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审计方法

2022-11-13 20:23赵娜
大众投资指南 2022年26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资产行政

赵娜

(桓台县审计局,山东 淄博 255000)

一、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国有资产的资金来源基本是财政部门拨款,在国有资产购买、日常会计核算中从经费列支,国有资产不计提折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资产购置未经政府采购。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财政资金进行采购国有资产以及投资时仍存在制度不完善。目前基层财政部门要求国有资产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此类行为,但是超预算、超标准采购或者采购手续不规范等现象甚至不合法的行为依然存在。超标准采购、超预算采购、重复购置等现象在个别地方仍然比较严重。这造成了国有资产采购预算增加、违规购置以及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等不良影响。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目前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侧重于行政运行,内控制度一般不健全,国有资产的管理很不规范,一般单位没有配备国有资产管理人员,都是财务人员兼任。在购置资产时,只是登记总账,二级明细账三级明细账都不设置,日常管理中不定期对账,国有资产卡片和实物、账面不对应是正常现象。根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当对国有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及时登记入账,完整准确的国有资产信息是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以及上级业务部门等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目前绝大部分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机构都未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这就造成了资产账实不符的现象。

(三)处置资产不规范。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对于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不重视,存在随意处置国有资产的现象,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要求,国有资产处置是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持国管局或本部门的国有资产处置意见、国有资产盘盈盘亏报告单等凭证,填制国有资产减少通知单,办理有关调出或注销手续。国有资产处置未经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的同意不得自行处理,国有资产的处置收入应当上缴财政,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但由于国有使用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以及财政部门之间相互信息不沟通,单位在处置资产时不上报、资产处置收入不上交的现象经常发生。

(四)国有资产中房产管理及车辆管理存在较大漏洞。房产管理方面,主要是已完工投入使用的房屋没有及时入账。车辆管理方面,一是政府统一调配的车辆未及时办理调拨手续。按照国家和上级的有关规定,行政事业单位调拨机动车辆应经财政部门审批后才能予以处置并进行账务处理,但仍有不少部门、单位管理松弛。二是车辆落户个人名下,导致车辆产权不清晰,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隐患。

(五)行政事业单位不重视国有资产管理,造成资产损失严重。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侧重于机关运行日常对国有资产管理比较松懈,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购置较随意。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国有资产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在采购资产时往往不是从本单位本身实际需求出发,对本单位盲目配置资产。国有资产随意出租、出借、处置的现象时有发生,增减变动手续不规范,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资产方面审计监督不力,审计监督体系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一般不是审计重点,因而被审计组忽视,国家审计不重视,社会审计不涉及,内部审计跟不上,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形成了“真空”地带,即使审计组对资金进行审计也是走过场,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主管部门不追究,最后导致问题不整改,流于形式。

二、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部分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不够重视,意识上存在“重购轻管”“重资金,轻实物”的思想,有的单位在购置国有资产后只在会计账面上反映,没有登记国有资产明细账,也没有国有资产实物台账,有的单位虽然登记了资产台账,但是资产明细内容登记不全。领用国有资产手续不齐全,在领用国有资产时,领取人未签字等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国有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不能有效控制国有资产实物真实状况,导致账面与实物存在差异。

(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缺失。一些单位没有充分认识到内控制度的重要性,未建立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或已建立内控制度,但未按制度执行,或执行效果不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制约作用。如部分镇没有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缺乏科学管理和制度的约束。

(三)资产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有章不循现象成为普遍。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因为执行不力或部门之间缺乏配合,管理层与财务之间也缺乏有效沟通,结果造成不良的后果。一是管理人员不清楚财务账面上国有资产的存量以及增减变化情况,财务人员对国有资产的使用情况也不了解;二是在资产的管理使用方面,存在资产审批、划拨、出借、处置方面不严格,造成所得收入未入账或形成小金库;三是未经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某些单位就擅自定价拍卖资产;四是对于外单位无偿调入或捐赠的资产未登记单位资产账,形成账外资产,容易造成资产流失等。以上操作很容易造成资产不清、账实不符,最终如果出现问题的话,业务人员就会相互推诿,难以分清责任,不可避免地造成资产损失。

