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以“三项改革”求“双减”实效

2022-11-21 19:14刘元良
江苏教育 2022年50期
关键词:镇江市育人评价

刘元良

江苏省镇江市认真落实“双减”工作,以“综合治理、全面提升”为总体思路,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策,聚焦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和义务教育内涵提升重难点问题,系统启动“三项改革”,即治理方式改革、育人方式改革、评价方式改革,着力建设高质量区域教育体系,切实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全市出台“双减”及相关配套文件、工作方案36 项,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实施“5+2”课后服务,参加课后服务教师、学生占比分别达92.67%、94.82%,学生、家长对“双减”满意度分别达97.84%、97.95%。相关举措入选教育部落实“双减”典型案例、全国“双减”工作优秀案例。

一、以治理方式改革推动教育生态向好

教育生态好比环境生态,教育生态治理好比环境生态治理。好的教育生态孕育的是让人舒展而自由的教育,如同好的空气让人自然而怡悦地呼吸。这个环境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会等方方面面的环境。基于此,镇江市着眼于教育治理方式改革,不断强化办学行为规范,切实营造“跳出教育看教育”的良好生态氛围。

1.机制助力,推进“管、办、评”工作

镇江市进一步厘清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权责,建立健全督查整改、预警追踪、考核评议等机制,以共治求善治。市政府人民督导室一年2 次对所辖区域推进落实“双减”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对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情况进行通报、约谈,对典型问题进行挂牌督办,督导结果作为对各市、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的重要依据。责任督学每周对责任区学校进行“四不两直”常态化督查,每月进行1 次督查情况通报,每学期召开1 次教育评议会,督导结果作为对学校年度党政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依据。市教育局每年聘请第三方开展1次教育满意度测评,并将结果反馈给各区域,促进各地不断提高治理水平,并且聘请了8 名特约教育督导员,经常性组织调查研究和民主监督活动,积极推动依法治教、依法行政和教育行风建设,努力营造服务“双减”大局的良好环境。

2.技术赋能,实现“教、学、服”一体化

镇江市建设集课后服务、作业管理、综合素质评价、招生管理等项目于一体的义务教育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强化监督、管理与资源供给。学校利用平台优化内部管理,如利用平台进行课后服务课程选课编班、规范作业公示等。教师借助平台中的“作业资源库”“课时同步微视频”等资源改进教学方式。学生借助平台中的“高频错题”“错题再练”“课后学习系列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市民通过“学区查询”“政策咨询”等频道获取所需信息,通过“投诉通道”监督学校办学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则通过平台对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情况实行实时监管,促进学生课业负担进一步减轻,推动规范、健康教育生态的加速形成。

二、以育人方式改革驱动办学品质提升

镇江“双减”工作在目标上要实现“两提”,即提高作业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空间上要抓好“三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在时间上要做到“四增”,即增加校内体艺活动时间、增加校外体艺培训时间、增加家庭教育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凸显学校育人主阵地、课堂育人主渠道功能,切实做到“立足教育办教育”。

1.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

在现行班级管理基础上,为每一名学生配备成长导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志趣引导、成长和生活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关爱。同时,开展系列家校合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培训,制定星级导师认定标准,并且将导师工作情况与绩效考核、职称评定、岗位晋升和拔尖人才评选深度挂钩,引导广大教师既教书更育人,落实全员育人责任,凝聚全员育人合力,提高全员育人水平。目前,句容市教育局已经印发《中小学“1+N”学生成长导师制实施方案(试行)》,先后召开了导师制推进会、专题培训、经验交流会等。扬中市教育局出台《成长导师制实施方案》,将全员导师制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学校绩效考核。镇江新区教育发展中心明确导师“三个一”基本工作任务(即一次学生家访、一次谈心谈话、一次书面反馈),并在全区中小学开展试点工作。

2.推进“研学课堂”研究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和学生学习初始水平,重构教学目标、评价、内容、方式和作业等教学体系的相关要素,构建具有学科特征的“研学课堂”新样态,并且以“专家治学、行政服务、合作共赢”为工作理念,组建各学段各学科专家团队,引领、推动学科建设。为此,镇江市专门制定了研学课堂双主体教学评价指南,遴选70所研学课堂实验学校,确定100项研学课堂专项课题,并且举办了研学课题实验学校暨专项课题申报培训会,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走深走实。

