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菏泽市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与防控措施

2022-11-23 00:53张红霞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菏泽市赤霉病小麦

张红霞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皇镇街道办事处,山东 菏泽 274000)

小麦是禾本科植物,是世界三大谷物之一,颖果磨成面粉可以加工制作成面包、馒头等食物,发酵后可以制作啤酒、酒精或生物质原料。

小麦赤霉病主要由多种镰刀菌感染发生,从小麦苗期到穗期均可发生,染病后可能降低小麦的千粒质量、穗粒数、出粉率,影响小麦的商品价值。人畜食用含有赤霉病的小麦还可能造成急性中毒,严重威胁人身安全和粮食安全。

小麦赤霉病一般多发生在潮湿温带,长江中下游、川滇、华南地区高发。山东是小麦种植大省,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山东地区逐渐流行,成为小麦主要病害。分析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有效防治措施,有助于提高小麦种植效益,确保粮食安全。

一、菏泽市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

1、小麦赤霉病病症

(1)侵染源

小麦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孢、燕麦镰孢、串珠镰孢、黄色镰孢等多种镰刀菌引起的病害。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有隔膜3~7个,顶端钝圆。单个孢子没有颜色,聚集在一起呈粉红色粘稠状,小型孢子较少。

(2)不同发生部位的危害

小麦赤霉病在苗期、分蘖、返青、拔节、抽穗等各个阶段都可能发生,镰刀菌感染后易出现苗腐病、茎基腐病、秆腐病以及穗腐病等。如果田间湿度较大,小麦秸秆会出现粉红色霉层[1]。

苗腐病由种子本身带有的病菌、病毒或者土壤中的有害病菌侵染发生。染病后麦芽从嫩绿色变成褐色,根冠腐烂,轻则病苗出现枯黄现象,重则麦苗死亡。拔出病株可发现腐烂处容易拉断,断口处有褐色粘稠腐烂组织。

茎基腐病主要在幼苗出土到小麦成熟阶段发生,侵染后会导致小麦茎部组织腐烂变成褐色,直到植株全部枯死。

秆腐病主要发生在小麦穗下第1~2 节,发病初期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褪绿斑。随着病程发展,褪绿斑逐渐转化为淡褐色和红褐色不规则斑点,并逐渐向根茎位置扩展,严重时可能导致病部以上全部枯黄。

穗腐病发病初期,小穗和叶片上会出现很小的水渍状淡褐色病斑,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扩大到整个小穗,直到小穗枯黄。田间湿度较大时,病斑处出现粉红色霉层,后期逐渐出现小黑点,即子囊壳。随后发展到穗轴,导致染病部位以上小穗出现枯白穗[2]。

2、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

小麦赤霉病主要通过菌丝体寄生在病残体或者种子内越冬,也可以在土壤的腐质层越冬。春天病残体上的子囊壳在适宜的环境下释放子囊孢子,通过大风、大雨或气流进行传播,散落在花器或者花药上萌发,然后浸染小穗。在小穗发展后可能出现大量粉红色霉层,在风雨环境下发生再侵染。由此可以看出,小麦赤霉病可发生在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3]。

苗期发生小麦赤霉病主要与小麦赤霉病的生育期、自然环境、菌源等因素有关。小麦生长发育后期容易出现秆腐病和穗腐病,其中穗腐病危害最大,可能造成小麦大量减产。

穗腐病首先发生在花药,随后发展到颖片。一般先发生在1个麦穗的小穗,随后扩展到整个穗轴,并迅速感染其他小穗,导致小穗因为缺水大量枯死或者不结果。扬花期感染率最高,一般在小麦齐穗后20 天高发。

3、发生原因

湿度是造成小麦赤霉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一般小麦生长发育期连续阴雨天气超过50%,小麦赤霉病发生率在50%左右;如果连续阴雨天气超过70%,则可能发生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期如果连续3 天以上出现阴雨、大雾天气,气温超过15℃,则发生小麦赤霉病的概率较大。小麦开花灌浆期出现闷热、连续降雨天气,容易造成赤霉病发生。

由此可见,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气候性病害,发生概率与小麦生长期间的天气显著相关。小麦赤霉病在24~28℃的环境下容易发生。菏泽市处于中纬度地区,温带季风气候,春季温暖湿润、夏季高温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年日照时数2318~2557 h,平均降水量590~726.7 mm,境内降水不均匀,易受北方大陆气团影响出现干旱、降雨集中等自然灾害。结合山东近20 年农业病虫害统计情况发现,近年来赤霉病发生较严重与山东菏泽市气候条件有关,受到温室效应影响,菏泽市春季回暖早、扬花期降雨较多,易发生小麦赤霉病[4]。

二、小麦赤霉病防控措施

近年来,山东省菏泽市小麦玉米连作,秸秆还田面积增长,导致麦田积累了大量病原菌,成为第2 年小麦赤霉病的菌源。同时,菏泽市小麦品种主要是济麦、良星系列、青农2 号等抗病性不强的品种,易感染赤霉病。此外,受到天气影响,小麦抽穗期、扬花期降雨较多,易发生赤霉病。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小麦赤霉病进行防治。

1、选择抗逆性比较强的小麦品种

结合山东省菏泽市的天气情况,选择小麦花期、穗期一致且散粉较快、抗病性、抗逆性较强的小麦品种,以降低小麦赤霉病发生率。可以选择济麦44 号、徐麦36 号、山农111 号等山东本地小麦品种。

2、收获后及时深耕

前一季农作物收割后需立即进行深耕,熟化土壤,避免土壤中病虫害越冬繁殖,危害翌年农作物。

3、种子无害化处理

小麦种子会携带病菌、病毒,导致发生小麦赤霉病。播种前需利用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处理种子,杀死种子携带的致病原,降低病害发生概率。使用福美双、多菌灵、戊唑醇等杀菌剂可以杀死小麦种子携带的病菌,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4%~0.5%左右。目前,化学杀菌剂在小麦种子处理中应用相对较成熟,可以广泛使用。

4、化学治理

小麦赤霉病一旦发生需立即处理,以免病情扩散。可以选择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等低毒药剂,25%氰烯菌酯用量为浓度100~150 g/hm2,戊唑醇悬浮剂用量为20~30 g/hm2,25%咪鲜胺乳油用量为50~60 mg/hm2,喷洒农药时对准小麦穗部。

三、结语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爆发性强、危害性大的病害,生长期各阶段都可发生,造成苗枯、茎基腐蚀、穗腐蚀,造成小麦籽粒干瘪。染病麦粒含有毒素,食用后会中毒,2020 年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需正确认识到小麦赤霉病发病特点,掌握发病规律,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及时进行防控。

猜你喜欢
菏泽市赤霉病小麦
冬春小麦科学防治死苗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万副春联送万家”活动 菏泽市关工委开展
2019年绍虞稻区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论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形势及防控对策
菏泽市举办中小学创客大赛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