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2-11-10 07:44刘永福
山西农经 2022年12期
关键词:水利部门农田水利管理工作

□刘永福

(民乐县童子坝河水利管理处,甘肃 张掖 734500)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主要通过技术措施对不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进行改善或调节,并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服务。其主要内容包括新修或者维护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例如灌溉设施、排水工程、除涝工程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为研究水利土壤环境改善、防止水土流失或者沼泽化、防治灌溉土地盐碱化、咸水及废污改造利用等。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我国农业发展的关系尤为密切,农业生产是否能够实现高产、丰产、优产,往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情况。就实际来看,虽然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整体水平较高,但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如管理不当、管理落后等。因此,如何提高建设管理水平,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稳定、健康、持续运行是目前相关部门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1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经济、农村发展中尤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可以说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农田水利工程具有调节地区水情、灌溉排水、改善农田水分状况、防治旱涝盐碱灾害等诸多作用,属于促进农业稳产、高产的综合性工程,所以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一直都是水利建设及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

首先,要想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新时期,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促进其机械化、产业化、科技化发展是重中之重。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因此,只有不断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等农业发展的硬件条件和基础设施,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其次,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水平。长期以来,农业生产质量、产量一直都受到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扩大农田的灌溉范围,消除或减轻旱灾、涝灾造成的影响,这对提高农业生产产量、质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保障农业生产水平,不仅有利于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还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构建。

再次,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以提高我国抗灾能力。

我国国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气候都不同,南北方差异较大,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通过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能最大程度发挥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与价值,能有效提高各地区的抗灾能力,促进农业稳产、高产。同时,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还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对保护农村水土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平衡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新要求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历史悠久,如都江堰、红旗渠等工程,发展至今,可以说已建成的各类农田水利工程数不胜数,在建的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数量也十分庞大。截至2017 年底,全国已建成有1 级、2 级达标堤防3.3 万km,达标率为80.1%,而5 级及以上江河堤防30.6 万km,其中达标堤防21.0 万km,达标率为68.6%。这些已经建成并达标的江河堤防保护着全国41 万km的耕地,以及6.1 亿人口;全国已建成流量为5 m/s 及以上的水闸103 878 座。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往往服役年限较长,在使用过程中,保证其功能、作用的稳定发挥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状况并不理想,很多农田水利工程在投入使用多年后出现了一些安全隐患、质量问题,或者缺乏有效与必要的维护。而在建的农田水利工程,部分建设质量和效率也难以得到有效保证,这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应用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有直接关系。对于任何水利工程而言,要保证其稳定、可靠、安全运行,都需要做好相应的建设管理工作,虽然农田水利工程规模较小,但其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因此做好其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和必要。

新形势下,我国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农业生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促进农业生产更好地满足社会所需,近年来,农业生产水平正在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对农田水利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水平的农业生产需要依靠农田水利工程发挥其灌溉、拦蓄、调控、排水、防涝等作用,而要促使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与价值持续、稳定发挥,则需要依靠科学、合理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首先,要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安全、高效,必须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这对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科学合理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可以有效延长工程寿命,减少建设成本。我国建成的农田水利工程较多,做好相应的日常管理工作,对减少建设成本,提高工程使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对农田水利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建设管理过程中,强调明确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目标、做好建设勘察及计划、引进先进技术及设备、做好全程动态化管理等,这对保证工程建设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3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常见的问题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科学合理管理是重中之重。由于我国农田水利工程项目较多,且分布广泛、涉及面广,因此管理工作也较为复杂。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还存在较多问题和不足,亟须改善。为了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十分必要。

3.1 缺乏正确的工程建设管理理念

一直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直接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和使用效率,也会影响工程的运行年限。而重建设、轻管理问题之所以存在,与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缺乏正确的工程建设管理理念有直接关系。

3.2 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为保证工程质量、效率、进度、效益,就需要做好工程建设管理工作,而科学合理的管理工作需要一套完善、健全、严谨的管理体系。但是,就实际来看,很多基层水利部门并没有针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需求和要求制订相应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存在责任不清、内容不完整、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3.3 管理模式落后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工程质量和效率,促进农田水利工程作用与价值最大化及持续发挥,而要达到这一管理目标,仅依靠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实现。

