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区域旅游合作效应与机制构建

2022-11-14 03:02王友云陈秀珍
对外经贸 2022年9期
关键词:湘西高铁区域

王友云 陈秀珍

(怀化学院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

一、区域协同治理及交通经济带理论

“协同”是协同学的基本范畴,“协同学”是在1971 年由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著名物理学家哈肯(Haken)教授创立。协同具有目标一致、资源共享、互利互惠、责任共担以及深度交互的特征。协同治理是以协同理论为基础,是多元主体间通过协调合作,形成相互联系、共同依存、共担风险的合作关系,建立合理有序的治理结构和体系,以促成利益共享。区域协同治理是指在区域合作中,区域间各地之间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多主体合作共治,使之产生协同效应,使区域公共利益实现最大化。

交通经济带的研究始于20 世纪80 年代,著名地理运输家张文尝教授撰写的《交通经济带》一书认为:交通经济带是以交通干线或综合运输通道作为发展主轴,以轴上或其吸引范围内的大中城市为依托,以发达的产业,特别是二三产业为主体的发达带状经济区域。以交通干线为基点,实现沿线区域与交通建设一体化发展,发展区域优势产业,建立交通与区域之间正反馈的长期发展机制,这是交通经济带理论最核心的观点。

二、湘西区域旅游合作的必要性分析

(一)湘西区域旅游合作的必要性分析

湘西区域在地理意义上指湖南的西部地区,一般称“湘西”“湘西地区”“大湘西”,主要指地处湖南西部地区的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三市州。湘西片区地处武陵、雪峰两大山脉和云贵高原环绕之中,系沅水、澧水中上游及其支流汇聚之地。这里山同脉、水同源、民俗相近,旅游资源丰富。湘西区域旅游资源需要深度合作,使之借助张吉怀高铁的开通成为世界级的知名旅游目的地。湘西区域旅游应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合作中求发展,应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资源的异质化发展,积极寻求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产生旅游资源的叠加效应,形成规模性发展,使游客达到此进彼出,实现旅游资源和客源的互通与共享。同时,湘西区域旅游合作也是实现湘西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通过张吉怀三地旅游资源丰富的共同优势实现湘西地区全域旅游大发展,并以旅游合作为主要突破口,建设张吉怀高铁旅游经济带,推动湘西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通过张吉怀旅游共同体的建设推进张吉怀区域共同体建设。湘西区域通过旅游合作促进区域内经济、文化、环境等区域公共事务的协同治理,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二)湘西区域旅游合作的优势分析

1.湘西区域旅游资源禀赋的独特优势

湘西目前有两个国家5A 级旅游风景区和28 个国家4A 级旅游风景区,标志性的旅游景点有:举世闻名的张家界武陵源—天门山旅游区,湘西自治州的凤凰古城、永顺老司城遗址、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猛洞河风景名胜区、芙蓉镇,怀化的洪江古商城,等等。张家界全市拥有各类景区景点300 多个,其中5A 级景区2 个,4A 级景区9 个。湘西自治州有4A 级名胜古迹2 个,3A 级文化公园1 个,湿地风景与水利风景居多,生态环境非常好。怀化市少数民族居多,人文资源、历史古迹居多,山水资源与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结合良好,商务旅游发展也蓄势待发。并且张吉怀三地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革命前辈贺龙、滕代远、粟裕、向警予等都诞生在湘西这篇土地,有芷江受降纪念坊、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通道转兵纪念馆等红色景点。湘西区域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打造张吉怀高铁旅游经济带提供了先天的资源禀赋优势,也为湘西区域旅游合作提供了先决条件和独特的优势。

2.以交通为核心的区域旅游合作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湘西地区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和怀化市三个地州市地理位置毗邻,在旅游资源方面具有先天的互补性和共通性,且三市之间旅游合作基础良好,为湘西区域旅游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湘西以交通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张吉怀三地的交通和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为区域旅游合作提供了此进彼出的通达条件。如张家界随着渝湘高铁的建成,将成为重庆与长沙节点上的重要旅游城市,张吉怀高铁为南下粤港澳提供了便捷通道,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是湖南省第二大国际机场;湘西自治州的铜仁·凤凰机场、湘西机场以及张吉怀高铁为国内外游客到凤凰古城旅游提供了便利;怀化更是“五省通衢”的湖南西大门,沪昆、张吉怀、怀邵衡三条高铁在此交汇,航空运输有芷江机场。三地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近年来,张家界市和吉首市的星级酒店和品牌餐饮企业不断增多。怀化商务旅游配套设施也日益完善,尤其是随着怀化国际陆港的建成,怀化将发展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东线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将加快与东盟的商务合作,为湘西旅游发展带来新的前景。

