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柳林县玉米种植技术要点及其推广应用

2022-11-23 00:53刘三秀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田间植株病虫害

刘三秀

(山西省柳林县西王家沟乡人民政府,山西 柳林 033300)

柳林县处于山西省中部,境内东高西低,属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县域内光照资源充足,年均日照时间2450 h,降雨量偏少,年均仅472 mm。玉米是柳林县主要农作物类型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6110 公顷左右。近年来,柳林县大力实施农业提质增效行动,积极创新玉米种植技术,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一、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1、播前准备

(1)选地整地

科学选择玉米种植地块,要求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等及以上。播前用灭茬机、旋耕机等机械整地,翻耕深度20~25 cm。部分地块耕作层较浅,每3 年深松1 次,深度40 cm。若地块存在严重的地下虫害,每公顷需撒施30 kg 辛硫磷颗粒剂。

(2)品种选择

综合考虑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选择适应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如先玉335、郑单958等。播前对种子进行精选,剔除烂种、杂质等。

2、适期播种

地面温度保持在7~8℃左右播种,柳林县一般在4~5 月。使用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播种深度3~4 cm,土壤墒情较好可适当减小。为优化玉米植株的发育环境,现阶段广泛推行宽窄行种植模式,宽行和窄行的行距分别为50 cm 与40 cm,株距50 cm 左右[1]。结合玉米品种科学确定播种量,半紧凑型品种每亩3500 株基本苗,紧凑型玉米品种每亩4500 株基本苗。

播种后,条件允许时灌溉蒙头水,可有效改善土壤墒情,提高出苗率。出苗前地面均匀喷施玉米专用除草剂稀释药液,防除田间杂草。

3、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出苗后定期巡查,出现严重的缺苗断垄时及时补苗。进入3叶期后,根据留苗量进行间苗,避免田间密度过大,确保培育壮苗。

若基肥施用充足,苗期一般不需追肥;若幼苗长势较差,每亩可施入10 kg 氮肥,以满足幼苗生长发育的养分需求。苗期需进行蹲苗处理,抑制株苗地上茎叶的生长,促进根系充分下扎,提高植株的抗倒伏、抗旱能力。

(2)穗期管理

结合降雨和土壤墒情,确定浇水时间与灌溉量,通常在大喇叭口期、抽穗前后。进入6 叶期后,每亩施5~7 kg 尿素。进入抽穗期后,每亩施25 kg 尿素。施肥时同步浇水,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为改善玉米植株的生长环境,可在拔节前后开展深中耕,深度7~8 cm。浅中耕在大喇叭口期进行,同时培土,垄高约10 cm[2]。

(3)花粒期管理

穗期施肥不充足容易出现脱肥问题,需补施粒肥。一般在开花授粉前随灌溉补施5 kg 尿素,可有效避免植株早衰。进入吐丝期后,叶片喷施0.3%磷酸二氢钾肥液,以延长叶片的功能期,加快灌浆速度。进入抽雄期后,玉米植株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需及时灌溉确保土壤保持湿润状态。进入盛花末期可人工辅助授粉,减少秃顶、缺粒问题,有效增加穗粒数。

4、病虫害防治

玉米种植中病虫害发生率较高,要结合地区常见病虫害类型制定完善的病虫害防治方案。综合应用物理、生物防治等无公害防治技术,在实现病虫害防治的同时避免环境污染。

(1)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与流行受土壤肥力、耕作制度等多因素影响。需建设病害测报制度,密切关注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及天气变化趋势,及时向农户发出预警信息,引导农户在较佳时期进行防治。

禁止重茬、迎茬种植玉米,推行轮作倒茬制度。应用宽窄行种植模式取代传统等行距播种模式,改善玉米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播前充足施用底肥,贯彻适期早播原则,提高玉米植株的抵抗力。病害发生后可需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50%好速净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等药物喷施防治。

(2)玉米锈病

玉米锈病发生后叶片会出现锈褐色病斑,导致叶片枯萎脱落,同时还会危害玉米苞叶、果穗、雄花等。需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统一无害化处理,禁止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头。播前清理田间沟系,保证雨水较多时可以快速排出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病害发生后可使用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500 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喷施防治。

(3)玉米螟

玉米螟趋光性特征明显,可在田间设置黑光灯,对成虫进行有效诱杀。

二、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

部分基层农户文化水平不高,认识不到现代农业新技术的优势。主管部门应利用电视、网络等,采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传播先进技术,有效扩大宣传推广覆盖范围[3]。现场宣传中要耐心讲解、强调技术要点,提高农民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2、建设示范基地

利用示范基地推广直观性较强,可快速获得农民认可。因此,相关部门需加快玉米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步伐,积极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等,有效带动基地周围的种植户。同时,发挥示范基地的载体作用,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学习交流等活动,依托生产实践介绍机械、技术应用要点,提高农户的玉米种植管理水平。

3、加强人才培养

组建专业化、高素质的推广人才队伍,改善玉米种植技术推广成效。可通过改善技术推广岗位的薪酬待遇,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提高推广力量。同时构建长效培训机制,分阶段开展技术培训,及时更新推广人员的工作理念和方法,提高推广队伍的综合能力。此外,要细化分解推广任务,明确工作人员的推广职责,提升其责任意识。

三、结语

玉米种植管理的科学性会对玉米产量、质量等产生直接影响,也关系到种植户的经济收益。相关部门需高度重视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工作,引导广大种植户改变传统、落后的种植理念,在玉米种植中积极应用新技术,有效提高玉米种植效益。

猜你喜欢
田间植株病虫害
陕西黄龙:春来好时节 田间农事忙
豌豆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2022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一份从田间地头到人民大会堂的报告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防控措施研究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长匐茎与块茎
防治长茄弯果有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