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与绩效考核有效结合

2022-11-14 06:26何晔辉
活力 2022年11期
关键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考核

何晔辉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 100083)

引 言

当前,事业单位需要实现职能优化转型,提升服务水平与效率,对预算、收支等进行管控与约束。而实现内控制度体系与绩效考核工作的紧密融合,有利于践行透明化、规范化的预算制度,以便于合理利用单位资源。通过对内部管理体制与工作任务进行调整,更好应对市场发展的需求,并践行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要想顺利达成既定目标,保障资产安全性,就需要保证会计信息资料正确,促进经营方案顺利执行,确保多项经营活动的经济性与实效性,促进单位的自我优化与调整,切实提升员工的综合素养与工作效率。

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与绩效考核有效结合的意义与可行性

(一)意义

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主要代表管理活动,可以对单位运行阶段存在的不同类型风险问题进行防控,还可以顺利履行事业单位核心工作职责,提供高质量社会服务。绩效考核也以预算管理为核心,建设配套的考核制度。预算资金则代表利用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能,了解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出。开展绩效考核工作,需要由单位部门进行整体支出绩效、专项资金绩效的评估工作,了解预算执行可能面临的阻碍,开展科学的预算编制工作。实现单位绩效考核与内控体系紧密结合,保证绩效考核、预算编制风险控制到位,并为事业单位的多项经济活动提供相应安全保障。而实现内控制度与绩效考核的融合,可以对执行设计环节的问题进行挖掘,提出配套的完善策略,助力事业单位的长效发展。

(二)可行性

第一,针对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进行分析,内控制度属于最关键的管理制度,也是开展单位风险管理工作、实现资源科学化分配的关键制度,也需要覆盖单位的多项工作内容。虽然绩效考核工作更加关注如何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但也是建设内控制度的核心内容,在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业务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内控制度实施的阶段,做好绩效考核、预算管理的工作,防控其中深藏的风险问题,还可以确保绩效考核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第二,事业单位做好绩效考核工作,是有效化内控工作的关键。在内控制度实施的时候,就要以绩效为核心依据,做好量化考核工作,发挥出内控工作的推动作用。此外,做好绩效考核工作,有助于对内控工作的效果进行把控,可以及时洞察各项工作的问题,还可以完善与优化内控制度。第三,做好绩效考核管理工作,有助于单位内控制度的顺利落实,发挥出管理实效性。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建设中,主要包括业务活动的开展情况,管理活动的执行情况,有利于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并使得内控制度中的工作可以顺利落实,真正强化内控实施的效果。另外,为了提升绩效考核工作的全面性及准确性,需要明确岗位的基本责任、核心权利等,并进行基本职能的细致划分工作,这也是内部控制手段在预算管理中发挥作用的体现,并且也需要融入单位的多项管理活动范畴中。而在绩效考核制度与内控体系双重作用背景下,可以降低单位岗位操作风险,并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约束与监督,保证风险防控工作到人。与此同时,使员工了解自身基本职责,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实现单位与个人绩效提升的基础目标。不难看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绩效考核工作相辅相成,发挥两者的融合优势,可以提升内控效果,保证绩效考核的核心质量,切实提升内控管理效率,并加快职能转型发展,顺利履行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责。

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面临的问题

(一)工作目标缺乏科学性

在大多数事业单位内部,都设置了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但也还存在对绩效管理模式了解不全面的情况,对绩效管理与内控管理工作没有全面深刻的认知。领导层没有从员工的角度、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入手,导致事业单位制定的绩效考核方法、绩效管理方案不合理,无法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也无法从根源上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管理阶段,没有将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发挥出来,导致工作制度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还有部分事业单位不具备良好的创收条件,将获得更高经济效益作为首要目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绩效考核管理的实际效用。

(二)考核结果反馈性较差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具有强制性、单向性的核心特点,在考核的环节中,没有将考核中心放在内部员工身上,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原则。在考核过程中,不了解被考核人员的基本情况,也没有对计划遇到的实际困难、问题做出及时的解决与判断,最终的考核结果不会被广大职工接受与认可。而没有建设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考核结果缺乏人性化,无法做到以人为本,就无法实现科学化的管理目标,相关人员也无法了解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无法对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处理,甚至削弱其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积极性,无法切实提升综合工作效率与质量。

三、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与绩效考核有效结合策略

(一)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有效防控风险

实现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与绩效考核制度融合,需要将绩效考核管理工作贯彻到预算管理的环节中,还可以强化单位预算内控效果,从传统行政命令转变为工作模式、依法管理,从以经验为核心转变为以法规制度为核心,根据各项工作流程与指标,达到良好的绩效管控效果,规避风险问题。另外,事业单位建设配套的预算执行追踪体系,需要与绩效目标进度进行分析比对,还要明确预算落实情况、预算执行的进度,做好全局性的监督控制工作,将内控制度的激励及约束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另外,事业单位要践行岗位不相容分离机制,并且完善预算绩效考核制度。若预算执行出现偏离的情况,就需要提出相应的纠正方案。此外,做好事业单位分项目支出监督工作,以绩效指标完成情况、预算执行进度、预算目标等为关键考核内容,以月度、季度为核心单位,使得事业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内部管理人员可以结合实际的考核结果,分析预算财务状况,为编制财务预算报表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开展单位资金规范化管理工作。