(三)湘西区域旅游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湘西区域旅游合作的社会资本还需加强

社会资本是“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它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效率。”非正式规范的社会资本对于正式制度的运行有重要意义,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社会资本构建社会制度运行的社会人文环境,要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为制度创新累积互信。湘西区域旅游合作应强化区域内的信任,构建以信任为重点的社会资本,只有各方有了真正的信任才能保证合作的真正产生。湘西地区有浓厚的区域文化和非正式制度,湘西地区有40 多个民族,主体少数民族是土家族和苗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各民族互相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这些优秀的文化是发展区域社会资本的重要基础。湘西地区各地、各民族之间要通过长期交往累积互信,促进区域内的社会凝聚,通过积极弘扬区域共赢理念、产生文化认同、构建诚信体系等途径,累积府际信任资本,降低合作的交易成本。

2.湘西区域旅游品牌的知名度有待提升

湘西区域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在某种程度上,湘西旅游资源还是“锁在深闺人未识”,湘西地区深处武陵腹地,交通的不便影响了湘西区域旅游品牌的形成和知名度的提升。随着湘西地区交通和旅游配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高铁、高速、航空等日益发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使外界到达湘西地区更加便捷,尤其是近年来湘西旅游品牌的不断宣传,湘西区域旅游品牌已经形成并且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湘西区域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禀赋,这是湘西旅游产品形象的形成的美誉度基础。但好的美誉度必须有好的知名度,美誉度是知名度的基础,知名度是美誉度得以公众知晓的保障。因此,要针对湘西旅游资源品牌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实施湘西区域旅游品牌提升策略,如进行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进行异质化的改造、布局和提升,促进区域旅游品牌意识,发挥湘西名人效应。通过这些策略,提升湘西区域旅游的知名度。

三、张吉怀高铁对湘西区域旅游合作产生的具体效应

(一)张吉怀高铁站点设置与沿线旅游资源的整合

张吉怀高速是贯通湘西区域的主要铁路,于2016年开工建设,2021 年12 月6 日正式建成通车,该高铁将湘西张吉怀三地的主要景点通过高铁串联起来,有利于湘西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张吉怀高铁从北向南依次途径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州府吉首市和怀化市,设立张家界西站、芙蓉镇站、古丈西站、吉首东站、凤凰古城站、麻阳西站、怀化南站七个主要站点。张家界是湘西的旅游胜地,境内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和独特;芙蓉镇因经典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古丈有许多地质旅游景点;吉首有矮寨、十八洞、德夯风景名胜区等景点;凤凰古城更是享誉天下。张吉怀高铁从北向南依次连接了渝湘高铁、焦柳铁路、渝怀铁路、沪昆高铁、沪昆普铁、怀邵衡铁路等,真正打通了湘西与外界的通道,湘西区域通过张吉怀高铁将三地主要景点和城市连接起来,为湘西实施全域旅游提供了条件,也有利于整个湘西地区做为整体进行成片的区域开发与发展。

张吉怀高铁的开通能极大提升湘西旅游的形象。旅游业是湘西区域的支柱产业,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串联湘西主要旅游景点的张吉怀高铁将极大吸引国内外游客来湘西区域旅游,带动旅游以及相关产业的大发展,提升湘西旅游的知名度,提升湘西区域旅游的整体形象。依托张吉怀高铁能设计使游客更舒适的精品旅游线路,让游客体现“神秘湘西”的高端旅游产品,有利于三地创建优秀旅游城市,三地借助高铁经济带实现“连点成线、以线带面”的共赢发展,真正打造张吉怀三地旅游共同体,实现湘西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提升湘西区域旅游品牌。尤其是有利于湘西地区全域旅游的发展,张吉怀高铁的开通为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了交通这一重要的基础设施条件,为整合湘西旅游资源,发展湘西地区全域旅游提供了重要基础保障。

(二)张吉怀高铁开通对三地旅游合作的效应分析

一是张吉怀高铁对三地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效应。张吉怀高铁的开通,可以使湘西区域丰富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得到更加优化配置,创新湘西区域旅游发展体系,升级游客体验,实现“旅游资源优势叠加和精品旅游再创”的双重效应。二是张吉怀高铁开通有利于产生区域经济和旅游客源的聚集效应。张吉怀高铁的开通将对湘西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促进各类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高铁沿线可布局一批新兴产业,产生经济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张吉怀高铁的开通缩短了沿线城市的时空距离,加强了沿线城市间的联系,促进了沿线城市的旅游合作,吸引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聚集,可以充分发挥沿线旅游资源的优势打造高铁旅游经济走廊。高铁的开通将极大吸引国内外游客来神秘湘西旅游观光,生产要素向高铁站点聚集,通过高铁产生的客源聚集效应,促进高铁沿线城市发展为游客集散中心。三是张吉怀高铁的开通将有助于湘西区域治理产生协同效应。张吉怀高铁贯穿神秘湘西,被誉为“最美扶贫高铁”。张吉怀高铁的开通为湘西区域协同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为该区域的协同扶贫、共同富裕、相对贫困治理,以及流域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公共危机治理等区域公共事务治理提供了深入合作的可能,有助于产生区域治理的协同效应。

