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研究

2022-11-25 15:53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城乡规划规划区域

冷 娟

胶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 青岛 266300

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主要是为了缩小城乡经济之间的差距,让乡村经济在发展当中能够与城市经济保持平衡状态,减少实际建设发展当中产生的问题。随着我国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各个领域在建设发展当中都需要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在落实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时,就可以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增进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使得管理工作在实践操作当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加大对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重视程度,合理借助现代化技术方法推动各项工作稳定开展。

1 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特别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很多人下海经商获得了较大的经济发展契机,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生活质量也不断提升。特别是在只要肯干就能赚钱的年代,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实现了阶级跨越。但是仍然有许多人民群众停留在原地,在21世纪初期,群众之间的贫富差距不断增大,“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局面逐渐显现出来。虽然从整体上来说,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大体都得到了提升,但是在城乡经济建设存在差别的情况下,难以实现城乡建设统筹发展。乡村区域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经济建设的限制和影响,存在居民就医、学生就学等方面的问题,农村自建房也缺乏统一的约束和规划,形成了乡村无序发展的态势。而城市区域由于有稳定的经济支持在长时间的发展中产生了大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此,城乡之间的差距愈演愈烈。在社会经济长时间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提出了城乡协调发展的理念,各个政府部门都开始重视农业发展,以这种形式推动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促进农村的综合开发,达到城乡协同发展的基础目标。在这个背景下,就需要以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作为基础,在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重视农村区域的建设发展,协调城乡关系,充分利用城市资源加快农村建设步伐,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实现我国现代化社会统一发展的目标。

2 新形势城乡规划设计管理一体化的重要性

2.1 缩短贫富差距

在发展国家经济的过程中,首先会带动城市的发展,虽然城市的迅速发展可以给国家经济的综合建设带来较大的资金支持,但是在城市过快发展的过程中会使得社会面临许多问题。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城乡贫富差距不断增大,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越来越好,而乡村居民仍旧停留在原地,导致我国总体发展极度不平衡。在农村经济得不到发展的情况下,国家的总体发展势必会受到负面影响。在新形势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采取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方式能够很好地体现农村和城市之间的相辅相成的作用,避免一方脱离另一方独立发展。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形式下,农村经济的建设发展可以有效借助城市资源解决区域规划建设问题,防止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

2.2 提高农村资源利用率

城市经济和乡村经济之间的发展不存在完全依附的条件,但是在发展城市经济的过程中,城市居民在生存当中还是需要以农业建设为主,在没有农业发展作为基础支撑的情况下,城市居民的生活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发展城市经济的过程中,虽然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农业生产建设,但是城市居民的生存和生活当中,生存物资占据的比例不高,所以对于农业生产的需求并不高,因而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国家在前几十年的建设发展中,将精力集中在了城市,导致农村经济的发展滞后[1]。在新形势下实施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可以对丰富的农村资源进行有效利用。特别是在新时期发展当中,城市区域的土地资源寸土寸金,而农村区域的土地资源大多比较廉价。在发展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过程中就可以解决城市土地贵的问题,提高农村土地的价值,提高农村资源的利用率。除此之外,还可以增大农产品的销售量,在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加快农村经济产业的建设发展速度,改善城市和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

3 新形势下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问题

3.1 缺乏长期规划理念

相关部门在开展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工作时,缺乏可行性长期规划理念,导致各项指导工作的开展没有体现重要的方向和目标。实际上,任何规划工作在落到实处的过程中都需要以相关的规划理念作为指引,才可以起到实际作用。就新形势下的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建设来说,相关部门采取的规划理念还是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其属于一种短期的规划理念,没有根据城市和乡村的实际发展状况构建长效发展机制,导致这项工作的进展较慢,达不到新时期的建设发展目标。相对于传统的城市建设规划或者乡村规划来说,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城市和乡村的协调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达到的,其需要以长期的规划理念作为基础,指引各项工作的开展,才能够循序渐进达到预期目标。在目前开展相关工作时,规划管理人员缺乏长远考虑,在制定发展目标时没有体现长期性的工作性质,使得一体化建设发展比较滞后。

3.2 建设投入资金匮乏

很多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以资金的充分投入作为关键,打下良好的经济支持基础,才能够按照预期目标有序开展各项工作。现阶段,在实施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过程中,许多农村地区的位置都比较偏僻,存在交通不便等问题,在与城市协调发展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资金,导致经济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建设潮流。虽然绝大多数城市区域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都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但是在农村区域缺乏资金的情况下,一体化建设目标难以实现。部分农村地区的金融经济基层组织在投入资金的过程中致力于节约财政资金,在开展区域建设时将支出控制在了最小化。国家在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投入资金时难以支撑小城镇的发展,所以在实际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还是会存在资金匮乏的问题,给一体化建设和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3.3 专业规划人员匮乏

各级工作人员作为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主力,需要在每一项工作当中发挥自身的职能,从而提高工作成效。结合当前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形势来看,政府部门在调整建设规划方针的过程中投入的人力资源十分有限,导致很多工作都难以达到有效组织。投资方和政府部门在针对这项工作进行投资和管理时,虽然都可以体现一定的工作成效和价值,但是在产生问题时,存在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这项工作的开展要求规划管理人员掌握城市建设和乡村建设的综合情况,尤其是需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现各项政策内容的严肃性。但是少部分规划人员在落实具体的操作时,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比较随意,还存在随意更改规划管理形式和内容的情况,导致后期的规划管理不符合预期要求。规划人员缺乏对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建设方案的可行性分析,虽然其可以借助新形势的制度内容和工作要求作为基础依据,但是体现出来的工作能力达不到专业化要求,导致一体化建设效果不佳,不仅难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还会影响资源的有效利用。

