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廊坊市小麦种植管理要点

2022-11-23 00:53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廊坊市田间粉剂

张 颖

(河北省廊坊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河北 廊坊 065000)

廊坊市处于华北平原中东部,境内主要为平原地形,呈现出大平小不平的地势特征。廊坊市拥有充足的光照资源,年均日照时数2660 h 左右,雨热同季特点明显,十分适宜农作物种植与生长。小麦是当地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92 万亩左右。近年来,廊坊市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创新农业生产技术,不断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和布局,大力推广节水品种、节水技术,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基础上,推动农业增效发展,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播前准备

1、选地整地

选择肥力较高、土壤理化性质良好的种植地块,种植前进行深松与旋耕,耕深15 cm 以上,避免漏耕。精细化整地,避免存在明暗坷垃,尽量达到上虚下实的状态。若采用秸秆还田技术,要粉碎、深埋与镇压处理秸秆,保证秸秆与土壤密切接触。

2、种子处理

结合地区实际情况,选择增产潜力较大、适应性较强的节水稳产小麦品种,如河农6425、济麦22、京冬18 等。播种前进行种子包衣处理,未包衣种子需用药剂拌种,以降低土传病害、地下害虫的发生率。

结合地块易发生病虫害类型,科学选择拌种药剂。防治地下害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1 kg,兑水50 kg,拌种500 kg。防治小麦纹枯病、白粉病等病害可用25 g/L 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拌种,一般1 kg 种子需药剂4~8 mL。拌种时先拌杀虫剂后拌杀菌剂,拌种后进行3~4 h 堆闷[1]。

3、施足基肥

基肥尽量选择有机肥,可以有效改良土壤条件。同时,搭配施用化肥,充分满足苗期麦株的养分需求。通常播前每亩施有机肥或优质农家肥2000~3000 kg 和磷酸二铵15~20 kg、尿素5 kg、硫酸钾10~15 kg、硫酸锌1.0~1.5 kg[2]。有条件的地区可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中的养分含量科学确定施肥方案,增强施肥的精准性。

二、适期播种

贯彻适期早播原则,一般每年10 月上中旬播种。确定播种量时,充分考虑地力水平、肥水条件等因素,避免播量过大,通常每亩保持25~30 万株基本苗。播种时采取15 cm 等行种植,播深3~4 cm,要求均匀下籽,避免漏播、重播等问题。

三、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1)查苗补种

麦苗出土后要及时开展查苗、补种工作。补种时可催芽处理,加快麦苗的出土速度。也可待麦苗分蘖后从密度较大区域进行移植,以促使苗齐、苗全。

(2)培育壮苗

密切关注田间幼苗生长情况,如果幼苗长势较差需及时浇灌。若地块底墒充足、幼苗长势过旺,可通过镇压对主茎生长进行抑制。

(3)合理浇灌

播种后,如果田间墒情较差或气候较干旱,需在越冬前浇水,并及时开展划锄工作,破除地块板结状态,确保土壤疏松。

(4)防除杂草

田间杂草一般采取化学防除方法。可选用40%快灭灵干悬浮剂、75%巨星干悬浮剂等药液,兑水后均匀喷施地块。若田间有较多黑燕麦等杂草,需混入6.9%膘马乳油[3]。

2、中期管理

起身至抽穗前属于小麦中期生长阶段,此阶段小麦生长发育最为旺盛,水分、养分需求较大,田间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小麦植株的穗数与穗粒数。需切实做好水肥管理工作,有效协调植株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的生长。

(1)化学除草

麦田生长中期杂草以播娘蒿、荠菜等阔叶类杂草为主,禾本科杂草也时有发生,可在小麦返青起身期结合开展人工除草与化学防除。播娘蒿、荠菜等阔叶杂草可用苯磺隆、麦施达等药剂按使用说明兑水后喷施;禾本杂草科雀麦、节节麦等可用世玛或阔世玛等药剂按比例兑水喷施。喷药应在气温稳定在6℃以上时进行,选晴天上午10 时到下午4 时喷施为宜。

