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现状及提升路径

2022-11-24 00:25张世杰
关键词:三全育人宿舍育人

赵 威,张世杰

(1.安徽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2.云南农业大学 党委组织部,云南 昆明 650201)

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以及教育对象都出现了新的特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宏大叙事和单向输出的教育方式与新的形势之间存在着矛盾。现在的大学生,更喜欢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互动,更喜欢体验式的、感性的教育教学方式。因此,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需要因时因势地做出相应的优化升级。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1]。高校宿舍是高校教育教学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充满情怀、释放真实自我的最重要的生活场所,也是他们表达真情实感、评价社会事件、培养价值观念的场域。宿舍作为大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个家”和“第三课堂”,是“情”“理”“法”“规”的汇聚之地,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以宿舍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破口,发挥它的“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功能,培养大学生的群体认同、情感认同,进而形成“亲其师信其道”的文化认同,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必然途径。宿舍文化建设既是“三全育人”的内在要求,具有现实必然性,同时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准有效的切入点。

目前,以宿舍文化建设为路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研究,国内已有不少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和内涵的研究。吕磊认为宿舍文化建设对于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有着重要意义,在大学生集体意识的建立、文明礼仪的养成、思想境界的提高、综合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成祖松等认为,宿舍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人际交往文化、行为文化、思想道德文化、知识能力文化、审美文化[3]。

二是关于宿舍文化建设过程中困境的研究。周师等认为宿舍文化建设存在“高校党政领导不够重视、宿舍楼宇的空间结构不够合理、宿舍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及其执行不够到位以及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4]。

三是关于构建宿舍文化建设路径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张晓宾等提出,学生宿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阵地,关系到学生的价值观塑造、行为方式养成、学习氛围营造、社会观念确立等[5]。楼艳等指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创设全方位的育人情境;以满足学生内在需求为导向,凝聚集体团结的情感能量;以文化建设长效性为目标,塑造更具教育意义的文化符号等方面的策略[6]。崔大勇强调要规范宿舍文化规章制度,全程监督实施情况;加强宿舍文化的组织建设,完善管理机制;重视宿舍文化的环境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加强业务培训,抓好管理人员梯队建设[7]。

综上所述,在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内涵界定、困境的研究及其提升路径方面成果颇丰,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对宿舍文化建设和学风建设、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相互影响研究不深入。二是对“三全育人”与宿舍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还很薄弱,在研究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上还有待提高。

一、“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的创建[1]。宿舍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是高校校园文化精神风貌的一个缩影,在全面落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基本要求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2019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上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8]。思想政治教育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需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持续地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宿舍是介于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混合的特殊领域。从公众领域层面来看,它是多名学生共同生活的地方,而且宿舍之间可以自由地交流互动,各种信息、价值观相互流动相互影响。单个的宿舍存在着一定的整体利益和价值观念,存在着思想和行为一致对外的倾向,是大学生本真性的日常生活场所,是他们的生活世界和精神家园。在宿舍里,他们自由、本真地表达着自己,释放着自己。由于没有了正式场合下的约束和规范,他们放弃了在正式场合而刻意为之的防御性行为,使得真实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得以呈现。但是,如果没有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不良价值观也容易在宿舍内漫延,导致群体性理性的丧失。从私人领域层面来看,宿舍是学生的相对私密的生活区域,是学生自主自由的活动领域。住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具随意性、自由性、非组织性、个体性[9],正式场合的他律性存在一定削弱。总之,宿舍既是公共领域,也是相对私密的领域,既存在着对他人的相对开放,也存在着作为“共同体”的共同利益。宿舍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二重”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普遍有效性的要求与个体认同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重视学生自己创造周围情景和集体精神生活的教育作用,认为它们可以有效规范教育学生的行为”。人在群体活动中容易产生心理趋同和行为趋同,尤其是当人认同群体文化时,他更可能做出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致性的思想行为。高校通过教育引导结合宿舍成员的协商共建形成具有共同意愿和普遍约束力的集体精神,就容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顾海良指出,当前高校宿舍文化建设面临着宿舍内部社会阶层分化、互联网新媒体对宿舍成员的冲击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给宿舍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10]。高校频繁出现的校园冲突和宿舍人际关系危机等现象,也需要我们积极构建和谐的宿舍文化,发挥它的“三全育人”功能。

