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化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研究

2022-11-13 07:54董惠娟
戏剧之家 2022年5期
关键词:化妆人物形象性格

董惠娟

(常州市锡剧团 江苏 常州 213000)

人物形象是戏曲艺术之精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除舞台、唱腔、动作、表演之外还包括外在层面的戏曲化妆。契合戏曲剧本内容、符合戏曲创作背景及意图,能够从外貌层面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内心活动、社会关系、心理感受及生理特征的个性化、典型化戏曲化妆可以显著提升人物形象的辨识度,赋予人物形象以真实感与艺术性,自然而然地向受众传递社会环境、心理感悟、爱好性格等人物相关信息,使得受众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更为深入,舞台上人物形象的动态与行动路线更加清晰合理,从而塑造出血肉丰满、活灵活现的戏曲人物形象。由此可见,戏曲化妆对于人物形象塑造具有重要价值,需在尊重戏曲作品的前提下恰当运用化妆技巧展现人物形象特色。

一、戏曲化妆与人物形象塑造间的关系

戏曲是一门涵盖演唱、表演、舞蹈等的综合性艺术,以剧本为依托,以表演为归宿对戏曲剧本内容予以艺术化处理与呈现。戏曲艺术的核心价值在于人物形象,而人物形象的塑造需要多种元素的支撑,戏曲化妆便是众多元素中的一种。戏曲化妆属于舞台美术设计的范畴,相对于舞台灯光、服装等舞美设计要素直接为塑造戏曲内的人物形象而言,戏曲化妆从更为准确、生动的层面塑造人物形象,如根据人物角色的年龄、性别、身份、个性、所处的时代背景等,以不同的底色、妆效揭示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内心活动及爱好性格;结合戏曲主题、矛盾、规定情境及舞台灯光的变化等设计好妆容的颜色,以此实现人物命运与时代特征、内在气质与外貌表现的契合与统一。具体而言,戏曲化妆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与服装、道具、表演及舞台背景等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各有侧重,但均服务于人物特征的体现与戏曲表演。

二、戏曲化妆在戏曲艺术中的重要价值

戏曲化妆是将色彩与面部结构有机整合在一起的造型艺术,精准、合理的戏曲化妆能够使戏曲人物形象更为饱满、生动。

(一)有助于增强人物形象的辨识度

塑造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是戏曲艺术孜孜追求的艺术效果与境界。对人物不同年龄、性格、身份地位、时代的深入思考是于戏曲化妆中增强人物形象辨识度的有力抓手。从表面上来看,戏曲化妆最为核心的要义在于体现出人物形象的独特性,而非对人物形象的善恶忠奸进行图解。如花旦角色化妆中眉心的点彩在于体现花旦角色的年龄特征,其鬓边简单、大方的装饰则体现出花旦角色的华贵与典雅。同时,戏曲化妆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价值,并非单纯体现在以外貌细节体现人物形象性格与心理,还有助于体现人物角色的定向发展方向,如戏曲化妆所选择的色彩往往带有一定的情感倾向,可以帮助观众辨别人物,把握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再如对不同人物角色的眼部、唇部等进行不同的处理,可以体现出人物内心的感受,有助于强化人物形象的独特性与辨识度。

(二)有利于赋予人物形象以生命力

戏曲表演的选角阶段,一般根据戏曲剧本内容及不同人物形象的特征选择长相、性格与气质尽量与戏曲人物贴近的演员。此种选角方式可以避免演员特征与人物特征脱节影响观众的审美想象与联想,尽量缩短观众内心构想与实际表演效果之间的差距。戏曲化妆则是在精心选角的基础上,以色彩与造型艺术使戏曲演员的外貌特点更为契合戏曲中的人物形象,经过化妆处理的人物扮相,将戏曲内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性格特征等一一展现出来,如以抓鬓象征闺中少女;以大头象征已婚妇女;以银泡象征身份低下的已婚少女等。中国戏曲艺术善于以最为简单的要素囊括多元化信息,用简单的意向呈现出广阔宏大的意境,戏曲化妆也不例外,其使戏曲人物从静态的剧本内“走出来”,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鲜活的、饱满的并且具有自身性格与身份的形象,可以延伸人物形象的艺术生命力,让人物形象在观众内心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三、戏曲化妆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一)尊重戏曲作品的剧本内容

戏曲化妆表现出来的影、视、像服务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服务于戏曲的表演,且与戏曲剧本内容息息相关。若想塑造出富有生命力、特色鲜明的人物形象,便需要保证戏曲化妆贴近戏曲的主题及风格。艺术源于生活,戏曲是对生活的缩影,也是超越生活存在的艺术形式,因此戏曲化妆需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灵感,以美术艺术手法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特点寓于面部色彩、造型之上,适当予以夸张、艺术对比、联想等化妆处理,便可以将戏曲化妆建立在生活之上,契合生活内不同身份、年龄人物的性格特点与精神风貌。同时,需尊重戏曲作品的剧本内容,把握好戏曲的情感基调与艺术内涵,将其一一转化为可视、可感的妆容妆效。如青衣花旦需化柳叶眉,在此基础上结合戏曲内青衣花旦的情节、人际关系,根据演员的面部特点等对其进行立体化处理,可以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