3.4 耕地资源规划混乱

尽管城市建设发展在许多方面都优于乡村建设,但是在耕地资源方面,农村区域可以体现较大的优势。在近几年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区域的土地资源消耗非常迅速,主要集中在房屋建筑建设方面,以满足人们对于居住条件和环境的需求。为了提高房屋建筑的舒适性,很多房地产商还会在建设小区的过程中营造很多园林绿化景观,加快了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因此,农村区域的耕地资源在新形势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就占据了较大的优势。然而,在开展规划管理一体化的过程中仅仅利用农村耕地资源是远远不足的。部分地方政府部门存在盲目开展城乡规划工作的情况,将农村耕地资源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虽然可以推进一体化建设,但是会导致耕地资源的规划比较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农村耕地资源的功能会逐渐丧失,难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化利用,还会降低农业耕地面积,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受到了这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区域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出台的很多政策和计划都会影响生态环境建设,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需要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并不能实现有效的规划管理。

4 新形势下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途径

4.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新形势下的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需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在现阶段发展社会经济的过程中,各个区域的政府部门都需要考虑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为推动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就其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来看,要以城乡交通体系的构建作为核心,构建便捷的交通体系为城乡生产要素的流通提供保障[2]。在过去很多年的发展当中,我国都在大力兴建城市区域的道路桥梁,形成了完成的城市交通体系,但是很多农村区域的交通状况仍旧没有得到改善。在新形势下推动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时,就需要最大可能地建设覆盖城乡的交通网络,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让人民群众都可以享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在优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与新农村注意建设的理念相互结合,在开展一体化建设时,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为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建设奠定良好的人文发展基础。

4.2 政府机关加强引导

政府机关在城乡综合建设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开展相关工作时,需要体现政府机关的引导作用,对各个阶段的工作进行有效引导,减少实际操作当中产生的问题。就目前的实际建设发展情况来看,政府机关在城乡规划设计管理方面扮演者不可替代的角色,其可以有效约束管理人员和人民群众的行为,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有序开展。所以,政府机关在落实到相关的操作当中时,需要明确自身的义务和需要承担的责任,在基层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提供相应的指导,促使城市区域和农村产业结构都能够得到优化升级。就农村经济的发展来说,政府机关可以给农业企业提供补贴政策,还可以加大乡镇企业的资金贷款支持力度,以经济工具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给其提供长效机制保障,加强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成效。与此同时,政府机关还可以对城市企业的建设发展行为进行约束,在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改善城市和乡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及环境,实现城乡协同发展[3]。

4.3 实施科技动态监测

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各个领域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都开始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达到新形势建设的与时俱进的目的。在推动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过程中,就能够以科技动态监测的方式适当调整城乡规划设计情况,构建一体化的区域规划管理体系,为城乡区域的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在将各项操作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时,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理念,分析城市区域与乡村区域在建设发展当中存在的差异,积极开展城乡规划管理活动,对其中存在的不足予以改进,加快一体化建设发展的步伐。在以科技动态监测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时,规划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科学手段对实践操作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实时监管,一旦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就需要进行反馈。根据当前的科学技术利用形式来看,能够以GPS技术、GIS技术等作为空间数据技术形式,观察城市区域和乡村区域的土地应用情况,充分发挥影像观察方法的作用,确保规划管理一体化的价值可以得到充分体现[4]。

4.4 构建良好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的构建也是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要点,特别是在新形势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达到经济与自然生态相协调的目的,相关工作人员就需要重视生态环境的有效构建,在加快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同时,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落实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以生态环境共治、公共服务共享作为一体化建设的基础理念,协调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矛盾,确保一体化建设发展可以满足更高的要求。基于此,管理人员要对各类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利用,以完善的土地管理规划体系的构建作为基础,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避免产生资源浪费问题。在发展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过程中,也需要以协调发展作为统筹机制,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物等进行科学处理,防止其影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也能够避免生态污染问题的产生。在协调经济和环境的发展状况时,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相应的职能,落实各项管理制度要求,要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基础目标,加快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建设发展的步伐[5]。

4.5 培养专业管理人才

管理人员在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当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具体开展相关的工作时,有关部门要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以正确的思想理念对工作人员进行科学引导,使其可以制定科学的规划设计方案,提高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建设实效性。我国城乡规划专业管理人员大多集中在城市区域,而乡村区域的专业人才比较匮乏,在实际发展当中就需要树立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目标,使其可以应对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要求。相关部门需要积极组织培训活动,以行政学院或者党校等方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还需要构建新的培训体系,让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使其可以适应更高的工作要求,为这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人才基础。

5 结语

新形势下的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需要以城市区域和乡村区域协同发展作为基础,有关部门要构建新的规划体系,重点关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让城市经济带动乡村经济长效发展,从而形成和谐的发展关系,满足我国现代化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猜你喜欢
城乡规划规划区域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分割区域
擦桌子
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决策理念及运用探究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区域发展篇