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打造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

2022-11-21 04:28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第四中学张彦彪
亚太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互联网+物理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第四中学 张彦彪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创设,要积极融入互联网教学思维,通过挖掘和运用互联网功能和资源,丰富和充实物理课堂,让物理教学效果得以强化。通过互联网构建兴趣课堂、个性课堂、互动课堂、生活课堂以及资源课堂,让互联网成为高中物理课堂的重要基石和媒介,为课程教学改革和优化提供有效的驱动,也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课堂,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知和体验,提高学生物理水平。

一、基于互联网构建兴趣课堂

基于互联网构建兴趣课堂,可以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创设积极的氛围。高中物理知识难度较高,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关注点都放在知识灌输方面,学生很难真正体会到物理世界的魅力,导致其学习兴趣不足,影响课堂效果。互联网则可以带给学生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互联网可以基于影音、动画等功能,将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文字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物理情境,将学生的关注力吸引到情境当中,以互联网展现的物理情境为依托,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物理原理,增强思维理解能力。

例如,“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章节教学中,如果物理教师单纯直接讲解“万有引力定律”,学生不仅会感觉枯燥,也无法真正理解万有引力的物理内涵和原理。万有引力对于学生来说,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无法凭空想象出万有引力是如何作用于各种事物的,也难以形成具体的万有引力思想。在互联网教学支持下,物理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课堂,可以将生动的画面作为学生感悟万有引力的纽带,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思考兴趣。在互联网情境中,教师播放了一段关于航天的短片,短片中是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空间站进入太空并执行科研、航空任务。空间站在宇宙中,就属于一种万有引力定律的具体运用。要想将空间站顺利送入太空,就需要精确计算地球对空间站产生的万有引力,并运用航天技术突破这种万有引力限制。在这样的物理情境中,学生的热情被充分激发,每个学生都非常想知道中国空间站是如何进入太空的,如何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的。物理教师以此为契机,运用互联网图文和影音并举的方式,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将万有引力定律与宇宙航行进行联系。在动画和视频环节中,可以在具体的细节处插入物理解释,如空间站发射时的重力加速度、地球与预定轨道之间的距离等,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在情境氛围和兴趣激发当中,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更加透彻和清晰,提高了物理课堂效果。

二、基于互联网构建个性课堂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点、知识积累、思维方式等都有所不同,传统物理课堂只能提供一种固定统一的学习模式,很多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影响物理学习成效。在互联网的教学环境当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多的选择,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意愿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互联网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模式,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渠道提出自己的问题,物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基于互联网的辅助和支持,从一对多的教学转变为一对一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有更多的提问和展示机会,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状态,并予以有针对性的指导。

例如,“机械能守恒定律”章节教学中,物理教师要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守恒,就要让学生可以通过不同机械能形态特点以及转化过程,掌握机械能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向另外一种状态转变的,这个过程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来完成。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在传统物理课堂上,实验内容和方法都是教师事先规定好的,学生只能按照步骤去操作,这就使得学生的思维被局限。很多学生在物理学习和实验过程中,会产生自己的想法,也非常想进行验证,但是没有更多的机会,实验中的一些疑惑也无法及时得到解答。在互联网形式的教学中,物理教师基于互联网媒介,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实验平台。学生可以在实验中,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实验内容,如金属球摇摆实验、小车滑行实验等。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随时提出问题,物理教师则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对每个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状态等进行实时观察。如学生实验学习中,发现小球摇摆碰撞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逐渐速度放缓,最终全都停止的情况,学生就会产生疑问:“这与机械能守恒定律不符。”当教师的教学终端接收到学生提出的问题后,可以进行在线回答:“由于实验条件限制,难以消除空气阻力、小球之间的摩擦力等干扰因素,这些因素会消耗部分机械能,造成这样的实验现象。”当物理教师发现某个学生实验操作错误时,如小车滑行实验中,学生选择了较为粗糙的斜面,可以单独就该错误进行指导和纠正。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受益,同时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教师的关注,提高物理学习的整体成效。

三、基于互联网构建互动课堂

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形式,提高课堂互动效果。积极有效的课堂互动,对于学生思维发散和理解知识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良好的互动,不仅师生之间能够形成有效的沟通,物理知识传播更加高效,也能够让学生基于互动受到启发和帮助,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以及自己的不足,还可以在互动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考和归纳总结习惯,这对于高中学生物理素质的提升有积极的价值。互联网促进课堂互动,可以从很多方面实现,物理教师要善于挖掘和运用互联网的这种教学优势,为构建物理高效课堂提供支持。

