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课堂引入当地乡土音乐文化策略探究
——以河北常山战鼓为例

2022-11-13 07:54和建永杨丽荣
戏剧之家 2022年5期
关键词:战鼓常山乡土

和建永,杨丽荣

(伊犁师范大学 艺术学院,新疆 伊宁 835000)

当地乡土音乐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在的地区,历经多年来的发展及历史传承所遗留下来的音乐文化。《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吸收到音乐课程中来,使学生进一步接受乡土音乐文化熏陶,树立传承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意识。

一、河北当地乡土音乐文化——常山战鼓

常山战鼓是流行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的一种鼓乐文化,因其铿锵有力的节奏感与变化多样的表演形式而著称。因正定县位于今华北平原中部的冀中平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为鼓舞士兵士气,战鼓随之流传开来,由于正定县古称“常山郡”,常山战鼓因此得名。

(一)常山战鼓的历史概况

常山战鼓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战国时代,但最初只在民间地区流传。到了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赵子龙为激励将士作战,将战鼓运用到战场上,从此常山战鼓声名大噪,并在历代军营中广泛应用。宋、元时期,正定时为北方重镇,人民生活富裕,民俗文化也演变得多种多样,战鼓表演已然十分成熟。明清时期,战鼓表演进入到繁盛时期,其表演套路日渐清晰,规模十分宏大,并开始在民间广泛流传。时至今日,河北常山战鼓与山西威风锣鼓、河南开封盘鼓、兰州太平鼓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鼓”,并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常山战鼓的艺术特色

作为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鼓乐文化,“常山战鼓”主要由大鼓、钹、锣、挎鼓组成。其表演形式以广场表演与行进表演为主,有时也会加入秧歌、高跷、竹幡、武术等其他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作伴奏。在表演时,鼓手们都会穿上古时的军装,充当古时候的战甲,并用彩色的绳子将鼓固定在腰间,两臂抡圆,鼓槌敲击鼓面,其鼓点铿锵有力,变化丰富。

二、高中音乐课堂引入当地乡土音乐文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当地乡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乡土音乐文化是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民生活面貌艺术形式的反映。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人们生产劳动的过程中,音乐也随之产生了,在保持着最初的传情达意的作用下,慢慢地演化成为一种地方特色,一种乡土音乐文化。但无继承,不发展,将诸如“河北常山战鼓”这一类的乡土音乐资源带进校园,带入课堂,可以有效地缓解当地乡土音乐文化面临失传与后继无人的现状。是改变民间传统口传心授传承方式的重要突破,是乡土音乐资源得以继续传承的必要途径,也是乡土音乐资源重新焕发生机的重要方式。

(二)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形成良好校园风尚

校园文化与校园风气的提升不仅仅只体现在文明标语与基础设施之上,往往更加体现在学校的学科建设与特色品牌建设之上。将当地的乡土音乐文化引入校园,努力打造特色品牌建设,有利于提升校园文化与校园风气的整体气质与内涵,同时也是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方式。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民族音乐文化认同感与自信心

每一位音乐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音乐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独具特色、与众不同的体现,要提升文化自信就必须继承与传播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让学生学会家乡的乡土音乐文化是学生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要让学生做当地乡土音乐文化的传播者,将家乡的音乐文化发扬光大,走向世界,让我国的乡土音乐文化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一张名片。

(四)有利于培育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与音乐创造力

乡土音乐文化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为根基,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性、时代性与人文性。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与音乐创造力的提升在于对实际生活的捕捉,将当地乡土音乐文化带进音乐课堂,是学生对家乡传统音乐文化的近距离接触,其丰富独特的艺术价值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大促进作用。

三、高中音乐课堂引入当地乡土音乐文化的实施策略

(一)教师应树立将当地乡土音乐文化引入音乐课堂的教学意识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面对当地乡土音乐文化,很多学生表示不愿意学,没有兴趣。究其根本,学生不愿意接触的原因是因为不了解当地乡土音乐文化独特的魅力与内涵,因此,音乐教师要做当地乡土音乐文化与学生之间的纽带,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传授当地乡土音乐文化,让学生参与进来,兴趣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升。

