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研学融入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索
——以桂林抗战史为例

2022-11-14 06:26庄璧瑛
活力 2022年11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桂林研学

庄璧瑛 宋 超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桂林 541004)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中提道:“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引导高校学生党员学好党史,了解历史事实,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而桂林抗战史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抗日战争史上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以红色文化研学的方式让高校学生党员接触红色文化,以实地考察的方式使高校学生党员对于革命历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让高校学生党员更加清楚时代赋予的使命和任务。

一、桂林抗战文化资源

1.物质文化资源

“北有延安,南有桂林。”桂林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抗战早期,在南京、武汉、广州失守后,桂林成为华东、华南、华中进入大西南的交通要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桂林拥有许多保存完整的红色遗址、故居、遗迹,如纪念中央红军突围最壮烈、最关键一战的湘江战役纪念馆,宣传共产党抗日方针和推动抗战文化运动舆论的救亡日报社旧址,纪念中美两国在二战期间并肩作战、患难与共的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为宣传抗日主张、团结抗日爱国人士支援抗日做出重要贡献的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纪念800名桂军士兵在七星岩内与日军顽强交锋数日后中毒牺牲的八百壮士墓,等等。高校学生党员通过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学习这一段段悲壮历史的时候,必然能被其中革命先烈们英勇不屈的精神感染,使自身思想道德品质得到质的升华。

2.精神文化资源

在战争的年代里,有一群人从四面八方集中到了桂林,用文化吹响了战斗的号角,用艺术点燃了抗日的激情。1938年下半年,广州、武汉等地被日军攻占,中国的半壁江山沦陷于敌人的铁蹄之下。许多来自各个沦陷地区的文化工作者和抗日救亡团体来到了桂林。桂林的人口从战前的7万增至50万。桂林一度成为抗日文化活动的中心。演出的话剧有300多台,评剧200多台,桂剧、湘剧、粤剧200多台,音乐舞蹈演出300多台,画展200多个。正如出版家赵家璧所说:“它有近百家的书店和出版社,抗战期间自由中国的精神食粮——书,有百分之八十是由它出产供给的。”作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数千名来自各行各业的爱国人士都活跃在桂林,其中文化界名人就有200余人,包括茅盾、郭沫若、巴金、夏衍、徐悲鸿、艾青、田汉、李四光、陶行知、马君武等,不胜枚举。这些有识之士高举抗战文化运动的旗帜,以各种文化活动为有效载体,开辟了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创造了桂林文化之城的奇迹。在不同流派紧紧围绕团结民族同胞奋勇抗战的主旋律下,“桂林文化城”在中国和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彰显了全国广大文化工作者、国际反法西斯战士和桂林人民为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做出的伟大历史贡献。这段热血铸就的历史凝聚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它在生动形象地讲述桂林成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渊源及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展现了桂林作为文化名城在抗战期间的历史截面和文化意蕴。

在桂林,用红色的文化让高校学生党员感受革命精神,以实地的考察使高校学生党员了解革命历史,文化熏陶与实地研学相结合,高校学生党员更能迅速体会到当时的革命热情。

二、桂林抗战文化研学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1.桂林抗战文化研学与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相脱节

目前,桂林的大部分高校都开展了红色文化教育,但是相关的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及教育理念都不够完善,红色文化研学经常性地被作为一个难得的社会实践来对待,而以桂林抗战文化作为切入点的更是少之又少。正因为这种对红色文化传承的不重视以及对红色文化研学方式方法的不明确,致使当代高校学生党员对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的那个时代的了解日渐淡化,忽略了抗战文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进而导致网络上时常出现对于抗战文化不尊重的行为。所以桂林抗战文化研学与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脱节的现象。

2.桂林抗战文化研学与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系统性不够

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学实践中,受主客观条件影响,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教育的现象。一方面,高校系统性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投入不足。红色文化研学的开展相比于普通的理论授课所占用的时间长、投入大,学生人数相对较多,组织开展难度更大,这些都导致红色研学活动开展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如认识不到位、学时不足、资金投入不足、制度保障不健全等,进而使得高校学生党员研学教育开展不系统。另一方面,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不够充分。高校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对于红色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虽不排斥但仍以被动接受的状态为主,可以说,学生对红色文化知识的学习更多时候流于形式、浮于表面。高校在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过程中,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不够充分是红色文化研学与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系统性不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强化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方面,重视社会实践教育,拓展党员教育方式、强化效果亟需新突破。充分发挥地方红色资源优势,将红色文化研学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结合起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开展桂林抗战文化研学的方法和途径

