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创新视阈下对农业金融发展的思考

2022-11-10 07:44□马
山西农经 2022年12期
关键词:金融科技农业

□马 雨

(黄河交通学院,河南 焦作 454950)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促进创新成果加速转化,能够驱动我国农业经济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我国作为农业大国,高度重视农业经济建设。各地政府在引导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金融发展进而提升国民收入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想缩短我国农业经济与发达国家经济之间的距离,必须要重视农业科技创新。

稳定且充足的资金支持以及有效的风险防范预案是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必备基础,而健全的农业金融制度、完善的农业金融体系以及多样化的农业金融服务项目能够显著降低农业科技创新风险,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农业金融发展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保障力量。完善农业金融体系,提高农业金融服务水平,解决农业金融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助力,有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

1 农业科技创新视阈下农业金融发展的必要性

大力发展农业金融的主要目的在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具体来讲,农业金融发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资金保障

借助金融机构健全的投融资体系,通过银行、资本市场与风险投资等手段,可以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充足且稳定的资金保障。在各种政策性农业金融投资导向下,相关政府部门将财政与金融手段有机整合,通过优势互补,不但能够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力度,而且能起到号召作用,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加入,在良性循环下为农业金融市场的投融资体系带来充足的资金。

1.2 为农业科技创新完善风险保障

结合以往工作经验来看,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存在一定的挑战与风险。不管是前期农业科技创新研究,还是后期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都需要进一步完善风险保障体系,而保险显然能够成为风险保障的承载体。面向农业科技创新活动,出台针对性的经济补偿体制和资金融通机制,能够最大可能降低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失败造成的损失。可见,完善的金融风险保障机制能够有效转移农业科技创新后续可能出现的民事赔偿责任等一系列风险。

农业科技创新受到自然环境、生物特性等因素的影响,难以预估对消费者造成的影响。因此,研发机构应当提前预防可能出现的高额民事赔偿,依托完善的风险保障机制降低此类风险。

1.3 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信用担保

不同的农业科技创新项目性质有差异,需要投入的资金及面临的风险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充分发挥信用担保的效用和正确引导农业科技创新投资显得尤为必要。目前,部分地方政府专门成立了农业科技创新信贷风险担保基金,希望鼓励更多资金流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良好的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在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风险展开评估时,应当将经济补偿集中于风险大、市场潜力大的项目。对于信用担保机构而言,要根据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市场反馈等因素,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风险管理机制,确保担保风险尽量分散与转移。

2 农业科技创新视阈下农业金融发展的可行性

2.1 政策的支持与引导

随着农业改革的深入以及互联网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广泛应用,我国进一步提高了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关注度,通过优化生产力、土地、资本等资源配置,为农业金融发展打牢基础。各项“三农”文件的出台,表明了政府优先发展农业的决心,也使农业发展得到了更多财政支持。此外,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土地资源实现合理调配,为农业金融发展提供了政策及物质层面的保障。

2.2 农业信息化的驱动

移动互联网技术已渗透农村经济发展建设中。科技部门与农业部门投入了大量资源,将高科技与农业生产全面整合,大大提高了农村信息化水平。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为农业金融发展提供了支撑。

2.3 现代化农业市场的需求

粗放式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农业经济效益不高,农民风险意识差,难以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现代化农业生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否则将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考虑到现代化农业市场对资金和金融产品的需求,农业金融发展具有可行性。

3 我国农业金融发展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存在总量偏低、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均与农业金融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农业金融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剖析,认清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具体来讲,我国农业金融发展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 农业金融资金总量与机构数量不足

当前,我国农业金融发展中存在资金总量和机构数量不多的情况,致使农业金融发展规模、结构等存在诸多问题。目前,各大商业银行、金融机构虽推出针对农业、农村、农民领域的贷款业务,但相关业务不够完善、细化。

目前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仅有数万家法人机构,未形成健全的金融覆盖网络。尽管近些年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快速,但金融结构相对单一,农业金融产品研发及推广尚未全面铺开。我国金融机构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与主要城市,出现明显的城乡发展失衡与区域布局失衡情况,导致许多农民面临“贷款无门”的困境。

3.2 农业金融机构服务弱化

金融改革推进过程中存在农业金融机构服务弱化明显的情况。商业银行对“三农”关注不多,小型金融机构无法支撑起拓展农业经济领域的作用,从而导致当前我国众多农村地区存在农业金融服务空白的情况。商业性质的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及相关业务在农村难觅踪影。在我国西北部大部分农村地区,正规金融机构往往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

3.3 农业金融风险把控严苛

目前农业金融机构对农业金融风险的把控过于严苛,不但会延长贷款审批周期,对贷款实施终身追究制,提出了信贷资产“零风险”规定,而且对新增贷款提出较高的收息要求。在严苛的风险把控制度下,并无激励机制予以补充,导致信贷人员没有动力主动宣传与推广相关业务,导致农业金融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难以发挥。

3.4 涉农贷款成本偏高

办理贷款需要各种证件,而这些证件的附带费用非常高。第三方中介收费高,无形中抬高了农业企业融资的成本以及金融机构处理抵押物的成本,延误了最佳融资时机,弱化企业资金流动性,从而难以发挥出农业金融机构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4 农业科技创新视阈下农业金融发展的模式创新

