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式原型在旗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11-22 23:11
关键词:制图旗袍原型

黄 丹

(沈阳市轻工艺术学校 辽宁沈阳 110032)

旗袍以干净整洁的衣面和精美的装饰为主要特点,并且在裁剪、面料和工艺上也有了更高的标准,整体看起来也更加精致了。基于此,旗袍也经常被服装设计学院当成专业课程的设计教材,学生能够从旗袍的外形和设计风格上受到启发,从而将设计思路拓宽,这也方便学生进行其他设计课程中的学习。

一、传统旗袍向现代改良旗袍转变的教育意义

1.传统旗袍

传统旗袍在整体设计上具有线条平直、衣身宽松等特点,整体呈平面直筒化造型。传统旗袍在结构设计上的特点呈现出来是平面的、抽象的,就好似传统的国画一样。传统旗袍并没有过多地表现出立体美,更多地表现在衣服这个遮盖工具的作用和视角效果。

2.现代改良旗袍

改良版的旗袍除了继承了传统旗袍上下连体的结构、两侧开衩等基础特性外,将肩部、胸部、腰部和臀部的造型进行了突出表现。更加注重的是形体曲线的美。改良后的旗袍既体现了独特的民俗特色,同时也将西方元素与之结合,形成不同特点的服饰。

比较总结两种旗袍的设计特点,传统旗袍体现出了我国少数民族独特的气息。而改良版的旗袍由于融入了西方元素,所以在设计上也更加突显女性美。现代旗袍的创新性发展为我国未来探索全新旗袍结构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旗袍在结构设计上的改变也促使了我国在教育风格及模式上的创新。教师通过改变传统教学风格,向学生传递更加符合现代化特点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思想和设计思路上都能够跟上时代发展,从而设计出更加符合现代风格具有多样化的旗袍。

二、原型详解

1.原型来源

服装的原型,最早出现在欧美国家,很多人误认为是日本,其实并非如此,但却是在日本被发扬光大的,而且原型还可以说是早期立体裁剪的产物。在最近的50年时间里,绝大多数国家,其中多以发达国家为主,在服装设计上,采用的就是服装原型的设计技巧,特别是在设计女性服装时。可以说,在基础纸样的分析和理解的促进作用上,原型制图技术已经基本替代了立体裁剪。目前的服装设计已经开始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时代发展的影响,同时这也是时代发展所形成的趋势[1]。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有很多服装设计学院的专业教师通过原型制图方法,再结合我国人民的形体特点,演变出了不同的中国式原型。

2.原型的定义

所谓的原型,就是在其发生多种变化之前所持有的形态特征,也可以理解成原始形态。而服装中的原型一般是指在平面裁剪中所用的基本纸样,也就是没有任何款式种类、结构非常简单的立体型服装纸样。对于它的设计也有基本要求,即款式设计上尽可能简单、覆盖面尽可能广阔,同时还要适合人类的形体特征。

3.原型的种类

从服装设计角度进行分类,大概有以下几种方式,即按照原型制图的方式进行分类、按照原型构成时的立体形态进行分类、按照原型使用时的对象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类、按照覆盖部分进行分类、最后还可以按照使用原型的品种进行分类。每项分类方式还对应着不同的方法,即制图可分为短寸法、胸度法和并用法;立体形态可分为梯形、箱型和贴合型;性别年龄可分为男装原型、女装原型和童装原型;覆盖部位分为衣身原型、衣袖原型和裙装原型;最后按照使用种类进行分类可分为衬衫原型、西装原型和大衣原型[2]。

4.比例法制图和原型制图法制图的区别

(1)比例法。优点:只需记住各部分的比例公式,就能够直接进行制图,无需太多空间思维能力。缺点:精度容易出现误差、受经验限制、思维容易受到限制难以进行款式创新。

(2)原型制图法。优点:无需记忆过多的公式;制图方式灵活,适应性较强。缺点:对于不熟练者操作过程较长。

三、文化式原型在教育和设计中的作用

文化式原型制图就是利用服装的原型对服装结构进行设计和裁剪出样的方法。这里的原型就是指根据人体实际尺寸和外形结构,在结合人体在活动过程中所需宽松度,以便正常活动,整合以上特点,后将立体的人体设计结构在平面上进行全面展示。简单来说,就是将立体的设计数据体现在平面纸张上,这种设计图只有设计形式,没有任何款式意义。但是想要做出更多更加时尚的款式,还要以原型设计图为基础,对整个结构进行不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便可找到各种造型款式,从而制作出一系列不同款式的服装纸样。服装原型虽然是对衣型的最简单诠释,但是正是由于有了服装原型,才能制作出各式各样的服装裁剪图。