(二)建设与落实内控制度,细化、量化绩效指标

事业单位实现内部管控制度、绩效考核体系结合,应当注重以建设完善的内控制度为基本要求,还需要量化绩效指标体系,以此有效提升综合内控管理水平,并且发挥出社会公益属性、公共服务属性。第一,立足于内控工作的基础目标,明确各个部门的管理运营发展目标,还要进行相关的职务分解,细化多项指标。第二,针对事业单位的外部风险点、内部风险点进行综合性分析,还要充分了解内控工作开展的关键点,实现重塑单位绩效考核体系的核心目标,提升实效性与实际操作性。其中最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在设置目标体系的环节中,将重心放在定性指标、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层面,细化绩效指标。例如,部门支出绩效考核工作,需要明确核心目标基本职责,还需要优化预算编制流程,明确产出目标与综合效益指标。开展项目预算绩效考核工作,应当明确短期发展目标、长期发展目标、实际的立项依据等,并提出全新的项目资金管控模式,开展规范性、有效性的内部预算工作,建设与落实内控制度,细化、量化绩效指标,并对资产进行科学化分配,实现事业单位稳定运作、长效发展的目标。

(三)加强宣传教育及培训,强化基层建设

事业单位的基层员工、内部管理人员是内控工作、绩效考核工作的关键参与者与组织者。在促进绩效考核与内控工作融合的同时,需要做好单位全体人员的培训、宣传教育工作,进而推进各项措施顺利融合,强化基层建设。具体来说,处于融媒体时代环境下,应科学化利用网络平台、新闻媒体、绩效考核工作的关键性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并且创设良好的绩效、内控环境,利用潜移默化的管控方式,影响单位人员形成良好的工作责任意识,为绩效管理工作开展做好铺垫。与此同时,为了有效提高单位内控工作、绩效考核工作的参与积极性,将绩效管理与内控管理量化为具体指标,融入干部考核体系的范畴中,不仅可以切实提升工作质量,还有助于促进绩效考核与内控制度融合。此外,开展事业单位人员系统性学习与培训活动,并以分层级的方式促进各项工作开展。结合事业单位的基本工作情况,讲解内控制度、绩效考核的具体实施情况,确保相关人员了解存在的联系,从全局性的角度进行管控。开展各项培训工作,包括实践性内容有很多。在强化财务人员操作水平的基础上,推进内控制度建设,全面开展绩效考核工作。以此为基础,保证管理计划的可行性,达到强化绩效考核与内控力度的效果。

(四)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现阶段,事业单位都完善了信息化建设,绩效考核工作、内控工作开展也关系到信息化技术处理工作。因此,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单位内控管理制度与绩效考核工作的融合,还要切实提升综合处理效率。第一,事业单位需要实现内控管理制度与内部操作软件的结合。在支出财政资金的时候,不管是项目申请、项目审批还是项目执行,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设置权限,避免单位人员出现跨职责操作的情况。发挥出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对单位的管理活动进行规范化管控,确保内控制度能顺利实施。第二,事业单位需要进行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工作的划分,还需要做好信息化管控的工作。在设置信息化管理模块的时候,保证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的独立运作,并满足实际的预算内控需求。针对单位的各项绩效考核工作,需要利用信息化平台完成,并保留操作的痕迹。不仅要保证信息收集的全面性,还应当对信息数据进行追溯,做好全面的信息数据分析工作。第三,事业单位在汇总预算管控、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阶段,需要以信息化为获取数据与信息的关键手段,有效提高信息处理效率,并为事业单位做出管理决策提供相应的准确数据支撑,切实提升工作效率。

(五)有序公开预算管理情况,合理引入政府采购标准

事业单位在各项业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绩效考核管理信息、内控信息等。将关键信息公开出来,能强化公众监督的效果,提升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工作责任意识。促进内部控制制度与绩效考核工作的融合,能形成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保证各项内控制度、考核管理工作能顺利实施,切实提升事业单位的综合效能。以内部控制为视角,完善预算管理绩效考核体系。首先,在财政资金的支出环节,引入政府采购标准,还需要提出科学化的合同管理方式。在此过程中,利用定期抽查、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做好合同的管理工作,凸显内控监督的实际监督作用。其次,开展预算执行情况的管理监督工作。将预算执行情况量化归纳到绩效考核体系当中,还需要顺利贯彻内控体系,与绩效考核机制融合。最后,做好全面项目管理工作,引入第三方咨询专家,将管理情况公开,做好项目考核及全面评估工作,内控制度贯穿于绩效考核体系中,以此促进单位后续项目顺利开展。

结 语

事业单位实际开展绩效考核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没有设定科学化的工作目标、考核结果反馈性较差等。基于此,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两者存在的联系进行把控,细化各项绩效考核指标,并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做好宣传培训工作。在精确分析两者内部关系的同时,提出针对性的管控策略,对各个环节蕴藏的风险进行把控,建设与落实内控制度,细化、量化绩效指标,明确既定的规范,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实现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绩效考核管理工作考核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问题及对策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预算与绩效考核间的关系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试论国企绩效考核体系现状及优化策略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民营企业绩效考核管理研究——以BH公司为例
民营企业绩效考核管理研究——以BH公司为例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