二、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当前,高校已经意识到新形势下发挥宿舍文化建设的“三全育人”功能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了宿舍文化建设。但是,部分高校在建设宿舍文化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思想引领不够

近年来,高校很注重宿舍基础性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大学生的生活住宿条件。大学生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从原来的8 人间或6 人间变成现在的4 人间,从风扇到空调,从上下铺到单铺,从公共厕所到独立卫生间。优越的宿舍基础设施为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极大满足了大学生的生活需求。但是,高校在专注改善硬件设施的同时,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引导,忽视了通过校情、社情、国情、党情的教育,引导大学生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理解党在物质条件改善中的决定作用。部分同学并没有意识到,在良好的宿舍条件下,应该更加努力学习,应该更加感到家庭、社会、国家对他们的重视和期望。调查显示,71%的大学生在寝室学习;83%的大学生在寝室聊天;84%的大学生在寝室玩手机;74%的大学生在寝室看视频;26%的大学生在寝室看小说或漫画[11]。由此可以看出发挥宿舍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的必要性。因此,高校要以宿舍为“三全育人”阵地,重视宿舍文化建设中的思想引领,加强校情、社情、国情、党情的教育,正确引导和教育大学生珍惜幸福生活,帮助他们理解党和国家的期望,促使他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修学储能、爱国报国。

(二)宿舍文化的建设理念落后

近年来,高校通过各种途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宿舍文化建设活动,比如“寝室文化节”“宿舍文化创意大赛”等活动。但是,也存在着宿舍文化建设缺乏吸引力和创新性的问题。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理念落后,常常通过宿舍卫生评比或者装饰宿舍环境等方式展开活动,内容单一、枯燥,缺乏吸引力,降低了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宿舍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宿舍卫生方面的干净、整洁,也不是通过举办几次“文明宿舍评比”就能大功告成,而是需要把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以“三全育人”的方式渗透到宿舍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中。但是部分高校开展宿舍文化建设活动后,没有进行有效反馈,没有做到全过程育人。宿舍文化建设活动是以文化人的一个途径,没有育人效果的反馈,就不能更好地实现宿舍文化建设的“三全育人”功能[12]。 总之,高校要提升宿舍文化建设的吸引力,就必须要建立反馈机制,以便为学生提供符合他们成长特点的、有创新性的宿舍文化创新活动。

(三)宿舍文化建设的教育主体之间协同育人不足

“三全育人”需要学校各个部门和各个工作岗位人员树立“一盘棋”的育人思维,构建各部门之间的横向协同机制和学生工作队伍之间的纵向协同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协同育人的“三全育人”大格局。但是部分高校的宿舍文化建设存在着教育主体之间协同育人不足的现象。比如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宿舍管理人员缺乏协同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课上教师负责传授理论知识,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缺乏跟踪;辅导员虽重视教育管理,但对大学生日常生活教育管理受时空限制,缺乏后续的交流和跟踪观察;宿舍管理人员重视学生日常生活事务的管理服务,他们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朝夕相处互动频繁,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学生中有很高的认同度。但是,他们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以及教育能力的薄弱,容易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和原则性。宿舍作为后勤保障的工作领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各自为战”的现象使“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和效果不能顺利实现[13]。

(四)宿舍文化建设的育人阵地意识有待提升

2007 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指出:继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学生宿舍和公寓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有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宿舍里度过,他们在宿舍中彼此交流,相互影响,共同成长和进步。宿舍是他们的私密空间和精神家园,具有较强的归属感和向心力,又是培养他们行为规范、社交能力、公共精神、集体荣誉感的“小社会”,因此它更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部分高校在宿舍文化建设中,重视宿舍的日常生活功能,忽视了它的“三全育人”功能。比如,尽管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对大学生宿舍的学习生活、行为道德等各方面有明确的要求,但依然存在夜不归宿、使用大功率电器、宿舍内部卫生脏乱差、损坏公共设施等问题。宿舍管理人员大多从行为矫正角度去处理这些违规问题,忽视了违规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未能从“三全育人”的角度去解决这些日常违规问题。党建工作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不够明显,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有待优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干部、党团组织作用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发挥,没有形成体系化的宿舍文化的“三全育人”机制和制度,导致宿舍文化建设的“三全育人”功能不能持续有效发挥[14]。

