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在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中的体现

2022-11-12 20:35
戏剧之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白素贞白蛇传许仙

姚 鹭

(苏州市锡剧团有限公司 江苏 苏州 215000)

一、粤剧《白蛇传·情》浅析

传统粤剧《白蛇传·情》以家喻户晓的传统神话《白蛇传》为故事基础,以“情”字为主题。采用序幕、忆情、钟情、求情、伤情、续情、离情的铺展型戏剧结构,不断深化主题思想,并以悲剧色彩作为基调,塑造了白蛇、青蛇、许仙、法海、仙山道童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从戏曲音乐、唱腔等方面来看,全剧以现代音乐的创作思维呈现了传统粤剧音乐的唱腔和风貌。在配器方面,为了推动剧情的需要,除了应用传统的中国乐器,还融合了西洋交响乐的,二者相互协调,有机地融合。加之曾小敏、文汝清等众多国家级演员和乐师们对音乐、唱腔精益求精地打磨,更是使“趁好天时”等诸多唱段行云流水般悦耳动听,此唱段也一度代表粤剧剧种登上了2021 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

在戏曲表演方面,无论是游湖等抒情段落中结包含的充满古典舞元素的戏曲身段与人物动作,还是盗草、水斗等段落中激烈的武戏打斗场面,都给人独特的感官享受。同时此剧应用了群舞的新颖表达形式,突破了传统戏曲固有的模式,使戏曲音乐化、舞蹈化,整个场面也更加宏大、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此外演员对角色的诠释也是精准到位,曾小敏将处于不同时间与不同心态下的白蛇演绎得细致入微;许仙演绎出了对爱情忠贞但又有些憨厚的气质;小青把精灵古怪的性格和对白素贞的姐妹情深诠释得淋漓尽致。这都体现出了演员对表演的“度”的精确把握。

二、“写意”在传统粤剧《白蛇传·情》中的表现

戏曲的写意,是相对写实而言的。写意本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评论绘画的一种美学用语。后来戏曲界把写意这个词借用过来,用以界定戏曲的美学特征。自秦汉百戏以来,戏曲逐渐习惯用简化的道具与程式化表演动作来诠释场景和剧情,形成了以无代有,虚实相生,时空自由的写意审美特征。同时,戏曲的再现性与表现性并存,因此,写意与写实相交融的审美特征在戏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所谓戏曲的写意,是指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化手法和舞蹈动作,“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为动机,这种手法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布景,以免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所谓“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

在传统粤剧《白蛇传·情》中,第一折白素贞与许仙初相识,在雨中共打一把雨伞过桥时,白素贞一个脚滑,跌跌撞撞到许仙怀抱中这一情节,不仅反映出了雨天地滑、烟雨濛濛的情景,也让观众产生无限遐想:白素贞是无心之过还是有意为之。这个细节使白素贞的人物形象立刻鲜明起来,使观众会心一笑;第二折中,白素贞因为饮了过量的雄黄酒而现出原形,此时舞台上并未用写实的道具,而是利用光影。观众看到许仙惊吓过度而倒地的情形便会与其感同身受,仿佛自己也看到了异象。以上的情节既突出了表演的真,又让观众体会到了故事情节的美,因“虚”得“实”。这便是“化景物为情思”,虚实相生的写意引发了观众感官审美外更深层的审美趣味:或是共鸣,或是联想,意味深长。

三、新的“写意”在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中的表现

(一)电影的写实对《白蛇传·情》写意的冲击

电影和戏曲都是时空综合、视听融合、虚实结合的艺术形式,但电影有它独特的创作特征,将戏曲和电影两种形式进行融合,必然会碰撞出新的火花。

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在结构上依然保持了原本戏曲中的铺展型结构,并标明了五个折次、序曲、尾声。对于不熟悉戏曲形式的电影观众来说,这是一种新的观赏体验。电影在序幕就写实了白素贞在雷峰塔里的情境,这种基本采用顺序结构但也加入了倒叙结构的表达方式,让观众从一开始就沉浸在了追忆古典爱情的氛围中。电影在末尾也以一段插叙段落揭示了许仙对于白素贞的救命之恩,并给予剧中多次出现的莲花特写镜头,莲花作为许仙解救白蛇的媒介也得到了揭示与强调。这些结构上的灵活调整不仅让观众领略到了剧情的跌宕起伏,更使电影导演的思想得以表达。

第二折许仙与白素贞的新婚之夜,以二人两手相握的特写镜头为转场,切换到两人游园的情境。该素材取自于剧场版第二折两人的舞蹈身段,戏曲舞台中,在两人新婚之夜写意的舞蹈后闭幕,再以端阳节两人共舞作为新一幕的开场,以舞衔接舞。电影中,剧情通过镜头的切换做连接,在观众观赏体验与内容上更具有连贯性,同时也保留了戏曲中时空写意的特征。

第三折盗草的桥段中,电影版本加入了白素贞在与仙童打斗的过程中出手救了险些跌落山崖的鹿童这一情节,此举最后引发了两位仙童的怜悯和帮助。与原剧场版中仅靠诠释白素贞舍身救许仙的深明大义相比,电影版增添的情节使得白素贞和仙童们的角色更加立体化、更具人情味。

