙堂山景区可以依托其独有的佛教文化以及丰富的生态资源,促进文旅融合,推出有关法显文化的大讲堂、文创产品等,举办相关的文艺演出活动,打造研学实践活动基地,继续开展“红叶节”摄影大赛,为游客提供野营、探险、野餐等休闲旅游项目,从而拓展旅游消费领域,丰富游客的体验感,增加仙堂山景区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从单一的“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另外,持续举办“一带一路”法显文化国际交流高峰论坛,通过论坛扩大仙堂山景区的影响力,增加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3.2 多措并举吸引专业人才,强化旅游业理论支撑

实现乡村生态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有人才支持。襄垣县应当多措并举引进知识丰富、理念先进、技术过硬、管理科学的旅游专业人才。

第一,可以与高校旅游专业的教授或专家建立长期合作,开展本土化生态旅游业相关课题研究,让他们为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建言献策,并在政府的引导下协作编制本土生态旅游业规划纲要,促进襄垣县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更加科学、合理。第二,要在政策上给予返乡的高层次人才强有力的支持,提高他们在薪水、住房、交通等方面的补贴和待遇,并对在乡村生态旅游业领域创业的返乡人才给予行政审批、税费减免等方面的支持。第三,推进各项人才引进计划,通过“梧桐计划”“兴襄英才计划”“头雁项目”等,创新人才发展机制体制,打造人才“洼地”,以市场和用人单位为主体,精准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夯实人才队伍基础,让人才的智慧反哺县域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第四,长期开展与乡村生态旅游业相关的职业培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邀请专业人士对相关从业人员开展旅游服务、旅游法、问题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普及和业务培训,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服务水平。

3.3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要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对乡村公路、供水、电网、农房等进行统筹规划,扎实开展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维护长效机制。扎实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改造,配套完善净化消毒设施设备,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农村光伏、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建设,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完善农村房屋建设标准规范。持续提供免费旅游公交,在此基础上开通襄垣到武乡、黎城、沁县、长子等周边县城的免费旅游公交,加快建设到周边县城的快速路,为周边县城游客提供便利的交通环境。第二,要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游客满意度。以标准化提升服务品质,完善服务标准,加强涉旅行业从业人员培训,规范服务礼仪与服务流程,增强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塑造规范专业、热情主动的旅游服务形象。要加强对于从事乡村生态旅游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定期开展技能与业务考核,为游客提供专业化、精准化、精细化的服务。第三,丰富生态旅游产品供给,满足游客多样化和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

3.4 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重视旅游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工作,既是乡村生态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要按照省、市要求,对照《山西省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标准(试行)》,继续加大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逐步实现垃圾发电厂、垃圾中转站、建筑垃圾再利用、污水处理站全覆盖,从根本上实现农村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另外,要着重解决好基础设施短板问题,增加农村垃圾站点,全面提升农村垃圾处理水平和能力,继续推进农村供水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对农村电网实行彻底改造,加大对于农村公路的建设力度以及保养力度,从而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为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乡村生态旅游对于襄垣县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必要条件。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必须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发展应当以保护为前提。

襄垣县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发展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不搞大开发、过度开发,科学规划与统筹,规范管理,最大限度降低或规避生态旅游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3.5 充分利用好融媒体平台,扩大宣传覆盖面与影响力

第一,相关部门要与县融媒体中心建立合作关系,根据本县域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具有针对性、时代性、时效性和覆盖性的旅游宣传方案。第二,县融媒体中心应该充分利用微博、抖音、快手等各大网络平台,精心经营官方宣传账号,推出系列旅游推荐短视频,开展线上话题互动,合理利用“网红效应”,从而扩大旅游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继续推广“融媒直播+乡村旅游”的宣传模式,通过直播向游客推荐和介绍景区,开展直播抽奖等实时互动,在线回答网友的疑问,使网友可以“云参与”,让游客线上畅游襄缘花海、仙堂山景区、东湖公园,足不出户游览各大景点,带来全新的旅游体验。第三,要在宣传内容与宣传技术上下功夫。打造强大的旅游宣传团队,善于运用5G+VR、景区慢直播等新技术、新手段,制作和推出系列旅游纪录片,以独特视野和新颖方式,融合襄垣人文资源,宣传具有襄垣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第四,要与各级融媒体、官方宣传平台建立合作,在各大媒体平台进行旅游宣传,从而扩大宣传范围,提升知名度。

4 结束语

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乡村生态旅游业在解决农民就业创业问题、提升乡村综合治理水平、实现乡村三产融合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不断探索优化。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旅游业生态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