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教育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2022-11-14 06:26尤小钰
活力 2022年11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群体总书记

尤小钰

(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 150000)

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正是因为有了广大青年的支持和贡献才得以稳步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作为核心人才力量的青年一代担当起这一时代大任,拥有青年群体的支持,国家才有未来的发展。只有保证青年群体的思想价值取向正确,才能确保我们培养的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可以说,把握和引领好青年群体的思想是我们实现一切目标的重要前提。这就意味着,只有重视起对青年一代的教育培养工作,才能为青年一代筑牢思想意识的安全屏障,让青年群体成为国家发展繁荣的中坚力量。

一、新时代青年教育思想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青年教育工作,并在多个场合从多个角度发表了对青年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导,以其理论框架可分为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四史”教育三方面的内容,为培养新时代有为青年提供了理论遵循。

(一)理想信念教育

我们党的理想信念虽然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涵,但是本质上从来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让中国成为一个真正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青年一代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其理想信念不仅关乎个人的未来发展,更关乎社会、国家、民族的发展。青年时期是一个人确立理想信念最关键的时期,青年群体的理想信念不能盲目选择,必须要符合新时代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要求。我们党正是因为具有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取得社会飞速发展、人民越来越幸福的巨大成就。因此,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教育,首先就是要教育、引导青年对马克思主义做到真懂、真信、真爱,让青年群体从心底里认同社会主义,培养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内生力量,把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和人生理想紧密结合,把个人的青春梦融入中国梦中,尽好自己应尽的责任,担负起时代使命。对于个人而言,理想信念又是每个人的精神支撑,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内在动力,也是指引我们在事业中前进的风向标。一个人只有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行得稳、走得远,才能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初心如磐,不忘来时路。理想助力青年一代在人生长路中寻找到方向和目标,信念牵动青年一代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踔厉风发、坚定不移。广大青年只有将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在实现青春梦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步稳力沉地担负起实现中国梦的时代重托。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放眼当今世界,由于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各种思潮和观念在众多信息交流渠道中广泛传播。而一个人的青年时期是思想最活跃的时期,也是最不稳定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年由于没有找到自己的价值坐标,没有建立起自身的价值体系,在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尤其是国外敌对势力的信息侵扰时,极易受到错误思潮的影响,使价值观发生扭曲。一个人如果在价值观的选择上出了问题,那么就极为可能导致各种歪风邪气的侵入,丧失理想信念,在精神上萎靡不振,甚至背离共产主义事业。面临当今世界各种多元化、复杂化的社会思潮,如何让正确的价值观成为青年价值体系的“主心骨”,是当前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承载了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精神追求,也是全体人民的情感认同,以及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当代青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青年,是促进当代青年在正确的人生轨道上向前迈进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可堪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必然要求。广大青年要想在人生的赛道上跑出成绩、跑出水平,首先就要定好方向,只有方向准、基调正,青年一代才能在人生的征途中不迷航、不掉队。只有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年一代价值选择的大方向和主基调,才能确保青年一代的成长符合人民的利益,有助于国家的发展。只有践行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成长成才,才能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保驾护航。

(三)“四史”教育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想保证青年群体成长成才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就必须学史明史,为增强广大青年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打牢基础。根基深厚、底蕴丰富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记录了民族的兴衰更替。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仅能看到古代先贤们的智慧,以及古代盛世的繁荣强大,也能看到民族危亡时期革命先辈们的热血与汗水。青年群体只有充分了解国情,了解我国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才能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能对脚下的土地产生由内而外的归属感,才能从内心深处衍生出对民族的责任感,对国家的责任感,自动自觉地热爱中华文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史明理,“四史”教育就是青年群体学习前人伟大实践、伟大探索精神最生动的教材。青年一代只有了解我们国家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才能受到精神艺术的熏陶,探索出社会发展的规律,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而以传统文化为凝聚力,增强自身的文化认同感、民族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青年一代只有了解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才能理解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学史增信,我们党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带领全国人民把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发展成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社会主义强国,创造了一系列震古烁今的伟大成就。历史向我们深刻而有力地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对青年群体进行“四史”教育,就是要在学习了解历史的过程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决心。

