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治理现代化分析

2022-11-14 06:26
活力 2022年11期
关键词:现代化战略活动

张 雪

(中共宜川县委党校,延安 716200)

在“三农”发展进程中,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部署无疑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一个创新举措。而为了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得以顺利贯彻落实,就必须切实做好农村基层经济工作,保证可以充分激活农村经济活力,为全国经济发展注入全新的动力。此时,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建设进程,打破传统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束缚,构建现代化的农村经济发展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治理现代化

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项面向“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是国内现代化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可以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明确的指引,主要的战略要求包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方面,力求最终可以构建一个全新的“三农”格局,助力农村和农业等都可以逐步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要想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离不开农村和农业等基础层面的现代化建设,这正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相对于传统乡村治理而言的一种全新的治理手段,其符合当下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要求,是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中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两个方面。乡村治理现代化主要具有如下两大特征:一是乡村治理的主体具有多元化特征,传统单一化的治理主体已经无法对乡村发展过程中的繁杂事务进行有效治理,所以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是现代化治理的一大基本特征;二是乡村治理开始向公共服务转变,尤其是以服务农民为核心,民主协商在乡村治理中所占地位不断上升。

二、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相关性

1.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为乡村治理现代化培育多元主体

乡村治理工作本身是国家开展治理活动的重要基石,而治理有效性则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贯彻落实的重要基础。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进程是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中不可或缺的条件,而农业现代化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保障,所以必须立足于促进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从带领全体村民过上富裕生活出发,构建多元发展主体的全新农村治理体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顺利贯彻落实。而乡村治理体系本身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指导及鼓励乡村中的村“两委”干部、村民以及其他乡村经济组织和干部等多主体协同开展工作,众多相关主体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一同负责乡村治理活动。与此同时,在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下,要促使全体多元主体都可以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来,保证可以使他们真正意识到乡村振兴过程中各主体彼此需要肩负的工作职责与任务,这样才能够使他们有效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提高乡村治理实效性。特别是要充分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时机,在新一轮资源要素的条件下,将物力、财力与人力等相关资源要素向乡村倾斜,同时还要注意有效引导有能力、有文化的乡村精英向乡村本土地区回流。在此基础上,也要注意为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多方乡村治理活动培育一大批高素质的治理队伍,使他们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相关实践活动。

2.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伟大壮举,同时也按期实现了脱贫攻坚的发展任务与目标,绝对贫困问题得以切实解决。随后国内的“三农”工作重心不再是脱贫攻坚,取而代之的是在全国各地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经过前一轮脱贫攻坚战略活动的开展,我国各地区基本上已经初步构建起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及管理制度,这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乡村治理活动的开展以及其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各个乡村地区中的贯彻落实离不开切实可行的制度支持,同时对相关管理业态方面的供给有一定要求,可以为国家开展乡村治理活动提供必要的制度设计基础,保证乡村治理活动更加有序、高效地开展。比如,在开展乡村振兴战略活动过程中,会围绕现代化乡村治理活动在政策、制度等方面的需求来构建符合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一系列具有稳定性和长效性等基本特征的治理制度,从而为乡村治理活动的开展乃至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可靠性、持续性的制度保障,避免因为乡村治理活动中缺乏明确的治理制度而影响最终的现代化乡村治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3.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指明实践方向

自2017年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国家针对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一系列具体的部署。根据相关规定及要求可知,有效的乡村治理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基础。为顺利完成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应确保乡村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方面可以满足现代化建设的规定及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讲,为确保乡村治理现代化改革目标能够在工作实践中顺利落地,必须紧密结合乡村治理活动的部署及规划等方面的要求,在对乡村振兴战略可行性与有效性进行有效评估或评价的过程中构建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而在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效性进行评估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将乡村文明、乡村产业与乡村生活作为重要的考量指标外,乡村治理也是评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标准。从这个角度来讲,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可以为现代化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及实施指明前进的方向。比如,乡村振兴战略强调构建多元主体的乡村治理体系,所以在开展现代化乡村治理活动过程中也要注意相应构建集多元主体于一体的乡村治理组织,确保乡村治理活动高效开展。

三、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1.构建全新的乡村治理模式

现代化的乡村治理活动是在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与乡村社会转型发展的共同引导下开展的一项有效活动。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的根本目标是要构建一个集法治、德治与自治于一体的乡村治理体系,这种“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模式可以为乡村治理活动的高效开展提供强大的支持。在现代化乡村治理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意立足于现代化乡村治理目标实现视角,以德治为支撑,以法治为重要保障,以自治为根本依据,采用“三治合一”的治理新模式,保证借助多元化的治理体系来夯实乡村振兴活动开展的基础。在这一全新的乡村治理模式下,“三治”本身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方面发挥着差异化的作用。一方面,要重点突出乡村自治在整个乡村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突出其在整个乡村治理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因为在乡村建设等一系列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活动中最为主要的一类力量是村民,实际的乡村治理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首先强化村民自治,即要综合开展自我管理、服务、教育与监督等自治活动,鼓励全体村民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活动当中,在争相建言献策的过程中增强对乡村共同体的担责意识与认同感。另一方面,要注意有机配合法治与德治两种治理方式。因为德治方式可以给予乡村法治治理方式价值引领,而法治治理方式则可以为德治方式提供强大的保障,这样就可以在乡村构建法治认知与情感,同时也有利于对乡村自治组织进行规范,或者对自治组织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尤其是要借助乡村治理活动的开展来使全体村民切实意识到“乡村治理,人人有责”这一道理,从而促使他们积极投入乡村自治实践活动中,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必要动力。