四、文化式原型的特点

旗袍在设计过程中,最注重的就是人体结构,旗袍所要展现的是女性的体态美和身段美。旗袍的结构相对简单,但却能够很直接地表现出曲线美。这样的特点方便了专业学生理解人体结构,从而获得设计方面的灵感。在传统的旗袍设计图制造过程中,一般采用的都是短寸式比例制图法,就是通过测量人体各项数据,后将根据这些数据形成不同个体的旗袍制图。这种方法存在一个很明显的缺点,那就准确性不足,因为需要通过测量获取大量体形数据,因此就很难将每一个数据都做到精准控制,而且这种方法还要凭借多年的设计制图经验,才能把握好比例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部位,进而做好结构设计工作。所以,在刚开始学习和设计实践时,通常也会选择文化式原型设计方法,方便理解。

在制作旗袍设计图时,还有一种常用的方法就是原型制图法,这种方式较前面的方法就简单很多了,因为它无需测量大量数据,只需在人体基础上获取简单的几个数据即可,通过这些数据制作出上半身的原型,再在原型结构的基础上做出旗袍的变化。这种方法的步骤稍多一些,但是出错率却能够小很多,这对于一些对结构不够了解的初学者来说是非常合适的方法,而且在制作过程中也非常简单。这种设计在测量时不易出现误差,有可能存在制图与个人局部位置有出处,但这种问题在试穿时就能够得到进一步解决。

在服装造型领域中,既有很多类型的原型,这些原型本质上的区别就是在平面纸样上的外形、省道位置和腰线展现了不同形态。原型的外形具有三大特点,即腰部合身型、箱型和梯形。其中,利用率最高的就是梯形,但是梯形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它的腰线位置没办法保持水平,这样就给制图过程增加了很大难度。这种情况会造成纸样无法进行向下延伸,并且旗袍侧缝位置还会出现重叠部分。虽然能够利用人力将这个问题解决,但是这样做就会使旗袍造型发生改变,而且在制作后腰省的比例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从最终的缝合情况来看,每种原型在缝合完省道位置后,所呈现出的立体结构基本差不多。采用文化式原型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解决上面出现一系列问题,因为文化式原型具备以下几个优点:首先,文化式原型设计比较适合东方美,而且腰线也能够保证水平,进而方便向下延伸。其次,就是腰省比例也比较恰当,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最后,就是人性化设计,能够根据人体活动特点进行宽松设计,这种设计针对于紧身型和半紧身型。

五、教学设计中常用的文化式原型方法

切展法和剪贴法是纸样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使用频次最高的,通过将分割线的变化结合这两种方法,还能够衍生出更多的纸样设计方法,以实现制作多样化的服装款式。

1.切展法

切展法的使用方法其实和它的名字有很大联系,就是将原型的某一个部位进行剪切,然后再使用某种方式将其展开。通过这种方法在剪切的平面图上增加一定长度或是面积,使其能够多出来一块,以便制作特殊的造型,如我们常见的褶皱效果。同时,这也是省道的变形和延伸。剪切展开的方式有三种,即平移展开、叠加展开和旋转展开,设计要点就是展量的位置和方向。

(1)平移展开。通过展切线将原型上的任意两条曲线放出相同的长度,多出来的部分就是褶量。例如,在上泡下灯的笼式结构袖的设计上就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先用切展法切开,然后在平移拉开,让袖口、袖山和袖口增加相同长度,最终形成设计样式。这种方式还适用于在衣片其他部位对应两侧同时加放褶量时使用。

(2)旋转展开。还是利用展切线将衣片上的一条曲线放出相同长度,多出来的部分作为褶量,不过和前面不同的是这次要保证结构长度不变。此方法主要用于设计灯笼袖时使用,将袖身按照正常步骤剪开,然后将其展开,使得袖宽增大,让整个袖体变宽松。

(3)叠加展开。这次利用展切线将衣片上的两条曲线放出不同长度的量,也可以说是以上两种方法的结合体。这种方式是按照展切线将其分成多份,使袖口和袖山增加不同的长度,然后将曲线进行弯曲,形成圆形。这种方式一般用于衣片上对应两边有褶纹且褶纹长度不同时使用。

