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深度融合提升土建类人才培养质量探析

2022-11-23 19:29陈宇峰谢瑞峰郁乐乐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安徽建筑 2022年7期
关键词:建筑业产教校企

陈宇峰,谢瑞峰,郁乐乐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0 前言

建筑业产教融合就是通过引入社会上先进的建筑企业,利用双方资源优势,在进行的工程建设中,引入教学内容,双方互派教师、校企共同制定产教融合教学计划,让教师学到技术,让学生加入生产,实现校企双赢[1-4]。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是浙江省建筑业院校产学研联盟理事单位,学院积极对接湖州市建筑业产业布局,根据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设置专业培养方向,结合优势专业建设和特色专业发展,通过健全推进机制、创新工作举措,全力推进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和地校合作协同育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土木类专业群与浙江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企业大东吴集团合作成立“大东吴产业学院”,在技术研发、实训基地建设、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产学研合作。学院在产教融合方面做了大量探索。

1 构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机制

产教融合背景下开展建筑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是一种新的育人模式,根据学院发展实际情况,依托湖州市建筑业产教联盟与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构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机制。在“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机制中由学院主导开展相关工作,住建局支持、行业协会指导和企业参与共同实施校企合作育人及技术服务项目。

“政校行企”四方主体单位由学院牵头组建湖州市建筑业产教联盟委员会。产教联盟委员会下设三个分委员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与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对接建筑业协会及10 家左右湖州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成立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委员会;工程造价专业对接造价协会及多家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成立工程造价人才培养委员会;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对接市政工程协会及多家大型市政公司成立市政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委员会。各专业人才培养委员会积极参与每年的人才培养计划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委员会协助完成了人才培养需求的调研工作,也为学院推荐了大量企业兼职教师。各专业人才培养委员会由湖州市建筑业产教联盟领导与管理。产教联盟定期召开会议,建立沟通制度,确保“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机制高效运作,及时协商解决产教融合碰到的具体问题。

2 基于混合制建筑产业学院的复合型人才协同培养

为了推动建筑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落地,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大东吴集团(浙江省首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建筑特级资质企业)共建大东吴产业学院(混合制)。建立产业学院的组织架构,依托在建项目,由企业负责设置相应岗位,校企共同制订和实施招生招工方案,新生直接进入相应岗位,校企共同分担人才培养成本。校企共同研制高水平的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评价标准等相关标准。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学校学生双重身份。按照大东吴集团企业生产和学徒工作生活实际,以学分银行为平台,实施弹性学习时间和学分制管理,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

2020 年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 个班级为试点,逐步扩大试点。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满足企业需求。具体实施过程管理措施如下: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双方管理、校外指导教师现场指导、校内专业教师负责日常管理及每日周记撰写及解疑答惑,这些材料是过程评价的依据。校企双方教师都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的职责,通过具有仪式感的师徒结对,明确了双方的职责。校内和校外教师对学生的共同评价作为学分置换的依据。

3 基于产教联盟的人才协同培养

学院目前每年招生五百人左右,仅依靠产业学院提供的产教融合岗位不能满足学院人才培养需要。学院通过湖州市建筑业产教联盟平台让更多的建筑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企业推荐实践指导教师,学院负责对企业兼职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实施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双导师制度,校企分别设立兼职教师岗位和学徒指导岗位,完善双导师选拔、培养、考核、激励等办法,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力度,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导师团队。

实施2+0.5+0.5 人才培养模式,每年5 月-6 月期间,学院组织产教联盟会员单位与学生的见面会,双方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场所、设备、人员优势来育人,从2020 年开始,先以专业群四个班级进行试点,后逐步扩大覆盖面;将“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有机融入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开发6 个以上课程模块,组合开展教学、职业技能考证工作,2020 年以建设工程管理专业3 个班级为试点,逐步覆盖专业群。企业优秀指导教师不仅能传授学生专业技能,严谨务实的工匠精神更能熏陶学生,既学会了“鲁班”技能,又体验到“工匠精神”内涵。

4 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4.1 校内指导教师参与的深度不够

限于课时制约,校内教师在校内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校内教师还要指导十几人的学生校外实践,因学生大量分布在不同项目,校内指导教师很难做到对学生详细指导。目前开展校企协同育人的管理及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激励效应偏弱,难以达到正向激励效果。教师擅长理论教学,对一线实践教学经验不足。项目现场一般比较偏僻,距离学校较远,教师个人一般要借助交通工具才能到项目现场,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4.2 企业深度参与育人机制不健全

目前大多数企业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主要目的是解决项目用人短缺,缺乏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意义认识,单位缺乏对企业指导教师激励措施,指导学生通常成了工程师本职工作多出来的工作。指导教师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校外指导教师实践工作经历丰富,指导学生方式方法还不足。

5 结论

依托湖州市建筑业产教联盟与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构建了“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机制。建立产业学院的组织架构,依托在建项目,由企业负责设置相应岗位,校企共同制订和实施招生招工方案,新生直接进入相应岗位,校企共同分担人才培养成本。学院通过湖州市建筑业产教联盟平台让更多的建筑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企业推荐实践指导教师,学院负责对企业兼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实施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双导师制度。学院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产教深度融合提升土建类人才培养质量探索,积累了一定宝贵经验,为进一步的产教融合指明了方向。

猜你喜欢
建筑业产教校企
竹子已在亚洲使用数千年。如今,它将有助于解决建筑业的可持续性问题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饲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评《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浅析建筑业营改增对工程成本核算的影响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