就目前来看,很多基层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还比较落后,比如仅仅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但管理过程缺乏科学性、科技性和延伸性。

3.4 缺乏高素质管理队伍

人才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的主体,若人才专业水平、综合素质达不到要求,那么管理质量、效率将无法得到保障。从目前来看,很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较差;基层水利部门管理范围较窄、级别较低,由于直接面向农村,所以很多管理人员的职能仅停留在行政管理层面,而没有向技术服务层面发展;还有很多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资质,直接影响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

4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4.1 树立建设与管理并重的理念

农田水利工程“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若忽视管理、管理不当,必然会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效益。重建设、轻管理恰恰是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亟须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基层水利部门树立建设与管理并重的理念,将工程建设与工程管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科学合理的建设与管理,提高农田水利工程整体水平,为后续运行提供保障。

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亦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而要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与价值,仅靠施工建设是不够的,还需要落实相应的建设管理工作。这一点,是基层水利部门、相关管理人员需要明确认识的内容。

为了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树立建设与管理并重理念,基层水利部门可以聘请水利专家担任水利协管员,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就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进行宣传,提高全体人员对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视程度,帮助全体人员树立较强的管理意识和责任心。

4.2 基于现代化发展趋势完善健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系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促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朝着现代化发展。因此,需要基层水利部门加强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系,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也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农田水利事业发展。在完善健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实践中,基层水利部门应根据当前地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情况、管理需求等,构建专门的管理部门,由该部门统一、全面管理工程建设工作。针对基层水利部门应该明确管理部门的管理组织架构、管理内容、管理目标、管理责任、管理要求,以促进管理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另外,基层水利部门需要根据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复杂性、系统性,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比如在农田水利工程初期阶段,应制定相应的设计制度、统筹制度、资质审批制度、工程投标制度等,这样可以保证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建设计划、进度、质量等制定严格的施工管理制度、材料质量控制制度、进度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等,以确保工程建设整体质量和效率。为保证工程后续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与维护,还可以制定相应的竣工验收制度、日常维修养护制度、责任奖惩制度。

4.3 创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

传统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以基层水利部门为主体,由相应的管理人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开展各项管理工作,这种管理模式过于落后,不利于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基于此,需要加强创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在创新实践中,基层水利部门可以采用合同式管理。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基层水利部门可以和施工单位签订合同,赋予施工单位相应的管理责任、管理权限,所签署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有助于保证施工单位做好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另外,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基层水利部门还可以加强对现代先进技术的应用,以实现对工程动态化、实时化、全程化管理。基层水利部门还可以与其他部门加强沟通和交流,如水务管理中心、水务监察中心等,形成协同管理态势。在协同管理过程中,各部门应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有效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4.4 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会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水平。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技术性、烦琐性、长期性等特点,所以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比较高,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技能作为支撑。因此,在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中,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尤为重要。

首先,基层水利部门应明确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要求、需求、标准、规范等,以此为基础,加强对现有人才队伍的专业培训、思想教育、观念引导,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管理水平。

其次,基层水利部门的管理人员大多为本地人,他们虽然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内容、要求等有所了解,但是由于专业技术水平较低、专业知识薄弱,所以整体管理能力较弱。这就需要基层水利部门定期邀请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技术专家、工程专家等定期向管理队伍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等方面的培训。

再次,与以往农田水利工程不同,现代农田水利工程的规模更大、技术性更高,因此为了满足工程建设管理所需,基层水利部门需要加强对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引进的人才不仅需要全面掌握农田水利管理知识,还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专业水平、综合素质,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保驾护航。

5 结束语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具有涉及面广、内容繁杂的特点,尤其是现代农田水利工程具有技术性高、规模庞大的特点。而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工程建设,还会影响到工程的后续使用,并最终对农业生产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树立建设与管理并重理念,完善健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创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以及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能为农田水利事业发展提供可靠支撑,进而更好地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水利部门农田水利管理工作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农田水利渠道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和对策
关于我国水利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探讨
河南为农田水利设施“上保险”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
加强水利部门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
水文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