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市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

2022-11-23 00:53单珍拉初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薯块蚜虫病斑

单珍拉初

(云南省昆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昆明 650118)

昆明处于云贵高原中部,呈北部高、南部低的地势特点。全境日照时间较长,年均日照时数在2200 h 左右,温差较小,5~10月雨季集中了全年85%左右的降水。马铃薯是昆明地区主要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70 万亩左右。本文全面总结了当地马铃薯各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控措施,为确保马铃薯种植效益提供参考。

一、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

1、早疫病

马铃薯早疫病一般出现在植株生长后期,集中在7~8 月雨水较多时段,叶片、茎及薯块等部位皆会侵染发病。叶片染病初期会产生褐色圆形斑点,然后逐步发展为褐色大病斑,最后随着病程发展导致叶片枯死。薯块侵染发病后会出现凹陷的暗褐色病斑。

2、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主要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一般集中在6~8月,易导致植株提前枯死,降低马铃薯产量。叶片最先发病,初期出现黄褐色斑点,然后慢慢变为水渍状边缘病斑,背面长出茂密的白色霉菌。薯块发病后出现稍凹陷的褐色病斑,然后病斑面积、深度逐步扩展。此类病害的发生流行受气象条件、栽培管理等诸多因素影响,地势低洼、相对湿度较大地块易发病[1]。

3、疮痂病

马铃薯疮痂病在马铃薯产区普遍发生,块茎染病后皮层出现病斑,严重影响马铃薯品质。块茎表面初期出现褐色小斑点,之后转变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严重时薯块表面布满病斑。

4、地下害虫

马铃薯生长中出现的地下害虫主要有小地老虎、金针虫、蝼蛄以及蛴螬等,咬食或钻蛀马铃薯的地下根、茎及块茎,导致根部难以向地上部分供应营养和水分,造成缺棵、断垄。害虫钻蛀块茎后会降低薯块品质,严重降低商品价值。

5、蚜虫

蚜虫主要危害马铃薯叶片,吸食汁液后导致叶片卷皱、发黄,马铃薯产量严重受损。同时,蚜虫是传毒昆虫之一,会增大病毒病的发生几率。

二、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控措施

为保证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成效,需依据各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等方法,在保证良好预防和控制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1、农业防治

(1)深耕改土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既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又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及害虫。及时捡除翻出的害虫幼虫、成虫,并利用日光中的紫外线杀灭土壤中的部分病菌,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2)精选品种

不同马铃薯品种的抗病虫性能不同,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耕作制度且具有高抗性的优质高产马铃薯品种,昆明地区主栽品种有青薯9 号、陇薯7 号、合作88 号等。

(3)合理轮作

轮作种植不同类型的作物能够有效降低土壤中的菌源基数,降低土传病害的发生率。马铃薯一般可与玉米、豆类等作物轮作,轮作期限在3 年以上。

(4)精选薯块

选择表皮光滑、没有机械损伤且没有被病虫害侵染的优质种薯,剔除病烂薯后晾晒2~3 天,杀灭薯块表明的病原体。

(5)切刀消毒

为避免种薯切块中传播病菌,需提前准备0.1%高锰酸钾溶液、75%酒精等消毒药液,做好切刀消毒工作。准备2 把以上切刀,遇到染病种薯后及时更换消毒。

(6)田间管理

严格控制马铃薯种植密度,一般每亩保留3800~4300 株幼苗即可,避免种植密度过大,确保田间通风透光条件良好、湿度不高。株高达到10 cm 左右时中耕培土,同步清除田间杂草[2]。现蕾期出现徒长时可均匀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等生长调节剂,控制植株徒长。

2、物理防治

(1)杀虫灯诱杀

杀虫灯可以高效诱杀具有趋光性的害虫,如蚜虫等。可在害虫成虫高发期田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每晚21:00 开灯,有效诱杀害虫成虫。为确保灭杀效果,杀虫灯与马铃薯植株顶部距离0.5~1.0 m,每150~200 m 设置1 盏。

(2)色板诱杀

利用蚜虫等害虫的趋色性,可在田间悬挂色板,与马铃薯植株顶部距离0.2~0.3 m,并随着植株生长调整色板高度。定期更换色板,避免色板上害虫过多影响诱杀效果。

3、生物防治

(1)天敌生物

利用害虫天敌控制田间害虫数量。禁止使用对天敌生物杀伤力较大的化学农药,确保田间七星瓢虫、食蚜蝇等捕食性天敌的数量稳定。结合田间害虫发生情况,引入寄生性天敌,如寄生蜂等,使田间虫口数量稳定在可控范围内。

(2)生物农药

为缓解化学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药物残留问题,可推广应用生物农药,确保环境安全。蚜虫虫害可使用苦参素、新植毒素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预防马铃薯青枯病、黑胫病等可使用农用链霉素等喷施。

4、化学防治

病虫害较为严重的地块需及时开展化学防治,避免病害传播蔓延。

(1)药剂拌种

播前药剂拌种可有效降低苗期病虫害发生几率,可混合使用多种药剂,保证拌种效果。一般可使用均匀混合的70%甲基托布津、农用链霉素与滑石粉等;或使用薯块质量0.1%的22.6%噻虫嗪悬浮种衣剂、2.2%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等。

(2)马铃薯早疫病

早疫病发生前可交替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25%阿米西达1500 倍液等,间隔在7 天以上,连续喷施2~3次。病害发生后则可交替喷施72%霜脲•锰锌600 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等,间隔7 天左右,持续喷施2~3 次[3]。

(3)马铃薯晚疫病

密切关注气象变化及田间发病情况,科学预测、预报,及时药剂喷施发病中心株附近及低洼地。晚疫病发生后及时清除病株,之后喷施72.2%霜霉威水剂300 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300 倍液等,间隔10 天左右,连续喷施2~ 3 次。

(4)马铃薯疮痂病

播前整地时土壤施入40%五硝基苯粉剂等药物抑制病害发生,田间出现中心病株后均匀喷施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

(5)地下害虫

细土拌和10%吡虫啉湿拌剂、3%辛硫磷颗粒剂等药物,播前整地时田间撒施。达到防治标准后,可使用50%辛硫磷乳油与豆饼、麦麸等制作毒饵,撒在马铃薯根际附近。

(6)蚜虫

蚜虫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危害极大,可喷洒10%氯氰菊酯乳油2000 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 倍液等。

三、结语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要兼顾防治效果与生态环保要求,禁止过量用药。相关部门要引导农户树立现代化绿色防控理念,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把握药物最佳防治时机,提升防控效果。

猜你喜欢
薯块蚜虫病斑
蚜虫婆婆
出生就怀孕的蚜虫
出生就怀孕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红薯储藏期受害诊断技术及预防办法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套袋对柠檬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Ophiognomonia castaneae协同板栗褐缘叶枯病病原菌致病作用的研究
轻松治愈花斑癣
轻松治癒花斑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