2.强化村级党组织引领作用

为了顺利实现现代化的乡村治理目标,必须切实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乡村治理活动的绝对领导与引领地位。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乡村治理活动开展的根本依据就是要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作用,同时还要注意将这种引领作用贯穿于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当中。在村级党组织引领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意切实在乡村治理体系中构建一个以“一支部一堡垒,一党员一旗帜”为核心的治理理念,有效发挥村级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绝对引领作用。这就需要对村委会和村支部的相应责权范围进行合理划分,对村“两委”的相应工作机制进行有效完善,保证可以对二者的相应工作内容进行有效厘清,尤其是要切实发挥村级党组织对乡村自治组织本身在思想与政治方面的引导力,不断提高以村支部为代表的基层党组织本身的号召力。为了充分突出及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必须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的组织及指导作用,所以必须培育相应的干部队伍,不断提升村党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比如,可以选派优秀的党员干部到基层去担任书记一职,借此来进一步提高村级党组织建设的质量,确保相关党组织自身治理乡村活动顺利开展。村“两委”干部本身要注意深入实际,同群众进行密切沟通及交流,从民意中汲取工作的力量,保证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治理活动中顺利贯彻落实,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基层党组织和村民群体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可以凭借自身专业能力来树立良好的榜样,借此来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得以顺利贯彻落实,保证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目标更好地实现。

3.采取多样化乡村治理方式

在以往的乡村治理活动开展过程中,主要应用纸质存档方式和宣传栏方式开展治理活动,但是伴随着乡村变革活动的开展,为进一步提高乡村治理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就必须注意对乡村治理方式进行大胆创新,力求可以借助多样化的乡村治理方式方法来进一步提高乡村治理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当下科学技术与现代化技术发展迅猛,有效地运用这些全新的技术与理念来开展乡村治理活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科技是支撑社会治理活动高效开展以及构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保障,要对乡村振兴活动中的各项要务进行有效处理,应有效地利用更为先进、可靠的科学技术来简化整个乡村治理活动,这样可以提升乡村治理质量与效率。比如,基于先进科学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在乡村治理活动中高效地处理数据或者高效地宣传国家的政策与方针等,这样必然会大大提高整体的乡村治理实效性。特别是当下正处于全面防疫的关键时期,这时候各个地区的乡村都面临着严峻的防疫工作形势,此时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的乡村治理工作需求。而如果可以有效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开展网格化治理活动,那么就可以在丰富传统乡村治理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增强乡村公共服务与管理的能力。所谓的网格化治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对片区以网格的形式进行划分,之后为不同网格片区相应地配备网格员,就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村民的实际需求,保证可以将乡村治理服务落实到位,同时村民彼此之间可以通过一对一的沟通及交流来及时回应或解决各方面的诉求或困惑等,提高了整体的乡村治理活动开展实效性。要注意积极推进“互联网+乡村治理”模式建设进程,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作用,开展乡村治理活动,如可以充分运用微媒体、多媒体等多样化的网络平台来加强村民彼此的沟通与交流,提高村民治理活动开展的实效性。

4.大力培育乡村治理队伍

作为乡村治理工作的主体,乡村治理队伍建设也是提高乡村治理工作质量,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顺利贯彻落实的重要保障。在乡村治理中引入新乡贤,不仅契合乡村振兴战略所强调的人才振兴政策,同样符合现代化乡村治理要求中所强调的新乡贤作用。所谓的新乡贤实际上就是在乡村治理工作中那些本身具有较高文化素养、过硬治理能力以及强大号召力的人才,由他们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扮演村“两委”和村民的沟通桥梁,通过“乡情”的运用来对乡村治理体系下的整个社会氛围进行稳定,对乡村内部的不和谐乱象进行有效治理,有效激活乡村经济发展的活力,最终助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建设目标顺利实现。这就需要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鼓励乡村人才回流,有计划地培育与引导新乡贤,保证可以为乡村开展现代化治理活动打造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首先,要加大农业集约化与现代化建设的投入,积极探索全新的经营模式,并对经营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加大农业补助的力度,保证可以持续性调动乡村民众生产的热情。其次,乡政府要注意构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与激励方案,吸引本地大学生回乡创业发展,如可以提供一些优惠的补贴政策来鼓励大学生回本地进行创业,这样可以壮大基层人才队伍力量,促使他们拉动乡村经济发展。最后,还要注意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充分挖掘本土特色资源和产业来招商引资。

结 语

总之,农村治理现代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在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农村治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可以从构建全新的乡村治理模式出发,注重强化村级党组织引领作用,灵活采取多样化乡村治理方式,大力培育乡村治理队伍,保证全面提升农村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效果。

猜你喜欢
现代化战略活动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