2.剪贴法

这种方法是将原型上的某处剪开,然后再进行叠加贴合,然后再将剪开的地方放出,这样做既保留了原有的风格,又能够将衣片的设计机构改变。这种方法一般用于省道设计。

在应用原型裁剪法进行纸样设计中,除了利用以上所提及的设计方法外,在通过改变服装原有形状得到所需服装造型制图时,还需要根据个人在穿着方面的习惯特点,还有制作衣服所需的材料、对象的体形和款式造型进行综合因素考虑,在原型的基础上在三围部分上进行合理的增减,袖窿开深等结构调整,以达到合体性和造型性的预期效果。

六、文化式原型在旗袍结构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将文化式原型应用与旗袍设计是目前服装设计及设计教育上的重点,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述文化式原型的制图原理和方法,令学生理解其在旗袍设计的每项设计细节方面的运用。在旗袍设计中,文化式原型主要被应用于以下几个部分。

1.领弧线设计

文化式原型的领口弧线是根据颈根围线所形成的曲线。如果想要制作翻领类的领型,可以将前领宽基础上增加3.4厘米,前领深是在前领宽的基础上再增加0.5厘米,后领宽则是在前领宽的基础上增加0.2厘米,后领深应为后领宽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旗袍的后领线是直线,所以在上身时,后领会稍微向后倾斜,所以在进行原型后领口弧线设计时,要将后领深减少0.3厘米,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将领子上端和颈部贴合。

2.前胸省和后肩省的设计

在文化式原型设计中,前片部分有胸省和腰省,后片部分是肩省和腰省。在旗袍设计中,无论将胸省下方的腰省放在什么地方,只有省尖点对准胸点,那么胸部的立体造型就不会发生改变。而在传统的旗袍设计中,胸省一般都要被转移到腋下省,这样便于旗袍斜襟的分割工作,但胸省转移多少还要结合旗袍整体松量、外形和运动技能性等因素的要求决定。所以,在采用文化式原型进行旗袍设计时,一般不会将胸量全部转移。

在处理后肩省的时候,处理的原则和前片是差不多的,但是和前片不同的地方在于后片没有像胸点一样的突出点,只有肩胛骨附近有突出量。为了能够保证旗袍背部能够呈现出完整的图案,所以一般不会在后肩部分打肩省,但是也不能随便就让肩省消失,所以我们通常采取的解决方案是将肩省的三分之一部分转移到后袖窿部分将其作为松量,其余的省量可以在肩部端点处收掉。转移和收掉的省量能够使后袖窿的长度加长,让后肩点提高。

3.身幅设计

假设文化式原型设计中在原有的标准身幅尺寸基础上又加了6厘米,可以理解为旗袍的放松量。如果将平面设计图通过最简单的方式折成筒状并包裹在人体的上面身,那么测量出来的放松量为x,并且通过多次测量和调查,这个x的区间值为3~7厘米,平均值在5厘米左右。如果在设计过程中将这个筒状体根据人体上半身的轴体一致,使旗袍能够最大程度地贴合人体,这时经过测量将柱形围长设为y,那么通过比较就会发现,x的值要稍大于y的值,并且腰线的部分也出现了倾斜。通过以上实验可以总结出,箱型的文化式原型的身幅量在旗袍的设计中围度稍大,可以将腰线部位向前、后片分别缩小1~2厘米,以保证能够贴合腰部,达到合身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式原型是目前比较常用的制作服装设计图时所使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方便了设计图的产生,同时也为专业的学生理解服装设计和人体体形的关系提供了参考。文化式原型设计中,对各项设计部位的公式和纸样的推板系数之间也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为企业制造工艺样本提供了方便。所以,将文化式原型设计方法引用到现代的旗袍设计工作中,不仅能够促进旗袍设计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能为旗袍实现多样性创新创造条件。从目前旗袍设计的发展来看,旗袍在设计风格和设计思路上都在不断进步中,这就要求设计院教师也要通过学习和了解,丰富自身在设计上的造诣。教师只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才能让自己的学生学到更加符合现代人风格的设计知识。

猜你喜欢
制图旗袍原型
“85后”非遗传承人的旗袍梦
包裹的一切
习近平的战疫日志
我来说说旗袍美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
旗袍找不同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明天我们将生活在怎样的城市?
中国网民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