同时,面对当下互联网音乐文化的冲击,音乐教师要第一时间扛起扭转局面的大旗,引导学生向正确的音乐文化方向发展,同时要有意地偏向当地乡土音乐文化的教授,而不能一味地放任学生自由,迎合学生喜好。教师担负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绿色、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要不断提升学生明辨音乐美丑的能力,引导学生向优秀的音乐作品靠拢。

(二)教师应因地制宜,大力挖掘本地乡土音乐文化资源

以河北为例,河北地形复杂多样,在多次历史变迁中,河北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乡土音乐,如河北乐亭大鼓、评戏、河北梆子等等,这些都是经过历史与人民选择而流传下来的优秀乡土音乐文化,

教师应深挖流传在身边的当地乡土音乐文化,在方式方法上,教师可邀请当地民间艺人进入课堂为学生讲解,或者教师可单独去采访当地民间艺人,并将采访过程进行录像,整理好以后在课堂上为学生们播放等。学生对学校所在地的乡土音乐较为熟悉,所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如河北正定弘文中学,多次聘请常山战鼓传人张书社先生到校园中为师生讲解战鼓历史发展与战鼓演奏方法,这对河北正定弘文中学的战鼓技术提高有着极大的帮助。

(三)教师应重视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音乐实践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体验式教学首先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现状。教师可以组织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创作中来,鼓励学生集思广益与发散思维。在为学生传授当地乡土音乐文化时,教师应主动地邀请学生参与到音乐创作中来,以常山战鼓为例,教师应让学生挎上战鼓,体验敲击战鼓的感受,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与音乐创造能力,加深学生对当地乡土音乐的印象。

(四)教师应将当地乡土音乐文化与其他人文学科交叉教学

将当地乡土音乐文化与地理、历史等人文学科进行交叉教学,是学生认识与了解家乡历史、地理知识与家乡当地乡土音乐文化之间关系的重要方式。乡土音乐文化最大的特征就是不同的地域产生了独具魅力的音乐文化。因此,在开展当地乡土音乐文化教学之前,不可只采取一味地讲解或只单单重视听觉的感受,而是要做好铺垫,结合当地的历史变迁、地理环境等,深挖当地乡土音乐文化的内在本质,产生的原因,历史的发展脉络。这不仅会加深学生对当地乡土音乐文化的印象感,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其他人文学科知识的运用与掌握。比如,河北常山战鼓的形成与流传的原因为其发源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战乱频繁,击鼓以振士气,常山战鼓得以流传至今。

(五)教师应将当地乡土音乐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相结合

高中音乐课程以培育和发展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统领,进行课程设计,引领教学实施,全面实现高中音乐课程以美育人的课程目标。为了更好地将乡土音乐文化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相结合,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乡土音乐的兴趣,思考如何才能抓住学生的心思,明白当下学生的想法,从而不断变换教学方式来适应不同时期的学生。同时,教师也应当时刻保持终身学习的教学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保持与时俱进的教学积极性,努力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当地乡土音乐文化的课程相结合,让学生终身受益。

(六)学校应将当地乡土音乐开发为校本课程,创设教学学科品牌

在具备一定教学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应和学校一起努力,将当地乡土音乐开发成为校本课程,并创设学校教学学科品牌使其成为学校的文化代言明信片。比如,河北正定的弘文中学将当地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山战鼓引入校园,并设置成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在平衡了文化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比例后,学校还聘请了相关的专业教师、制定了科学的教学课程与教材。同时,学校还尤其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曾多次带领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等重大比赛,并获大奖。

借鉴河北正定弘文中学的课程开发模式,将当地的乡土音乐开发成为校本课程,这既是对家乡音乐文化的一种传承,也是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重要的方式,值得各级各类学校大力推广。

四、结语

高中音乐课堂引入当地乡土音乐文化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以及学生对当地乡土音乐文化的了解,其中最主要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并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让历经千年之久的传统音乐文化继续流传于世,让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年,第58 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年,第4 页。

猜你喜欢
战鼓常山乡土
春华秋实喜丰收 战鼓催征闯新路
拔野葱
常山和常山碱的药理作用及减毒研究进展△
花山战鼓(壮族啵咧重奏)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让评论在县级纸媒有效落地响亮发声——以《今日常山》为例
战鼓
擂响脱贫攻坚的“战鼓”
芬芳乡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