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河曲县小杂粮有机旱作种植模式

2022-11-23 00:53于喜东张豫生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旱作杂粮抗旱

于喜东,张豫生,李 超,武 扬

(1.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山西 河曲 036599;2.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山西 河曲 036599)

河曲县处于山西省西北部,旱作区在全县耕地面积中占2/3。旱作区缺乏充足的植被,地形起伏较大,水土流失问题时有发生,且容易出现春旱、伏旱、秋旱,对现代农业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近年来,河曲县结合地区环境条件,依据省政府的战略指示,大力发展小杂粮有机旱作农业,先后制定了系列政策。通过推广应用小杂粮有机旱作种植技术,既能够有效应对少雨缺水的客观自然条件,又可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高现代农业发展质量。

一、河曲县农业资源与小杂粮生产现状

1、农业资源

河曲县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明显,日照资源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年均日照时数2493 h 左右。境内降雨量偏少,年均降雨量460 mm,且在夏季集中了大量降水,春旱、伏旱、秋旱经常发生,不利于当地农业种植生产。河曲县水资源可利用量17208万m3左右,达到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以上标准,但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偏少,存在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境内呈东高西低的地势特征,耕地面积62 万亩左右。

2、小杂粮生产现状

小杂粮是河曲县重要的作物类型,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25万亩左右,种植谷子、糜子、高粱、荞麦等多种作物。小杂粮平均亩产125 kg 左右,总产量超过4000 万千克,占粮食总产量的58.96%。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膳食结构,对小杂粮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河曲县小杂粮产业的发展。

二、河曲县小杂粮有机旱作种植技术模式

1、集雨增效技术

(1)建设集雨补灌设施

为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资源、缓解干旱问题,需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建设集雨补灌设施,对雨季降水进行拦截和储存,旱季时用于农田生产灌溉。可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建设旱井、蓄水池、旱窖等不同类型的集雨蓄水设施,大幅度提高自然降水资源的利用率。

(2)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

传统大水漫灌模式难以精准满足小杂粮植株生长的水分需求,还会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浪费,加剧河曲县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要推进农田节水灌溉设施与配套工程建设,大力推广应用管灌、喷灌、微灌以及渠道防渗等系列节水技术,构建水肥一体化灌溉模式,在节约农业灌溉用水的同时,充分满足小杂粮作物生长的水分养分需求,实现小杂粮产量目标[1]。

2、耕地质量提升技术

(1)加强耕地建设

耕地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杂粮产量,要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可采取平田整地、筑坝排洪、加厚土层等多种措施,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集中连片耕地要全部修通田间道路,满足机械化生产需求。

(2)科学培肥地力

部分农户在小杂粮生产中化肥施用过多,破坏了土壤结构,土壤肥力严重降低。在小杂粮有机旱作农业生产中,可综合应用秸秆还田、种植绿肥以及增施有机肥等培肥方式,逐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有效提升耕地的地力等级[2]。要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用有机肥替代化肥,逐步减少小杂粮生产中的化肥用量。

3、旱地良种选用技术

(1)引进抗旱节水新品种

根据河曲县的客观条件以及有机旱作农业发展需求,可引入谷子、豆类等特色小杂粮的抗旱节水品种,增强植株自身的抗旱能力。

(2)示范推广抗旱节水品种

为引导广大农户积极应用小杂粮抗旱新品种,需综合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大力推广,详细介绍新品种的生产特性和产量优势,逐步扩大新品种的种植范围。同时,增加资金资源投入,建设抗旱节水新品种示范基地,使农户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新品种的性能优势,进而在生产中主动应用。

4、农艺集约用水技术

为进一步提升小杂粮生产的用水效率,需结合地区实际,综合应用地膜覆盖、深松整地、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技术,增强农田的抗旱节水与蓄水能力。地膜覆盖可以良好保持土壤墒情,减缓土壤水分蒸发速度,有助于减轻旱情,提高小杂粮产量。同一地块轮作不同农作物,可减少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积累,维护土壤养分平衡,在提高土壤地力水平的基础上,降低各类病虫害的发生率[3]。

5、农机配套融合技术

小杂粮有机旱作种植中,需综合利用各种现代技术装备,农机农艺深入结合,提高小杂粮的生产效率和种植效益。

(1)推广现代农机装备

结合小杂粮生产区域的地形条件,引入经济耐用的大型复式机具或小型机具,山区小型地块着重推广应用电动农机。同时,加快农机信息化发展步伐,建设河曲县智慧农机云平台,实现旱作农业的精准化作业。

(2)深入结合农机农艺

高山区以及半山区,要不断扩大地块规模,大范围应用适宜杂粮生产的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机械,实现小杂粮耕、种、收、管等各环节的机械化生产。此外,积极建设农业机械化示范乡村与示范基地,有效带动周边小杂粮生产农户。

6、绿色循环发展技术

深入贯彻农牧结合的发展理念,逐步构建循环农业生态链。在小杂粮生产中容易发生病虫害,要大力推广应用色板、杀虫灯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与新型植保机械,提高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水平,逐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部分耕地所处区域资源环境压力较大,需实施休耕轮作制度,轮作杂粮与籽粒玉米等作物。

三、推动河曲县小杂粮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小杂粮有机旱作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在县农业农村局设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各乡镇完善建立领导机构,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共同落实小杂粮有机旱作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从组织角度保证小杂粮有机旱作生产。

2、强化典型带动

综合考虑河曲县小杂粮的主要生产地区以及产业发展需求,深入开展典型创建活动,建设小杂粮有机旱作示范区与示范基地。引导农业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等参与建设示范基地,制定小杂粮有机旱作种植技术规程,提高小杂粮有机旱作种植水平。

3、强化品牌打造

引导当地获得品牌认证的企业、合作社等深入参与,构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小杂粮有机旱作标准化生产步伐,推广应用小杂粮有机旱作标准体系。同时,积极引入优质小杂粮精深加工工艺,拓展小杂粮产业链。高度重视小杂粮农产品认证工作,培育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小杂粮品牌,促使小杂粮有机旱作农业提档升级。

四、结语

河曲县干旱少雨的客观条件对小杂粮生产造成了严重不利影响,有机旱作种植技术可有效推动小杂粮产业的整体发展。河曲县应结合地区实际,探索构建小杂粮有机旱作种植技术模式,持续提高小杂粮的生产效率与产量。

猜你喜欢
旱作杂粮抗旱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救灾工作
山西:有机旱作农业迈出坚实步伐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有机旱作落地生根 实用技术推广见效
杂粮有益健康 吃法也要得当
为什么粗粮很健康,却不能吃太多?
蓝天与麦地 千阳万亩旱作梯田
杂粮虽好,不宜多吃
云南:抗旱保苗促春耕
倾力支持农民抗旱浇麦保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