二、新时代青年教育思想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和国家发展需要,提出了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青年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形成了新时代青年教育思想,其立意深远、内涵丰富,既重视理论创新,又贴近实践进程,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丰富发展了青年教育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从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思想中得到了很多启发。马克思、恩格斯很早就意识到青年这股新生力量的重要性,并表明了青年在革命运动中所发挥的主力军作用,深刻阐明了青年群体的阶级本质。马克思、恩格斯还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对青年群体的教育包括智育、体育和综合技术教育的内容。列宁则明确了共产主义政党同青年的关系:“我们是未来的党,而未来是属于青年的。”他认为,青年是各个党派争夺的希望,因为他们是最敏感、最自觉、最彻底的。党的发展必须着眼现在、面向未来,而未来世界的主体是青年,未来国家发展的希望也必然寄托在青年群体的身上。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教育的论述就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思想理论精髓及根本立场的前提下,根植本土、深究国情,不断根据时代发展和国家进步的新要求,对马克思青年教育思想理论做出的时代性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青年教育思想对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是我们党对新时代青年教育理论认知与实践探索开辟新境界的重要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青年一代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为青年一代增知识、长见识提供了便利,但各类错综复杂的信息也对青年一代的冲击越来越大。要想保证青年群体的思想不被不良思潮所影响,就要求我们的教育理念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教育环境的新变化,有的放矢、因时因势地解决我国青年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困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教育思想的基础上,适应当代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旗帜鲜明地指出了青年教育的历史方位和前进方向,进一步明确了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为新时代青年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实践遵循。时代的发展进步与青年群体的成长成才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时代的发展为青年群体实现人生理想创造机遇,青年群体也在实现人生理想的过程中推动了时代的发展。我国进入新时代,这意味着青年群体人生理想的实践向度也要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从大方向来看,习近平总书记为全体青年提供了远大的共同理想,那就是实现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倡议和号召青年群体把个人的青春梦和中国梦统一起来,在中国梦的框架下追求放飞人生理想。广大青年只有在中国梦的框架下构建自己的青春梦,才能在新时代的大浪潮中把稳思想之舵,在正确的道路上建功立业。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我们的教育事业要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就意味着青年群体的个人理想要符合党和国家的利益,要做到实现个人理想和国家理想相统一,这是国家发展所需。习近平总书记还教导青年群体要树立远大志向,要有为人类文明进步而奋斗的情怀和担当;要在人生的考验中锤炼意志品格,不畏惧成功路上的挑战;要把纸上学来的学问落到手边、落到实处,做实干家。青年一代要有这样的优良品格,才能成长为时代变革的先锋力量,这是时代进步所需。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对我国的青年教育理论做出了符合国家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更新,不仅为新形势下我国如何做好青年群体的教育工作提供了新办法、新思路,更实现了我国青年教育理论的与时俱进。

(二)为新时代青年建功立业提供了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为青年一代的成长成才提供了方向指引,也为青年一代砥砺奋进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新时代青年群体的个人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时代环境的新变化,深刻总结了青年群体的思想特征、行为特点,针对青年群体成长成才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给予了明确的指示,从学识、德性、价值观、品格等多方面、多角度对青年群体提出了指导和期望。

首先,青年群体应该勤学好问。青年时期是一个人学习能力最强、最具创造力和创新性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年要想充实自己、发展自己,最基本的就是要用广博的见识和深刻的学识武装自身,不仅要在学校里学好老师传授的知识、课本中的内容,还应在社会和家庭中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吸收一切能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识养分。

其次,青年群体不仅要有才学、有见识,还要为人正直,修身养德。一个人如果有“才”而无“德”,便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对人民、对国家有益的人。青年群体不仅要有为祖国奋斗、为人民服务的“大德”,还要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公德”,以及严于律己的“私德”。另外,青年群体还要明辨是非。只有善于明辨是非、认清方向,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抉择,保持自身价值观的独立性,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最后,青年群体要实学实干,稳重自持,坚定自励。作为青春梦的创造者和中国梦的搭建人,青年一代不能把实现青春梦和中国梦当成口号,而是要把实践实干落到手边、落到实处,用行动加快实现梦想的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深切期望当代青年要不负党和国家的重托,把自己修炼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积极进取、情理兼修的,为党和国家做出新贡献的时代青年。可以说,青年一代在不断奋斗的征途中,有明确具体的远大目标和方向,才能有坚定不移的前进动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青年群体的推动下才能早日实现。

结 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青年群体作为一个国家的中坚力量,身上背负着祖国未来发展的重任。青年群体有了正确的成长方向,国家的未来发展才有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慧保障。因此,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做好对青年群体的教育工作是当前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青年群体的教育工作做出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谁培养青年群体,对青年群体进行什么样的教育,如何做好对青年群体的教育”的教育课题,为新时代青年教育工作的实践提出了价值观和方法论要求,是新时代我国青年教育事业重要的理论遵循和实践遵循。广大青年必将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下,勤学苦练,开拓进取,怀揣远大理想,担当起时代大任,以实学实干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尽一份力。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群体总书记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江苏海外新华商群体探秘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时局图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中间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