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红色家风涵养初心使命

2022-11-14 06:26
活力 2022年11期
关键词:家风党员干部

曹 方

(中共舞阳县委党校,漯河 462400)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风的建设,围绕家风建设发表了很多重要论述,这不仅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鲜明态度,同时也阐述了新时代家风建设的重要内涵,对新时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走出成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家族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可以影响家庭成员思想、品德及行为的传统风尚,是世代承袭的价值共识,体现了家庭的精神面貌、文化涵养。通过一代代人的家文化传承,以小家释放出对大家的影响力。它就像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阳光雨露一样,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

(一)好家风事关个人价值的塑造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是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个人的价值塑造也从家庭开始。家风在目视、耳闻、口传中形成,对家庭成员的价值塑造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说到家风时,我们会有一种直观的感受,一个家庭如果很注重孝道,即便几代人同住也会和谐融洽;也会想到一些家庭观念,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和万事兴、尊老爱幼、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还会想到传承家风的微观载体,如《诫子书》《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家规家训。好家风教化人们修身齐家,为后代子孙立规矩、树榜样,从而影响一代或者几代人的价值塑造。

(二)好家风事关社会良序的形成

对于一个家族来说,良好的家风可以光宗耀祖、荫泽后代;对于一个社会来讲,良好的家风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良序发展。“三朝旌表恩荣第,九世同居孝义家”,这是镌刻于郑氏祠堂的一副楹联。一直以来,郑氏一门谨守着《郑氏规范》的教诲,“以孝治家,耕读传家”,历经元明清三朝,同居共食达350年,最多的时候有3000人。郑氏一族还为朝廷培养了169位从县级至中央级别的官吏,且没有一人因为贪赃枉法而被罢官。《郑氏规范》第八十八条规定:“ 子孙出仕,有以脏墨闻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朱元璋会感慨“人家有法守之,尚能长久,况国乎!”。

一个家族的规范可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法规,一个家族的风气可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风气。执政后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家风问题上,更加明白“家风连着民风,齐家才能治国”,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三)好家风事关好干部的培育

共产党人的家风如何,关系到国家治理能否有效、执政基础是否牢固,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因为在群众眼中,党员领导干部,包括其配偶子女、亲属在社会上的言行举止,都直接体现着党员领导干部本人的作风。党员领导干部的家庭如果家风败坏,不仅会影响自己家庭的和谐,也会破坏社会公平竞争的环境,动摇群众对法治的信念,直接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这也是类似“我爸是某某”“严书记的女儿”等新闻和言论,能够一次次在网络中掀起轩然大波的重要原因。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的腐败案件中,家族式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家风败坏已成为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违法违纪的重要原因。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往往从党员领导干部的家庭成员入手,将其“拉下水”。所以,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自己就是家风的首要责任人。自己守好了,并且管好自己身边的亲属,家风醇正,党风才能清正。

新形势下,在向第二个百年目标接续奋进的过程中,面临国内国际环境的瞬息变化和压力考验,我们党要始终成为14亿中国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就必须高度重视家风建设。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自我革命、敢于自我斗争、永葆青春活力的必然要求。所以,无论是从个人、社会的角度,还是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始终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良好的家风塑造正确的价值,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家风

优良家风也融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在不同时期,各条战线的共产党员都在深刻思考着家风的重要内涵和重要意义,他们在道德修养、行为处事等各个方面都给自己制定了更高的标准,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对周围的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逐步孕育出了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独有价值标准的红色家风。正因为红色家风的滋养,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又敢于担当的共产党人,并使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做出突出贡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艘航轮的稳步前行注入强大活力。

(一)严守纪律、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

严守纪律、对党忠诚不仅体现在工作中,更体现在具体生活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一直被笼罩在核恐吓的阴云中。毛主席说,即便是勒紧裤腰带,中国也一定要研制自己的原子弹。周总理多次对科技工作者强调“保密工作无小事”。有一次,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女士实在忍不住,就主动问起自己的丈夫到底在做什么,因为她看到邓稼先每天拿着包、拿着书就出门了,像是去工作,又像是去学习。邓稼先说:“我去老地方啊。”许鹿希问:“老地方是什么地方?”邓稼先说:“老地方呀,老地方就是保密。”

虽然时代变了,但遵守纪律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什么时候都至关重要,即便是对于自己的家属,也要做到“不该说的不说”,这是党的利益的需要。这是一种可贵的政治品质,也是他们留给我们的永远的宝贵财富。

(二)务实清廉、不谋私利的工作准绳

在公与私之间如何取舍,更能体现共产党人的家风、信仰和品质。毛主席给自己定下“三条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他从小在姥姥家长大,表兄文运昌对他童年的影响非常大,是他少年时代的引路人。两人除了亲戚血缘关系,更像是朋友、战友。新中国成立后,文运昌给毛主席写信,一是表明了自己和主席的关系,二是提出了让主席帮忙给15个文家亲戚在北京安排工作或者保送入学。主席看到信后立刻大怒。新中国初建,人民渴求平等,应该凭借自己的本事安身立命,如果利用手中的权力来谋私利,那是绝对不行的。所以,毛主席批示:“许多人介绍工作,不能办,人们会要说话的。”