四、协同治理视角下湘西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构建

(一)湘西区域旅游合作动力机制

湘西区域旅游发展要依托张吉怀高铁经济带进行旅游产业、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基础设施等建设,尤其要充分发挥纵向层面的政府力量,构建地方政府之间张吉怀高铁经济带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政府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推动力,政府通过政策手段促进和支持高铁沿线城市在旅游方面的合作,对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给予政策支持。通过政府的积极推动,促进湘西区域企业、公众、社会组织等各主体的积极合作,共同促进区域旅游的协同发展。要依托大数据技术,发展区域旅游合作网络体系,建立湘西区域全方位旅游合作和创新系统,为游客出行提供便利。要积极借鉴发到地区成熟的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经验,探索适合湘西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道路,形成具有湘西区域特色的旅游合作发展模式。这些都需依托张吉怀高铁经济带,构建湘西区域旅游的合作动力机制,充分发挥纵向层面的政府力量和横向层面的网络关系,搭建合作平台,构建合作机制,促进区域内各主体的积极合作,建立张吉怀区域旅游共同体。

(二)湘西区域旅游合作协调机制

区域旅游共同体的建设,必须要有充分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纵向层面和横向层面的协调力,促进区域旅游合作和化解矛盾纠纷。张吉怀三地在区域旅游合作中还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对于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合作发展的治理理念还存在差异,旅游规划、区域发展政策和管理制度还不完全统一,旅游资源还存在分割的现象和治理过程中的碎片化问题。因此,要积极构建张吉怀高铁经济带旅游合作协调机制,尤其要加强三地政府间的组织协作,发挥纵向层面的政府协调力。进行区域协调的法规和制度建设,三地要制订统一的旅游发展政策和旅游具体准则,以消除政策方面的差异,建立区域旅游信息通报制度,做到区域旅游信息共享。建立区域协调的机构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如成立张吉怀旅游合作联盟,定期召开区域旅游的联席会议,使湘西区域旅游合作走向制度化和法治化。积极发展区域内各主体的横向合作关系,进行区域共同文化建设,建立区域信任资本,发挥旅游合作中横向协调力的作用。

(三)湘西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机制

湘西区域旅游必须跳出分割局面,进行旅游资源的整合,在整合中凸显差异,在差异化发展中实现整合,最终实现湘西全域旅游的异质化发展。湘西区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要避免同质化发展,各地在旅游合作与发展中要实现异质化发展,让游客通过张吉怀高铁旅游经济带感受到不同的旅游产品,享受到不同的旅游体验。湘西张吉怀三地虽然同属武陵山区,山同脉,水同源,民同俗,人文相近,但各地的旅游资源种类、数量和分布都存在一定差异。如张家界主要以奇山秀水而闻名于世,应积极发展山水、森林资源旅游,宣传独特的自然资源,打响“桂林山水甲天下,张家界山水甲桂林”旅游品牌;湘西自治州主要以古城、名胜古迹和少数民族文化风情而著称,应积极发展古城古迹和民族风情旅游,打响“神秘湘西”旅游品牌;怀化作为湘西要塞,商旅要道,依托繁荣的古代贸易,诞生了众多的古城、古镇、古村,可以积极发展“古城商道”文化休闲旅游,以及依托较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文化旅游,打响“古韵怀化”旅游品牌。因此,张吉怀三地要依托张吉怀高铁,发展高铁旅游经济带,进行区域旅游资源的高质量整合,既要发挥区域整体优势,又要避免同质化发展和重复建设,走基于各自特色的异质化发展道路。

(四)湘西区域旅游合作执法联动机制

湘西区域旅游合作在发展中取得了很大成绩,签署了推进旅游合作的系列区域旅游合作协议,如最近十多年来,张吉怀三地地方政府陆续签订了《大湘西旅游经济协作区合作协议》《“张吉怀旅游共同体”合作框架协议书》《张吉怀三地旅游质监执法跨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等旅游合作协议,极大推动了湘西区域的旅游合作。建立区域旅游合作协议实施的执法联动机制和争端治理机制,确保协议得到真正有效实施,从而推动湘西全域旅游的发展。通过区域旅游合作的执法联动机制,监测旅游质量,合理合法处理游客投诉,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优化旅游市场结构。建立湘西区域旅游质监执法联席会议,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分析各地旅游监管和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合作经验,建立执法的信息共享平台,构建危机情况下的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

猜你喜欢
湘西高铁区域
高铁会飞吗
欢乐湘西
湘西 国画
人地百米建高铁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第一次坐高铁
区域
湘西芷江洽降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