例如,“电路及其应用”章节教学中,物理教师基于互联网优化课堂,将微课等作为一种新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可以通过微课学习,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物理学习探讨。高中物理知识难度较大,传统课堂上之所以无法很好地激发学生进行热烈讨论,是因为学生无法快速融入课堂,也没有形成有效的物理思路。微课是基于互联网形式的一种教学手段,物理教师将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通过短小精悍的微课进行事先录制,让学生在正式上课前,可以通过互联网微课来对知识内容进行一个整体的了解,在头脑中形成印象。微课主要用于课前预习,学生在微课辅助下,对于电路的形式、特点以及应用等有所了解,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电路知识的有关知识点构建一个框架,如电压、电流、电阻等。当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互动时,学生就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在课堂互动过程中,学生有的放矢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能够运用自己对电路知识的理解去解答其他同学的问题。在这样的相互探讨、相互启发和解答过程中,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得以深化。在互动教学时,教师根据微课中的内容,对学生提出引导和启发性的问题,如:“电路构成中,电源、电流和电压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会快速回答出:“电路中的电源是电流和电压存在的基础,电流就是通过电源才产生的,而电压则需要依赖电流而存在。”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学生的物理思维被激发,从而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当中。物理教师也可以以此为核心,鼓励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如果电路中没有电流,电压是否存在?电压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进行电压和电流测量?”学生在讨论时,以电路为基点,对于电流、电压和电阻等相关要点进行探讨,并利用多用电表进行了证实,从而总结出:“如果电路中没有电流,也就不存在电压。电阻越大,其电压也越大,但是电流与电阻没有直接关系。”

四、基于互联网构建生活课堂

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尽可能让物理知识贴近生活,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体会中,更好地参透物理原理和概念。基于互联网构建生活课堂,可以将复杂难懂的物理知识以生活场景和元素来呈现,从而使物理知识内容更加生动具体,也让物理学习难度得以降低。生活课堂可以显著提高物理教学效率,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将物理与生活进行紧密结合,以生活为出发点去理解物理原理,并激发学生应用物理解决生活难题的积极性。

例如,“光”章节教学中,物理教师通过互联网为媒介的教学方式,对光的折射、反射等进行详细解析。通过互联网呈现的生活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共鸣,从而拉近学生与物理内容的距离。光是学生都非常熟悉的,在生活当中光的来源也非常多,有自然界的太阳光,还有人们基于对光的掌握发明出来的人造光,如电灯等。学生在课堂上看到互联网上一个个关于光的画面,会自动关联到自己的生活细节,学生会发现光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在教学当中,物理教师结合生活来分析光的特点,包括光的折射、反射在内的特点和要素,让光的作用更加广泛。学生在生活中对光的感知,很多都是与照明相关的,都是积极方面的;但是光还会给生活带来一些困扰,如光污染等问题。物理教师在生活层面引申出物理知识,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进行联系和思考,学生会提出一些自己的感受,如玻璃反射的光会进入室内,给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当学生想到这些方面时,物理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从光的特点的角度出发,去解决这种生活问题。学生的思考深度逐渐加深,从光的知识层面深化到生活层面,根据对光的认识进行解析,提炼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如有的学生会想到,通过改变玻璃材料的性质,让玻璃降低对光的反射性等。这样的物理课堂,可以凸显出生活化的重要价值,也让学生不再局限在知识理论层面,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实现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五、基于互联网构建资源课堂

物理学科的教学开展,需要有丰富有效的资源作为基础。利用互联网能够为高效物理课堂提供更多的教学素材和资源,为物理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提供支持。互联网环境中,很多资源都是具有共享优势的,物理教师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和进行提炼,为教学设计和实施做好铺垫。互联网资源可以成为高中物理教材的重要补充,教材由于篇幅章节的限制,难以将更多的物理教学案例、知识等进行详细全面的展示,从而使得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被局限在书本上。有了互联网资源的提供,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物理现象、物理知识等。

例如,“传感器”章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知和理解传感器,物理教师利用互联网查找和搜集传感器的资料。传感器虽然在生活中经常被应用于各种领域,但是对于高中生而言,大部分人都没有实际接触过传感器。传感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中,产生了很多不同的类型,物理教材中举出的传感器例子只是其中之一。物理教师通过整合互联网资源,在课堂上展示出各种传感器以及对应的应用领域,这样可以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让学生对传感器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互联网上的资源来自众多方面,不会局限于物理课程本身,而是从社会、技术等层面进行展现,如电力系统中的传感器是什么样子的,在电力系统中如何发挥功能和作用,会产生哪些效果等。有了这些生动有趣的教学素材,学生的热情被激发,会更加主动地认真听讲,希望能够进一步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尤其是学生看到互联网上的传感器制作素材时,会跃跃欲试地进行制作实践,按照互联网上提供的传感器制作步骤,完成简易的传感器组装等,可以显著提高物理课堂实践效果。

实践证明,利用“互联网+”教学,可以为打造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提供有力的支持。物理高效课堂中,教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为学生提供高效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借助互联网来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能够降低学生压力,提高其学习动力和兴趣。物理高效课堂基于互联网辅助和支持,可以营造更好的物理课堂氛围和条件,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体验。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互联网+物理
只因是物理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