3.探索学段衔接的育人方式

依据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在各学段过渡年级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助教育,引导家长确立适切的教育期望,消除家长担忧焦虑,形成家校育人合力,帮助儿童青少年平稳顺利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尤其以科学的幼小衔接为重点开展积极探索。全市确立了丹阳和扬中为试点区域,遴选了20 所园(校)为试点共同体,从区域推进策略、环境建设、课程建设、联合教研、家长指导手册研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即将出台《深入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实施方案》。

三、以评价方式改革促使办学活力释放

镇江市从“本真教育”理念出发,主张人生是长跑,看重“加速度”,而不是“初速度”。从评价角度讲,就是要把高品质、真内涵和“绿色升学率”作为办学追求,不断激发和释放办学活力,努力做到“深入教育看教育”。

1.推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

镇江市根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出台具有本地特色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方案,形成内容具体、学段衔接、注重发展的评价体系,并体现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全面性,将德智体美劳全部纳入评价体系。二是发展性,引导学生与统一标准比照,形成努力方向;与自己的目标比,获得进步和信心。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将学生评价由学业分数评价改为素质发展评价,将学业结果评价改为过程评价,并与高中阶段入学挂钩。评价突出学习过程、常态表现和个性发展,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引导学校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把握学生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021 年12 月,出台《镇江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试行)》,遴选了9 所不同规模、不同区域、不同类别的初中学校进行试点。2022 年1 月,召开了试点启动培训会,解读了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时序进度、推进策略。各试点校围绕评分细则的研制、评价工具的开发与使用、评价手册的设计、评价结果的审核认定等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充分总结试点成效的基础上,形成供导师、学生、家长使用的三类评价实施操作指南,2022 年秋季学期在全市初中校全面推行。

2.开展教研组发展性评价

结合“双减”工作要求,出台教研组发展性评价方案,重点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研学课堂推进、资源建设和使用等方面进行评估。开展市、县两级优秀教研组(备课组)评选,将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作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抓手,引导学校加强教研组建设,营造“合作共赢”的教研文化氛围,引导区域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发挥骨干引领作用,促进区域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优秀教研组(备课组)的评选工作,坚持规范性、发展性、实效性、创新性原则,鼓励教研组基于课标、基于学情,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深入持久地开展教与学方式的研究,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科学提升教学质量。凡出现延长教学时长、增加作业负担、不顾学情随意拔高教学难度等情况,一律实行“一票否决”。

3.启动学校高品质发展性建设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义务教育学校质量评价指标和“双减”重点工作内容,出台《镇江市高品质学校评选标准》。立足常态,聚焦师生发展现状,通过材料评审与现场评估相结合、专项检查和随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市、县(市、区)两级高品质学校创建,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提升精致管理水平,引领学校丰厚内涵品质。高品质学校评审每三年进行一轮,对通过验收的学校进行公示并挂牌;对已挂牌的学校实行动态管理,加强社会民主监督和随机督查,发现问题及时预警、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给予摘牌和通报处理。

“三项改革”相互关联、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推动了镇江市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双减”阶段性成果。一是教育服务水平更加优质。各地各校都建立了作业管理与研究机制,量精质优的作业资源库不断充实;课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举行了课后服务“一校一案”和精品活动案例评选,并且将小学篇、初中篇一等奖案例分别编辑成集。二是教育资源供给更加充足。市教科研中心组织骨干教师研制了各年级、各学科与教材配套的《课时作业设计》,录制了“课后同步学习系列微课”;各地教育局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社会资源进校园的准入条件和管理办法,公布了一批社会资源进校园的“白名单”。三是教育教学成果更加凸显。镇江市在2021 年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1 项特等奖、9 项一等奖和11 项二等奖;在2021年度全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和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有18 名教师获一等奖,15 名教师获二等奖;在2021 年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评审中,共有20 个项目成功立项,包括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5 项、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4 项、中小学课程基地和学校文化建设项目11 项。各类奖项的绝对数和占比均位居全省前列。

“双减”政策撬动教育体系和社会生态的重构,镇江市作为江苏省“双减”试点城市将持续深入推进“三项改革”,打好“双减”组合拳,切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

猜你喜欢
镇江市育人评价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吃虾记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艺林雅苑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