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2022-11-20 06:02于艳张海云
现代英语 2022年12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于艳 张海云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 271018)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人们在生活中使用英语交际的范围也不断扩大。所以在传统应试教育下适用的许多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英语教学。尤其是大学英语课堂面向广大的大学生,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独立思维的能力,他们不愿意再屈从于所谓的“填鸭式”和知识点中心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口语交际和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英语表达方式的学习。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学习的趋势,大学英语课程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近年来,部分高校已经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改革,主要体现在与互联网潮流相连接,开发移动终端对接设备,推进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协同发展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除此之外,还有部分高校推出了情景式教学和交互式教学等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模式,这些大学英语课程所做出的改革都值得学习和借鉴。

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立德树人成为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大学英语作为一项面向全体大学生的课程更应该做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大学英语课程需要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大学英语的课堂中,这将有利于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大学生学习英语,不仅仅是吸收外来文化,更要将中国文化用英语表达出来,对外讲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大学生的风采。将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课程相结合,也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政治视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基于时代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出台,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如何将大学英语教学和思政知识相结合仍然是目前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不影响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情况下,创新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将思政知识与大学英语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培养有担当、有责任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形势要求

课程思政和大学英语的改革是大势所趋,也是国际国内舆论环境的形势要求。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的舆论环境十分复杂,互联网普及速度加快,各种思潮的出现,对大学生来说是别样的冲击,而我国的教育目前过于注重知识与文化的传授,出现了思政教育缺位的现象。

针对以上特殊舆论文化环境的影响,避免不良文化思潮对中国大学生的思想渗透,我国提出了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各高校都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思政教育贯穿专业学习和公共课的教学中,再通过混合式教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协同发展和有机统一。

近几年,全国高校开始探索课程思政新模式,将专业学习和公共课学习与思政理念、思政前沿和世界局势等相联系,探索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里开设的诸多必修、选修课相链接,将核心价值观、爱国情怀以及人文素养,还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融入大学英语的课堂中。通过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的有机结合,可以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培养出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对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扩大。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迫在眉睫。在顺应形势要求的同时,需要注意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与课程思政概念引入的方式,促进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的协同发展。

(二)课程建设需要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目前的课程建设需要。毕竟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教学实践中,大学英语的混合式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生搬硬套实行思政与课程教学的融合,使得教师在教学中过度地引用思政理念,造成了学生的反感,甚至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相悖。另外,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改革不够完善、教师理念提升不够及时,并且由于改革实践时间较短,样本和反馈数据都不够明显,无法制定科学的理论体系。因此,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一种绝佳方式。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既不至于让思政元素过多淹没了原本课程的所学内容,也不至于生搬硬套,使学生厌烦,而是将二者有机融合,实现共同发展。这也是我国目前课程改革理念的需要,这种混合模式的灵活运用是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政建设融入的一条优良途径。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材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因此想要开展大学英语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首先就要对教材进行改革。教材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资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进行灵活运用。因此,教材中承载的价值观念、价值理念以及思想文化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的影响。这些教材中包含的意识形态因素、价值理念以及不同国家的语言和文化,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的塑造。因此,在教材改革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避免西方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的过度宣传,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和国家文化安全都存在一定的隐患。因此,在大学英语改革中,教材改革也是保证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质量的基础保障,改革后的教材需要符合我国的主流价值体系和价值观,重点突出我国的核心价值观。

三、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设策略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课程思政概念的提出,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而网络技术进步恰巧为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了条件。通过运用网络素材和网络平台可以促进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建设和区位化教学,并且提供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服务,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以及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需要。并且通过线上预习、线上复习以及课程中的互动,可以使得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前进行预习,可以在课后进行复习,也可以在课程中与教师进行积极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能够使碎片化时间被充分利用,在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相混合的模式下,实现“润物细无声”式的思政教学[1]。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将含有思政要素的学习资料上传到网络云平台上,供学生随时随地进行下载和学习,并且网络平台功能十分完善,学校可以对教师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让教师能够合理有效利用线上平台,监督和指导学生的线上自主学习。除了教师可以在班级学习平台发布学习资料和检测资料,学生也可以在完成试题资料后进行讨论,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利于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也有利于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堂中。

(一)课前的线上准备

思政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

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在课前将课件和准备的相关预习资料上传到网络云平台上。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与完善,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平台来录制一些微课短视频,并上传至学习平台,让学生进行自主观看与学习,并在课堂中提出相应的问题来进行互动,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这些视频中也要适当融入一些思想政治元素,但是要注意切不可过于生硬地照搬照抄一些思政理念,而是要将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促进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学习的协同发展[2]。

以《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为例,第5单元“The Value of Life”这一单元,首先教师需要对单元主题进行分析把握,并在我国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核心价值体系中找到合适的思政元素,确定本单元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切入点。“The Value of Life”的主题是人生价值观,在预习内容中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英文解释,让学生明确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理念。同时,也可分享我国现代社会中的先进人物故事,让学生总结英雄人物的人生价值观。将这些素材整理完之后,教师就可以将其上传到网络云平台上,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展开讨论。

(二)课程中的课堂互动

在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线下教学仍然可以运用线上平台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课堂中进行课堂互动,利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一些课堂讨论和互动。通过线上的方式也极大地解放了教师的双手,例如,点名就不再需要教师逐个去进行清点,而是可以直接发布签到指令,让学生来进行签到,如果有人不签到,就是缺席了本次课程,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这种督促学生学习的方式也有利于减少学生的逃课率,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与此同时,在课堂上进行互动的问题设置需设计思政元素。互动问题可以是教师随堂提出的,也可以是教师在课前上传的学习资料中所蕴含的思政问题。例如,在《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第三单元“The Road to Success”教学中,在课前预习视频中提出成功的秘密是什么,进而在课堂讨论中让学生以小组分享和探讨结果,并为学生讲解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的故事,引导学生探讨成功人物的核心品质有哪些。通过这种课堂互动的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检验学生的课前预习成果为下次预习活动和资料准备提供充分的反馈样本,促进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进步。同时,通过课堂分享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加深学生的思政意识,并且教师也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思辨方式,并对这些观点进行点评与分析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将思政概念与大学英语课程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3]。

(三)课后的线上答疑

除了课前和课堂中可以运用线上平台,课后也可以运用线上平台,为学生布置一些任务来考查学生的上课学习情况,为下次课程做准备之外,还可以进行师生互动,例如,可以在课后针对课堂上的重难点以及语法知识,或者是课文内容等进行提问和线上答疑活动,通过这种答疑活动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同时教师还可以预留小组作业,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并布置不同的作业。例如,以《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2》第二单元“Optimism and Positive Thinking”为例,可以让学生探讨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对人生有什么影响,分享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人生故事,了解乐观心态对其坚持梦想、不断努力的促进作用。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乐观积极思维的认同,并且要求学生完成一篇英语写作,围绕这一话题进行独立思考与反思,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最终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政能力。

除此之外,通过课后线上的答疑活动和答题巩固,可以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翻译能力,激发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动力。与此同时,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使得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的教学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促进学生对我国政策的了解与认识,开阔学生的政治视野,提升学生对外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大学英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响应了国家的政策号召,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符合时代要求,能够提升大学英语教育的效率和质量。这种思政理念与大学英语教学相融合的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开阔学生的政治视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互动学习氛围,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教学相长。同时,这种方式也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互助,促进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进一步完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微课视频融入时代故事、翻转课堂涉及时事政治等方式,使思政元素贯穿大学英语的整个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和国际社会热门话题,提升学生文化自信,避免意识形态入侵,守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培养有担当、有责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