4.1 农业众筹模式

科技为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也给农业金融发展带来了与时俱进的互联网平台。在当前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将高科技与农业金融有机结合,从而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日渐广泛,开网店的投资成本非常低,为农产品销售拓宽了渠道。线上支付全面普及,极大便利了农村金融交易。基于线上支付诞生的农业众筹模式意味着在交易前如果出现生产资金不足的情况,可通过交易平台号召消费者提前支付款项,解决生产中的资金问题。对于从事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农户而言,众筹模式能够提升农业金融服务水平,降低生产风险。

4.2 线上线下结合模式

为进一步推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政府部门应当采取各项手段刺激农村内部消费,从而稳定农村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在电子商务平台稳定发展的今天,农业产业资源不断增多,出现了众多全新的促销手段。其中,“线上抢购,线下体验”模式是地方政府与农业金融支持的促销方案,能够实现多个投资方与同个生产商的合作,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应完善农业金融管理体系,对平台加以约束,增强人们消费意识,保障农业金融健康发展。

4.3 网贷融资模式

移动互联网时代,网购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方式之一。互联网平台日渐完善,让农业金融有了与互联网结合发展的基础。当前,资金依旧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阻碍。网贷融资能够为农业贷款提供便利。网贷融资在互联网平台进行,但同样需要经过申请、审批、交接等流程,申办过程需要两次审核,具备一定的安全性。网络平台产生的不良贷款,也需通过法律渠道解决和委托相关部门清收。

4.4 供应链创新模式

基于互联网形成的农业产业链是对供应链的创新。互联网平台能够将农业产业链与企业有机整合,让农业生产经营者与企业实现共同分担利益、风险,构建全新的农业金融服务模式,妥善解决农业主体的融资困难。供应链的建立能够实现农业金融与科技的整合。在供应链中完成生产、销售、回款全过程,借助网络平台的监督管理作用,使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得到保障。

5 农业科技创新视阈下农业金融发展的完善对策

立足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视阈进行分析,发现加大农业金融扶持力度尤为必要。同时,针对我国农业金融发展存在的不足,必须聚焦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创新农业金融投入机制,培养农业金融管理人才,健全农业金融发展体系,通过各项措施的推行,助力农业金融市场逐步成熟,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充足资金,降低农业科技创新的风险。

5.1 更新农业金融投入机制

国家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的投入,必须要有相应的农业金融体系提供全方位支持。从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的立项、启动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都需要金融系统的良好运作与鼎力支持。

除必要的政策性投资外,还需要全面调动社会资金注入到农业科技创新领域,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资金保障水平,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有了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的支持,一方面会不断提升农业金融机构融资总量,另一方面会对金融投资形成有效促进。结合多年来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投资经验可知,合理调配科研经费投入结构至关重要。需要对基础科研、科研成果应用、项目开发研究3 个方面的投入结构进行优化,改变农业金融领域“重引进、轻消化”的现状。

5.2 培养农业金融管理人才

目前我国农村市场中,农业金融业务开展情况不太乐观,必须有更多农业金融管理人才进行市场开拓与管理工作。结合过往经验来看,不管是农业金融产品及服务项目的开发,还是农业金融市场的管理维护,都需要足够数量的人才作为基础。通过对农业金融发展现状的分析可知,必须重视对农业金融管理人才的培养。面对当前金融产品、服务需求日渐提升的农业市场,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开展必须有足够数量的人员进行宣传、推广与辅助操作。政府部门要开展相关人才培养工作,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加速农业金融人才成长。对于当前农业金融从业队伍,要重视在职培训与经验交流,全面提高农业金融从业者的能力。

5.3 健全农业金融发展体系

要进一步健全农业金融发展体系,可从深化金融机构改革、促进金融服务创新等方面切入,同时要关注农业金融发展环境的优化以及农业信贷支持体系的完善。要对农业金融整体框架进行合理搭建,也要进一步整顿非正规金融市场。对于民间融资,要以相关制度约束,促使其合法发展。

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许多农业信用合作社逐渐发展成了农村商业银行。基于原有的村镇邮政储蓄银行,在村镇、县域等区域设置营业网点,功能定位非常明晰,将农村社会闲散资金予以聚集再以贷款方式回流至农村。

政府可通过政策引导及制定法规的方式,强调国有商业银行创新,要求银行开发更多引导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项目及产品。政府部门可出台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鼓励更多社会闲散资金涌入“三农”领域,为农业科技创新带来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向“三农”领域提供的贷款应当适当降低要求,特别是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的信贷,要践行特定的优惠政策,以此鼓励与引导农业创新。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所属机构与企业,应当给予贷款担保、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政策,通过政策优待进一步优化农业金融发展环境,实现信贷支持体系的有效完善,促进更多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6 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农业金融市场正处在高速增长阶段。通过对全国各地农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各地在农业金融政策、制度及服务项目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我国农业金融市场存在资金总量不足、金融机构服务弱化以及金融风险控制严苛等不足。一方面,需要立足农业科技创新视阈,推行农业众筹、线上抢购线下体验、网贷融资等创新型农业金融发展模式。另一方面,要明确更新农业金融投入机制、加强农业金融人才培养、健全农业金融体系的发展方向,促使农业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生产力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金融科技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科技助我来看云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科技在线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