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的高中生英语阅读批判性思维培养
——以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五Unit 1为例

2022-11-22 23:11邵绚雅
关键词:批判性评价思维

邵绚雅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湘潭 411201)

引言

“翻转课堂”近年来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1]。在这个信息化科技时代的背景下,伴随着我国当下提倡的“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翻转课堂能逐渐发挥其优势被引入到国内教育中。翻转课堂打破传统模式的常规,以学生的学为主导,它独特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破坏式创新”。批判性思维能通过培养和训练获得有效的培养和发展,英语阅读是培样高中生批判性思维有效途径之一[2]。批判性思维是进行深度学习的产物,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前,知识内化过程放在课堂中,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在课中发散思维对所学知识进行讨论,这是一个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其本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的课堂互动,而且能在英语阅读课堂中有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一、翻转课堂与批判性思维培养概述

中国式教育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填鸭式”,学生失去对知识真实性的思考与评判。当前的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将学生的“学”发挥到最佳,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学习自主权。关于“翻转课堂”对于整个教育界起到的作用和效果,国内外学术界纷纷进行了探讨:

首先,翻转课堂能体现“混合式学习”的优势。翻转课堂不仅是一种学习手段,更是一种全新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即将线上和线下学习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3];其次,翻转课堂有助于构建与发展新型师生关系,最大化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翻转课堂所拥有的这种“混合式学习”方式会营造深度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翻转课堂真正的运用是源自于两名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随后,“慕课”迅速得到发展,翻转课堂在吸纳了“慕课”的优势以后,逐渐成为教育界和学术界备受关注的问题。何克抗在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探讨了翻转课堂的特点,其能让学生通过课堂活动设计完成知识内化的最大化,使学生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人际协作活动实现意义的建构[4]。许多学者对其评价方式也进行了探讨。马俊臣认为,翻转课堂中的评价体制与传统课堂的评价有很大区别,翻转课堂的评价体制将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5]。

国内关于翻转课堂的文献,理论分析多于实践应用,大多数文献聚焦于宏观的研究,从微观角度对此进行教学研究的文献甚少。今后,教育研究者应从新的研究角度,将“翻转课堂”落到实处,真正实现翻转课堂的有效性。

2.批判性思维

美国的教育者哲学家约翰·杜威首次提出批判性思维的概念,他提出:反思性思维是根据信仰或假定的知识背后的依据及可能的推论来对它们进行主动、持续和缜密的思考。随着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的发展,有不少专家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探究工具,也会是教育的解放力量”。直至今天,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不仅在美国,在国内的教育中也已成为一个重点目标。

尽管如此,批判性思维所具有的许多特性使它区别于其他任何思维,但这种思维是人类普遍存在的、自我校准的现象。一个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通过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而获得。并且“批判性”不是“批判”,这两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含有否定的的意思,而后者含有建设性的意思,是指思辨式的评判。对于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描述,都是集中在“勤学好问、有条不紊、逻辑性极强”等非常正面的语句中。可见,在如今的素质教育时代,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不很容易。

3.翻转课堂中的批判性思维

翻转课堂所具有的一种混合式的学习方式“线上学习+线下学习”,为学生营造的深度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翻转课堂分为三个阶段:线上自学、线下教学、课后活动。这可以按照“理解、评判、创新”三步曲来实现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6]。

第一个阶段线上自学,教师将视频上传网络,学生自主观看预习。第二个阶段线下教学,教与学兼并。教师帮助学生解答疑问。第三个阶段课后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自由发挥进行创新并发展批判性思维。

翻转课堂的每个阶段引导学生产生问题到自行解决问题,问题的设置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问题应分为两类:基础类问题和发展类问题。前者主要是知识概念性的问题,适合于初级学习阶段的学生。后者又分为思维拓展类问题和思维冲突类问题。若教师能够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进行更加巧妙的设计,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得到有效培养,会使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翻转课堂模式下高中生英语阅读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本文将以牛津高中英语课程必修5 Unit1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中的阅读部分为例从“翻转课堂”模式三个教学步骤,探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高中生批判性思维。

1.线上—督促学生先学先思

翻转课堂的先学环节,教师需要制作视频。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网上优秀的教育资源,制作10-15分钟的教学视频,并上传至QQ群以供学生下载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牛津高中英语课程必修5 Unit1中的阅读部分,教学视频包括以下内容:

·开始是一个关于友谊的小视频,视频之后就导入相关的思考题,如Do you have a best friend?