(2)追施拔节肥

追施拔节肥不仅影响小麦的穗数与穗粒数,也关系到后期籽粒灌浆与千粒质量。通常第1 节间定长后及时追施拔节肥,每亩施入8~10 kg 尿素,施肥方式为沟施。

(3)防止倒伏

如果麦田冬前没有采取控旺措施,如镇压、中耕等,将有较大倒伏风险,对小麦产量、品质等造成影响。麦田田间群体过大时,可在拔节初期田间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或壮丰安兑水药液,能够抑制细胞伸长,缩短基部节间长度,避免倒伏问题出现。

3、后期管理

抽穗期后是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小麦穗部生殖器官发育为生长中心。此阶段要将养根护叶作为田间管理的主要目标,尽量延长麦株上部叶片的功能期,实现粒大、饱满的目标。

(1)叶面喷肥

灌浆初期,可叶面喷施硫酸二氢钾与尿素兑水溶液,10 天左右再次喷施,有效延长叶片的功能期,增强光合效率。同时,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也可有效提高。喷施尽量在晴天下午4 时后进行,避免小麦叶片烧伤。

(2)抗旱防涝

为满足小麦植株后期生长的水分需求,要做好灌溉工作。一般在无风天气浇灌,严格控制灌水量,避免积水。雨水较多时田间易出现积水,会影响小麦的根系呼吸,需及时排出。

四、病虫害防治

1、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多出现在小麦苗期至穗期,病害发生后,发芽率、千粒质量显著降低,人畜食用染病小麦后还可能出现急性中毒。

(1)农业防治

播前做好深耕灭茬工作,对田间进行彻底清洁,有效减少田间病源基数。

(2)化学防治

规范开展药剂拌种工作,使用75%萎锈灵、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对多菌灵已产生抗药性的麦区,可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等单剂及其复配制剂,尽量使用耐雨水冲刷剂型,并注重轮换用药和混合用药。

2、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一般在叶鞘及茎秆部位发生,发生率较高,可造成超过10%的产量损失。种植人员需提前做好防控工作,避免影响小麦产量。

(1)农业防治

选择具有较强抗病性的小麦品种。综合考虑小麦的品种特性与土地肥力水平,严格控制播种量,避免田间苗株密度过大、田间湿度较高,降低病害发生率。播前科学建设排灌水系统,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优化施肥结构,平衡施用氮磷钾肥。部分病害发生率较高田块适当增施钾肥,可提高麦株的抗病能力。施用有机肥时要保证肥料充分腐熟。

(2)化学防治

播种前可利用2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或33%井冈腊芽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进入返青期后,麦株下方发病部位可集中喷施5%井冈霉素水剂500 倍液或33%井冈腊芽可湿性粉剂300 倍液等药物。

3、小麦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会吸食灌浆的麦粒汁液,导致小麦产量、品质等受到严重影响。通常,小麦吸浆虫造成的减产效果可达到10%以上。

(1)农业防治

选择具备穗形紧密、麦粒皮厚等特征的小麦品种。连年深翻麦田土壤,轮作油菜等其他作物,减少田间的虫口数量。

(2)化学防治

将播种前、拔节期以及孕穗期作为防治重点时期,可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氟•吡虫啉等药剂防治。

五、结语

为保证小麦植株茁壮生长,要依据相关技术规程,科学开展栽培管理工作,提高田间管理水平。同时,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引导农民树立正确栽培理念,掌握科学管理技术,以确保粮食安全。

猜你喜欢
廊坊市田间粉剂
陕西黄龙:春来好时节 田间农事忙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一份从田间地头到人民大会堂的报告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廊坊市实施转型发展打造产业新支撑的研究
春防大蒜病虫害需对症
粉剂农药使用两大误区
西宁地区莴笋霜霉病防治药剂试验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