毛主席不谋私利,在面临亲情与党和人民的利益之间的矛盾时,他始终保持着作为党的最高领袖的高度理性与自觉。

(三)一心为民、勤勉工作的赤子情怀

周总理是每天中南海睡得最晚的领导人之一。1972年5月18日,他被查出患有膀胱癌。但他的工作台历清晰地记录着从1974年1月1日到6月1日,在他接受手术前的这130多天里,有9天工作12到14小时,有74天工作14到18小时,有38天工作超过18小时,有5天连续工作长达24小时。虽然此时他已经76岁了,又身患癌症,但近1/3的时间连续工作超18小时,只有13天工作量在12小时之内。从身体实在支撑不下去被迫住院到去世,他共进行了13次大小手术,平均一个多月手术一次,但他还在挑战身体极限,把办公室“搬”到医院,把办公桌“搬”到病床上。在这期间,除了阅批文件,他主持召开或者参加了40多次会议,与有关负责人谈话200多次,接见外宾60多批……即使在生命最后的岁月里,他也从未停止工作。

“革命总是会有牺牲的,我们是幸存者,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努力为党工作。”他一辈子想的都是党和国家的事业,一辈子都在勤勉工作,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用有限的时间去为人民谋幸福,完全到了忘我的境界,他给我们树立了永远的榜样。

(四)勤俭质朴、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

勤俭节约是老一辈革命家身上鲜明的优良家风。邓小平一生简朴,从不奢侈浪费讲排场。他有一条裤子穿了好多年,裤脚边都磨破了。他要穿着这条裤子参加“一苏大会”,身边的工作人员觉得太难看,要给他做条新的。他坚定地拒绝说:“共产党人穿衣不是图漂亮好看,而是讲究个干净整洁,破一点没啥子关系!”物质丰裕的建设时期也是如此。他反复强调:“要勤俭办一切事情。”为倡导和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躬行实践。在他家餐桌上,几乎都是家常的“四菜一汤”,一大家子吃。在他的熏陶下,家人也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邓小平从不在吃的东西上挑剔,不许家里人倒掉剩菜,这并非吝啬,他只是想把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生活俭朴的他一生没什么积蓄,晚年的时候,还两次给“希望工程”捐款,用于我国的科研和教育事业。

邓家的家风就如同邓小平的饮食习惯一样,勤俭、质朴。正因为他们吃过了苦,才有了我们如今的甜。

老一辈革命家的质朴节俭的精神,以及那颗始终不改的初心,也将指引我们后辈前行。

三、党员干部要带头培育传承好家风

(一)培育传承好家风,根本是坚定理想和信念

为什么老一辈革命家会形成如此崇高、如此绵远的红色家风?其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家风里深藏着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传承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正是因为有了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他们才可以始终做到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正是因为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他们才把崇高的做人品质、处事风格融入他们的家庭生活中,从而向国家、向社会释放出强大的影响力。

信仰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轨迹、生命价值,到底是为自己而生,还是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而生?那些真正选择了共产主义信仰的人,入党、参加革命,绝不是为了自己升官发财,而是为了挽救国家民族于危亡,为了拯救百姓大众脱离水深火热的生活。这是他们的初心、使命、责任和担当。今天,我们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家风,就是穿越时空与先辈们进行一次灵魂的对话,从中感受他们笃定的理想信念。

(二)培育传承好家风,首先要做的是由干部率先垂范

“其身正,不令而行。”培育传承好家风,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以身作则。党员领导干部是家人身边的榜样,不仅要重言传,更要重身教,做到知行合一。只有自己行得端、做得正,向家人传递正确的权力观和积极的价值观引导,真正地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才能在家人面前树立良好的品德威信,自己的言行才更具感召力、说服力和约束力。

所以,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感悟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内涵,时刻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家庭成员及身边的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党纪和国法。

(三)培育传承好家风,关键是从严律己治家

首先,党员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小家与大家、家风与党风的密切关系,清楚“严于律己、从严治家”的重要性,在党纪国法面前始终坚持“严是爱、宽是害”的底线思维。当然,党员领导干部也要去关爱自己的家庭和亲人,但是不能把亲情关爱与党性原则混为一谈。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记住党性第一,亲情第二。

其次,党员干部要从严律己,要带头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时刻把纪律挺在前面,自觉主动地接受组织和制度的约束监督。

最后,党员干部要从严管理自己的亲属。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对他们加强政治、思想、法纪、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坚决防止亲属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和影响去谋取不当利益,一经发现,绝不纵容姑息。

国如车,家是轮。家风的建设与传承,不仅影响个人的一生或一个家庭的现状和未来,更关系一个民族的守正与创新。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弘扬和传承革命先辈的优良家风,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激发使命担当,以家风正影响、促进党风社风的持续好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家风党员干部
我是党员向我看
“倔”楼长是个老党员
党员之家
家风伴我成长
党员标准是什么?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