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昭通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与建议

2022-11-23 00:53陈文琼茶丽美陶捌唐杨云海徐祯波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人居整治村庄

余 勇,陈文琼,茶丽美,陶捌唐,杨云海,徐祯波

(1.云南省昭通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云南 昭通 657000;2.云南省镇雄县植保质检站,云南 镇雄 657200;3.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云南 昭通 657000;4.云南省大关县农村能环站,云南 大关 657400)

关健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规划;示范引领;机制建设

现阶段,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不仅是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及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将云南建成中国最美丽省份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昭通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步伐的有力抓手。2020 年12 月2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

一、切实抓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展机遇

当前,全市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绝对贫困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中央1 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的目标任务,提出了深入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100 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000 个精品示范村、10000 个美丽村庄)工程。昭通市委也明确提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实施“乡村基础建设提升”行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1]。

中央、省委的重大战略和政策的有力实施正是发展机遇,昭通市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借势着力、乘势推动,主动作为、奋勇争先,切实增强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措施,补齐农村短板弱项,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二、昭通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

当前,全市已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全市建制村道路通畅,农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所有自然村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有序。乡镇镇区旱厕全部消除,有2 座以上无害化卫生公厕;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实现了有1 座以上无害化卫生公厕全覆盖的目标,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建524441 座,覆盖率达47.96%。农村“两污”处理设施覆盖率大幅提升,乡镇镇区生活垃圾收储设施覆盖率达100%。镇区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58.02%,农村生活污水有效管控率为36.38%。80 个行政村“多规合一”示范点实用性村庄规划顺利编制,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但也还存在发动面不广、群众参与度不高,部分村庄“脏、乱、差”问题存在反弹,整体投入水平低,长效机制运行不佳,整治水平低,质量不高等问题[2]。

三、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的建议

“十四五”时期,中央再次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进行部署,充分说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加强组织领导,系统谋划推进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涉及住建、农业农村等多个部门,工作内容多,需要各级各部门相互支持、通力合作。全市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1 号文件精神,落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未来五年行动的决策部署,继续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来抓。

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定期调度;分管领导亲自跟踪落实;继续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市区委督查室高位推进工作,着力在抓长效机制、技术创新、市场运作、组织保障等方面创新实践。牢牢扛起主体责任,压实网格责任,做好脱贫攻坚成效巩固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结合实际,统筹谋划好未来5 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与疫情防控、爱国卫生专项行动统筹研究、一体推进,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3]。

2、科学编制规划,统一标准建设

科学制定村庄规划是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必要手段,是有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关键环节。需按照昭通市委提出的高标准画好村庄现状图、未来空间规划控制图、特色风貌控制图,形成简洁规范、通俗易懂、管用实用的村庄规划,因地制宜、因山就势科学编制适应农村、农民生产、生活要求的乡村规划。强化规划的组织实施,实行规划动态评估,建立健全违反规划行为的追究机制,严肃追究责任。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和村民生产生活用房不脱离规划管控,从源头上相对统一村庄风貌,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3、强化示范引领,提升整体形象

认真落实昭通市委提出的统筹推进特色集镇和特色村庄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围绕全省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按照彰显特色、引领发展、全省一流的标准,每个县市区至少谋划建设1 个主题突出的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或者田园综合体,10 个精品示范村,100 个美丽乡村。

威信县、绥江县、水富市等基础条件较好,可先行试点示范,打造出一批“宜居、宜业、宜游”且各具特色、各具其美的美丽乡村,成为引领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标杆,不断提升农村整体形象。

4、加大资金投入,补齐工作短板

市、县两级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制定“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财政奖补政策,健全财政持续投入机制,加大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及市级美丽村庄评定奖补资金的支持。加大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作为重点涉农项目推进,优先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倾斜。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拓宽资金筹措渠道,采取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管护和运营,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导向功能和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和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垃圾、污水治理等各类事业,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5、强化机制建设,坚持常抓不懈

(1)强化长效机制建设

根据保洁范围、垃圾日产日清等要求,在未来5 年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方案中明确规定政府补助和农户缴费比例,合理收取垃圾清运保洁费用,建立常态长效的保洁收费制度。

建立环境卫生评比“红黑榜”制度,定期检查、定期评比、定期公布,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将村庄环境卫生管理纳入村规民约,建立保洁队伍,落实保洁制度,按照日常保洁要求,将具体工作任务分解到村组、落实到个人。

(2)强化激励机制建设

建立积分兑换制度。基层组织可把村集体经济收益的一部分用于“爱心超市”建设,将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积分管理,推行积分兑换物品,激发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

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结合,每年对县(市、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进行考核。考评成绩前3 名的县(市、区)明确给予一定奖励,排名后3 名的县(市、区)通报批评、约谈曝光。评定为省级美丽乡村的村、组,依据省级给予奖补资金标准,市、县市区再按1:1 比例进行配套,帮助村组再升级。

(3)强化媒体监督机制建设

建立日常监督机制。立足实际,成立爱国卫生专项行动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监督工作组,采取“半月一暗访,一月一曝光”方式,对村庄环境、形式主义、工程质量等内容进行暗访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市级直接将暗访问题反馈到当地党委政府,县级反馈到乡镇进行整改,促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落实。

建立日常宣传机制。在昭通日报、昭通广播电视台开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栏目,邀请相关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对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宣传,形成互相学习、竞相推进的良好态势,通过群众熟知的抖音、快手小视频宣传,使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入脑、入心,不断改变农村不良卫生习惯。

猜你喜欢
人居整治村庄
浅析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最美城市“绿化带”
产品力时代,保利发展控股全面进阶健康美好人居
村庄,你好
整治号贩子须强化医院责任
加强人居环境整治 助推“美丽登封”建设
村庄在哪里
村庄
世界人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