(二)遵循戏曲艺术的内在规律

戏曲化妆是一门艺术,因此需要遵循艺术的内在规律与秩序性,但戏曲化妆不能被艺术规律所限制,而是要在遵循戏曲艺术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避免对演员的面部进行生硬修饰,将艺术视野聚焦在生活之上,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把握好不同年龄、身份人物的外貌特点,借鉴优秀的戏曲化妆艺术赋予戏曲化妆以生命力、生活情趣。如鼻梁宽、鼻子塌陷的人通常给人以憨厚、老实的感觉;颧骨较高、眼睛细长的面容通常给人以尖酸刻薄的感觉。虽然在生活交往中切忌“以貌取人”,但对不同人物的观察,观看影视作品、戏曲作品内不同性格人物的面部特点有助于积累戏曲化妆经验,激发戏曲化妆的创新思路,也能够使戏曲化妆艺术立足生活但超越生活,从而使戏曲化妆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跃然“妆”上。

(三)把握戏曲化妆与灯光的契合

戏曲表演所依托的舞台空间内,灯光较为强烈,且为烘托出戏曲表演的氛围通常会以灯光色彩与明暗的变化推动戏曲故事情节的发展与人物的行动路线。相对于生活妆而言,戏曲化妆需更加夸张,尤其是在处理眼部、唇部时,一方面需要根据演员眼睛与唇部的形状、演员的高矮胖瘦等化出眼部的轮廓、嘴唇的边缘,同时结合戏剧人物特点及表演要求对演员面部进行“反向”处理,如眼窝凹陷需要以亮色油彩提亮眼窝处并使其在视觉上更加饱满,嘴唇厚则需要适当缩小其边缘的轮廓,嘴唇薄则需要按照相似手法使其更为圆润;另一方面,应当根据人物的身份以及舞台的灯光拍底色,底色一般以红白油彩调配,自然光线下呈嫩肤色,但不同灯光的照射下可能使面部苍白给人以无力感,因此需要根据灯光予以调整,并且应将底色拍均匀、厚薄适中,避免露出自身皮肤颜色。

(四)合理运用戏曲化妆的色彩

色彩具有一定的情感倾向与象征意义,如蓝色象征广阔的大海或蔚蓝的天空,给人以沉静、淡然之感;粉色与红色等象征着娇嫩花朵或热情的火焰,给人以娇艳、明媚之感。同时,不同色彩之间的搭配也有其不同的色彩效果,如进退、冷暖、胀缩等。戏曲艺术在长期发展中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与自成体系的化妆色彩程式,如关羽的红脸、周仓的黑脸、关平的俊扮(红白相间)等,戏曲化妆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将人物划分为不同类型的行当,因此戏曲化妆色彩具有表现人物类型的作用。为契合当代观众的审美追求,当前戏曲化妆中除了要把握好戏曲化妆艺术内的色彩运用与搭配原则之外,可以适当地以现代色彩理论使演员的外貌、面部色彩等更加引人入胜,如塑造少女形象时,在化妆色彩上采用更加明快的色调、鲜嫩的桃红色,再以浅绿色与淡黄色为铺垫,可以将少女的活力、俏皮与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

(五)注重外在形象与内在性格的统一

性格是戏曲人物所特有的帮助观众辨识人物的重要依据,如何以戏曲化妆凸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是人物形象塑造亟需思考的问题。戏曲表演中的不同行当有其特定的形象与性格,代表着不同身份与年龄的人物角色,戏曲化妆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不同类型行当所象征的地位,先以典型性的戏曲化妆让行当类型更加清晰,再结合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对戏曲化妆经验的总结以及对戏曲作品的观看体会等用脸部勾勒、色彩运用及搭配、面部装饰的粘贴与绘制等体现出与戏曲主题及风格相贴近的人物性格特点,最后在抓住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延伸,使得外在形象与内在性格相统一,人物形象的表现更加突出。

(六)加强对人物形象的细节刻画

细节修饰是戏曲化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人物形象塑造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戏曲化妆的过程中,细节修饰是面部妆容的点睛之笔,包括鬓角的勾勒、面部图案与轮廓的调整等。鬓角部分的勾勒不仅起到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而且能够使整体妆容更加美观,更为贴近原始形象,需结合人物的特点处理鬓角的形状,以更加精美的鬓角轮廓使戏曲扮相更为生动。面部及轮廓的调整起到修饰脸型的作用,可以弥补演员面部的不足之处,使得人物形象贴近角色所处的时代,需要把握好戏曲所依托的时代背景,以此为指导对面部细节进行调整,从而使人物形象立体、可感。

四、结束语

戏曲化妆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服务于人物特征的体现及戏曲表演。戏曲化妆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有辨识度,并且赋予人物形象以艺术生命力,使得人物形象在观众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戏曲化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主要包括尊重戏曲作品的剧本内容、遵循戏曲艺术的内在规律、把握戏曲妆效与灯光的契合、合理运用戏曲化妆的色彩、注重外在形象与内在性格的统一、加强对人物形象的细节刻画,从而以准确、生动的戏曲化妆塑造出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

猜你喜欢
化妆人物形象性格
猫的性格爪知道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给语言“化妆”
化妆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
性格描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