·引导学生通过略读获取文章主旨大意,通过精读寻找文章的细节信息。

·教授学生如何基于文章事实信息进行合理推理。

·教授学生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并引导学生记忆本单元重点单词。

· 在视频最后呈现若干个基础类思考题,需要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如:What grade did Sarah get on the math quiz?

分析:学生通过线上观看视频,带着问题意识进行预习。此阶段通过层层设问,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先学先思。为了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有必要设立家校配合制。家长和学生利用微信、QQ等各种网络软件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产生疑难问题可以在QQ班级群里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督促到学生的先学先思,还能促进家校沟通,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中—引导学生批判思考

学生经过线上学习,了解了Unit5中两篇阅读文章的主旨大意和中心话题。教师通过在线上学生和家长的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大致了解。在上课伊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设置的问题应是基础类问题,如Are the writers of the two letters feeling happy or sad?

在课中,设置发展思维类的问题:思维拓展类问题和思维冲突类问题。思维拓展类问题是指需要从不同视角、层次分析的问题。学生在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中的重难点进行区分,注重问题的变式。对于两篇阅读材料Secrets and Lies和A Friendship in Trouble,提出思维拓展类问题,如According to Sarah’s letter,do you know how Sarah felt? Why?

分析:教师提出以上问题,给予学生5-8分钟时间认真思考,根据每个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做出点评,从而能有效地增加互动以及拓展学生的思维。

之后,设置思维冲突类问题。引导中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使他们的认知发生冲突,因此问题的内容应注重与中学生已有的认知相矛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这类问题可以不再局限于教材中阅读材料,如Can you tell me your problems in your friendship?

分析:基于这类问题,可以有效防止高中生的思维定式,不仅能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还能促进师生、生生发展良好和谐的关系。

课中的前半部分主要是通过巧妙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而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课中的后半部分以赏析评价为主,目的是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教师布置语言赏析和评价任务。例如:I feel really guilty because I said some really cruel things too,but I can’t stand seeing our team loose.

分析:第一句的中文意思为“我现在感到很内疚,因为我也说了一些很冷酷的话,可我就是无法容忍我们队输球”。根据该例句,首先体会作者的感情,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组织学生针对作者在文中描写到的观点,提出质疑和辩论。学生掌握该短语的意思和用法后,体会作者的感受,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针对文中作者与好友Matthew出现争执的原因,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在语言赏析之后,反馈和评价是整个课堂的点睛之笔。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同时鼓励学生相互评价。评价的中心应该放在学生的发言中体现的“批判性思维”。例如:学生是否利用课文的信息去创造新的内容提出新的问题?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且不可缺少的部分,反馈应注重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反馈和评价才是课堂成功的关键之处。

3.课后—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由于阅读材料与学生们的生活紧密相关,“读后续写”活动使学生与阅读材料及其作者的互动最大化,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验并释放想象力,将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切实结合,使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协同发展。

读后续写是继阅读理解后结合阅读材料进行写作练习的一种活动。此活动要求学生回读文章,回读的主要目的是:其一,关注文中作者表达情绪的好词好句,学生找到自己需要在续写内容中用到的语句;其二,关注文中语法结构。回读之后,学生各自发散思维,释放想象力,每个学生对友情有着不同的见解,在这个环节学生能各抒己见,发展已激发出来的批判性思维。

Unit 5 的Reading Part的两篇文章,两位作者均以书信的方式诉说自己与密友出现的矛盾,学生在经过课中的学习已经很了解书信中的内容,并且对作者的观点进行了评判。基于此,教师布置续写任务: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Annie? Please try to write down your ideas.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强调续写内容与原文的协同性,即学生在续写中运用原文中的词语表达自己思想的语言现象,显示出学生与原文及其作者互动。不仅如此,要求对作者表达的观点进行评判且提出自己的见解,给出建议帮助作者化解友情的矛盾。读后续写这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评阅。教师在评阅时应重点关注学生所表达的观点以及运用语法的正确性,充分肯定学生运用原文中的语言表达新内容的创造性和努力。

结语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中学生英语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应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相互交流中发生思维碰撞,有效地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发展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批判性评价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