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说土壤到电影土壤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2022-11-13 07:54
戏剧之家 2022年5期
关键词:白玫瑰红玫瑰原著

李 韵

(山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绽放在张爱玲笔下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展现了旧时代繁华都市里青年爱情的无奈,讽刺了封建传统价值观影响下女性婚姻的悲凉,并留下了“红玫瑰”与“白玫瑰”这两种经典女性形象。关锦鹏导演作为“后新电影”浪潮的中坚导演,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探索着电影艺术的本体、人与人的关系及时代走向。在他的镜头语言下,《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故事得到了另一种方式的呈现。但同时由于两种语言艺术的差异,电影在对原著的改编中也难以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一、电影《红玫瑰白玫瑰》的处理技巧

香港导演关锦鹏是以柔媚、细腻、抑郁的笔触描写形色各异的女性形象的“女性主义导演”,在情节的处理上,他通过对画面的巧妙运用,将原著的情节进行合理剪切和穿插,使电影达到了小说语言所不能呈现的强烈对照效果。在细节的处理上,他用自己特有的镜头表现出张爱玲小说中上海都市男女时髦花哨的味道。电影通过他们共同的艳丽华美的特色传递着含蓄深刻的情感表达。

(一)非时序组合段的对照

关锦鹏对原著的情节处理有他的独到之处,其中最特别的是非时序出现的情节片段,通过有寓意的相互对照达到了别具一格的表现效果。下面举三处较为明显的对照片段来加以说明。

第一处是佟振保初到王士洪家中时,曾与弟弟笃保发生了一段关于前房客孙先生的交谈,在电影中画面此处穿插着王士洪房中士洪和娇蕊相亲相爱的场景。对丈夫的亲热与和孙先生的桃色绯闻相交织,令观众开始对这朵娇媚的红玫瑰产生好奇。

第二处是振保和娇蕊发生暧昧关系时,两人相拥着倒在床上,画面转切,振保再起身时床上却是孟烟鹂与小女儿酣睡的场景。一边是热烈的情妇,一边是圣洁的妻,红白玫瑰首次产生了形象的对立,爱情的纠葛开始埋下伏笔。

第三处是振保与烟鹂结婚,婚礼上证婚人在念着证婚词,教诲他们要做新时代的青年夫妇,而紧接着插入的画面却是振保穿着中国传统的长衫在嫖妓。一面是举办新式婚礼、接受着蒋介石新生活运动教育的新人,一面是穿着代表中国封建社会的长衫嫖妓的男主角。说明振保虽然是留学归来的新时代青年,内里还是深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明明喜欢热情如火的红玫瑰,却还是要遵守传统娶贤良淑德的白玫瑰为妻。

(二)丰富的意象运用

关锦鹏自少年时就喜读张爱玲,算是张爱玲的隔代知己。正因对张爱玲深切的了解,关锦鹏能够注意到原著小说中丰富的意象,并将其移植到电影土壤中,这种还原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

玫瑰是贯穿这篇小说的重要意象。因为振保的初恋情人名叫玫瑰,所以他把后来认识的所有女人都比作玫瑰。玫瑰暗喻文中的所有女性形象,红玫瑰的代表是娇蕊,象征热烈浪漫的爱情,白玫瑰的代表是烟鹂,象征纯洁平淡的爱情。娇蕊和振保初次独处时餐桌上的红玫瑰娇艳欲滴,伴着二人之间的来往试探,这是娇艳的情妇。烟鹂和振保结婚时怀中抱着白玫瑰,在亲朋好友和证婚人的注视下交换婚戒,这是圣洁的妻。他们的婚房外面种着白玫瑰,家中的墙饰和餐桌上却都是红玫瑰,这暗喻着男主人内心挂念着曾经娇嫩热烈的情妇,在外却要和枯燥无趣的妻子表演恩爱,维持体面。当烟鹂决定离婚时,镜头掠过了桌上的红玫瑰,代表着烟鹂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除此之外,电影也穿插了其他意象。比如镜子,娇蕊说振保是不用假装的真正的绅士,此时振保回到房间后有一个与镜子交错的镜头,他没有照镜子,只留下一个背影;婚后振保再次听到娇蕊消息时独自在房间里对着镜子自言自语,装作和娇蕊打招呼;当烟鹂提出离婚后振保摔碎了镜子,破碎的镜片反射出他扭曲愤怒的脸,这些镜面的运用都是在影射振保的本我和自我之间的拉扯。还有在电影前期反复出现的电梯意象。电梯的镜头做了多次转场,在公寓楼里上上下下,乘坐的都是男性角色,往来间代表了娇蕊的期许,迎来了振保,送走了王士洪与孙先生,正对应了她那句“我的心是一所公寓房子。”

(三)场景和氛围的营造

关锦鹏习惯着眼于一些细微之处,以细节表现人物,整部电影之中贯穿着的声色光影对比,处处都体现着红玫瑰与白玫瑰两个形象的不同之处。

电影中两个不同的女性有着完全不同的场景底色。振保初入士洪家中时,在娇蕊刚洗完头的浴室里洗澡,影片中用朦胧的水声和不规则瓷砖烘托氛围,给了娇蕊留下的几缕秀发特写镜头。而和烟鹂初识时,是在宽敞明亮的环境里吃西餐、泛舟湖上,背景音乐是宛转悠扬的传统戏剧。拿瓷砖作对比,娇蕊家里的颜色鲜明、形状特别,烟鹂家中则白净整洁、方方正正,这体现出两段感情的差异,一段阴暗而暧昧,一段明亮却乏味。