第四折中的电影特效更是将水漫金山时打斗场面的激烈与壮阔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剧场版中,为求达到震撼的视听效果,在此桥段中加入了群演的舞蹈——男演员拿着袈裟代表法海施法做成的围墙,与女演员水袖群舞代表的波涛形成对抗及交融。在配乐上更是加入了以铜管乐器为主的西洋交响乐,形成了近乎西洋歌剧的视听效果。而在以往各类以《白蛇传》为题材拍摄的电影电视作品中,水漫金山的桥段一向是展现特效技术的重头戏。在《白蛇传·情》中,此桥段以前所未有的水墨风格4k画质特效呈现,将白素贞、小青、法海的武戏身段融合其中,使得斗法的场景完美无瑕地呈现出来,极为震撼。

但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具有放大细节的作用,如果镜头取景为演员的面部,那么演员面部任何细微的变化都会被捕捉到。因此,戏曲中夸张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在电影的特写镜头下视觉冲击力就会过强。所以在戏曲版电影的拍摄中,无论从演员的动作,身段、表情到妆容都需要进一步加以控制,这对于已经习惯程式化表演的戏曲演员来说无疑是新的挑战。

(二)电影视听语言为《白蛇传·情》创造新的“写意”

作为戏曲与电影综合的艺术品,粤剧电影《白蛇传·情》虽用写实方式代替了戏曲中一些写意的程式化动作,使得观众在不了解戏曲的情形下也能时刻掌握剧情的发展,但是电影特征性的视听语言也让这部作品产生了新的写意空间。

该片中应用了大量的蒙太奇剪辑手法。在第二折中,有一个端阳时节一片发黄的竹叶从枝丫上飘落到水中的跟镜头。剧情中此时正值初夏,正是竹子生长旺盛的时节。而此种反常现象的特写镜头,突出了竹叶与环境之间的反差,这个隐喻蒙太奇的设置给观众以悬念感,象征着接下来许仙与白素贞即将遭遇到的变故。

在水漫金山的情节中,白素贞营救许仙的桥段在剧场版中以水袖配锣鼓呈现。电影版中,导演将此段落保留,但使用了声画对位的表现手法。白素贞与僧侣激烈对抗的画面同时配以哀怨的背景音乐,若观众理解了这一留白方式,就会产生强烈的视听冲击感和审美快感,这种处理一来揭示了白素贞内心的无奈和绝望,同时也真切地让观众走进了角色的内心,从而产生共鸣。

四、综合的艺术形式赋予传统艺术新的生命力

电影是科技进步的条件下产生的艺术形式,也是现在大众传媒的重要形态之一。电影不仅仅是记录声像的艺术,更已成为人们表达情感与价值观念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方式。而戏曲有着与电影同样的空间与时间、表现与再现的综合艺术特征。在新时代,响应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文艺院团改革的号召,掌握电影的创作规律并与戏曲相结合而创作艺术作品有利于激发戏曲新的活力。

电影在观赏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上都更加宽裕,观赏电影不再需要舞美的搭建,同时也便于观众或学者从更加细节的角度去欣赏和研究作品本身。乱弹兴起、南北合套对地方戏种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影传播的便捷性打破了地方戏种对于地域性的限制,为之后地方戏曲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无限可能。在电影中,音乐、画面更能有机结合,传达情绪。不仅因为电影画面更容易传达唱词描述的场景和意境,而且特写镜头的运用更及时传达了角色的内心世界,更有利于引起观众的共鸣。电影中的特效也有利于吸引更多对戏曲不了解的电影爱好者走进影院观赏。

同时,日新月异的新媒体以及社交网络对传统艺术的普及和推广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电影《白蛇传·情》官方微博此次对电影的大力宣传,还是网友自发在“哔哩哔哩”等视频平台上发布的精彩片段节选以及二次创作视频,对该片的票房都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当代艺术不仅要以“真、善、美”为创作的最高标准,更要了解与合理掌握新传媒手段。

电影与戏曲两种形式的结合过程,就像时钟的摆针。如果过于偏向电影形式而丢失过多戏曲的基本特征,那么对于戏曲的传承就是形式大于意义;若过多偏向戏曲形式而忽略电影的创作规律,则只能称得上是一部戏曲的影像记录资料。因此在戏曲电影的创作过程中,电影形式和戏曲形式的平衡是一个需要深刻关注的问题。

注释:

①冉常建.戏曲写意美学原则与写实因素的结合[J].戏曲艺术,2000,1.

②宗白华.美学散步:彩图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白素贞白蛇传许仙
白素贞飞行时为什么要一只手伸向前
“宣白”CP《天乩之白蛇传说》
白素贞飞行时为什么要一只手伸向前
京剧《白蛇传》经典性的内在构成
略论白蛇传故事的主题流变
白素贞:风雨湖心醉一回
处暑
《白蛇传》新编
千年等一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