1.将红色文化研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红色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红色文化研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是红色文化研学有效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途径。第一,强化红色文化研学在高校传统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在传统教学中,强化红色文化研学的理论讲授,注重将历史性与时代性结合,既尊重历史资源的挖掘又注重将红色文化研学融入时代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应用好红色文化。例如,开展红色文化讲座,邀请专家教授来开展关于桂林抗战文化的讲座,在课堂的教学当中,充分解析当地历史文化,讲清楚哪里有红色文化、有什么红色文化,并与教材的内容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引导高校学生党员进行学习,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历史教育意义,以加深学生党员对于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第二,将红色文化研学深度融入第二课堂。研学在学生第二课堂的应用可以让红色文化更鲜活立体、更具趣味性,高校学生党员通过参与研学活动,实地了解红色历史文化,亲身参与进去,对于红色文化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有利于增进对桂林红色抗战文化的了解,对于桂林抗战史更加了解,在红色文化遗址中的革命先烈所蕴含的精神的熏陶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的效果。

2.将红色文化教育与网络媒体相结合

随着科技和时代的进步发展,创新红色文化教育形式,依托数字媒介和融媒体传播平台,鲜活生动地展现红色文化,打造可视、可听、可触、可感的互动传播体验模式,让学生深刻认识感悟红色文化,积极参与红色文化研学活动,强化体悟认知,是立足时代发展、立足学生需求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应充分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网络化传播应用。第一,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多种平台进行宣传,构建红色文化的学习平台,打造红色教育高地。第二,借助网络媒体技术。在桂林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中,现存相对完整的红色遗址、故居、遗迹,如湘江战役纪念馆、救亡日报社旧址、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等红色资源,想要立体、完整呈现,唤醒历史记忆,除了保护好遗迹文物,更需要借助网络媒体技术,如全景展示技术、仿真模拟、虚拟交互体验、VR、XR等新媒体技术,将历史事件、历史面貌、文物细节完整真实地还原呈现,使得图片、声像资料、纪念馆介绍呈现多样化、立体化。

3.将红色文化研学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实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培育的重要实践方式,主要包括校园文体活动、校园红色艺术作品、红色摄影或书画活动、红色经典读书会等多种展现形式,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校园文化活动,于无声无形中受到红色文化的洗礼,营造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第一,依托专业特色开展。充分发挥学校特色专业,如艺术表演专业学生可编创红色文化艺术作品,传媒专业学生积极拓展传播载体和平台,历史专业学生积极进行历史背景的挖掘和历史故事的讲述,通过不同专业特色展现,切实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第二,依托重要的节庆纪念日开展。如在特定的节庆纪念日,在校报校刊、宣传栏、文化走廊、学生社团等建设中融入红色文化元素,举办关于红色文化的活动,如红色文化摄影大赛、红色文化征文、唱红歌等研学方式,将红色文化渗透到日常活动中。第三,依托党支部开展。依托党支部,挖掘利用好桂林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主题活动中精心策划开展红色文化研学,强化认知,丰富形式,使红色文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实效。

四、红色文化研学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深化高校学生党员的理论认知

红色文化资源形式多样,桂林抗战文化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使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更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红色文化都是引领我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引领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证明了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意义,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多举措将红色文化研学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强化学生党员的历史认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2.有利于激发高校学生党员的情感共鸣

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从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中汲取养分,延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引导人、感染人、激励人。可以说,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是必然之举,更行之有效。

红色文化研学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从情感上唤醒学生党员的爱国之情,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了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情能力,使大学生在红色文化的学习中明晰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是加强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精神基因,进而激发爱国热情,激发情感共鸣,增强自身的责任感。

3.有利于强化高校学生党员的行为实践

当前,桂林抗战文化中现存完整的革命遗址、纪念馆、烈士墓等红色文化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衍生出多种存在形态,如红色旅游、网络红色纪念馆、网络红色主题实践馆等。依托完整的实践场馆、鲜活的网络样态、生动的红色旅游纪念地,通过红色研学切身体悟感知,大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对于远去的历史记忆逐渐激活还原。这种重视参与感和体验感的行为实践是现下红色研学融入高校学生实践教育的主要方式,目的就是让书本上、博物馆里的历史“活”起来。通过文化研学之旅,学生党员将铭记历史,以实际行动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将自身潜能和创造力体现在行为实践当中。

结 语

桂林抗战文化是桂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抗战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以红色研学的方式强化高校学生党员对抗战历史的认知,弘扬高校学生党员的爱国主义热情,更加深刻理解和体悟如今的美好生活是怎么来的,使高校学生党员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同时对自身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为以后能在历史浪潮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力量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桂林研学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桂林行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乐!乘动车,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