在人物造型上,娇蕊穿着时髦,服装多用浓郁的色彩,而烟鹂着装十分素雅,款式保守。在这里有一个转变的过程,烟鹂出轨的裁缝师两次强调衣服颜色不对没有关系,可以再染一染色。这代表着烟鹂冷感淡漠的性格中开始渐渐染上了情欲的色彩。

还有影片中具有流动意义的雨水。红玫瑰的出现大多数在多雨水的环境,初见时湿漉漉的浴室,窗外不停的大雨小雨,一直到她对振保感情最终确定的雨夜,雨水中生长的红玫瑰拥有着汹涌的欲望。而后来振保发现烟鹂和裁缝之间的情事时也是在一个雨夜,仿佛是一场穿越时空的雨,落在了烟鹂干燥的生活中,滋养出她萌芽的欲望。

二、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的不足之处

(一)小说原文的旁白和字幕

为了处理好小说语言中的孤傲感,延续小说叙事的独特风格。电影通过采用原文的字幕和旁白达到了对原著的忠实还原,但因为两种语言艺术的差异,出现在电影中的小说原文难免有一种尴尬。比如那段“如果不是他自己争取自由,怕就要去学生意,做店伙,一辈子死在一个愚昧无知的小圈子里,照现在,他从外国回来做事的时候,是站在世界之窗的窗口,实在很难得的一个自由的人。”原文中是揶揄的口吻,在电影中放在振保演讲之后,作为画外音来呈现,就变成了不合时宜的正经,其实振保何时“自由”过,他始终被传统规矩束缚着。原文出自张爱玲的笔下,是以女性视角来讲述这段爱情,冷眼旁观着可悲可怜的三个主角,而画外音选用了男声,就变成了以男性为中心的故事叙述,讽刺意味减弱了。

(二)人物演绎的细微偏离

三位主角的演绎大体上是符合原著形象的,但在细微之处也存在一些偏差。陈冲演绎的红玫瑰眼角眉梢间皆是风情,从一开始出场就热烈大胆,加上爽朗的大笑,展现的是一个“成熟的妇人的美”,但笔者多次品读原文后,认为红玫瑰最本质的在于她“婴儿的头脑”。在她的风情背后是一个天真的灵魂,所以她在和情夫们暧昧纠缠时,也能自如地和丈夫嗔痴撒娇。家里送她去英国读书,她借着找人的名义在外面玩,觉得自己学会了一样本事舍不得放着不用。所以在她听说过振保在爱丁堡坐怀不乱的“光辉事迹”后,第一次见到振保时的态度应该是漫不经心的试探,而不是费尽心力的勾引。陈冲演绎的王娇蕊多了几分勾引,少了几分试探,有情妇的热烈却少了少妇的天真。

(三)原著经典情节的不合理删改

佟振保与王娇蕊的重逢是小说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幕场景。小说中是振保带着笃保与娇蕊在公交汽车中遇见,娇蕊肉眼可见地苍老了,以至于振保差点没有认出。怀抱着孩子为生活奔波的红玫瑰已经失去了年轻时肆意娇纵的风采,当一个爱美的女人承认自己不再年轻,当一个曾经与男人们逢场作戏,游刃有余的女人承认自己终于学会了爱时,她在别人眼中是处于弱势的一方。但流泪的却是抛弃了她的佟振保,他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都觉得这完全不对。这是因为爱吗?也并不是,只不过是久而久之,没有得到的红玫瑰变成了心口的朱砂痣。但在电影中将这段重逢改成了笃保与娇蕊,再借笃保之口转达给振保。即使在影片的最后还是安排了佟振保与王娇蕊的重逢,但也大大冲淡了故事冲突和宿命色彩。

三、结语

总体来说,关锦鹏导演的《红玫瑰白玫瑰》还是一部经典的改编作品,也获得了诸多奖项。《红玫瑰与白玫瑰》从小说土壤移植到电影土壤的尝试是成功的。电影和小说都能让我们体会到这段爱情纠葛中主角的悲凉无奈,在旧社会封建观念与新时代先进思潮交织的年代,青年人依旧被裹缠束缚着,婚姻与爱情割裂分离,却还要演好一个“好人”。一开始形象鲜明对立的红白玫瑰在故事的最后慢慢变了颜色,红玫瑰褪色了,但懂得了爱情,白玫瑰染上了情欲的色彩,但自主意识开始觉醒。或许,红白玫瑰之外,粉玫瑰才是新时代的女性开始逐渐靠拢的形象。

猜你喜欢
白玫瑰红玫瑰原著
读原著学英语(三)
白玫瑰与郁金香
漂流瓶
白玫瑰与郁金香
拔牙
暴走的红玫瑰
许广平:红玫瑰与饭黏子之间隔着流年
女性身份的困境体验——解读《红玫瑰与白玫瑰》
洋娃娃与白玫瑰
红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