(四)国有资产产权不明确。部分单位的房产证、土地证交由县公有资产公司统一保管,但公有资产公司并未对其实物进行管理,造成了部分单位房产实物只是在年终决算报表中反映,却未在国有资产账面反映。还有一部分单位因躲避经济纠纷将本单位车辆落户个人名下,造成了国有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五)国有资产使用、处置不规范。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职责权限不明,特别是单位资产在人员之间随意使用,造成人员之间都在管理使用,人员之间都不负责的现象。国有资产在报废、毁损、调拨、处置时,未按规定的程序处置,存在随意报废、调拨、转让资产等不规范现象,不严格执行审批手续,也没有详细记录处置的资产明细。资产使用人因发生岗位调离、调整、退休等原因,对使用资产未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容易出现资产遗失等管理上漏洞。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审计方法

(一)资产购置环节的审计方法。由于资产购置是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有效衔接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购置资产审计方面,一是审查本单位是否有采购计划,是否报财政部门审批,是否将采购计划纳入本单位年度部门预算。二是审查购置资产是否从本单位实际需求出发,合理配备资产,审查有无能从本单位内部调节解决不需采购的情况发生。三是审查资产是否超标准、超数量配备。单位采购要严格根据中央以及省市有关资产购置的规定,审查单位对资产是否按照配置标准购买,是否超标准配置;审查单位购置资产的种类、数量,是否与采购预算相匹配。

(二)资产管理使用环节的审计方法。资产管理环节的审计有利于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一是审查单位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级关于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情况。二是审查国有资产保障机关和事业单位节约高效履职,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等情况。三是审查单位是否制定资产管理办法,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资产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四是审查单位在资产使用环节,是否严格执行本单位对资产相关规定。审查对出现问题的资产,是否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五是审查资产增减变动情况,是否及时登记账簿,财务人员是否定期不定期对资产账、簿、卡进行核对;审查对重大设备或金额较大的设备是否逐台建立档案;审查资产账面数是否与实际数相符,是否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

(三)资产出租、出借和处置环节的审计方法。一是审查是否存在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处置和对外投资审批程序不合规,未经审批擅自对外出租、出借、处置以及投资的情况。二是审查资产处置或投资是否公开招投标或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三是审查资产出租、出借和处置收入,是否按规定执行“收支两条线”。收入是否及时登记入账,是否存在账外资产处置收入不入账形成“小金库”。四是审查涉及机构改革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划转不到位、国有资产严重损失浪费等问题。

(四)资产信息化管理环节的审计。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审计有利于促进资产管理科学化、合理化,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实现资产管理的共享、共用。一是审查被审计单位资产信息化建设资金的分配、申报和使用情况,是否存在资金分配不符合要求、申请试用不合规、骗取财政资金等问题。二是审查资产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情况。摸清单位资产信息化内部管理情况,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资产信息化项目建设情况,审查是否存在建设目标未实现、招投标违规、资产利用率低、系统不连通等问题。三是审查资产数据安全管理情况,揭示资产网络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经费保障不足、安全防护管理不合格等问题。

四、加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责任,主要领导干部作为本部门、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不断增强法纪意识,切实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效益。

(二)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全县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措施,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保证。县有关部门应根据国家财政部、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和相关会计制度,研究制定县级加强县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办法,使各部门各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有章可循。同时,要建立领导干部离任国有资产交接制度,县纪检、组织、财政等部门负责监督交接。

(三)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要健全和完善县级国有资产的政府采购制度。县直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购置国有资产应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对不能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的,应实行事前申报,由县财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各镇要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参照县直政府采购办法执行,增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可控性。

(四)加强监管,规范运作。建立系统完整的国有资产账簿,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保证资产财产安全、完整的重要手段,是体现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县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和各镇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指导,统一核算标准,促进规范运作。要定期组织对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清查,落实相应管理措施,健全完善管理总账、明细账,真正使国有资产管理做到账账、账表、账卡、账实相符,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性、真实性。

(五)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国资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要求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界定、评估制度等,要深入到各单位,对于价值较大的国有资产要定期不定期检查其是否报废,加强对国有资产报废的管理,减少单位处置国有资产的随意性,对于确实已经损坏或无法维修的国有资产予以核销,对于能够追回的国有资产要责令追回;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将大宗大批量的物资采购逐步纳入政府集中采购,减少单位采购的随意性,降低采购成本;政府要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纳入单位目标管理进行考核,提高各单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国资管理部门和经济监督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密切合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对检查出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严肃处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五、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我县国有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占到国有资产总量的91.20%,是各行政事业单位发挥职能作用的重大经济支柱。本文在指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提出了完善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各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统一政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并通过建立系统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使国有资产管理科学化,从而实现对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以及完整。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资产行政
行政学人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