三、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发挥“三全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发挥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三全育人”功能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现实要求和有利突破点,对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巨大积极作用。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宿舍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宿舍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它对大学生而言既是政治要求,也是思想引领,同时也是他们行为规范的指导方针。在宿舍文化建设中,要定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题教育,并把专题教育与宿舍行为规范等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了思想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高校可以通过设立宿舍文化活动室,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给大学生;高校可以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慎独”思想和精神融入宿舍文化建设中,在宿舍中开展 “慎言”“慎行”“慎微”等思想的教育,在自律和他律的综合作用下,帮助他们形成知行合一、表里如一的行为规范。重视发挥传统节日的育人功能,比如在中秋节和端午节宣传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家国一体”和“家国情怀”,将爱国情怀厚植在学生心中,进而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目的。

(二)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师生协商共建宿舍文化

宿舍文化作为一种有一定教育目的的文化供给,它与大学生的生活需求和文化需求存在着张力。比如宿舍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学业产生很大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心情愉快,学习动力充足,而人际关系较差的宿舍就容易产生宿舍成员之间学业差距较大的问题。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宿舍人际关系的主题教育不足,难以为大学生提供人际关系方面的文化供给。宿舍文化建设活动只有依据学生身心成长现状,满足他们真实的生活和文化需求开展活动,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育人功能。因此,做好调查研究,精准开展宿舍文化建设活动十分重要。可以通过实地走访学生宿舍,随机对学生进行个别访谈,了解他们对宿舍文化的现实需求以及对开展活动的建议;可以发放电子调查问卷调查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宿舍人际关系的专题教育。通过走访宿舍和调查研究把宿舍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比如可以把宿舍出现的问题分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学生思想意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业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比如辅导员,可以结合上述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教育和文化建设活动,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和思想问题。

(三)践行“三全育人”工作理念,构建多主体协同育人格局

发挥宿舍文化建设的“三全育人”功能,不能存在宿舍管理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脱节的问题,要促进形成“人人皆教育之人”“处处是教育之地”“时时是教育之机”的协同育人格局。协同育人格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是以宿舍文化建设为契机,建立宿舍管理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帮助他们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出发,树立“三全育人”的教育工作理念,采用协同育人的教育方法,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协同育人工作机制中,把办公室教育、课堂教育和宿舍教育结合起来,实现全方位育人。

二是宿舍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化。通过宿舍文化建设,发现宿舍管理与服务中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把思想教育做在平时,善于发现隐藏在宿舍管理以及典型宿舍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积极开展事后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是定期对宿舍管理员、生活委员、宿舍长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重视宿舍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定期对他们进行教育培训,使他们树立“三全育人”理念,把宿舍日常管理服务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结合起来开展工作。通过专业性的教育培训,帮助生活委员、宿舍长提升宿舍文化建设的能力。

(四)建章立制筑牢宿舍文化育人阵地

宿舍是课堂、办公室等正式场所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要以宿舍为重要阵地,建设发挥宿舍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体系,筑牢宿舍“三全育人”阵地。高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这个目标。

一是建章立制,建立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宿舍文化。在发挥学校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基础上,通过签订宿舍文明公约,给学生提供完善的宿舍制度,帮助他们养成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行为习惯。

二是建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宿舍管理员、宿舍长等“四级”宿舍文化建设的机制体系。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分解到位,工作分配到人”,针对不同思想状态和不同现实问题的学生,开展精准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作用,形成全校一盘棋的“大思政”格局。

三是把学生在宿舍的日常表现纳入党员发展和学生综合测评中,切实保证学生的知行合一与表里如一。

总之,应该把宿舍看作与教室和办公室同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打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四、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和现实性,要求要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和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开展教育活动。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生活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思潮多元化、虚拟网络环境与现实生活环境交织中的大学生。他们更容易被外部社会环境所影响,更容易因为猎奇或接受非主流价值观而误入歧途。以宿舍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载体,使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有效衔接,更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情感认同,更容易培养群体认同、集体精神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以实践和现实为导向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发挥它的“三全育人”功能十分重要。要树立“小宿舍大天地、小环境大作为”的宿舍文化建设理念,构建大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共同奉献的宿舍文化[15],注重发挥宿舍文化建设的精神引领、文化熏陶、价值观养成等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宿舍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热得快炸了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学校到底是谁的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吃货的世界
热得快炸了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